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89553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7.11K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
意识: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它的内容是客观实在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掌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割裂两者的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特点是只承认运动的否定性)。
如:
人一次也不能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是错误的。
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正确的,因为它反映了运动的绝对性。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六:
实践三种形式:
客观实在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七:
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1.总特征:
联系与发展
(1)联系: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事物联系普遍性三层含义
a.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c.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发展:
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b.旧事物指丧失其客观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三大规律对应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
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特殊性(了解)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质量互变规律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a,概念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质变超出了度的范围。
b,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3.五大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容与本质
(1)原因与结果方法论的意义: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同非决定论、宿命论、神学目的论划清了界限。
(2)可能性与现实性:
方法论意义: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a现实性与现存事物的不同——现实性是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现存事物包括:
一是合乎规律的事物,即现实性;
二是不合乎规律的事物。
现存事物包括了现实性和旧事物。
b,现实可能性:
指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因而在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抽象的可能性:
指在现实中虽然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展开,必要条件尚不具备,因而只有在以后的发展阶段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
(海底捞针)
不可能性:
是指在现实中没有任何的根据和条件,因而永远不能实现;
(3)现象与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体现。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了:
科学研究既是必要性的也是可能性的;
人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8.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
区别:
前者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后者则是通过有意识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前者是可以重现的,后者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要困难得多。
联系:
作为规律,它本身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
第二章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表现为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它是唯物主义反映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a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摹写性,创造性)。
b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过程。
唯心主义先验论:
“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认识主观自生,是心灵的创造物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两个缺陷:
(1)它脱离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考察人的认识;
(2)它不懂得辩证法,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不了解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入了实践的观点,提示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过程。
三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三种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肯定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
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四、真理是与客体相符合的认识,即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真理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有用的这句话反映了真理的价值,有用即真理,这句话错误的,因为其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第三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社会意识形态:
大部分哲学社会科学,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属于上层建筑。
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如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四、生产关系的内容: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相互关系。
(2)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
五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我国进行经济政治改革的前提
2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六社会革命的实质: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的根源: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革命的标志:
国家政权的建立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无产阶级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辨别了解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资本的原始积累
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采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如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鸦片等;
三、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地掠夺。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于统一规律即辩证关系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使用价值:
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价值的特征:
a.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b.商品的价值是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
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使用价值特性:
a.其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b.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综上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重属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体现价值)
具体劳动:
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它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等具体形态体现出来。
抽象劳动:
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决定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实现内容:
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五.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
生产理论: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流通理论: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分配理论: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指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指在工作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后果:
a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
b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了解:
1、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获得无偿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不变资本(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称作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生产资本(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流通和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
◆
第五章
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条件下的特点
1、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2、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以战胜对手)。
而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
3、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进行的,而到了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垄断高价:
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低价:
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七章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必然王国:
是指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特别是受到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
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其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治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期末考试 重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