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10718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79KB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诗句
1、指定学生朗读第一句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
英勇面对险境)。
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
(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
具有什么样的含意?
“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3)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
这两句运用了“泉台”、“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板书:
继续战斗虽死不渝)。
“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
(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
“集”,空间较小;
“收”,缺少声势;
“率”,不含招集之意。
“斩”这个动词,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
“打”,没有毙敌之意;
“杀”,褒贬不明;
“伐”,也无毙敌之意。
“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
2.指定学生朗读第二句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
内含着什么意思?
“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板书:
回首革命战争)。
(2)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
《史记·
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
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
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说:
“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后吴果被越灭。
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此头须向国门悬”,表现出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板书:
死不暝目)。
(3)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板书:
激励战斗)。
“捷报”当“纸钱”,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
(4)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
“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8.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
“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表现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板书:
追溯参加革命)。
“血雨腥风应有涯”,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
(2)三、四两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牺牲。
“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
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板书:
实现理想坚定乐观)。
(3)诗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该”虽与“应”的表现作用相似,但念起来不如“应”顺口;
“当”、“须”,则都力量较弱。
“血雨腥风”,原指血色的雨、腥味的风,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
“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
“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现革命理想实现。
3.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力量。
这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这三首诗:
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
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
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
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板书:
回环递进酣畅淋漓)。
二.、要求学生默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三、指定学生朗读这组诗。
要求读出节奏韵律,读出壮烈感情。
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英勇面对险境继续战斗虽死不渝
回首革命战争死不暝目激励战斗
追溯参加革命实现理想坚定乐观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基础篇
一)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血雨腥(
)风应有涯(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即(
)为家
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
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3.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注释:
南国:
烽烟:
正:
国门:
诸君:
2.“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
3.“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二、能力提高篇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
阎罗( )
血雨腥风( )自由花:
()
(2)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
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4)情绪激昂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注释:
意如何:
()泉台:
()旧部:
()阎罗:
(6).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7)哪是实写,哪是虚写?
(8)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9)“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
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
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
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
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
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
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
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
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
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
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
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
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
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
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
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
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
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
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
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
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
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
)然一动。
他问:
“你叫什么名字”回答:
“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
“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
“报告军长——是大刀。
“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
我们队长现教的。
“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
“你是男子汉吗?
”侯万山仰面作答:
“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
“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
“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
“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
“在!
“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
”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
“你们放心去吧。
”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
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
他对部下郑重交待:
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
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
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
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
“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他答:
“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
)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
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pēng(
)然一动
(2)兀自jié
)立
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
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侯万山回答:
‘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
“宋哲元说:
‘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
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1.
(1)xīng
yá
(2)就,便
边际、止境
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4)D2.A3.雨打芭蕉碧等
二)1.南国:
南方
战争,战火正:
恰好国门:
城门。
各位同志。
君,对人的尊称
2.──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3.──1927~1936。
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4.注释:
想什么。
泉台:
阴间。
旧部:
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
阎罗:
借指反动势力
5.──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6.──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8.──不可。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二、能力提高
一)、
(1)略
(2)能够;
作成(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
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
(4)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
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二).1、怦
孑
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
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
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
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
因为本文的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2*《梅岭三章》当堂达标题
一、基础知识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
_____修辞:
_____
(2)血雨腥风应有涯
(3)取义成仁今日事
(4)人间遍种自由花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3.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断头今日意如何?
此去泉台__旧部,
旌旗十万__阎罗。
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6.①余(
)伤病
二十馀(
)日
7.②虑不得(
)脱
得(
)诗三首留衣底
8.③旋(
)围解
④旧部(
6.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7.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8.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动词,并揣摩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
(1)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
借代
2.
(2)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借喻
3.(3)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引用
4.(4)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借喻
5.2.
(1)xīng
6.
(2)①就,便
②边际、止境
③选取成全、实现
7.(3)绝句
8.(4)D
9.3.A
10.4.雨打芭蕉碧
11.5.①我
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②能够
写成
③不久、随即
④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6.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
7.C
8.招:
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
斩:
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梅岭三章 教案 同步 训练 当堂 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