职业理念七条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21176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77KB
职业理念七条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
《职业理念七条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理念七条法则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何一个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须有一大批敬业的员工,并形成一个敬业的企业文化。
一个国家如果想立于世界之林,也必须使其人民敬业。
只有每一个人做一行爱一行,才能被称为敬业的社会。
敬业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提升了公司价值,使老板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但最终、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自己。
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把工作机会当成学习机会,在多干活、干好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活好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步过程中找到快乐。
一个敬业的人,也许你的工资与职别很低,也许你努力工作仍未得到上司的赏识,但只要是勤奋工作,只要是毫不吝惜投入自己的精力与热情,不挑肥拣瘦,不推诿,不老找失误或做不好的借口,最终你必然会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赢得众人的尊重。
敬业的人永远能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永远不会失业。
可以肯定的是,当“不敬业”成为一种氛围时,投机取巧、事不关己盛行,敷衍、偷懒、草率、疏忽、畏难等等这些属于“不敬业”的行为就会造成一系列可怕的惨剧。
虽然不敬业的人在某个时候可以侥幸得益,但最终却是为自己的进步设置障碍。
当你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别人时,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学习机会,将自己从工作中不断获取的快乐、信心、自尊、进步都拱手让给了他人,长此以往,就会滑向“边缘化”的境地。
敬业的口碑,是靠一点一滴、日长月久累积的,是靠对每一项工作的细致入微,是靠把那些看起来最简单、最卑微的事情都能做到精致、极致的种种表现而逐渐树立起来的,由此而创设的个人名誉,最终形成的将是个人的品牌与核心竞争优势,其名声在社会群体与业界相传。
个人品牌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如同可口可乐的品牌一样,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但也同其他无形资产一样,很难获得却容易失去。
当一个人被周围的人称之为敬业的人时,他就是一个受尊重的人,也就是获取了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敬业的口碑,凭着这个“口碑”,可以走遍天下。
这个“口碑”就是个人的“护身符”,是无价之宝。
天才只可偶遇,社会更需要的还是一大批敬业的人才。
2、坚持
坚持的力量可以改变际遇,改变我们的生活,坚持就是希望.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恒心和决心。
才能做不到,有才能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到处都是;
天赋做不到,“没有作为的天赋”几乎成了一句格言;
恒心和决心是无所不能的。
“奋力前进”的口号已经解决了并将一直解决人类的问题。
——杰弗里蒂蒙斯(美国创业学家)
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滴水穿石,铁杵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坚持的力量可以改变际遇,改变我们的生活。
之一:
沙鸥学飞
一群年幼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的湖水中。
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
一次次地,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而其余的沙鸥只是看着。
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翱翔于天际。
在这只会飞的沙鸥引领下,有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同样的尝试……
突然某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之二:
飞轮效应
生活中有一种“飞轮效应”: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圈地推,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随着飞轮转动得越来越快,一旦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借助自己的重量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加速转动,而且凭着惯性一直不停地、越来越快地转动下去。
之三:
不管怎样,还是要……
印度加尔各答儿童之家的墙上贴有特里莎修女写的“人生十大戒律”。
这十大戒律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被不同的人用来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被人们广为传诵。
她这样写道:
你如果行善,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
你今天所做的事情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去做;
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意料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障碍;
即使你所做的一切非常有益,但仍可能遭到别人的扭曲、嫉妒、贬斥;
在事业的道路上会有彷徨、迷茫乃至屈辱,还会有种种的不如意、不立竿见影、不受欢迎、不被认同。
沙鸥的执著与坚韧不拔、驱动“飞轮”的日积月累、特里莎修女的“不管怎样,还是要”就是战胜这一切的法宝。
只要方向正确,只要是不断付出努力,就应坚信——
坚持就是希望!
3、没有任何借口
只要细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
就是在这种给定的环境下,就是在现有的条条框框中,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
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控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JustDoIt(只管去做)!
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拿破仑
美国西点军校在世界久负盛名,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军事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还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他们秉承军校的理念和价值观在商场上纵横捭阖。
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例如军官问道:
“你的皮鞋算是擦亮了吗?
”,你当然希望为自己辩解,想说“有位同学不小心踩脏了我的鞋子”、“对不起,我还没来得及”。
但是不行,你只能回答“报告长官,不是”。
如果长官再问“为什么”,唯一的回答只有:
“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
也许你会感到如何不公平——其实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
正是这种训练使这些军校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负责!
