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考研考博笔记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07443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54.47KB
行政管理学考研考博笔记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行政管理学考研考博笔记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考研考博笔记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根据。
(2)内容: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①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②行政管理学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③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
④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活动的活动过程;
⑤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
⑥行政管理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
⑦行政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各种改革模式不断出现;
⑧现代高科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推行电子政务已现代行政管理学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
(3)方法:
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和事实就是。
5、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进的行政学,但在当时时代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未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虽是新兴学科,但发育不全,步履维艰;
(2)解放初期的"
行政组织与管理"
及其中断。
20世纪50年代,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上的偏颇,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
(3)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明显的摆在人们面前,推动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新认识,在往后的20多年里,我国行政管理在恢复重建的同时获得迅速和健康的发展。
6、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①行政管理本土化要求的提出,是合乎客观规律的事情。
但是在一般习惯上,常需要不断地提醒,有时甚至需要大声疾呼才能引起注意和予以重视;
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尚且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么对于引进科学需要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典范,全国人民正满怀信心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因此,行政管理学研究必须本土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
①在中国所行何政、为何行政、如何行政。
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政,为的是对这一伟大事业做应有的贡献,而敬业、乐业、保持勤政、廉政,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②既然行政管理应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那么对中国行政管理的研究者而言,不能仅以掌握引进学科知识为己足,而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方面面有较多和较深的理解,才能有具体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不致文不对题,格格不入。
始终严格按照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去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实行民主政治、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
(3)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
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从它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四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而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做到和做好全面协调的不二法门。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注意始终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它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考虑,以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是完全必要的。
第二章行政环境
1、行政系统:
是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社会系统,它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在与后者的相互作用中,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保持自己运行的和谐。
2、行政系统的界线:
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间环节。
3、行政环境:
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4、外部环境:
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5、内部环境:
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6、宏观环境:
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
7、微观环境:
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
8、文化: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与行为模式等,可归纳为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9、国际社会环境:
是指一国在于外国或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系统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国际关系的发展、重大国际事件、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及共同关心的其他事务。
10、民族区域自治:
就是在主权国家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基础组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1、国家民族:
又称"
国族"
,是一个主权国家中各民族的总称。
12、国家民族意识:
是一个国家各民族成员对本国共同祖族的承认,包括民族认同感、自尊心和忠诚心。
13、宗教信仰自由:
指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平等权利,即公民有选择和拒绝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权利,不得强制、干预人们的自由选择。
14、国际意识:
是人们关于国际问题的知识、观点、立场及其理论体系的总和。
15、独立自主:
就是在任何时候,行政系统都要从本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地决定自己的政策,保障本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1、行政系统的界线的含义、功能及其特点。
(1)行政系统的界线:
(2)两种功能:
一是抵抗外界环境干扰,以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
二是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系统自身的产出,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
(3)特点:
行政系统的界线具有开放和可渗透性。
任何投入和产出都是通过这种界线而输入或输出。
由于行政系统不可能接受所有外部环境投入和对各种外部环境提供相应的产出,因而,其开放性、可渗透性又有一定的限度。
正式这种特点使行政系统界线能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过滤和筛选。
这样,行政系统界线既开放又不完全开放,既渗透又不完全渗透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它既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清晰地边界,又是连结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纽带。
这一概念是我们区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基础。
2、行政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
(1)行政环境:
①外部环境:
②内部环境:
(2)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①自然环境:
指在行政系统界线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
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②社会环境:
指在行政体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行政体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行政体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依赖。
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产生,又能能动地选择和塑造外部环境。
同时,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又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1)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①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
②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
③行政体统的物质要素-人财物,非物质要素-信息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④行政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才能生存和发挥其功能作用,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服务于社会。
(2)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
①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的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
②行政体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和控制外部环境;
③总之,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
行政系统首先从其社会环境中吸取物质、信息与能量,接受社会环境的要求或支持;
然后又经过自身的加工,将其转换为路线、方针、政策与具体的行政行为,输出给社会环境,以满足社会环境需要,并推动社会发展。
(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
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
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它们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只是方式、角度不同而已。
4、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②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的发挥和部门设置;
③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④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2)生产关系与具体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②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5、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系统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的特征。
(1)直接而广泛;
(2)命令强制;
(3)企业被动适应。
6、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体系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7、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体统的影响
①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期望;
②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输入、输出有不同的期望;
③对行政体统的认同程度决定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
(2)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
②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超人意志;
③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
