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的模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05448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60.66KB
杜郎口中学的模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杜郎口中学的模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郎口中学的模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主学习三大模块:
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的六环节: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
预习、展示、反馈。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
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
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
反馈,是对展示过程中的死角进一步解决,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障性。
预习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经过长时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已经相当熟练。
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
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的体验中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
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预习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
然后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这个过程既有自主学习、自悟,又有合作交流。
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
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的联想,其中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
学生们又运用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对一朵小花进行表述,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展示环节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
主要进行“展现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
展示课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
学生先就自己的预习展开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的“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打个比喻,就像学生食堂的打饭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
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
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
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几十种。
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
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教师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他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
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
练习方式也丰富多样:
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地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笔在地板上演算。
脑、眼、耳、口、手并用,思维活跃,方法灵活。
通过反馈课的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堂展示六环节: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
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
与我们通常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和反馈模块都占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杜郎口中学没有自习课,所有的课都是“正课”,即便是一般学校有的早读,也全部是由语文和英语老师轮流着上课。
(二)“三三六”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二: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
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
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
其基本框架如下:
1、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课堂体系:
课堂时间模式:
10+35(师10分钟,生35分钟)
课堂组织形式:
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参与。
2、杜郎口中学教改的实践特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能够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
改革立足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
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
陶行知曾说: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教育者必须融入教育对象中,避免师生精神和情感的分离。
尊重是办好教育的前提,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民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保障。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教学要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有不同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并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鼓励学生在任何场景里进行争辩,争辩可以相互学习,可以开发思维,可以喻事明理。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主角,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场景与舞台。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
4、杜郎口中学课堂评价标准的演变
1999年秋,杜郎口中学针对“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进行了课改,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教师上课要求:
课堂气氛:
微笑授课;
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活动形式:
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
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学生课堂活动量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优,30分钟以上为良,29分钟以下为一般。
教师基本功要求:
讲普通话;
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
备课要求:
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实施措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教案的现象。
业务学习要求:
学习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
重点是课堂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及学生的课堂的表现。
学生课堂表现十六字要求:
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
2000年8月,学校规定各班悬挂大幅字板,将“十六字要求”扩充为:
举手积极,声音洪亮;
讨论热烈,辩论激烈;
争问枪答,欢呼雀跃;
多种角度,创新实践;
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2005年3月,杜郎口中学出台了对教改的提升意见:
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进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和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杜郎口中学多层面开展了课堂推动举措,如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
普通教师的达标课;
较弱教师的过关课;
整改教师的提高课等。
5、学校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的特点
(1)在参与中学习
课堂采用“小主持人制”,由学生替代教师组织课堂。
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知识点以及解疑、评价,甚至课堂板书也全由学生完成。
课堂充分激活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积极的能动性。
取消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的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都拥有发言权,都能得到锻炼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评选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斗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异想智多星等,激发学生提问、讨论、练习的课堂参与率。
(2)快乐地学习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
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
杜郎口的课堂结构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运用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
(3)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学习方法五字诀”:
读、思、问、议、评。
读:
学生会读书;
思:
会思考,边读书边思考;
问:
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
议:
讨论时会说出自己的见解;
评:
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能加以区别。
(4)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
会听:
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
勤思:
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
敢说:
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
善问:
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5)多层次对课堂把关
a、校委调度课。
对各学科进行不定时抽听课,以便了解各学科的进展情况。
b、学科的促进课。
对每一学科或单听或集体听课,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
