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卓成 3米板王子的多面体人生不断在超越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11799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33.75KB
余卓成 3米板王子的多面体人生不断在超越Word文档格式.docx
《余卓成 3米板王子的多面体人生不断在超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卓成 3米板王子的多面体人生不断在超越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4年正式退役后,他转型为行政管理者,同时尝试主持、摄影、公益活动等不同领域,一直在尝试,不断在超越。
唯心
进退有度卓然有成
跳水圈的明星实在太多,有时能让人以为走错地方,误入了娱乐圈。
不过,余卓成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位。
1996年,老美的奥运会,男子跳板,金牌归于赛前改练跳板大名鼎鼎的熊倪。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当时,站在冠军身边,脖子上挂银牌的另一个中国人,之前憨厚地拍手祝贺熊倪的小伙子——虽然他深知银牌和金牌的天壤之别,但他的气度是如此不凡,实在令人敬佩——他的全称跟第一自然段提到的姓名完全一致。
在跳水运动越来越推重美女帅哥的今天,余卓成的正面免冠照那是相当宽厚,似乎仅仅比师弟、儿时同居密友兼广东老乡孙淑伟英俊那么一点点。
开个玩笑。
与孙淑伟外表低调内心执拗不同,余卓成的宽厚里外相同,在跳水圈,他几乎有资格成为精神上的长者了,所缺者,仅仅只是一块奥运金牌。
余卓成冠军头衔众多,那长长的单子,看上去只能是一个劳模所为。
他的刻苦十分惊人,恩师胡恩勇的评语是:
要求休息一分钟时,准是实在练不动了。
余卓成用母语自评则是:
果阵真系唔识死。
翻译成国语:
那时候真是不知道死活。
八九岁的孩子基本无知者无畏。
可是,纯粹总是可以成就人的,古今中外大概都如此。
自然科学家在质变时,往往都是勇气成为最大的推手。
这一推推出个三米板王子。
当那个肥仔身上的赘肉日渐稀少,喉结和筋腱慢慢有型时,金光灿灿的圆牌子越攒越多。
辛酸,血泪,落寞,绝望,逐一远去;
欢呼,笑脸,金钱,声名,纷至沓来。
而对于亚特兰大那年的往事,余卓成也有说法:
对我来说,错过这面金牌,从不会觉得遗憾,只能说还不够完美。
因为:
当我完成我所有动作中最高难度的307抱膝空中翻腾,直到入水的那一刻,我是真的由心笑了出来,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发挥出让自己满意的水准。
从容走上跳板,在水中而能笑出,从容浮出水面,余卓成已然长成。
所有的青春都要老去,所有的光荣都要离开。
人人无可避免都要退役。
或者是童年少年时无穷的训练比赛,屏蔽了无法磨灭的天性,而天性是没有保质期限定的。
告别后的余卓成开始大放送,漫游、摄影、主持、高歌。
可以看作压抑后的爆发,但总的还是人本身得到了还原。
余卓成当官了,干的是老本行,面对的是当年的自己、现在的苗子。
有无数的琐碎要操心,小到裁判服装的颜色,因为对很多参加竞争的孩子来说,他们经年的努力,可能只在这一次绽放,从此不再出现。
余卓成深知,孩子们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我曾看到过一张老照片,余卓成蹲在水池边跟孩子说话,脸上的笑跟池子里的孩子一模一样。
□赛芊芊
人物志
成长没有不敢跳的动作
跳水的选手通常都是手脚细长,可偏偏小时候的余卓成,身型算得上是队友里最圆润的一位,还被大家起了个花名叫“肥佬”。
但是,这名“小肥佬”,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好胆量,令他在今后的训练中崭露头角。
第一次走进体校跳水馆,看着师兄师姐们从5米高的跳台一跃而下,翻腾,转体,垂直入水,成功压尽水花。
短短几秒的动作,令余卓成对眼前的这一运动顿生喜爱,对跳水运动员致以崇拜,“那时觉得他们简直就是偶像。
”
刚开始训练跳水时,余卓成还是一名游泳初哥,可是,这位人小胆大的小家伙,却始终活力十足地上蹿下跳,没有一个新动作他是不敢往下跳的。
看着别的大哥哥在跳台上跳,余卓成也贪玩地有样学样,先是在池边跳,继而在凳上跳,然后爬到3米台上跳……
