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598307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42KB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推行,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旨在向组织提供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
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这样一个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它拟适用於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於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
它的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於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政策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一致,并向外界展示这种一致性;
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有效性。
本国际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关系。
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随时重复涉及的。
“规范”描述了对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一个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
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
一个组织可通过展示其对本国际标准的成功实施,使各相关方得以确信,一个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业已就位。
关於环境管理支撑技术的指南将见於其他国际标准。
本国际标准中仅包含那些用於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
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ISO14004:
1996,《环境管理体系—关於原则、体系和支撑技术的通用指南》。
应当说明的是,本国际标准除了要求在政策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行为的组织,都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环境管理技术,有助於达成对所有相关方的最优化结果。
然而,对本国际标准的实施,仅就其本身而言,并不能保证最优化结果的取得。
为了实现环境目标,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虙采用最佳技术。
同时充分考虙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
图1:
本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本国际标准不拟涉及,因而也未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但它并不刻意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要素纳入管理体系的整体,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於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
本国际标准与ISO9000系列品质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ISO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但应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
品质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服务於众多相关方的需要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本国际标准中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於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
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其环境政策与目标。
它适用於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和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但它本身不规定具体的环境行为要求。
本标准适用於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实施、维护和改进一个环境管理体系;
确保它(组织自身)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政策;
内外界展示这种一致性;
谋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对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国际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应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
其应用程度取决於组织的环境政策、活动性质和运行条件。
本国际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规范提供了提示性的指南。
对於ISO14001的任何应用,其范围都应予明确界定。
注:
为使用方便起见,“规范”和附录A中各条款号是相互关联的,如41>
.3节和A.3.3节的内容都是关於对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论述,4.5.4节和A.5.4节的内容都是关於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等。
、引用标准
目前无引用标准。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於本国际标准:
3.1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根据组织的环境政策,实现对整体环境行为的改进。
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於活动的所有方面。
3.2环境environment
组织从事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
全部或是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
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环境政策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的一个系统化,文件化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3.7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
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政策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果可行应予以量化。
3.8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一个组织基於环境政策、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9环境政策environmentalpolicy
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陈述,它为组织的行动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3.10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於组织或其局部,如果可行应予量化。
3.11相关方interested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行为或受其环境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2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对於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3污染预防preventionofpollution
旨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操作惯例、材料或产品的应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则
组织应建立并维护一个环境管理体系。
全部第4节描述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4.2环境政策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政策并确保它:
适合於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包括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遵守组织应服从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可为公众所获取。
4.3策划
4.3.1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和可能希望它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程序,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它的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虙。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4.3.2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维护一套程序,用来确定它所应遵守的,直接适用於它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并提供获得这些法律和要求的途径。
4.3.3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虙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技术可选项、财政、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政策,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
4.3.4环境管理方案environmentalprogramme(s)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对组织的每个有关职能和层次规定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幵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4.4实施与运行
4.4.1组织结构与职责
为便於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幵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政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代表(他(们)可能还负有其他责任),应明确规定他(们)的下列作用、职责和权限,从而: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维护环境管理体系;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4.4.2培训、意识与能力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
应要求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维护一套程序,使处於每个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符合环境政策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改进的个人工作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他们在实现环境政策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
4.4.3信息沟通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一套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程序,用於: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沟通;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化和答复。
组织应考虙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联络的处理,记录其决定。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维护下列信息:
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4.4.5文件控制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文件有固定的保管场所;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对出於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保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
应规定并维护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4.4.6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政策、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应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给以妥善策划,使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
