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10132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4.11KB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的。
”他的观察()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29.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
“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
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
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
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
”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30.1935年,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没有实行的民生主义。
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开展土地革命C.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31.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织《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率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
这表明我国当时()
A.试图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工业部门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意识到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D.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国民经济
32.“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33.在中世纪的英国,最高的法律是抽象的“上帝的法律”。
1534年议会制定的法律则宣布,一切宗教法规如果没得到英国实体法的承认,便没有效力,“在上帝之下,英国不承认除国王陛下以外的任何权威.....而只服从本国制定的法律。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英国()
A.君权神授观念动摇B.法治原则得到确立C.议会作用有所加强D.王权开始走向衰落
34.1865年美国非洲裔第一次参加林肯总统第二任期就职典礼的游行;
1917年妇女第一次参加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的游行;
1963年第一次由一名女法官主持约翰逊总统宣誓仪式;
1981年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电视转播第一次为有听力障碍者提供闭路字幕。
这些“第一次”折射出美国(
)
A.民主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完善B.总统就职宣誓仪式能与时俱进
C.妇女的政治地位在不断提高D.总统就职典礼缺少统一的仪式
35.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
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
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
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41题25分,42题12分,45-48题为选做题,15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
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
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
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
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
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
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
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
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
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
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6世纪初,西班牙凭借从事航海活动的先发优势和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
但是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持久的经济繁荣和海上霸权。
为了维持欧洲最庞大的军事力量,财政却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大量贵金属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调敝,另一方面助长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和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气,而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也没有能够发展起来。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
1688
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垄断特权被国会立法所终止,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令人惊异和美慕。
——摘编自吴敬琏《大国崛起的五个共同要素》
阅读材料,指出一个大国崛起的因素,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对此加以阐述。
(要求:
明确指出因素,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
官鬻法(也称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产,并直接主持运往行销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
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商人每年收过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
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废除“官需”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4800文,售予一票,可领盐200斤,任其运销。
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
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
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
据《宋史·
通货志》记载:
“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
”
——摘编自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9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
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
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
——《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
他指出: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
“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
“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
“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
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三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
《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7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8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大利之所在,即大害之所在,有目前以为甚便而后蒙其祸者,当时以为无伤而久承其弊者,如今西人之互市于中国是也。
西人工于贸易,素称殷富。
五口输纳之货,每岁所入不下数百万,江南军饷转输,藉以接济。
此海禁大开,国用以裕,一利也。
西人船坚炮利,制度精良,所造火轮舟车,便于行远,织器田具,事半功倍,说者最若能仿此所行,则富强可致,西情既悉,秘钥可探,亦一利也。
西人学有实际,天文历算,愈出愈精,利氏几何之学,不足数也。
且察地理,辨动植,治水利,讲医学,皆务析毫芒,穷其渊际。
是以有识之士乐与之游,或则尊之曰西儒,中国英俊士子,诚能屏弃帖括,从事于此,未必无实用可裨,则又一利也。
然识音以为中外异治,民俗异宜,强弱异势,刚柔异性,溃夷夏之大防,为民心之蠢贼,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材料二今君青先生开府吴中,其算学为海内宗师,可于各县书院中别设历算一科,悉心指授,则西学不难大明....此亦千载一时不少失之机也。
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
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盘石焉。
愚见以为官办不如商办,商办费用浩繁,工役众伙,顾避忌讳甚多,势不能尽展其所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海林《王韬评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思想有何变化?
导致其思想变化的原因何在?