后来练了大半年基本功,余卓成和小伙伴们有机会来到了二沙岛参加陆上比赛,在比赛中,余卓成遇见了当时已经是国手的李德良等前辈正在训练,“看着他们转体,我们就也来劲了,抢着跑到海绵池,比试谁转得成功。
”回想当年,余卓成也忍俊不禁,自嘲“果阵真系唔识死。
巅峰跨越心理关口比赛越发从容
不过,这个好动顽皮的小孩,在两年后的一次省级比赛中,被当时在省队当教练的胡恩勇慧眼相中了。
胡恩勇至今仍记得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别的孩子一般走板踏跳步,都是在离板头50厘米左右起跳,但当时余卓成却可以跨1米起跳,而且弹跳能力好,跳板能力强。
”之后,胡恩勇便把余卓成选到了省队,亲自栽培。
上世纪80年代,余卓成首次参加公开赛,尽管成功地将这枚金牌握在了手中,但是,比赛的过程却有如过山车似的惊险万分,叫他领悟到了成功与失败仅悬在一线间的调整。
当时在比赛的过程中,余卓成一直都是以高分领跑第一,但是做到其中的一个倒立跳水的动作,却两次连续倒立不成功,只好从10米的台上失落走下。
虽然最后他还是获得了该场比赛的冠军,但当比赛结束后,别人都上台领奖之时,教练胡恩勇却叫他再次走上了10米台,练习重跳……
“运动员面对失败都是无法回避的”,比赛经验尚浅的余卓成,从一次次的比赛当中,反复审视自己失败或成功的经验,让自己比赛的临战心态愈趋平稳,技术发挥愈加稳定。
1991年,余卓成实现了人生第一块全国金牌。
两年以后,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上,17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也是中国第一位的三米跳板世界冠军。
不过,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却最终没能问鼎桂冠,以微小差距败于熊倪。
站在亚军的领奖台上,年仅21岁的余卓成没有展现出遗憾和落寞,反倒挥动着鲜花,流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他知道,这并不是句号。
“当我完成我所有动作中最高难度的307抱膝空中翻腾,直到入水的那一刻,我是真的由心笑了出来,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发挥出让自己满意的水准。
转型从零开始重新开拓自我人生
再优秀的运动员,也同样面临着退役的转折。
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都在各行各业顶着明星光环的时代,余卓成也曾一度迷茫过。
自己想干什么?
能干什么?
渐渐地,他终于想通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自身也要尝试跟着适应。
退役后,他给自己写下了这样一句,“在实践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
”余卓成说,他就是要让自己摆正心态,以一切从零开始的心态,重新开拓自己的人生。
首先,他选择了进入中山大学完成法律专业的学习。
因为对于跳水有着很深的情结,余卓成没有离开跳水领域。
2004年中大毕业后,他出任了广东省跳水管理中心的副主任,主要负责青少年跳水比赛的组织和执行一类的行政工作。
与此同时,他还考取了国际级的跳水裁判,是广东目前为止的唯一一个。
从专业运动员,到如今的省跳水管理中心的行政领导,再到国际级的跳水裁判……余卓成正在一步一脚印,以跳水为圆心,不断涉猎、深入到其中每一个崭新的领域。
关于梦想的追求,他似乎永远都不会止步。
功德簿
16岁取得第一个全国冠军,17岁成为最年轻的男子3米板世界冠军,迄今为止仍无人能破。
中国第一位在世锦赛上获得男子跳板冠军的运动员,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世锦赛和世界杯上获得所有男子跳板项目全部6枚金牌“大满贯”的运动员。
他的动作稳定性好,难度高,腾空高,体能好,被称为“3米板王子”。
曾获得30项全国跳水冠军,11项世界杯、世锦赛冠军,20多项国际跳水冠军,并在1996年奥运会上夺得跳板亚军。
1994年他被美国《游泳杂志》评为世界最佳男子跳水运动员,1996年获省体委记大功,1998年获广东省十佳运动员。
正式退役后,他到广东省跳水管理中心担任副主任这一行政职务,特别注重对跳水项目的推广和宣传,以及青少年选手的培养。
一有空闲,还背着摄影器材为青少年的跳水比赛“兼职”摄影师。
此外,余卓成还特别热心参与公益活动,无论是宣传北京奥运、还是广州申办亚运会,都有他积极而忙碌的身影。
对话
广州名片:
你认为你在运动员生涯所取得的成就,凭借着什么因素?
