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第二课时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12512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27KB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第二课时Word格式.docx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第二课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第二课时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题是复习第二册有关人物描写塑造人物的知识,学生可思考后自行解决。
第2题又扩展到除人物描写以外的环境等方面,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分析问题,归纳答案。
在前两个问题的引导之下,第3题锻炼学生从书中的描写中综合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写作内容对于问题的处理。
第1、2题要求学生答准,第3题应互相补充答全。
答案:
(1)第3、4段对徐母进行了语言行动描写,“身为男子,应该志在四方”,可以看出徐母是一个胸襟开阔、与众不同的妇人。
她叫儿子陪她游荆溪和勾曲,表明她善解人意,处事巧妙。
总之,徐母是一位可敬的母亲,正是有了她的不断鼓励,使徐霞客毫无顾虑的走上旅途,坚持信念,取得成就。
(2)主要通过环境险恶,条件艰苦来突出徐霞客写作游记的艰难。
第7~8句写出游历自然环境的危险,第9句写途中人为的艰难。
第10~11句则如特写镜头,描绘出徐霞客夜宿山野,挑豆燃草坚持写作,突出了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感人形象。
(3)徐霞客是一个不慕世俗,志存高远,有恒心、有毅力、有着不懈追求,无畏探险精神的智者勇士。
文中对徐霞客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些性格。
第3段写他不愿读“经书”,“最喜欢涉猎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对科举不感兴趣”,即说明他不与世俗合流,有自己的观点和人生追求。
从他顾念母亲表明他不是私己莽撞的人。
从他坚持30多年游历,并坚持写出游记,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从不退缩,表明他有着非凡的勇气和巨大的毅力,值得敬重。
小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研究,我们充分了解了徐霞客可敬的品格。
古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能做到这样,激励我们利用现在优越的条件,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肯付出努力、不畏惧艰难险阻的人。
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本文中体现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是通过描写的方法达到的。
文中以恰当的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衬托,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然而本文的描写与小说的描写又有一定的区别。
小说的描写是作者头脑中想像出来,虚构出来的,是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综合与升华。
而本文中的描写则是真实的,是在现实基础上,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刻画出生动的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再现人物的经历,因此这两种描写是截然不同的。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人物生活经历,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本文与我们刚学的两篇传记有明显不同,这也是我们需研究的一个重点。
下面,我们组织同学进行比较学习,把我们学过的三篇传记放在一起比较,求同存异,从而更好的把握不同传记的不同写法,更深入的理解有关传记的知识。
(幻灯出示下表,学生明确讨论方向。
)
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结构、思路、语言、写法等)
《鲁迅自传》
《哥白尼》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对此表,应组织讨论,发动学生集思广益,不要求面面俱到,可抓一个方面进行讨论,但无论研讨哪一点,都应以课本为依据,不凭空想像。
相同点:
①这几篇文章都是传记,所以写作素材都是真实的,没有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和夸张。
②选材都是典型的,《鲁迅自传》中多选择体现鲁迅生活中反抗封建教育,追求新学,爱国奋斗的材料。
《哥白尼》一文只选择哥白尼研究地动学说的事件记述,而对其他多方面的成就均未涉及,内容统一而不庞杂。
本文则重在选择徐霞客爱自然,坚持旅行,研究自然,艰难著书,对其他生活事件、家庭情况均未涉及。
③谋篇布局方面均注意了布局严密,构思巧妙。
《鲁迅自传》一文突出时间顺序:
从幼年、青年到工作,将零散的事件串编在时间这根主线之上,线索明晰,条理分明。
《哥白尼》一文。
从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入手,详细记述学说创立和经过几个世纪的斗争最终被承认,战胜神权的过程,正是按照地动学说的创立过程来写作,逻辑非常严密。
本文则从徐霞客的家庭影响,母亲支持,写到一生游历四方,及至书写游记,前后部分因果相承,层层铺衬,浑然一体,完整和谐。
④表达方式均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
传记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它需客观记录人物生平经历、成就或失误,也应以客观公正的笔墨给人物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所以应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
《鲁迅自传》一文记叙多,评论言简意赅,如“不好的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语言虽简却也画龙点晴,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观点。
《哥白尼》一文第3、4段大笔墨评价地动学说的巨大价值和影响,第5、6段夹叙夹议歌颂科学家撼卫真理的勇气和献身精神,点明全文的主旨。
本文对徐霞客的伟大精神多含于描写之中,但结尾对《徐霞客游记》的评价则大段议论,高度评价,体现传记的客观性。
不同点:
①三篇文章结构虽均巧妙,又各有独到的风格。
《鲁迅自传》一文的时间为线,如大事年表,一目了然。
《哥白尼》一文和本文则注重事件原因条件的交代,事迹的清楚叙述,结果明确,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成文,写作更丰满。
②《鲁迅自传》一文语言简洁,直述事实,不过多评论,且多处用语谦逊平易,体现了自传的特色。
《哥白尼》一文夹叙夹议,不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态度鲜明,语言明确,客观公正。
文中虽有引文,但不直接描写人物,构织情节,属历史性的介绍,本文多运用描写,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把对徐霞客的赞颂揉人到描写之中,有极强的文学性。
③就写法而言,《鲁迅自传》一文用到了暗语和反语句式,较隐诲的表达作者对当时反动人物、反动势力的不满和谦虚的态度。
《哥白尼》一文用到对比,天动与地动的对比,科学与愚昧的对比,使传记人物的性格更鲜明。
本文用到铺衬,以其父的影响,母亲的鼓励来映衬徐的坚定,别具匠心。
通过比较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三篇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传记文章的特点、写法更明确起来,全面起来,借此归纳总结有关传记的文体知识。
(幻灯打出以下概念)
传记:
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写,自己写的称“自传”。
传记可分两类:
①历史性传记。
