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概论论文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96591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50.70KB
采煤概论论文Word下载.docx
《采煤概论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概论论文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矿井的开拓布局
在井田范围内,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巷道井人煤层,建立矿并提升、运输、通风、徘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称为井田开拓。
每一部分井田由一个矿井开采,因此,井田开拓又称矿井开拓。
矿井开拓的主要内容有:
确定矿井的年产量和服务年限,确定井筒的形式、数量和位置;
确定水平的数目和标高‘合理划分采区(或盘区);
布置井底车场和大巷‘确定开采顺序;
正确处理开拓,准备与回采的关系和矿井延深等问题。
矿井开采的战略布署矿井开拓目的在于实现煤矿的合理集中生产,以较少的开拓和准备巷道掘进及维修工程,取的较多的煤量,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指标,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的煤矿事业。
1.1.1工业广场的选择
工业场地是围绕井口布置的,在工业场地内除了生产和管理需用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外,一般还可能有运输线和铁路与国家运输干线连接,其面积可达数万平方米。
在选择工业场地场址时,除了考虑井硐位置外还应符合以下的基本要求:
(1)场地内应有一定的平整地面,以利于布置各种地面生产系统和所有建筑物、构筑物。
要充分利用地形以缩短和简化物料的运输,并使场内的土石方工程量最少。
(2)工业场地的位置应便于和标准轨铁路、公路衔接,并使专用的铁路、公路土石方和桥涵工程量最小。
(3)场址不应选择在受洪水威胁和内涝的地点。
在平面地区,还应考虑场内雨水排出的可能性。
(4)选择场址时应考虑给水、供电方便。
(5)工程地质条件要好,地下水位较低,同时,应避开滑坡、溶洞、流砂,采空区等不良影响。
(6)与建成的矿井或其他企业及居住区毗邻时,应考虑充分利用已有设施的可能性。
1.1.2井硐位置的选择
井硐是矿井中最重要的井巷工程,是矿井由地下通向地面的出口,是煤炭、材料、设备、人员、风电的必经之路,是整过矿井生产系统的咽喉。
是矿井建设生中影响初期投资和建成井工期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此外,井硐的位置还对矿井生产系统的技术合理性、矿井生产经营的经济合理性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地,一个矿井至少应有一主、一副2个井筒,主井担负煤炭提升,副井担负辅助提升任务。
所谓井硐位置主要是指两个方面:
一是井口和井底沿井田走向和倾斜方向的位置;
二是井硐本身所通过的岩层层位。
选择井硐位置应从地下因素、地面因素和技术经济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和比较。
一、地面因素
(1)能充分利用地形,是地面生产系统和工业场地布置合理,尽可能减少地面工业场地的土石方工程量。
(2)地面工业场地应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良田,特别是不要占用高效农田。
(3)井口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并具有良好的泄洪条件,免受洪水的威胁。
(4)井口所在地工程地质条件要好,要避免滑坡、崩塌、地表沉泄的影响。
(5)据林区较近时,应给井口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免受森林火灾的影响。
(6)要充分考虑各种认为因素。
特别是地方煤矿和乡镇、个体煤矿,要充分注意地面场地,交通等引发的各种矛盾,如井口占地的归属,铅石排放的方式等。
二、地下因素
(1)井硐穿过的岩层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尽可能避免穿越流沙层、强含水层和地质破坏剧烈带等不利于井硐掘进和维护的地带。
(2)井硐落底位置应能保证各水平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处于坚硬、完整的岩层中,保证井底车场良好的维护条件。
(3)井硐应避免老采空区及其垮落岩层的影响。
(4)井硐应尽可能的布置在薄煤带或不受采动影响的井田边界之外,以减少工业场地煤柱损失。
(5)井硐位置应保证井硐延伸时,不受底板强含水层水患威胁。
三、技术经济因素
(1)井硐落底位置应尽可能使井下运输、提升等生产环节简单。
(2)井硐落底位置应尽可能使开拓工程最小,建井快,出煤早。
(3)井硐落底位置应尽可能降低煤炭运输费等运营费用,并使矿井生产易于管理。
井硐的落底位置在以上原则下,应优先考虑有利于第一开采水平,并兼顾其他开采水平。
条件许可时,井硐落底位置最好靠近第一水平运输大巷。
1.1.3主要巷道的选择
实际生产中,巷道选择考虑巷道的空间特征和用途。
按其空间特征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垂直巷道主要用于立井、暗立井和溜井。
水平巷道有平硐、平巷、石门和煤门。
倾斜巷道用于建造斜井、暗斜井、上山和下山。
1.2设备的选型设计
1.2.1主要通风机
机械通风是矿井通风的主要动力。
机械通风所用的机械称为通风机,按其服务范围可以分为:
(1)主要通风机(俗称风扇),主要用于全矿井或矿井的一翼(部分);
(2)辅助通风机(俗称辅扇),主要服务于矿井网络的某一分支,以帮助主要通风机供风以保证该分支的风量;
(3)局部通风机(俗称局扇),主要用于独头掘进的井巷等局部地区通风。
(4)矿用通风机按其构造又可分为离心式通风机和轴流式通风机。
(5)离心式通风机主要有螺旋形外壳、进风道和扩散器等部件组成。
