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署山一中高二文综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四月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20351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719.25KB
学年广东署山一中高二文综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四月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广东署山一中高二文综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四月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署山一中高二文综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四月试题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
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①成功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10.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
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澳大利亚人先后使用猎杀、布网、堵洞、修篱笆等方法控制兔灾,但效果有限。
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
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11.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12.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作者:
韦荣景)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过沟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13.全面推进诚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进诚信理论的实践展开和全面实施。
这句话强调
A.传播丰富的诚信资源,可以激发人们学习愿望
B.宣传诚信理论知识,需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
C.诚信内涵需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D.对诚信的共识应落实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14.泰戈尔说: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5.漫画《水没多深》(作者:
李肖扬)提醒我们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16.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
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
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
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
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
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
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9.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20.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
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22.农谚说:
“蚯蚓叫,大雨到。
”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
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嵝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姑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3.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24.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
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5.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
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
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2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
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可见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27.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和银山;
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
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28.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
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29.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30.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
这表明认识是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1.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酸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32.“即使人再多,也拉不动影子。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33.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4.毛泽东说:
“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35.“这鞋小张穿着舒服,而我穿上怎么不合脚呢?
”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6.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7.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
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38.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
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3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0.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二、双选题(共10题)
41.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年我国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
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A.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C.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D.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4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
从下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项目
地区
PM2.5年均浓度
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3年
2016年
北京
90
73
2.61
2.57
天津
96
69
1.89
1.85
河北
94
70
2.42
2.37
A.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B.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
C.使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D.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43.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
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A.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B.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C.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D.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44.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下一阶段央企改革的重点工作:
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新一轮央企改革的目的在于
A.推进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B.增强央企活力,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C.促进央企强强联合,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D.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45.下图a和图b分别反映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
箭头“甲→乙”表示乙国为甲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图a到图b的变化说明:
A.中国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
B.亚洲区域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C.日本与亚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增强
D.国际贸易从多边贸易为主向双边贸易为主转变
46.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人民币元,居世界第二位。
近10年平均增幅超过25%,中国对外投资蓬勃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A.减少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降低汇率风险
B.促进投资对象国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C.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
D.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47.著名进化论学者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大型哺乳动物及其他生物长期处于孤立状态,进化自成体系,但进化只是为了适应当时、当地的条件,出岛便会死掉。
同样,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果企业仅专注于国内市场,自我封闭发展,最终会陷入被淘汰的危险,这被称为经济上的“加拉帕戈斯现象”。
这启示我们,企业发展应
A.积极拓展国内产业链B.树立全球化经营意识
C.不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D.寻求政府保护和支持
48.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
A.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B.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总效益
C.拓宽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空间D.推动了跨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9.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A.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B.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C.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D.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50.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
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
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C.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D.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51.《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52.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时期推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5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周王的妻妾
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
妻(正室)
三哥(20岁)四哥(14岁)
妾一
大哥(25岁)
妾二
二哥(22岁)
A.大哥B.二哥C.三哥D.四哥
54.某次考古中发现出一块古代石刻石,上有记文曰: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石刻最早应处自
A.西周B.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广东 一中 高二文综 下学 第一次 段考 试题 四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