他们现在只是年轻的军校学生,但是日后他们肩负的却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在生死关头,你还能到哪里去找借口?
哪怕最后找到了失败的借口又于事何补?
“没有任何借口”成为西点军校奉为最重要的行动原则,迫使每一位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完不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形式的借口。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
上班迟到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做生意赔了是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业务拓展不开是因为“上面不给政策”,事情做砸了是因为“别人不配合”,国有单位搞不好提及最多的理由则是“体制不行”,而且几乎都是异口同声。
只要细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
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
借口平白提高了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削弱了团队协同作战能力,使得人们在忘却责任的同时也被剥夺了成功的机会。
当然找到借口也有好处,那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寄生”在借口中获取暂时的心理平衡或慰藉,博得有害无益、纵容消极的少许同情,无需再费神费力去检讨改进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不足,更无需为排除万难而殚精竭虑,除此之外,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只能是:
一事无成!
当然,我们并不能解决“路上堵车”的问题,我们也不太可能一下子改变政策取向或市场环境,但就是在这种给定的环境下,就是在现有的条条框框中,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
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控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越是环境艰难,越是敢于承担责任,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就一定能消除借口这条“寄生虫”的侵扰。
很多借口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找来的,牵强附会,同样我们也完全可以远离、抛弃它们。
我们不妨针对迟到的借口打一个极端的比喻,假设迟到一分钟,你就要被枪毙,这时你还会让借口发生吗?
那些借口不是一个个被你轻而易举地克服并变得无影无踪了吗?
英国的世界级运动员罗杰布莱克在体育上获得了惊人的成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得主并被授予大英帝国最高勋爵,罗杰的成就与众不同:
他患有心脏病。
在其整个体育职业生涯中,除了家人外,他从未向世人公布过他的健康状况,他后来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如果我失败了,我不想以此为借口”。
他内心中强烈涌动的是:
失败没有借口!
在心脏病缠身不适合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仍旧选择需要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
如果罗杰事先就向世人说明他的健康状况,那么他在运动场上即使没能有出色的表现,别人也不会责怪他,但他却没有为这个合情合理的借口无端耗费时间,干扰自己的行动目标。
“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却可以激发出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力。
此类“报告长官”的形式不只是对上司,“长官”也可泛指同事、朋友、家人或自己。
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无任何用处,与其把诸多时间枉费在寻找借口上,不如主动反思、检讨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排难化险的建设性方法,并仔细思量:
现在我们该怎样去做,该怎样把每一项细小的甚或艰难的事情打造成“极品”,JustDoIt(只管去做)!
“没有任何借口”可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口头禅,它能赋予我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强大的力量。
4、尽责
尽责除了强调“责任”外,还特别强调一个字:
尽。
即:
全心全意,竭尽全力。
今天的工作如何比昨天做得更好?
明天的工作是否可以比今天做得更好?
对每一项工作是否已经尽了全力?
是否比份内的工作可以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好一点?
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深挖?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
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够创造奇迹。
——门肯(美国文学家)
美国《读者文摘》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1915年,美国芝加哥意大利移民弗朗西斯科罗迪经营的一家储蓄银行被抢劫2200美元。
报纸迅速报道了这条消息,惊恐的储户们涌向银行提款,最后这家银行不得不宣布破产。
清点结果,罗迪共欠250个储户18000美元。
为了偿还这笔道义之债,罗迪重操屠夫旧业,每天骑车去3英里外的肉铺上班,每周挣20美元。
几个大一点的孩子也帮父亲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他们卖报纸,干杂活,把微薄的所得积攒起来。
这期间,罗迪又添了第六个孩子,妻子不幸身染重疾,撒手尘寰。
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罗迪偿还债务的决心。
1946年的圣诞节,也就是银行被抢后的第31年,罗迪一家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按照法律,银行破产以后,储户只可能用清算资产来获得补偿,剩余亏损要风险自负,罗迪没有义务终其一生来全额偿还的。
换句话说,只要罗迪在经营过程中尽心尽力,没有欺骗储户,就已经做好份内的事,算是一般意义上的尽责了。
然而罗迪并不是这样简单地理解“尽责”两个字。
是什么信念支撑罗迪数十年如一日地辛苦劳作、偿还债务呢?
