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602275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69KB
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如一部分家长希望幼教能够严格要求孩子,适当的粗暴专制也无可厚非,另一部分家长则提倡“仁者爱人”,反对孩子的绝对服从。
作为幼教,我们无法同时实现两部分家长的需求,只能采用中和教育的方式——我们尊重孩子天性,倡导民主教育的方法,告诉孩子要谦逊有礼,不干涉孩子的个性发展,但这就可能导致部分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学识不如别人”、“别家班级授课水平远高于孩子所在的班级”,或者“自家孩子容易受欺负”、“自家孩子不如别家孩子乖巧懂事”,甚至对幼教产生“不务正业、不尽职尽责”的误会,于是渐渐地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横隔着一条矛盾的“鸿沟”——孩子长期不喜欢上幼儿园家长便认为是受幼师的行为影响;
孩子在家养成的不良作息难以改正被误解成为幼教没有指导到位;
孩子在幼儿园与在家性情不同,家长则认为幼儿园没有正确引导;
孩子在家表现不如幼儿园,家长则认为幼儿园要求过于苛刻……渐渐地,幼教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孩子,家长埋怨幼教对孩子缺乏关心,幼教抱怨家长过分溺爱或严苛对待孩子。
因此,教育理念的不同最终导致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歧义,而不能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导致双方歧义无法解决,双方各执一端,最终影响的却是孩子的茁壮成长、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和幼儿园未来的发展。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及时解决,处理好幼教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
首先,幼教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很多幼教面对难以教导的孩子可以保持平心静气,但与其家长相处时却颇感棘手,我认为这是幼教的一种错误的优越心理。
孩子心智尚浅,没有成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没有准确客观的明辨是非能力和人格特征,所以他们很依赖幼教,对幼教表现出极大的顺从性,幼教在与其相处也不需要过多的增加主观情绪,会感觉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即使与孩子产生矛盾也不会过于激烈。
但与家长的相处则是成人的交际,家长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冲击着幼教的优越心理,成熟的人格特征和主观能动性让家长更重视平等性,甚至有的家长优于幼教,这就给幼教造成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有丰富经验的前辈或许可以应付自如,但对于新入职的幼教而言或许在面对家长时就没有那么有自信了。
这种反差巨大的心态,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明确自己的心态,无论是经验老到还是入职伊始,我们都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一名幼教,是助力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面对家长时不需要发怵,产生抵抗心理,这种消极情绪往往会激化我们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幼教在明确心态的时候要记得,我们既是孩子的启蒙者也是他们的护航人,不能够过分溺爱也不能盛气凌人,与他们相处不能一味的产生优越感,而是要尊重每一个孩子;
在与家长交往中,要时刻记得,我们既是受托“于”人也是受托“与”人,我们只是助力孩子成长的一个客观存在,真正影响孩子的还是家长,所以我们在面对家长是不需要感觉怯懦和没底气,应该直面家长告诉他们孩子发展的情况和需求,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靠幼教,更重要的的是家长的辅佐和支持,双方平等相待、互利共好,才能合理沟通、化解分歧,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幼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热情,主动了解、接触家长,增加彼此的信任。
作为幼教,我们要具备一颗热忱、真诚的心,发自肺腑的爱孩子,当我们真正的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无所畏惧一切,帮助孩子抵挡任何无悔肮脏,也会放下一切忌惮,主动了解和接触家长,从而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和关心情况,掌握孩子在家时的状态,及时与在园情况作比较,发现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敦促其改正,帮助孩子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当家长感受到幼教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关系自己的孩子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无比坚定的信任和支持幼教工作,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心灵,往往是和谐沟通最有用的润滑剂。
最后,幼教在引导孩子成长的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其家庭教育情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再出色的幼教,对孩子的指导也仅仅是局限于在园,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幼教的付出可以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很多家长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照顾孩子,所以把他们早早的就送到了学前班或幼儿园,然后他们就错误的认为孩子的教育全程由幼教负责,他们只需要接接送送,不需要参与其中。
这就导致往往幼教在园中教导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作息、餐前饭后要勤洗手保卫生、与人交往要谦逊热情懂礼貌,回到家中却因为家长疏于敦促,孩子又回归到肆意妄为、舍我其谁的“小霸王”角色中,从而让家长认为幼教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和树立观念,导致幼教的付出事半功倍,孩子的成长道路也磕磕绊绊。
