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主题班会的实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88695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67KB
小学低年级主题班会的实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低年级主题班会的实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主题班会的实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了扭转主题班会这两种倾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优势和教育功能,主题会就必须从低年级抓起。
因为小学的学制是五年,如果低年级不抓,到五年级又因毕业班学习任务重而很少甚至不开主题会,那主题会这种教育形式就被局限于三、四这两个年级使用。
其实要把主题会开好,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如果从低年级就开始开展主题会,就能获得多方面的好处。
其一是可让学生从低年级就被吸引到集体组织的活动中来,有利于他们集体观念、组织观念的增强,并对少先队生活有强烈的向往;
其二是低年级学生“框框”较少,想像力较丰富,主题会从低年级开始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其三是低年级学生经过主题会的锻炼,在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都会得到提高。
当他们加入少先队后就能在开展队活动方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所以,我确定以低年级主题会作为研究的对象。
那么,目前低年级的主题会情况又是如何呢?
我作过一次不完全的统计,本区一年级开主题会的仅占45%~55%,二年级开主题会的占80%~85%,外区的情况大致相似。
这就说明低年级主题会没有普遍开展。
从已经开展的低年级主题会来看,节日化与节目化的倾向同样相当严重。
甚至为了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根本不顾低年级的年龄特点,采用成人化的做法。
例如某一学校一年级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而举行的主题会《学习周恩来做个好苗苗》中,居然出现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沐三渥发,一饭二吐哺”以及“具有萧和、曹参的论国才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话语,一年级小学生又怎能理解呢?
硬要一年级小学生去背诵这样的话,实际上不可能起到感染和教育作用,只会加重他们不必要的负担。
同时,在主题会的组织上,几乎都是班主任包办的,很难体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针对这样的的实际情况,我把研究的课题定为低年级主题会时效性研究。
试图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回答以下问题:
1.低年级开主题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低年级主题会的主题选择与内容安排;
3.低年级主题会的形式设计;
4.低年级主题会的活动组织及学生参与。
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构建适合低年级特点的、学生主动参与的、体现自我教育特点的主题会的有效模式。
这一研究将是整个小学阶段主题会改革研究的突破口,它将为整个小学阶段主体教育活动的系列化、科学化、经常化、儿童化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二.实施的步骤与方法
本课题是1998年9月30日立项的,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从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进行实施。
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998年9月~1999年4月
这段时间主要做以下工作:
1.理论学习:
学习了《少先队教育学》、《少先队的自动化》、《新时期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指南》等书籍,进行理论上的准备。
2.资料收集:
一是把自己任教以来设计组织过的低年级主题会教案收集起来,进行认真阅读反思;
二是收集报刊上发表的,以及本区、外区小学低年级主题会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3.现状调查: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谈话询问以及平时观察,了解当前低年级主题会开展的现状及学生对主题会的反映和要求。
4.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化研究目标。
(二)实施阶段:
1999年5月~2000年5月
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题的研究合实施:
1.经验总结法:
(1)收集现有的低年级主题会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和对照比较,寻找其中的规律,筛选出其中成功的经验。
(2)参照文献中的成功经验,课题组和有关教师共同进行低年级主题会的设计和实施,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深入探索其中的规律。
2.调查研究法:
(1)有计划地观摩本校低年级开展的主题会,仅2000年上半年就观摩了10次,并与组织主题会的教师开展评议研讨,共同探索开好低年级主题会的规律。
(见附件:
主题会教案)
(2)每次主题会后都组织学生座谈,听取他们对主题会的反映、评价、意见和要求。
学生座谈会纪要)
3.个案剖析法:
对有代表性的主题会教案进行重点剖析,找出其特色、优点以及可供商榷探讨之处,从中探索成功的规律。
主题会个案评析2份)
(三)总结阶段:
2000年6月~9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召开座谈会,运用调查表进一步调查学生对主题会的反映;
同时以调查表的形式向学生家长了解对主题会及其效果的反映。
学生调查表、家长调查表)
2.撰写课题报告和工作总结。
3.准备向校内外举办主题会现场观摩活动,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4.汇总课题研究的资料。
三.研究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在低年级主题会实效性问题上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即得出了一条结论,探索了一条规律,引出了一点启示,并提出了一个可供继续研究的问题。