(6)轴流式通风机主要由集风口、叶轮、整流器、风筒、扩散器和传动部件等部分组成。
1.2.2水泵(排水能力)
目前,矿井所采用的排水设备,多为卧式电动离心水泵。
单级离心式水泵包括外壳和叶轮,下面装有吸水管,上面装有排水管。
当扬程低时采用单级水泵;
当扬程高时,采用多级水泵,即在一根轴上串联若干个叶轮,最多时可串联11——12个叶轮。
排水管路一般采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当压力小于1MPa时可采用铸铁管。
水泵的排水能力及台数以及排水管路的敷设,均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1.3支护设计
1.3.1工作面的支护
(1)煤层围岩分类
根据我国岩层的实际情况,一般把直接顶分为3类:
一类直接顶:
回采时若不及时防护,很容易造成局部冒顶,围岩不稳定;
二类直接顶:
顶板虽然受到裂隙的切割,但局部尚完整,围岩中等稳定;
三类直接顶:
顶板允许悬露较大面积而不垮落,直接顶完整,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局部冒顶,围岩稳定;
四类直接顶:
煤层上方直接附存着坚硬难冒的基本顶,围岩非常稳定。
根据基本顶对工作面的压力(初次和周期来压)及初次来压的步距,把老顶分为四类,介绍如下:
I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不明显,来压时缓和无冲击。
II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很明显。
III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强烈。
IV类基本顶——平时顶板无压力,采空区悬露面积达几千甚至上万平方米不垮落,初次和周期来压时,顶板垮落学形成狂风、巨响。
(2)工作面初次来压
当工作面从开切眼向前推进,顶板悬露面积随之扩大,直接顶垮落充填采空区,基本顶仍完整地支承在两帮煤壁上,形成双支板梁构件。
当板梁垮度随着工作面推进增大到一定的范围时,由于基本顶的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使基本顶断裂垮落。
这时,工作面已不再处于基本顶掩护之下,顶板迅速下沉破碎,通常把采空区基本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初次垮落。
由于基本顶初次垮落,使工作面压力增大,故称为初次来压。
(3)工作面周期来压
当工作面推进到一定的距离时,在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又会产生断裂垮落,这时同样会给工作面带来增压现象。
当工作面再继续推进,这部分垮落的基本顶被甩入采空区,工作面又处于基本顶悬梁掩护之下,恢复到前述的状态。
继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的垮落与工作面增压现象重复出现。
这种垮落与来压随工作面推进而周期性的出现,称为基本顶周期垮落和周期来压。
(4)工作面支架
为了保证采空间的安全,对工作面显现的矿山压力,必须有效地控制。
工作面支架就是控制矿压的一种结构物。
根据使用条件不同,支架的性能(工作阻力和压缩量)和工作状态(受力后的性能反映)也不同。
按支架的组合形式,工作面支架可分为两类:
单体支架和液压自移式支架。
单体支架是指,由单体支柱与横梁或柱帽组成的支架。
前者称为悬臂支架或棚子支架;
后者称为带帽顶柱(点柱)。
常用的支柱有:
木支柱、刚性金属支柱、摩擦式金属支柱、液压支柱。
常用的横(顶)梁有木顶梁和金属顶梁。
自移式液压支架就是一种维护回采空间的机械化支护设备。
它以高压液体为动力,使支护顶板、移架、切顶、推移输送机等工序一起完成。
实践表明,液压支架具有支护性能好、强度高、移设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
它与可弯曲输送机和采煤机配合使用,就组成了回采工作面的综合机械化设备,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
近年来,为适应综合机械化采煤的需要,液压支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各种类型支架可达数百种。
就使用情况来看,现主要在开采缓斜薄及中厚煤层时,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应用。
目前国产的液压支架类型有:
BZZC型、TZ型、WKM-400型、DM-400型、ZYZ型、ZY型等。
按液压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可分为支撑式、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
(5)工作面周期来压时的措施
工作面周期来压时,要采取措施,如沿放顶线加强支护(增设排柱、木垛、斜撑、抬棚)、强制放落顶板等。
为了避免冲击地压发生而造成重大事故,必须降低支承压力的集中程度,例如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采空区内不留煤柱;
避免两个工作面相向回采,以防止形成支承压力的重叠。
除上述措施外,还可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顶板悬露时间;
也可缩小控顶距,减小支承压力。
1.3.2巷道支护
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巷道围岩性质、压力大小、巷道的服务年限、用途及巷道的断面形状等因素。
传统的巷道支护有木支护、石材及混凝土砌碹、矿工钢支护、U形钢支护等。
目前,广泛采用的有锚杆支护以及喷射混凝土支护。
第2篇煤矿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
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
的一系列法治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1职工素质培训
煤矿是高危行业,入井前要吃好、睡好、休息好,千万不能喝酒,以保持充沛精力。