所以幼教要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让家长明白他们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角色,主动配合幼儿园和幼教老师进行同步教育。
在学会加强与家长沟通、消除与家长间分歧的问题上,新入幼教除了“日三省吾身”外,可以多学习前辈的经验之谈。
根据经验来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以从“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必要性与意义”、“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目的、任务”、“幼教与家长在彼此工作交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幼教与家长问题沟通话术”等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让家长明白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双方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方便幼儿园开展加强家园联系、实现同步教育;
第3、幼教和家长双方总结在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比如,双方相互抱有偏见、家长对新老师存在排斥和不认可;
家长单凭孩子主观表述,不能正确分辨其传递的信息;
家长与老师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抵触幼教进行合理的教育指导;
家长高估孩子潜质,导致在其没有达到预期成绩时对幼儿园产生错误的认识……这些问题都是家园在家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是双方不容忽视的存在。
第4、幼教在与家长交流时不能准确把握时机和尺度,在措辞用句上伤害家长和孩子,导致家园双方矛盾激化,不能和平处理分歧。
家长在沟通时存在主观意识,一味信任孩子或幼教,以偏概全,产生对幼教或孩子的质疑,导致沟通困难,无法明确分辨实际情况,对双方的工作都造成极大的制约。
针对以上发现的工作问题,前辈们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找到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沟通前进行充分准备、在沟通时的交流技巧、对家长答疑解惑时的用词措辞等。
对于新入职的新幼教而言,我们没有前辈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问题,这是成为合格幼教的“第一步”。
我认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从“把握沟通时机;
了解家长的需求;
学会对话技巧;
不同的意见对策;
注意职教作风”出发,拉近家园、社区的距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孩子的的茁壮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把握准确的沟通方式和时机
沟通是最容易拉近人之间距离的交际方式,但看似简单的沟通却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中,准确的沟通时机就是不易逾越的“横沟”。
工作繁忙的家长不能随叫随到,一师多娃的幼教现状也不允许幼教与家长每天都一对一沟通,最终双方不能及时沟通,无法实时准确的交换在孩子成长中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产生歧义。
我认为,幼教虽然与家长接触的频率高,但真正能够与家长直接接触时间大多是在孩子的接送时间内以及家长会和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期间,这段时间虽然短暂,拿捏得当却可以收获颇丰——
1.意义重大的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家长到院参观幼儿活动,不仅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也是了解幼教工作的家园沟通形式。
“百闻不如一见”,家长开放日为家长提供了观察的机会,给予家长生动而深刻的视觉冲击与思维启迪,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在幼儿园的所见所感,拉近家长与幼儿园和幼教老师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帮助家长理解保教结合的涵义,而且幼教亦可以借此机会与家长很好的沟通。
2.不容小觑的家访
不少幼教会认为太过于腐旧,然而无论时间多久,家访这一沟通形式都是不容小觑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是存在差异的,幼教的责任就是发现他们的特点和个性,有一些孩子在家与幼儿园的表现是迥然不同的,所以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孩子,家访就是最好的形式。
班里有一名孩子是有名的淘气鬼,上课不听话、下课疯打闹,午睡不休息还总欺负其他孩子,他一直是非常令我头疼的孩子,为此我还几次与家长沟通,但家长却表示不信任,所以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家长对来访感到意外,很热情的招待了我,而我也发现孩子在家乖巧、懂事的一面,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我找到了差异巨大的原因——“望子成龙”的强烈思想导致父母对孩子过于严苛,从行为举止到言谈交际,完全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稍有违背则“以武治统”,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只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乖巧,而在园内没有约束的孩子便释放了天性,回归到本我。
对此,我向家长详细阐述了孩子在幼儿园与家中的差距,并与他们交流了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告诉他们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强制他去培养不符合年龄段的成熟,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出现物极必反的恶性结果。
家长也表示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不足,将积极配合幼教老师的工作,今后不再苛求孩子。