罗迪坦言,是一种对储户的负债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爱。
正是这种朴素的信念,支撑这个羸弱的小市民一路走来,无怨无悔地在艰辛的生活坎途上踯躅前行了三十年。
罗迪的做法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有些傻。
正是因为类似罗迪的“傻瓜”做法,才构筑了发达国家信用社会的基石。
正是因为罗迪用一生的艰苦努力,让所有的储户相信人们是可以信赖的,诺言是可以信赖的,社会是可以信赖的。
更高境界的尽责,不仅仅是做好份内的事,还应该是信誉,是使命感和荣誉感。
正如歌德所说: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人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我们可以对罗迪的行为不以为然。
但是,对于他为偿债而辛劳多年,历尽穷困,则没有理由不表达敬意。
如果没有对朋友、对他人的一份责任心,他做不到这一步。
在大家都喊着缺乏诚信、真友难寻的社会里,什么样的人可以信赖?
罗迪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证明了,他是一个可以结交的可信任的朋友,一个有高尚责任感的人。
尽责除了强调“责任”外,还特别强调一个字:
即全心全意,竭尽全力。
这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如果有事情必须要做,便全身心投入,不论你身边有何工作,都要全心全意;
二是在现有的环境与可能性的条件下,突破一切框框与艰险,把每一件细微的事情做到极致。
“各人自扫门前雪,何管他人瓦上霜”,为推诿、逃避责任而投机取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上述行为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翻开资本市场不算长久的历史,有多少机构真正做到了“诚实信用,勤勉尽责”?
有多少上市公司高管违背了承诺和最基本的道义准则?
有多少人能意识到每一位参与者的“尽责”,正是整个资本市场信用体系的根基所在?
孟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是否比分内的工作可以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好一点?
如果每天都这样自省,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比原来更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你也担得起“伟大”二字了。
5、驱动创新的“飞轮”
飞轮积累了动能,就会产生突破,就会突飞猛进。
恰如巨大的飞轮,经过一圈又一圈反复地、持续不断地推动,终将积蓄巨大的能量,产生重大的、质的飞跃和突破。
隐形冠军公司就是不断地搞创新,创新是一项永久的追求,是一项充满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直至成功的事业,创造活动就是一种日复一日的产品改进的工序。
——赫尔曼百慕(世界著名中小企业管理专家、《隐形冠军》作者)
为了创新的成功,一定要比竞争者对创新过程、创新管理更具洞察力。
非线性的特点使得创新与生产、后勤等全过程有所区别,小的事件能够造成大的后果,也增加了创新的不确定性,通过过程控制减少非线性行为的影响。
——弗利克斯(《管理创新》作者)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恒久的主题。
靠创新,我们化解和消弭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和困阻,靠创新,我们打造并成就了一次又一次辉煌与黎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原动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突破的历程。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的拐点,向上突破还是往下拐,关键在于创新增长模式,尽快完成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转换,创造力是中国企业的生命力。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气力,一圈、两圈……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随着飞轮转动得越来越快,一旦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自己的重量和冲力也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但飞轮依旧会加速转动,而且会一直不停地、越转越快地转动下去。
创新的过程也好像推动巨大的飞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稳定、持久的努力和实力。
一开始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激活,但只要朝着一致的方向,坚持不懈往前推进,经过一段时间,飞轮积累了动能,就会产生突破,就会突飞猛进。
要驱动起创新的飞轮,首先要有崇高和坚韧的信念。
曾经有人问正在工作的石匠在干什么,一个疲惫地说:
“我在打石头”,而另一个却充满自豪地回答道:
“我在盖一座大教堂!