c、年级的督促课。
对本年级稍弱教师,年级主任请骨干教师一起听课,加强指导,确保每个教师提升。
d、班主任的坐班保底课。
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不仅管理本班学生,还对本班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并记入考核中,所以班主任对促进教师的上课技能起一定作用。
e、考评组的考核课。
学校考评组负责对教师的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对每个教师听课打分记入考核。
(6)结对子工程
基于教师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专业知识、课堂技能的差异,杜郎口中学推行骨干教师与薄弱教师结为帮扶对子,提出了工作的价值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求变,只有求变,才能提高,个人进步是最大的成绩这样的理念。
(7)取消讲台,搬走讲桌
教室不设讲台、讲桌,从形式上是“剥夺”了老师专门说教的场所,可是从意义上说就是质的飞跃。
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里真理的垄断者、是非的仲裁者,更不是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者。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争论,甚至相互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爱,感受到贴心的激励,又易于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8)取消作业,设置预习笔记、双色纠错本
作业看似是一种巩固性手段,其实质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的延续,严重制约着学生课堂的自主性、自觉性。
改作业为增设预习笔记,让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让学生把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养成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会、学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又因通过搜集信息、整理重组这样的过程,更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为展示课做准备。
双色纠错本,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的,遇到有疑难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整理,这些问题一般要在课堂上完成。
解惑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是自己进一步探索中发现的,有时是借助同学完成的,也有时是直接请求教师的帮助。
(9)主题班会,专题校会
每周例行的班会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介绍各自学习的方法。
专题校会是师生围绕课堂改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辩驳、各抒已见的交流平台。
(10)建立互访互学机制
初一新招的学生,开始的两周,不是让其尽快进入上课状态,而是首先组织他们到初二、初三各班中去体验和感受。
即便是平时,各班也经常性地派代表到其他班级“访问”;
教师之间时时交流,互相听课、评课,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三六六”模式密码解读
1、管理创新
杜郎口中学在十年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成,终于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育教学成绩逐年稳步提高。
全校师生在不断成功的氛围中逐渐找回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信,并不断体验着自己创造的乐趣和满足。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乐于奉献;
学校日新月异,生机勃勃。
(1)坚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认为,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
也就是发现和肯定。
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
成功管理源于成功学的基本思想,成功学是研究将丰富的内在潜能转化为有形成就的一门科学。
其基本要意是: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成功管理也就是要相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教育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实施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实现过程。
教育者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实性存在,具有自我规定性,先于教育过程而获得;
而受教育者主体性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的直接影响下完成和确立的。
受教育者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应尊重他们的正在形成中和将要成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发展直接处在教育者引导之下和意料之中,教育者是受教育者主体的前提条件。
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意义在于赋予受教育者主体性以可控制性的特征,受教育者主体性可体现为对控制的自主选择及体验。
由此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体现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体验。
b、渴望成功是教师、学生发展的动力
作为管理对象教师从潜能开发到获得成功,也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过程,这是个调节被调节的双向转换生成的过程。
从发展动力论的角度看,成功管理无论在哪个层次、哪个环节,发展都可以被看作为自身的运动。
发展与动力,既可为内容和形式,又自身同一。
成功管理的发展动力论内涵是:
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动力系统开发为主要任务与手段,以不断帮助教师取得成功为主要途径,从而使教师在自身成功体验中学会并主动开发学生动力系统,有效地促使学生获取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科学原理。
c、管理改革必须关注师生的心理求衡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活动的个体目标除满足其生理需要外,更多的是要满足心理需求。
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对其心理都能带来平衡与失衡的感受和结果。
成功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心理是平衡的,所表现出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态是积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友善的、积极的和正向的;
失败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会发生失衡现象,所表现出的情绪是低落的,心态是消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敌视的、消极的和反向的。
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次数越多,其倾向性越明显。
d、评价制度改革的正效价值。
评价理论是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价值学说的角度来看,成功管理的改革在本质上要由教育评价的改革贯穿其中,并构成教育改革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共同前提。
目标改革是第一位的,其核心是以成功为价值定向的教育评价的改革,显示突出的肯定的价值倾向。
这个原理以正确发现、认识教师,充分肯定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潜能作为整个教育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以长扬长,实施积极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的过程。
2、“10+35”模式
对于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10+35”,其实并不神秘,就是创造各种条件,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会说,充分展示。
传统课堂是教师主宰着话语权。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首先必须“让说”。
杜郎口的“10+35”时间模式,每节课老师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得少于35分钟,在时间上保证让学生说。
现在,杜郎口的在每节课上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说的机会(即参与率超过100%)。
二是必须让学生“会说”。
杜郎口的“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预习课上,教师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
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张梅玲考察杜郎口课堂后说:
“让学生去预习,当然不可能100%看懂,可能大部分看懂,也可能什么都看不懂,但你给时间让他预习,在心理上就有了定向。
”
三是让学生“敢说”。
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展示”环节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展示课上,就是学生的定向学习,通过预习他有了定向,就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学什么,也保证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可以有准备来展示。
如果没有预习,学生不知道讲什么。
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提出的问题大家进行讨论,产生了自信感。
人有了自信,什么都不怕。
”(张梅玲语)
四是用课堂评价保证学生“说”。
标准之一就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百分比;
之二是学生展示(学习)的深度;
之三是学习的效度。
杜郎口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这个舞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学民主化、平等化体现出来了,化成了行为。
因为理念需要行为的支撑,没有行为的支撑,这个理念是空的。
杜郎口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尊重,化成了学生的行动,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
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
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承担责任的需要。
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10+35”模式从形式上看,似乎改革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个人主宰,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前台退居到了幕后。
10+35课堂模式促进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变革,比如他们以前备课琢磨的是教材,是教法。
而现在精心研究的是学生,是学法。
面对已经开放的学生,杜郎口中学教师面临的课堂挑战越来越大,需要潜心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否则,他们难免会随时遭遇被学生难倒的尴尬!
翻阅教师的教案,他们记的都是预习课如何处理,反馈课如何补充,一条条、一项项备得很细,他们的教案普遍是“学生行为”写得多,而知识结构写得少,这就是杜郎口课堂改革带来的教学观念的变化。
3、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中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