余卓成(以下简称余):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在跳水项目来说,广东跳水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硬件比较领先。
陈少霞、谭良德、李德良等在世界上也取得比较辉煌的成绩。
我们训练的时候,就有模板可以学习。
第二,是有一个非常好的教练。
我们的教练胡恩勇,他的敬业、专业精神很强,而且他很有理想。
当时给我和孙淑伟都定了很高的目标,到了成熟的时候,他有个很清晰的规划、方向,会最大地发挥你的特点。
1996年的奥运会与冠军失之交臂,你会觉得遗憾吗?
余:
每个运动员都会希望自己能成为奥运会冠军,但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当中,比赛本身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挑战。
首先能够参加奥运,和这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一起,就是一种成就。
当时中国运动员能够获得3米跳板的奖牌是一个突破,而且还是由中国队员共同去实现,更是一个突破。
运动员最好的回忆,除了能够站在最高领奖台之外,能够发挥出比预期还要好的表现,就是值得激动。
对我来说,错过这面金牌,从不会觉得“遗憾”,只能说“还不够完美”。
在你的跳水生涯当中,印象最深,发挥最好的,是哪一场比赛?
1992年的全国跳水锦标赛和1993年的第一届东亚运动会,我认为是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感觉(笑)。
全国锦标赛的前一晚,我就在脑海里“过电影”似的,很清晰地“预演”了当我站上跳板、腾空、转体、落水这一连串的、富有节奏的动作,结果在比赛场上,果真是一气呵成。
到了1993年的东亚运动会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综合型运动会,虽然也是赢得了金牌,但这一枚奖牌对我的意义,不是说分量最重,而是发挥的感觉最棒,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
听说你兴趣很广,退役后当过主持人、摄影师,还会品红酒、打高尔夫?
我做运动员的时候就比较好奇、喜欢看资讯,像《参考消息》之类的。
我自己很喜欢摄影,自己做网页。
1995年左右,我买部台式电脑,后来买个笔记本电脑,再学些应用的知识,像PS、FLASH之类的。
有一种爱好,可以给自己提供不同圈子的交友平台,做运动员时仅限运动圈子,现在的工作,要了解不同行业的资讯,不同的爱好都有不同的人群,拓展自己的视野。
回归到跳水管理方面,就会使得我对项目宣传、赛事包装、招商等等,都更容易上手。
人·
品
有主见、对新鲜事物最感兴趣
◎发言人:
孙淑伟(中国男子第一位奥运跳水冠军,现为广东省跳水队教练)
余卓成与孙淑伟,是广东跳水运动员中熠熠生辉的两个名字。
两人从8、9岁时就一齐进入省队训练,从小同一个宿舍,同一个教练,同站在世界比赛舞台上,两人还曾多次搭档双人项目取得佳绩。
退役后,余卓成担任行政职务,而孙淑伟则专心当教练,两人仍在同一个地方上班,20多年的交情,可谓亲如手足。
“余卓成外表随和,但内心又很有个性”,孙淑伟笑说,无论在训练中还是生活上,余卓成从小就表现得比一般人有主见。
当时一群8、9岁的小孩子,天天在训练队里,有时一起去爬树、钓鱼,“小朋友都爱跟风,但他会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
从小到大,余卓成一直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很有好奇心。
跳水队经常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比赛,通常会住在海边。
孙淑伟回忆说,一般中国人都不怎么喜欢晒太阳,但不用训练时余卓成就会自己跑去沙滩躺着享受阳光。
有时背个书包,带着酒店的名片就一个人跑出去玩,迷路了再“打的”回来。
“一个运动员能取得成功,除了天赋,还要自身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最重要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教练”,如今同样身为教练的孙淑伟,和余卓成都有了稳定而美好的家庭,“运动员转型后最重要是心态,有钱,有名气不一定会享受生活”,在孙淑伟看来,余卓成依然在不断尝试新事物、不断在改变和挑战自我。
为人随和不摆架子
张国强(资深摄影发烧友,poco摄影网总版主)
“余卓成是个体育明星,但又全无明星架子,为人很随和,很nice!