对於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政策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
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对於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含有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制定和维护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
4.4.7应急准备与反应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对其做出反应,以及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在必要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它的应急准备与反应程序进行评审与修订。
如果有条件,组织还应定期对上述程序加以试验。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文件化的程序,用来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其中应包括对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遵守情况的跟踪信息记录。
监测设备须予校准并妥善维护,校准与维护记录应根据组织的程序要求予以保存。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程序,用来定期评价对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处理和调查不符合的情况,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著手进行并完成纠正与预防措施。
任何旨在消除实际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文件化程序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4.5.3记录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环境记录。
记录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
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其便於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
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它的体系和对它自身适当时,用来证明对本标准要求的一致性。
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定期幵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案与程序,进行审核的目的是: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包括对本国际标准要求的计划安排;
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基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为全面起见,其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4.6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设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
评审工作应文件化。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政策、目标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
附录A(提示的附录)
规范使用指南
本附录对“要求”作了进一步说明,以避免对“规范”的错误解释。
本附录仅涉及第4节中关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部分的内容。
1总则
实施“规范”中所描述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对环境行为进行改进。
“规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概念的基础之上,即组织将定期评审与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寻求对它加以改进的可能性并予以实施。
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环境行为的进一步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为持续改进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而改进的程度和范围则取决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
尽管可以期望通过对一套系统化方式的采用,实现环境行为上的某些改进,但应当认识到,环境管理体系毕竟只是一件工具,其作用是帮助组织去实现和系统地控制它自己设定的环境行为水准。
因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本身并不必然地导致立即降低有害环境影响的结果。
在整个组织内,还是仅在一些特定的工作部门或活动中实施本国际标准,可由组织自行决定。
如果仅在特定的工作部门或活动中实施,可以采纳组织内其他部分业已建立的政策和程序,以满足本国际标准的要求,只要它们适用於行将采用本国际标准的这些特定部门或活动。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尽与复杂程度,文件化的程度,支持体系运行的资源,都取决於组织的规模及其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对於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
把环境事务纳入全部管理体系的整体,将有助於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同时有助於提高效能,明确责任。
本国际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是建立在一个由“策划、实施、检查、评审”诸环节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基础上。
该体系应使组织能够:
制定适宜的环境政策;
确定其过去、现行和计划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判定有何重大环境影响;
确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确定优先事项,建立适当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政策,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便利策划、控制、监测、纠正措施、审核与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政策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
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进行调整。
2环境政策
环境政策是实施与改进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动力,从而具有保持和潜在改进环境行为的作用。
因此,环境政策须反映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有关法规和保证持续改进的承诺。
环境政策是一个组织建立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对政策的规定应足够明确,使它的内、外部相关方都易於理解。
应对它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反映条件和信息的变化。
它的应用范围应当是可以明确界定的。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规定其环境政策并形成文件。
如果它是从属於一个更大的组织,其环境政策还须纳入后者的政策框架,并得到后者的认可。
最高管理者可以是对组织负有执行职责的个人或集体。
3策划
A.3.1环境因素
第4.3.1节在提供一个过程,供一个组织据以确定应纳入其环境管理体系优先事项的重大环境因素。
这一过程应考虙到分析工作的费用和时间,以及可靠数据的可得性。
可以利用出於法规或其他目的所取得的现有信息。
组织还可以把他们对所关心的环境因素的实际控制程度纳入考虙范围。
组织应考虙其现行的,以及与此有关的过去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伴随的投入和产出,以确定自身的环境因素。
如果一个组织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它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评审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环境状况。
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组织所具有的一切环境因素予以考虙,以此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其环境管理体系已在运行中的组织,无需进行这一评审。
评审范围应覆盖下列四个关键方面:
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
重大环境因素的确定;
对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
对来自以往事件调查的反馈意见的评价。
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应当考虑到组织内正常运行和异常运行的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
评审的适宜作法可包括使用调查表、面谈、直接检验和测量,利用以往审核或其他评审的结果等,应视活动性质而定。
应对具有下列性质的工作部门的活动所伴随的重大环境因素的确定予以考虑:
大气排放;
水域排放;
废物管理;
土地污染;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
这一过程中应考虑到正常运行条件、关闭与启动时的运行条件,以及可预见的当然的或紧急状态下的潜在环境影响。
这一过程的目的在於确定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重大环境影响,而不要求作具体的寿命周期评定。
组织无须对它的每一种产品、部件和原材料投入都作出评价。
他们可以从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选择出某些属类,从中确定哪些最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对产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因组织市场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相对说来,组织的合同方或供方的控制作用较微弱,而作为负责产品设计的组织,则能够促成环境因素的明显改变,如通过更换某种输入材料。
由於组织对於他们产品的使用和处置方面的控制作用有限,对於可行的场合,他们应考虙设立适当的贮运与处置机制。
但这一条文不意味著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A.3.2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示例:
产业实施规范;
与官方机构的协定;
非法规性指南。
A.3.3目标和指标
凡属可行,目标均应具体,指标均应可测量的,必要时应考虙预防措施。
对技术的选择,可在经济条件许可,成本效益好,判定适宜的条件下,考虙选用最佳技术,正文中提及对组织的财政要求不意味著组织应采取环境成本核算。
A.3.4环境管理方案
一个或多个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是环境管理体系成功实施的一个关键要素。
方案中应说明如何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包括时间进度和负责实施组织环境政策的人员。
方案可予细化,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
方案中应包括对新活动的环境评审。
在适当和可行时,方案中还可包括对策划、设计、生产、营销和处置的考虙。
这可以适用於现行的或新增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对於产品,可以考虙设计、材料、加工、使用及其最终处置。
对於安装工作或工艺上的重大修改,可考虙策划、设计、施工、试车、运行和根据组织决定的适当时间停止试车。
4实施与运行
A.4.1组织结构与职责
一个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需要组织的全体员工对义务的承诺。
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环境职能部门才负有这方面的责任,组织内的其他部门,如运行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都不能置身事外。
这一承诺始於最高管理者,他(们)应制定组织的环境政策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
作为上述义务的一部分,是指定专门的管理代表,规定他(们)对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职责和权限。
对於大型或复杂的组织,可以有不止一个管理代表。
对於中、小型企业,可由一个人承担这些职责。
最高管理者还应提供所需的适当的资源,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维护。
还要妥善规定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职责,并传达到有关人员。
A.4.2培训、意识与能力
组织应制定并维护确定培训需求的程序。
同时,组织还应要求代表它工作的合同方证实其员工已接受了必要的培训。
管理者应对确保人员胜任性所需的经验、能力和培训的水平加以确定,特别是对那些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人员。
A.4.3信息沟通
组织应实施对有关信息和相关方要求的接收、归档与答复的程序。
该程序可包括与相关方的对话和对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的考虙。
在某些情况下,对相关方所关注事务的答复中,可包含有关组织运行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内容。
这些程序中,还应包含就应急计划和其他问题与官方机构的联络事宜。
A.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内容应足够详尽,以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管理 体系 规范 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