明火和静电可导致瓦斯爆炸及火灾,不能穿化纤衣服和携带香烟及点火物品下井。
入井前要随身佩带矿灯、佩戴安全帽、携带自救器,配备不齐或设备不完好不能入井工作。
携带锋利工具时,要套好护套,防止伤人。
通过班前会可了解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情况、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掌握防范措施,保证作业安全,因此要按时参加班前会。
自觉遵守《入井检身制度》,听从指挥,排队入井,接受检身。
煤矿工作中煤矿工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义务与权利维护主要有:
(1)享有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有权要求煤矿企业提供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和了解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存在的事故隐患、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法。
(2)享有煤矿企业依法提供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的权利,煤矿企业未能提供安全教育培训时,有权拒绝上岗作业。
(3)有权抵制违章指挥和拒绝冒险作业,有权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4)遇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并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5)有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
有爱护生产设备、设施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的义务。
(6)有及时报告险情、参加抢险救灾的义务。
(7)因工受到伤害时,有依法要求企业进行赔偿、并享受工伤和社会保险的权利。
(8)发现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生产行为时,以及因监督、制止违规生产行为受到打击报复和迫害时,可向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工会组织投诉举报。
2.2瓦斯的管理(包括瓦斯爆炸和突出)
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它无色、无味、无臭,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
它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一、瓦斯爆炸
定义:
瓦斯爆炸是一种热一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应),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
条件:
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
(1)瓦斯浓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把在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
瓦斯爆炸界限为5%~16%
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围形成燃烧层,当瓦斯浓度为9.5%时,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应);
瓦斯浓度在16%以上时,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气中遇火仍会燃烧。
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受温度、压力以及煤尘、其它可燃性气体、惰性气体的混入等因素的影响。
(2)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
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
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
当瓦斯含量在7%一8%时,最易引燃;
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燃温度即降低;
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高温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
井下抽烟、电气火花、违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业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
所以,在有瓦斯的矿井中作业,必须严格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3)氧的浓度
实践证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时,瓦斯爆炸界限随之缩小,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2%以下时,瓦斯混合气体即失去爆炸性。
这一性质对井下密闭的火区有很大影响,在密闭的火区内往往积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浓度低,并不会发生爆炸。
如果有新鲜空气进入,氧气浓度达到12%以上,就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对火区应严加管理,在启封火区时更应格外慎重,必须在火熄灭后才能启封。