具体阐述如下:
(一)结论
低年级举行主题会很有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
这个结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证明:
1.从学生对主题会的反映看:
低年级学生普遍欢迎主题会这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据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都对近一年来举行过的主题会表示喜欢或较喜欢,表示不喜欢的主题会为0;
同时,在学生座谈会上,许多学生希望能每月开一次主题会,有的甚至要求每星期开一次;
又据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学生在参加了每次主题会后,几乎都在回家后对家长提起过,可见其对主题会印象之深、兴趣之浓。
2.从学生参加主题会后取得的收获和进步看:
低年级学生参加主题会后在认识水平上普遍有所提高,在行动上也有所进步,这说明低年级学生对于主题会的精神是能够领会并付之以行动的。
据对一
(1)班家长的问卷调查,全班36人中,参加《我有一双勤巧的手》主题会后,有16人首次帮家长剥毛豆,10人首次自己洗绿领巾,8人首次自己洗手帕,11人自己首次扫地;
在参加了《懂礼貌讲礼貌》主题会后,有14人在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方面有明显进步,有15人在使用礼貌用语方面有所进步。
据对二
(2)班家长的问卷调查全班45人中,在参加了《赞春天》主题会后,有22人能够知道帮助别人能使自己快乐的道理,有23人能够在家长的指导下知道这个道理,有17人在主动帮助别人方面有明显进步,有23人在帮助别人方面有所进步。
二(3)班的王乾隆小朋友原来动手能力很差,在做值日生时连扫地也扫不像样。
参加了《我有一双勤巧的手》主题班会后,他受到触动,提出要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并把做家务的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取得老师的指导。
二
(2)班的项颉恺小朋友,本来不大关心伙伴,参加了《赞春天》的主题会后,他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就主动做了好事,结果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他从中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从此,他更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
他的行动也带动了伙伴们,班级里互相帮助的风气越来越浓。
二(3)班有不少小朋友本来有随手折树枝的行为,参加了《拉响绿色的手风琴》主题会后,懂得了爱护绿化的意义,班上再也没有人破坏绿化,而且看到其它班级的同学有不爱护绿化的行为还能主动劝阻。
更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在参加主题会后还把对绿化的爱护延伸到对环保、对水资源和能源的关心。
当然,学生的进步是多方面、多渠道教育效果的综合反映,不能完全归功于主题会。
但主题会对学生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
这也证明了,主题会这种形式不但深受低年级学生的欢迎,也是低年级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3.从教师的反映看:
通过参加低年级主题会的实验研究,有关的教师普遍地认识到在低年级举行主题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他们不再把开主题会当做“额外负担”,而是作为搞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被动的“要我开”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开”。
据教师座谈会上的反映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二(3)班班主任说:
“原来感觉主题会不过是搞形式,不会有什么作用和实效。
通过这次改进设计后,发现学生对主题会很有兴趣,行动上也却有改进。
我认识到,只要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在低年级开主题会是能够起到作用,收到实效的。
”二
(2)班班主任说:
“事实证明开主题会是有必要的,以后应当常开常新,成为经常化的工作。
”
教师们不但在认识上有所提高,而且也反映在行动上。
原来一些教师听到大队部要开主题会,他们就要叹苦经,说没时间,工作忙顾不上等。
而现在本校低年级各班都在一学期中开了2—3次主题会,甚至在期中、期末这些原来认为忙于迎考不可能开主题会的时间段里,主题会也照样开得红红火火。
教师并不感到负担过重,而是觉得顺理成章,得心应手。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低年级开主题会确实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规律
经过一两年的低年级主题会实验研究,我初步探索了低年级主题会取得实效的成功规律。
归纳起来是四个字,即“近、乐、动、鲜”。
1.近就是主题会的内容要贴近,名称要亲近。
近年来我们举行的主题会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首先是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就拿2000年上半年举行的几次主题会来看。
所选的内容改变了以前单一的配合实事形式和节日的模式,而是有关于绿化的,有关于爱劳动的,有关于文明礼貌的,有关于助人为乐的,有关于团结互助的,也有关于文化学习的。
这些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认同。
从学生座谈会上也可以反映出这一情况。
他们在回答“你还希望举行有关那些方面的主题会”时,提出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入有关电脑的、有关航船模型的、有关人体奥秘的、有关环保的、有关交通安全的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健康、益智、带有科幻和探究性的内容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也可以看出,低年级主题会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有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没有一个吸引学生的名称,效果也会大为逊色。
如果我们把主题会的名称直露地定为“爱护绿化”、“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等,学生就不会感兴趣。
而现在我们对主题会名称作了精心设计,如有关绿化的主题会,定名为《拉响绿色的手风琴》,《把绿色留住》等等,就富有诗意,充满童趣,学生一听就喜欢;