(3)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人治观念认为,行政系统内外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人,而不在于制度;
②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法治观念,又分为专制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
(4)关于行政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特殊的人际关系观念;
②普遍的人际关系观念。
(5)关于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体系成员的政治方向;
②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体系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③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
8、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2)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
(3)民族环境制约着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
(4)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9、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2)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10、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制约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
(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总和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和功能发挥;
(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和功能体系;
(4)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
(5)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11、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
(3)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
(5)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所制约。
12、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1)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2)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
(3)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①充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
②合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
③建立科学的微观控制机制;
④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
13、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
(2)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3)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4)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①充分利用自己的委托立法权限,根据社会需要,加快行政法规的制定工作,促进国家行政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
②自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社会进行管理,以公正无私的态度执行法律,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要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
14、创造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
(1)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①树立民主意识;
②树立法律意识;
③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④树立政绩意识;
⑤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与民主行政相适应的行政道德标准:
爱国、民主、服务、创新、廉洁)
(2)创造良好的民族环境:
①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②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③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3)创造良好的宗教环境:
①实行政教分离;
②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
③加强行政系统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
④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受到法律的约束。
15、创造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1)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
(2)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
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它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其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它发挥程度又约束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2、职能关系:
指不同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和管理主体间职责权限的划分。
3、经济职能:
是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4、文化职能: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的。
5、社会职能:
广义社会职能是与政治职能相对的概念,包括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在内;
狭义社会职能指除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对社会生活领域中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1)行政职能:
(2)特点:
①执行性②多样性③动态性。
2、行政职能的体系。
(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是维护国家统治的基本职能,核心在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专政和民主两个方面。
②经济职能:
③文化职能:
④社会职能: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①决策职能②组织职能③协调职能④控制职能。
3、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1)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建立合理地行政组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
(3)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4、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体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政治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
二是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薄弱,这是由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自然经济及其经济基础决定。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职能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的管理办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为目的,通过政治统治职能对新的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
守夜人"
的作用,奉行"
政府管的越少越好"
的信条,主要依靠市场这只"
无形的手"
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充分运用和强化政府政治统治职能,行政权力扩大,专政职能大大加强,民主职能有所削弱。
在经济领域,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政府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都扩大和加强。
(4)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
当代西方学者既不赞成政府只承担"
职责的自由资本主义,页不同意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干预主义,而主张有选择地干预"
市场失败"
干预经济职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就是市场长久失败的地方和政府干预不会带来"
政府失败"
的方面。
5、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行政职能的扩大;
(2)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
(3)政府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强化与行政职能社会化同步进行。
***试述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6、7)
6、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是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3)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7、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职能关系的理顺:
①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⑤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3)职能方式的转变:
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②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8、如何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
如何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是我国政府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质上是权力配置关系、利益关系;
也是一种法律关系。
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中央政府代表国家整体和全局利益,承担整个国家的宏观管理职能,提供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同时承担着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
地方政府一方面是国家利益的地方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地方局部利益的代表,承担着中央宏观政策执行职能和对本地区公共事物管理职能,提供地区性的公共物品。
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具体内容就是指各级政府间的合理分权,把过分集中于上级政府的权利下放给下级政府,做到权、责、利相一致;
在指导原则上,就要既维护国家政令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发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又保证地方、基层能因地制宜,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
9、如何理顺政企关系。
(1)两权分离的要旨:
在从多有权中严格区分出经营权,即让国有企业掌握经营权,同时政府掌握所有权,使企业有关阔的活动空间,发挥企业的活力,也切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从属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
权力下放,政企分开。
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把生产经营权还给企业,调动企业积极性;
②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和政府管理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
③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综合手段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系。
(3)调整、理顺后的政企关系:
①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②向企业派出稽查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情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取消政府对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
③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 管理学 考研 笔记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