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4-28:
CDDDC;
29-33:
CBABC;
34-35:
AA
40.【答案】:
(1)种茶历史悠久;
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江南逐渐超过长江上游地区;
不断外传、远销国外;
受政府管理。
(任意3点6分)影响: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为后来茶叶发展打下基础。
(任意3点6分)
(2)背景: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
交通方式的现代化。
(任意3点6分)原因:
印度等国茶叶的竞争(中国茶叶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
英国的打压;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交通运输落后;
质量和效益低下;
没有掌握市场的主导权。
(任意3点7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流传到日本、朝
鲜半岛和东南亚”、“设置六个榷场、
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概括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从经济重心的转移、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茶叶的发展角度分析作答。
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1893年”可知,中印两国茶叶的发展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中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根据材料文字“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可得出生产经营方式、交通方式的变化。
第二小问,从外因、内因两方面分析作答。
外因主要来自印度、英国,内因方面注意概括“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这些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答。
41.【答案】:
因素:
地理优势和军事力量;
先进的经济思想;
民主法治;
市场经济体制;
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干预)。
示例一:
民主法治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成为崛起的政治基础;
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迅速崛起成为大国。
(答出日本、美国、中国等均可)综上,民主法治建设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示例二:
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并行,迅速发展成为大国;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大国。
(答出法国、德国、中国等均可)
综上,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工业化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示例三:
经济思想17世纪的荷兰,奉行重商主义,成为“海上马车夫”,迅速崛起;
美国率先实行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经济思想,迅速摆脱经济危机,巩固大国地位。
(答出其他国家,言之有理亦可)综上,先进的经济思想是大国崛起的保证。
考查论证探讨问题能力。
考查世界近代政治史。
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很多,本题要求从题干中找出一个因素即可,这可以从题中找出关键词,结合时间和所学知识解释。
最后要有认识上的提升。
例如,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这就是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
结合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联系之后英国发展的具体史实就可以证明,英国的强盛因此确立起来了。
45.【答案】:
(1)实行盐税法,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
政府加强对盐的专卖,并设置都盐院;
盐商专卖,发放取盐凭证。
(任意3点6分)
(2)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人;
防止了商人哄抬盐价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
“盐钞”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点9分)
第
(1)问,根据材料概括出改革实行的方式和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即可。
第
(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盐税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即可。
46.【答案】:
(1)由来:
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
(4分)理由:
山东人民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山东是重要的地理位置;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3分)
(2)变化:
英日关系由同盟到解散。
(4分)原因:
一战后,美国与日本矛盾加剧反对英日同盟;
英日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
(4分)
(1)第一小问由来,根据材料概括一是“一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二是巴黎和会上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第二小问,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看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主要从山东人民是中国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东地理位置的重要、山东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等多角度回答。
(2)
此题主要考
查
了一
战后
英
国、
美
国
以
及
日
本在一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结合材料“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英日同盟关系解散,原因从美国的反对和英日国家利益方面作答。
47.【答案】:
(1)将西学东渐、中外贸易等与西方侵略相提并论,反对中外相通;
过分强调中国的特殊性,反对大规模学习西学。
主张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分)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群众运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西学身新思潮的影响;
王韬的经历及善于学习和思考。
(任意3点5分)
(1)特点:
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
由材料一中的“天下大利之所在,即大害之所在,有目前以为甚便而后蒙其祸者,当时以为无伤而久承其弊”、“此海禁
开,国用以裕,利也”;
苟能仿此而行,则富强可致,西情既悉,秘钥可探,亦一利也”;
“中国英俊士子,诚能屏弃帖括,从事于此,未必无实用可裨,则又一利也”“然识音以为中外异治,民俗异宜,强弱异势,刚柔异性,溃夷夏之大防,为民心之蠢贼,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等信息可以看出,王韬将西学东渐、中外贸易等与西方侵略相提并论,反对中外通商;
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思想变化”。
上一题已经回答到材料一中王韬反对中外通商,反对大规模学习西学。
材料二中的“可于各县书院中别设历算一科,悉心指授,则西学不难于各县书院中别设历算一科,悉心指授,则西学不难大明”可以得出他主张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由“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
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可以得出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由“愚见以为官办不如商办”可以看出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可以看出这时的王韬已经改变了他在材料一中的主张。
原因:
主要应该从当时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状况以及王韬自身等方面去考虑回答。
即民族危机加深;
洋务运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新津县 届高三文综 历史 部分 下学 开学 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