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道和器材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另外,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防止瓦斯爆炸
预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主要从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两方面着手。
1、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1)加强通风。
使瓦斯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即采掘工作面的进风风流中不超过0.5%,回风风流不超过1%,矿井总回风流中不超过0.75%。
(2)加强检查工作。
及时检查各用风地点的通风状况和瓦斯浓度,查明隐患进行处理,是日常进行瓦斯管理的重要内容。
(3)对瓦斯含量大的煤层,进行瓦斯抽放,降低煤层及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
2、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井口房、瓦斯抽放站及主要通风机房周围20m内禁止使用明火。
(2)瓦斯矿井要使用安全照明灯,井下禁止打开矿灯,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
(3)严格管理井下火区。
(4)严格执行放炮制度。
(5)严格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管理工作,局部通风机要设有风电闭锁装置。
(6)瓦斯矿井的电气设备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防爆性能的规定。
(7)要使用防爆型或安全火花型电器设备,对其防爆性能要经常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更换。
3、限制瓦斯爆炸范围扩大的措施
(1)实行分区通风,各水平、各采区和各工作面都应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2)通风系统力求简单,不用的巷道要及时封闭。
(3)装有通风机的井口必须设置防爆门,以防爆炸波摧毁通风机而影响救灾和恢复生产。
(4)矿井主要通道必须装有反风设备,并能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反风。
(5)在连接矿井两翼相邻采区、相邻煤层的巷道中设置岩粉或水槽等,以阻断爆炸波的传播及防止煤尘参与爆炸。
(6)编制周密的灾害预防与处理预案
二、瓦斯突出
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在煤层中形成了在地应力作用下,瓦斯释放的引力作用下,使软弱煤层突破抵抗线,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而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煤和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煤层平巷掘进、上山掘进和石门揭煤时,有的矿井在回采工作面也发生煤和瓦斯突出。
预兆:
煤和瓦斯突出前大多数都有预兆,归纳起来分有声预兆和无声预兆
1、有声预兆
(1)响煤炮。
在煤层内发出像机关枪、炮击声。
由于条件不同,声音大小、间隔时间也不相同。
(2)突然压力增大。
支柱来劲,发出咔咔的响声,或发出劈裂折断的响声,手摸煤壁能感到冲击和震动;
有煤岩层的破裂声;
有时会听到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
2、无声预兆
(1)压力增大。
预板来压,片帮、掉碴、煤壁向外鼓,煤岩自行剥落。
(2)煤层发生变化。
层理紊乱、变软,暗淡无光,煤层粉碎,煤质干燥。
(3)瓦斯及温度变化。
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气味异常,发闷,打钻时喷煤、喷瓦斯,煤壁发冷,气温下降等。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预兆,并不是在每次突出之前都同时出现,而是仅仅出现一种或几种。
煤与瓦突出及其预防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可以分为区域性措施和局部性措施。
区域性措施:
是指使消除大范围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措施,主要有开采解放层和预抽煤层瓦斯。
局部性防突措施:
是指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中采掘时,采用影响范围比较小的局部预防性方法,在较小范围内消除或降低突出威胁。
2.3煤尘管理
粉尘是矿井井下任何工作地点和地面井门房、选煤厂都具有的一种有害物质,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它不仅影响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大多数煤尘具有爆炸性,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预防、隔绝煤尘爆炸措施。
煤尘接触高温热源时,首先迅速放出挥发分,因其燃点较低,所以一经和空气混合便在高温作用下燃烧起来,燃烧生成的热又使煤尘加快挥发而燃烧,生成更多的热。
这些热量传播给附近煤尘并使其重复以上的过程,在此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中,氧化反应越来越快,温度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便由一般燃烧发展成剧烈爆炸。
煤尘爆炸一旦形成,爆炸波便可将巷道中的落尘扬起而成为浮尘,为爆炸的延续和扩大补充尘源。
