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分类汇总05国际关系多极化共产主义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15492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4.78KB
高考历史分类汇总05国际关系多极化共产主义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分类汇总05国际关系多极化共产主义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分类汇总05国际关系多极化共产主义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人们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
其它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
”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B.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D.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答案】A
04.(2017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一(一模)文综-历史试卷)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
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这说明
A.《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南
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
C.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巴黎公社并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排除A;
材料中对怎样打碎国家机器,马克思由深入的探讨,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
无产阶级的首要人物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制,排除C;
巴黎公社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还没有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之一,排除D。
05.(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0)(18分)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式国际博物馆日。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
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
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2)在①和②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8分)
①为什么1848年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
简要说明理由。
②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答案】:
①转折点及理由: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
②传播: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中文;
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报刊;
出现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考点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名师点睛】本题不难,关键是这块知识点这样考查的方式比较少见,同时知识点相对考查较少,因此,学生在这题的时候可能会遗漏要点。
同时,本题是契合时事政治热点,启示我们复习过程中适当结合时事政治热点来着重复习。
考点二:
巴黎公社
0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马克思:
“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这说明巴黎公社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解析】据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不仅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包括其它城市平民,故A选项错误;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故B选项错误;
巴黎公社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且没有联系和发动农民阶级,故C选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在政治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选项正确。
0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规定:
“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管理,以便组织生产。
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按资产量确定补偿数额”。
这项措施
A.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B.没收了部分私人资本
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03.(河北省唐山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871年8月31日,保皇派梯也尔就任法国总统,在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他说:
“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
”“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
”对此合理解读是
A.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B.无产阶级革命影响法国政治进程
C.梯也尔时代的法国政局混乱D.资产阶级各派力量最终达成妥协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5月,巴黎人民建立公社,进行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是“最可怕的革命”,为了避免可怕的革命,唯有保存共和制,故B项正确。
1875年宪法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排除A。
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875年宪法的颁布是资产阶级各派力量最终达成妥协,排除D。
所以选B
考点三:
俄国十月革命
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出当前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革命斗争的方式,故C项正确。
A项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
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出该信息;
7月的讲话以及流血事件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名师点睛】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
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4)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02.(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
“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
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
”该讲话时的俄国:
A.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
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D.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0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考考前冲刺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据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1917年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民众生活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顺应民心民意,得到民众大力支持,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04.(2017届山东省枣庄实验中学高三历史4月份阶段性自测题)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
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
“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文中的“号召”
A.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B.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
D.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选举是常见的政党政治的特点,即以选举的方式在议会中占据一定的席位来参与政权,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考点四: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01.(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
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
据题干史料“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可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题干时间是1990年9月,排除;
C项错误,德国统一时间是1990年10月,排除;
D项题干未谈到,排除。
故选A。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德国的统一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文字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以两德的统一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的能力,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因此在备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学习和解题方法。
02.(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34)
图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漫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和情景新颖,以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学生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可以巧用排除法,如苏俄与苏联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可排除A;
题干中没有体现二战,而且二战属于选修内容,按理不可能是答案,可排除C;
“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可说明“实现工业化”的说法以偏概全,因为工业化实现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可排除B,所以答案只能是D。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加强对图片等材料分析能力的锻炼,要擅于运用排除法,切忌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
03.(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
1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名师点睛】基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斗争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的需要,美国在欧洲推行了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又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计划于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
04.(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解析】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国建交,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正确;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的是欧盟的成立,故B错误;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错误;
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法国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变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故D错误。
【考点定位】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法国调整外交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冷战格局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两级格局确立后,各自阵营由于国家利益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出现了分化,这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因此,备考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基础知识的记忆。
考点五: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0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七国集团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现代世界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本题不难回答。
B错误,今天的全球化怎么可能仅仅是贸易金融这么一个狭隘的领域呢?
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非洲。
D错误,什么是区域经济集团?
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二十国集团分布于好几个大洲的部分国家,显然不是区域集团化。
02.(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推动下表中国际会议召开和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年)
历史事件
1955
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
1961
不结盟运动成立
1964
77国集团名称出现
A.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B.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取得成功
C.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松动D.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解答表格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
一是曲线的名称或者标题;
二是曲线中的横纵项目栏,这是解决表格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
三是曲线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
03.(山东省青州市2017年高考热身训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推动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
A.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B.法国抵制美国在西欧的冷战政策
C.欧共体成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D.法国拉拢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戴高乐独立自主的办外交,即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法国的外交,和冷战政策没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欧共体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不符合事实,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04.(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试题)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
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
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
这反映了
A.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B.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法国恢复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目标
【解析】A、B材料无法体现;
材料表明法国主张独立自主,要求摆脱美国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C正确;
D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事实。
05.(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冲刺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
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10.7
-5.8
-17.8
A.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1950到1973年,美国与日本、西欧的贸易从顺差变为逆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西欧与美国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故A选项正确;
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不利于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的加强,故B选项错误;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早在布雷顿体系时期已经建立,故C选项错误;
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应该指欧盟的建立,在1991年,故D选项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分类 汇总 05 国际关系 多极化 共产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