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主,包括史传、纪传、传略、年谱等,多属历史或学术著作,其中也有的富于浓厚的文学色彩,如《史记》的纪传体作品。
②文学性传记。
以历史事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的手法,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出生动的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再现人物的经历。
它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富于艺术感染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
通过《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丰富了传记类文学作品的知识,也领略了一位伟大的古代旅行家、地理学家的风采。
我们要学习他志存高远的品格,不懈追求的精神,持之以恒的作风。
我们目前的学习、建设,也如一座座高山险峰,等待我们去攀缘探险,古人尚能拼搏,我们更不甘人后,我们要效仿古人,更要超越前人,我祝愿同学们勇攀知识的高峰,创造辉煌的业迹。
扩展:
到今天为止,我们学习了三篇传记,较全面的掌握了传记的知识,归纳起来无外乎一句话:
以典型材料展现人物鲜明特点。
今天,我们进行一次课堂口头作文,题目为《XX小传》,要求用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发生在某人身上的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件,体现本人某一方面特点。
文章可先不露姓名。
等说完之后,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从而评价一下,小作者的选材是否典型,特征抓的是不是准确。
此活动不超过10分钟,可先做2分钟构思准备,然后口头表述,活动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练习选典型材料和抓人物特点的能力,也锻炼快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猜谜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布置作业
1.小作文题,选择自己曾亲身去过的一处风景区,回忆其景色、古迹,写一篇200字的导游稿。
并要求,以后如有机会外出旅游,应养成写
旅游笔记的习惯。
2.课后练习第一题。
本文以歌颂徐霞客志存高远,不懈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中心结构全文的。
课文写徐父母是对徐霞客外出游历展现其精神的铺垫。
正
是有了徐父不慕世俗,淡泊名利的影响和其母热情的鼓励和支持,才会使徐霞客抛开顾虑,走上旅途,这些是后文的前因。
(六)板书设计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侯仁之六、参考资料
徐霞客与他的游记
徐霞客名叫徐宏祖,别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
他从小在私塾里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地理、历史一类的书籍。
老师总是看着学生读儒家经书,徐霞客却趁老师不注意时,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面偷看,看到精彩的地方,不觉眉飞色舞。
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
当时明朝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国力衰退,民不聊生。
徐霞客对此十分不满,他不愿应朝廷科举考试,也不谋求做官,决心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一番,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但一想到母亲年迈,没有人照顾,也就把这事搁在了一边。
毕竟是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她早就看出了儿子心思,就教导儿子说:
“好男儿志在四方,哪能为了照顾我就留在家里呢?
那就像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小马一样,是没有出息的!
”母亲这样体谅和支持他,他当然更加坚定了远游的决心。
母亲为他准备了行装,还为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
徐霞客22岁的时候,正式离开家乡,到大自然中游历去了。
这一次,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如太湖、洞庭湖、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五台山和恒山等。
后来,老母亲去世了,徐霞客就更集中精力来从事他的考察事业了。
到50岁的时候,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游历,他整整用了四年时间,遍游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的山山水水,一直到达边境腾冲。
他冒着严寒酷暑,跋山涉水,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其中的艰辛和险情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从不停歇。
有一次,他到达越南香旬,经过一座突兀高耸的山峰,发现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岩洞,看看四周,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到上面,看来是没有人上去过的。
他冒着生命危险,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边,一步一步爬了上去,对洞内进行了一番考察研究。
还有一次,他到湖南茶陵,听当地老百姓说山上有个麻叶洞,洞里有神龙妖精会吃人,只有懂法术,能够降妖捉怪的人才能进洞。
其他常人进去了,就不会再出来。
徐霞客听了不相信,他毫不犹豫地点上火把进洞了。
村里老百姓听说有人敢进洞去,认为一定是脑袋瓜子有毛病,都跑到洞口来看热闹。
徐霞客在洞里考察很久,一直到火把快烧没有了才出来。
拥在洞口看热闹的老百姓看到他安全出来了,一个个被惊呆了,好奇地说:
“我们等了很久,以为你一定被妖精吃了哩!
”大家亲眼见到徐霞客从洞口进去,又安全地出来,这才相信,洞里根本没有妖精。
徐霞客远游南方时,除了一个仆人,还有一个和尚,法号静闻,同他做伴。
一天,渡湘江乘船时,强盗抢走了他们的所有行李财物,静闻和尚同强盗搏斗受了重伤,半路上就死去了。
最后,连仆人也逃走了。
这些挫折都没有削弱徐霞客的意志,还是坚定地向前探索考察。
徐霞客的旅行、考察、探索整整花了30多年的时间,从22岁出游以后,就基本上是常年以云雾为伴,与山水为伍。
吃尽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千辛万苦。
他在旅途中,每天晚上休息之前,都要把当天的见闻详细记录下来,不论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他都坚持写日记。
徐霞客55岁那年,即1641年,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
他留下了大量的日记手稿,都没来得及整理成卷。
到清兵入关以后,他的家乡同样遭到劫难。
这些手稿大都散失了,过了100多年后,他的后裔才将他残存的1070天的日记编刻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经过徐霞客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的错误记载,增加了许多过去没有人记载过的新的地理现象。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长江的上游就是岷江,徐霞客是第一个弄清楚长江的上游是金沙江的。
游历中,他考察研究最多是岩溶现象,他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考察和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人。
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摘自《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 游记 第二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