煤尘引燃的法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为700-800°
C以上,有时也可达1000°
C.。
煤矿中能点燃煤尘的高温热源有爆破时出现的火焰、电气设备和电火花、电缆和架线上的电弧、采掘机械工作时出现的冲击火花、安全灯火焰、井下火灾以及瓦斯爆炸等。
为了防止粉尘危害,采用综合防尘——采取降尘、除尘、个体防护等综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巾产生粉尘,并消除作业场所已产生的粉尘及对人体的危害。
综合防尘措施主要包括:
(1)煤层注水。
在工作面进、回风道中,利用钻子L将压力水注入即将回来的煤层中,预先湿润煤体,减少粉尘产生。
(2)湿式打眼。
在打眼工作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或煤电钻送人钻孔并充满孔底,以湿润、冲洗和排出产生的粉尘o
(3)水炮泥。
是用装水的塑料袋代替或部分代替炮泥充填于炮眼内,爆破时水形成雾满,湿润粉尘而起到降尘作用。
(4)喷雾满水。
喷雾降尘是将压力水通过特制的喷雾器(又称喷嘴)喷出,形成水雾,湿润浮游粉尘并下沉,同时防止沉积粉尘飞扬。
洒水降尘是采用人工洒水、喷雾器洒水或自动洒水装置来湿润粉尘。
(5)风流净化水幕。
在巷道四周安装3—5个喷雾器,使整个断面都布满水雾,从而使经过该断面的风流被除尘净化。
(6)除尘器除尘。
是指把气流或空气中含有的固体颗粒分离并捕集起来的装置。
(7)通风除尘。
是指通过风流的流动将并下作业地点的浮游粉尘稀释与排出,矿井通风排尘是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要一环。
(8)个体防护。
主要采用防尘口罩。
2.4预防突水
矿井突然涌水所造成的灾害称为矿井水灾,通常又称为透水、突水。
领‘井水灾危害极大,一旦发生,损失巨大,是矿井的主要灾害之一。
因此,对矿井水灾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
采煤工作面顶板突水是煤层上覆承压水在采煤过程中通过顶板冒落、放顶垮落、断裂构造等涌入工作面的一种水灾事故,由此而造成工作面淹没,回采难以正常进行,给矿井安全带来隐患。
1、突水因素
(1)水源。
(2)导水构造。
历次地质运动使本区断裂构造特别发育,投产以来的采掘揭露证实,对矿井涌水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断层及各种类型的构造节理。
(3)岩石松散破碎因素。
(4)采动应力。
采煤放顶是顶板突水诱发因素,主要是初放采动矿压对上覆水压失去应力作用,工作面未采之前,上覆岩体处于应力平衡状态,工作面掘出后只见局部有淋水,但岩体应力状态受到破碎,产生应力集中区,应力对原岩产生挤压,拉张及剪切作用,使裂隙在纵向和横向上产生位移,在向斜轴部往往是应力集中部位,原有裂隙进一步扩张、延深、延长,上覆积压水变成不泄压水,随着裂隙大面积的涌水流向工作面低处。
2、矿井水源:
地面水——地面的江、河、湖、沟、渠、池塘里的积水或季节性的雨水和山洪都叫做地面水;
地下水——地下水分为含水层水、断层水及老窑水等。
3、涌水通道
水源进入矿井的可能通道有断层破碎带、采掘过程形成的裂缝、井巷、封闭不好或没有封孔的旧钻孔等。
4、矿井防水
地面水的防治
矿井防治水的首要环节就是通过地面防、排水,防止地面水大量流人矿井,同时防止地面水对矿井水的渗透补给。
(1)防止井口灌水。
矿井所有井口标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泄水沟和防洪堤坝。
(2)防止地表渗水。
河流疏干成改道,修筑护河堤坝,河流铺底,堵塞裂隙、废钻孔等。
(3)防止地面积水。
可以填平、开凿疏水沟或修筑围堤。
(4)加强雨季前的防汛工作。
检查地面防水工程,不得乱堆放歼石、炉灰、
垃圾等杂物。
井下防水
(1)做好水文地质和观测工作。
(2)井下探水。
矿井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时要有安全措施。
(3)放水。
有计划地将威胁性水源全部或部分地放掉。
(4)留设防水煤(岩)。
(5)设置防水闸门或水闸墙。
(6)注浆堵水。
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充填涌水裂缝。
(7)井下排水。
为了防止水灾的发生,领。
井必须建立有效排水系统,包括水仓、水泵、水管、配电设备。
特别要加强雨季的防排水工作。
2.5火灾管理
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它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旦发生会给矿井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设备毁坏和资源损失。
因此,必须做好防灭火工作。
发生在矿井内的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
发生在井口附近的地面火灾能直接影响井下生产、威胁矿工安全的火灾亦称为矿井火灾。
按引火原因可分为内因(自燃)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类。
1、煤炭自燃的早期识别
煤炭自燃发现得越早越易扑灭。
因此及早地识别自燃火灾,对于顺利和迅速扑灭井下火灾有决定性作用。
早期自燃的外部征兆有:
空气的温度、温度增加,在为区附近出现烟雾,巷道壁和支架上有水珠,有煤油、煤焦油、松节油等的气味。
矿内空气成分的变化:
煤的氧化过程可使附近的氧的浓度降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出现一些碳氢化合物。
2、自燃火灾的预防
(1)严禁明火取暖。
井门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o
(2)井下和井口房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每次都必须制订安全措施。
(3)严格执行安全爆破制度。
(4)防止电气火花、静电火花c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煤 概论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