现在,这个孩子虽然没有彻底改善淘气,但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也渐渐变的听话,其他小朋友也慢慢能够接受他。
所以,幼师可以不定期抽选孩子家长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佐以在园内情况相对比,利于发现问题;
还可以与有意见歧义的家长面谈,针对性的进行深入沟通,化解矛盾。
其实,在短短的从教过程中,我发现沟通的方式和时机也不仅局限于面对面,沟通的渠道多种多样,每一种渠道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功能,对传递信息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
1.书面沟通,拉近家园的距离
班级有一个孩子,他是由奶奶送来幼儿园的,每天都是最早到园却也是最晚被接走的,我很少看到他的父母,即使难得一见也是行色匆匆,往往打个招呼就离开了,根本没有时间能够与之交谈。
虽然与父母同住,但忙碌疏远了亲情,致使孩子表现的性格很内向,在园内几乎不主动与小伙伴嬉笑玩耍,只是默默的自己坐在角落,对此我很是担忧,几次想要联系他的父母无果,只能让奶奶代为转达。
但是奶奶年事已高,不可能完全表述清楚,所以孩子的状况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为此我在前辈的建议下将孩子的在园情况以书面方式呈现,让他转交给父母,第二天他开心的带回了父母的回函,慢慢一页纸上写着父母对疏忽孩子关系表达的歉意、对幼教老师尽职尽责的谢意以及自己愿意辅助幼教老师一起,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将注入更多关心的态度,几次的书面交流,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性格明显改善了很多,他愿意主动与其他小伙伴玩耍、交际,这让我倍感欣慰。
以此为例,我认为幼教可以通过建立家园联系册,通过书面表达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并鼓励家长共同讨论出现的问题;
同时可以开辟幼儿园互动专栏,倡导幼教与孩子、家长一起参与专栏的设计和布置,并将园内的活动安排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在栏中做公示,定期张贴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育儿文章、评选公示优秀教师和模范家长,以此打破家长被动沟通的局面,让家长主动参与到与幼师的沟通中,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和幼师的工作。
2.电话联系,省时省力更省心
如果碰到没有办法进行家访或者书面转达的家长,我们又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这个时候,电联就派上了用场。
幼教可以主动与不经常来园的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帮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班级沟通群,与家长实时分享孩子的在校情况,让家长掌握学校动态。
电联不比家访和书面沟通,没有长时间的交流条件,尤其是新入幼教,更是要学会开门见山示明来意、一针见血提出建议、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有限的沟通时间内创造最大的沟通价值。
在电联时,我们首先要找对合适时机,在不打扰家长的充裕时间下进行;
其次要明确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哪一位家长,只有沟通对象合适,交流内容才能引起共鸣。
对方如果是男性,那么交流时间不易过长,直抒胸臆切忌重复;
对方是女性,则可以适当延长交流时间,从琐事入手,给对方一种幼教老师对孩子倾注关心的感觉。
在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情况时要褒贬得当,一味的叱责或表扬,都会让家长感觉虚假,这很不利于之后的沟通。
所以,幼教如果善于利用电话访谈这一沟通方式,将会使家园关系更加融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善用网络,与时俱进更创新
有的孩子家长常年出差或身居异地,孩子由长辈照顾,幼教既不能家访、书面沟通,也无法掌握电联时间,这时候我们可以与时俱进的通过网络与之交谈。
我的班级现在有一个家长联络群,幼儿园有什么要求和孩子的情况,我都会通过群向家长公示,方便家长低个头就能掌握孩子的动向,群里家长还可以互动,相互探讨育儿心经,也让我能时刻了解家长的想法,以此作为备课基础。
偶尔有个别想要了解自己孩子情况却不好意思当面说的家长也可以通过私下联系,向我表达他们的需要,让我们能即使交换彼此见解。
网络实现了家长与幼教的“零距离”沟通,是不可多得的沟通渠道,所以我们应该多利用网络,与时俱进创新沟通方式,拉近家园距离。
2、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
与家长沟通除了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外,幼教了解家长的需求对症下药,也是促进双方沟通的方式之一。
经过与家长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家长一般都希望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的对待、来自老师的尊重以及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发展情况和参与孩子教育当中。
其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上说的沟通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要可以建立一个公示平台并启用时下的远程传媒,让家长在百里之外也可以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情况;
同时,幼儿园可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教授孩子一些该年龄段可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比如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侵犯,如何学会知书达理、谦逊礼貌,为今后树立正确的人格特征做引导;
其次,幼教要一视同仁,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被孤立的一个,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极度不易,所以幼教不能放弃任何调皮捣蛋或者过于偏袒溺爱孩子,要让他们从小树立平等博爱的正确观念;