”3年多前,张国强与余卓成相识于网络。
退役后的余卓成,开始玩相机,当起了“摄影发烧友”,并在本土人气颇旺的poco网开了ID名为“卓而天成”的摄影博客。
张国强本身就关心体育,对上世纪90年代的跳水、羽毛球运动员都如数家珍。
看到这个昔日的体育明星开博客,自然十分感兴趣。
于是就在网上主动联系了余卓成。
虽然两人素未谋面,不过他很快就收到了余卓成的回复,两人开始熟悉起来。
第一次见面,是在2007年年底,余卓成应一家本地杂志做采访,于是请了张国强来帮忙客串“摄影师”。
“想不到第一次见面,他十分平易近人,完全没有距离感”,张国强以为,运动员退役前训练多,与外界接触少,通常会比较内向,但余卓成给他的第一印象却是“很好聊”。
第一次拍片,两人就合作得非常好。
事
共同成长的十六年如初恋般无法替代
◎胡恩勇 (余卓成、孙淑伟的教练,培养出多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被称为“造星教练”,现在国家跳水队)
余孙二人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从1985年8月,余卓成从新会业余体校选送到省队后,一直到2001年九运会后逐步淡出赛场,整整16年的时间,胡恩勇都与余卓成、孙淑伟生活在一起,在这一批从小带起来的运动员眼中,既是教练,也是兄长,结下了“一辈子的师徒关系”。
“他们两个是我从事教练生涯以来最得意的作品”,余、孙二人一个跳板、一个跳台,说起两位已退役的徒弟,胡恩勇仍然很自豪,“他们的运动员生涯所达到的高峰,不仅是个人的高度,也是代表国家水平站在了世界的高度”。
“余卓成的特点是非常柔,孙淑伟则特别硬,两个人一板一台技术都非常好”,当时胡恩勇就给两人定下目标,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的成长都特别快,出成绩都很早”。
相互非常了解有默契
带余卓成时,胡恩勇也才20多岁,如今他还习惯把他们叫“孩子”,不过训练时标准高,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
在一场在美国、加拿大的比赛中,余卓成囊括了5个跳水项目中的4个冠军,但比赛一结束,胡恩勇就要与他聊天作总结。
当时在场的一位朋友,也不免担心,“他一路比下来都表现非常好,你还批评他他会接受吗?
”但胡恩勇笑说,他与余卓成互相之间都非常了解,彼此有这样的默契。
如今仍有很多人会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余卓成败于熊倪,错失唯一一次问鼎奥运会冠军的机会,不过无论余卓成还是胡恩勇,都没有为此感到过“遗憾”。
当时在男子3米板的最后一轮,熊倪必须拿到75分以上才能夺冠,而余卓成至少得拿78分。
作为倒数第二跳,余卓成最终跳了82分的成绩,如此一来,他的成绩已经超越了所有的外国选手,这一面金牌已经是稳稳地落入了中国队的口袋里。
也正是这一点,让熊倪没有心理负担地有了最后的完美一跳。
就算时隔多年,胡恩勇依然记得这样一个镜头:
当熊倪完美一跳后,电视直播的镜头马上对准了余卓成,“当时他正在鼓掌,既为熊倪,也为国家而鼓掌”。
这一幕让胡恩勇深感欣慰,“当时我觉得这个小孩做得太好了。
给了我一辈子的幸福
2001年,这一批运动员开始退役,胡恩勇也离开广州,去了国家队。
“当时我对余卓成说,这个家以后就交给你了,弟妹都交给你照顾了”。
听了教练这样的嘱咐,余卓成担起一个兄长的责任,“他的意识很强,让我实在太欣慰了”,胡恩勇回忆,在余卓成进入中山大学读书后,把师弟师妹也一起带动起来,“攻读了学位,结合他们运动取得的成绩,这批运动员的出路都很不错”。
“这批学生给了我一辈子的幸福,一辈子享受不完的快乐,这是深入到骨子里的感情”。
曾有一段时间,在北京的胡恩勇总在想“为什么总觉得没有以前那么快乐?
”有一晚,他躺在床上,几个字眼突然闯入脑海,他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他们的运动员生涯结束了,对我来说,就好像16年的初恋结束了一样,这种快乐以后就不会再有了”。
尽管后来也带出不少冠军,但对胡恩勇而言,与这批队员成长的16年,像最甜蜜的初恋一样,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
“一个运动员生涯无非是经历,经历带来怎么样的感悟,以及这样的经历对以后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胡恩勇感慨,“在我心中,他们现在也还是孩子。
作为运动员的经历,让他们的人生得到了拓展,但不要带着傲气生活,也不要带着遗憾生活”。
下期预告
关渭贞,1964年生,羽毛球运动员。
1986年开始,关渭贞同林瑛组成搭档,两次夺得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林瑛退役后,关渭贞又同农群华合作,获得了1991年世锦赛冠军和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双亚军。
退役后,进入暨南大学新闻系学习,毕业后出任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至今。
采访:
南都记者 龙玉琴 李健
摄影:
南都记者 梁炜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余卓成 3米板王子的多面体人生不断在超越 王子 多面体 人生 不断 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