”不同的信念,却赋予了同样一项工作截然不同的意义。
只有心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才不会在面对巨大的创新飞轮自感渺小而不敢动手,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困难失败百折不挠。
要驱动起创新的飞轮,就要有从一点一滴做起的精神。
飞轮要一下一下、一圈一圈地推。
创新有大有小,有简有繁,大到制度突破,中到产品更新,小到业务完善,每一项工作都存在着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都提供着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创新不仅体现在那些石破天惊的重大突破,也体现于日常业务和工作中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进步和完善,体现于每个员工把创新的意识和理念贯彻、落实于自己的具体工作中,每一项业务都力求完美,每一项工作都追求卓越。
个人创新意识和水平的提升,势必导致总体和综合创新能力和水准的提升,从而为重大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出台创造坚实的基础。
恰如巨大的飞轮,经过一圈又一圈反复的、持续不断的推动,终将积蓄巨大的能量,产生重大的、质的飞跃和突破。
要驱动起创新的飞轮,就要有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
创新不是忽发奇想、灵机一动、兴之所至,也不能无的放矢、四面开花,真正成功的创新是一个严谨、缜密和科学的管理过程。
深化改革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样要树立起科学的改革观。
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理性地评估可行性和风险,对改革实行科学化管理,提高改革的成功率。
没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方向正确的改革措施就会大打折扣或产生负面的效果。
科学管理本身也是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泰罗曾说“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发展而不是一种理论,在各种实践下,实践都在理论之先”,“在科学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
科学管理思想融合了实践性、科学性、规范性、协调性、效率性等特征,其生命力就体现在它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每一个行业的某一部分工作不断创新从而找到更快更好的办法。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科学管理之所以称之为“科学”,就是它要求管理理论和思想能符合并应用于当时的实际情况,正因为如此,过去一百多年来在“泰罗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创新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试图超越某些环节和阶段,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
科学管理思想虽然起源于一百年前的管理实践,但它是整个企业现代管理的基础,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无不是历经科学管理的磨炼而发展起来的。
创新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创新,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尚未充分经过科学管理的洗礼,更加需要打好基础,分阶段逐步推进,在实践中创造出能解决中国企业具体问题的细节-规范-过程控制模式与积累方法。
中国企业群体的成长过程就是一步步地积累、壮大。
第一步迈出后,还有第二步、第三步,每一步都更加艰巨,每一步都更加需要创新。
只要我们坚持这样一步一步地迈进、一寸一寸地耕耘创新试验田的土壤,一圈一圈地推动创新的飞轮,终将达到创新的目标,收获创新的果实。
6、人心齐泰山移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折不断。
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团结,靠的就是集体。
对齐木桶的每一块木板,不拉下任何一个人,才能充分释放出团队的整体潜能。
“人心齐”的内核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要实施成功的管理,管理者不应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让大家一起唱,要牢记集体的力量。
——韦尔奇
“人心齐,泰山移”,是一句老话,却蕴涵着现代管理的哲理。
人心齐,泰山移,昭示着集体的能量,团结的威力。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折不断。
一个团队,如果不能做到“人心齐”,只能是一盘散沙,难成大器。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做到“人心齐”,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历史上,现实中,无数辉煌的成功抑或惨痛的失败都可以从这句简单的话中求得原因,找到症结。
人心齐,意味着发自组织和团队成员内心深处的一种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把个人和组织结合为一体,激发个人对崇高目标的追求,犹如组织的旗帜和灵魂,笼罩在组织的上空,打造出生命攸关的命运共同体,产生聚沙成塔、万众一心的力量。
人心齐,意味着团队内部的有效搭配和有机整合,意味着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一个团队并非每一个个人的简单叠加,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和专业化,单个人无法包揽一切,只有协作才能创造更大的系统能量和价值量。
从阿波罗登月到“神五”升空,依靠分工与协作,人类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与神话。
在没有统一的方向、不重视整体搭配的团体中,个人的力量、个人的智慧往往会被冲抵、被销蚀、被浪费,再聪明的个人、再大的努力都不能有效地转化为集体的力量。
这时的组织,只是一个内耗的群体,“三个和尚没水吃”讲述的就是团体出现智障后的结局。
只有打破组织藩篱,克服团体智障,拆除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隐形墙,如四处流淌的涓涓溪流,汇成滚滚洪流,爆发出排山倒海似的巨大能量,兼收并蓄,集腋成裘,不断提高整体搭配能力,最大限度地统一到同一个大方向下,将个体之间的力量抵消、浪费减至最小,才能形成合力,创造综效。
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最短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对一个团队而言,无论其他人做得有多么好,只要一个人出现纰漏和瑕疵,损害的仍是整个团队的形象和声誉。
“人心齐”的内核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当团队成员不是斤斤计较于个人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与恩恩怨怨时,“人心齐”就会成为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良好的协作氛围一旦形成,就会在很长时间、很大范围内管用,成为一个团队拿不走、拆不开的核心竞争优势。
“人心齐”是一个长期历练过程。
一个团队不可能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能做到“心齐”,需要一点一滴地培育,要经历不断的磨合、调整、适应,要有相互之间的理解、宽容和互谅。
光是一个团队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理念 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