在与家长沟通时,老师要摆正心态,教师与家长沟通中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效应,会明白沟通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对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态度和沟通效率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就是首因效应。
尤其是新入幼教,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次接触孩子或家长,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直接影响今后他们的印象。
首因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第一印象被人认可和接受,那么就为今后与孩子相处、与家长沟通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若是第一印象不佳,那么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抹去它的消极影响。
所以,面对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幼教一定不可以摆出架子或给孩子距离感,让孩子对幼师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消极影响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难以适应新环境和老师,并且影响家长对幼师甚至是幼儿园的教育产生怀疑和质疑;
孩子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作为幼教面对家长时是要因人制宜,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判家长,面对高学历家长就唯唯诺诺、面对低学历家长就趾高气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加强沟通的第一要点便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家长,无论对方是否理解或接受我们的观点和理念都不可以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要妄自菲薄,要尝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去让家长了解我们,如果对方实在无法接受我们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就尝试着接受家长正确的观点,与自己的理念相结合,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3、学会合理的对话技巧
语言是一种艺术,对话技巧则是其中最渊博璀璨的。
新入幼教应当学习和观察前辈的沟通技巧,做好对话素材的积累是沟通的基础;
在与家长沟通时保持自信和从容,自信的人更容易令人信服;
话题要时刻围绕孩子,因为每个家长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孩子所对应的问题,所以幼教老师尽量不要在探讨这个家长的孩子时总以表扬其他孩子为主。
新入幼教要懂得使用替换词,将“不行”、“不可能”、“不归我管”、“你说的全对”“冷静点”……这种消极的词眼可以换成“我能做到的是”、“我可以试试看”、“我可以找XXX来帮助你”、“我能理解你,但是”、“我很抱歉”等,面对祖辈级别的家长,幼教要注意婉转的表达问题,并不时询问对方是否理解,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寥寥数语就能带给家长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面对怒火中烧的家长,往往一个字眼的改动就可以让他们理解幼师用心良苦,从而平心静气的去倾听幼教的意见和建议,问题也得以轻松解决。
4、时刻注意职教作风
家长与幼教初次接触,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幼教说了什么,而是对话态度。
他们会观察幼教是否亲切、是否被孩子接受,如果一个幼教说话态度苛责、硬气,就会给家长留下过于严厉、要求很高的印象,他们就会担心孩子是否能够适应新老师,所以新入幼教要懂得循序渐进,时刻注意职教作风。
比如,脸上时刻挂着笑容,更加容易增进亲和,拉近与孩子家长的距离;
面对不常见的家长要主动出击,比如没有时间到园的家长,可以多次进行电话或者网络沟通,对孩子教育不重视的家长,可以邀请参加开放日及幼儿园亲子活动;
对于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我们的沟通可以从表扬导入,列举实例让家长知道溺爱的危险;
对于要求过高的家长,我们可以增加沟通频率,多推荐一些幼教材料或书籍,让家长明白严以律己是正确的,但也要适量而行。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新入幼教,切忌不可以批评家长,罗森塔尔效应提出“用期望鼓舞家长”才是敦促家长参与教育的正确方式,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通常得到鼓舞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
幼教不可以轻易、武断的评价家长的教育方式,我们虽然身为教师,但也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不可以有那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的投射效应,让家长对幼教的好心产生质疑和抵触;
幼教也切忌当面批评孩子,在讨论孩子问题时尽量避开孩子,不给孩子造成“败坏”的心理创伤,不影响亲子关系;
幼教不要随意贴标签评判孩子或家长,应该在不同时期、环境用阶段性评价,真正实现一个合格幼教该有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万事开头难,但我们既然选择了幼教就要甘于付出。
近期,幼教这如此美好的事业因个别教师和幼儿园的劣迹而被人质疑,一次次成为风口浪尖的舆论焦点,但我们不应该随波逐流后悔参与这一光荣事业,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从事幼教就是这旅程的开始,也将是旅程的结束。
与孩子交往、与家长接触,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人生见解和是是非非,幼教让我对孩子们有了更重的感情,同时我也从家长身上学会为人父母应具备的品质。
常言道不为父母不知父母恩,不事教工不知恩师苦,而现在,身为幼教的我将珍惜这世间最美好的身份之一,带着我对孩子的爱,拉近与家长距离,撰写我在XXX幼儿园更温馨的篇幅,谱写我从教生涯中更令人眷恋的乐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连心 幼儿教师 学生家长 交流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