又如有关文明礼貌的主题会,定名为《漫游礼貌王国》,就是有形象性和动感;
还有像助人为乐的内容则是用寓意的手法,化入《赞春天》这个名称之中,让学生在赞大自然的春天之余,因势利导地过渡到赞美人间的春天,人际关系中的春天,这样就没有教条的痕迹,在诗情画意中渗透了品德教育;
有关团结互助的内容也是用寓意的手法,借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说明人人离不开集体,说明各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互学互补,因此名称就定为《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既有童话色彩,又把知识学习与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
总之,这些主题会的名称都有一种亲近感,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所以就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由此可见,选择贴近的内容,取一个亲近的名称,乃是低年级主题会要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2.乐就是主题会的形式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通过主题会实现寓教于乐。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他们有强烈的求乐的欲望,而当他们处在轻松快乐状态时,接受教育的效果就较好。
因此,低年级主题会的形式必须丰富多样,而形式的选择必须考虑趣味性,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感到快乐。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以下五种低年级主题会的形式:
(1)节目演出:
这是主题会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由于节目演出比较生动形象,符合学生思维比较形象的特点,又由于节目演出可使许多学生参与,而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一种表演的欲望,所以节目表演成为主题会主要形式并不是偶然的,是有科学道理的。
要注意是不要为演节目而演节目,也不要把主题会搞成简单的节目拼凑,而是要让节目为主题服务。
根据主题的要求选择内容相关,数量适当的节目,并把节目演出与其它形式有机结合,才能受到比较好的效果。
例如《爱父母爱长辈》主题会,由于以抒情为主,节目演出的成分就可以多一些,整个主题会演出了歌舞表演、诗歌朗诵、小品表演、儿歌表演及钢琴曲等总共7个节目,再结合交流自己受到父母抚爱的亲身感受,整个主题会就充满着爱的氛围,效果较好;
而《赞春天》主题会以照片交流与好事交流为主,总共只有三个节目,分别安排在开场、中间和结尾,虽然数量少,但密切围绕主题,安排的位置又比较恰当,起到了为主题会过渡衔接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样能受到不错的效果。
(2)情景游戏:
也叫情景表演、模拟表演或角色游戏。
这也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
如《漫游礼貌王国》主题会,我们采用了假想旅游的情景游戏;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主题会,采用把诗歌内容作形象化情景表演的形式;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会,采用了化装为小动物的卡通形象的模拟游戏;
《把绿色留住》采用了树木与噪声、风沙、烟尘的“自报家门”和互相比本领的形象化情景表演等等,都使整台主题会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这种情景游戏或情景表演与上面讲的节目表演的区别在于,它不是由一个个节目组成的,而是把主题会现场当作表演或游戏的情景,全班学生既是观众,同时又是演员,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3)讨论交流:
选择适当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讨论,当场交流,或事先收集有关材料在会上用各种方式进行交流,这也是主题会很好的一种形式。
因为学生不但爱看表演,也爱想问题,爱问一个为什么。
所以只要题目设计得好,引导得法,决不会因为组织讨论就使主题会变得枯燥,相反,可以从中发展学生的思路、想像和创新能力。
如《开启科学的金钥匙》主题会上就有科学家小故事交流,身边的科学新成果交流和学生科技作品交流;
《爱父母爱长辈》主题会上,就有学生交流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爱自己的例子和“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交流;
《我有一双勤巧的手》主题会上家务绝活的交流;
《拉响绿色的手风琴》上就有小树取名的交流;
《赞春天》主题会有学生春游时拍摄的风景及人物照片的交流;
《把绿色留住》主题会中就有“描绘心中的绿世界”的想像画及制作意图交流等。
这些交流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和创造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又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达到了资源共享,互通互补的效果。
(4)竞赛比武:
小学生爱劳动,也爱比赛,针对这一特点,围绕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从而使主题会开得热烈,活跃、情绪高涨。
我们在低年级主题会中开展过的竞赛比武活动就有礼貌用语知识竞赛,科学小常识小实验竞赛,队知识竞赛,剥豆比赛,系鞋带比赛,拣鸡毛菜比赛等等。
学生在座谈中也希望多搞一些比赛。
这说明竞赛的形式对低年级学生是完全适合的,但要注意不要滥用竞赛的手段。
竞赛时要求必须明确,评判必须公正,评比后评委要作评议或请优胜者介绍,让好的经验成为大家的财富,把学生引向以学会本领为荣,以做好事为荣,而不只是为了得奖,这样效果就会更好。
(5)表彰发扬:
在主题会上有意识地发扬班上的好人好事,对于激励学生上进,强化道德情感体验有积极的作用。
如《赞春天》主题会上就发扬了春游途中同学们帮助晕车的伙伴的集体事例,对全班学生都有很大的鼓舞。
又如《我有一双勤巧的手》主题会上为爱劳动的小朋友戴光荣花等,也对班级有所触动。
在主题会上运用表彰,一要注意事实清楚,不要听到一点就轻易表扬,更不要光听本人自己讲不加核实就表扬;
二要表扬的形式多样,可以把好人好事编成小品来演,编成故事来讲,表扬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奖励的物品也不要单一的红星、红花,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相应的奖牌或奖章。
表彰奖励要形成经常化的机制,不要有人观摩时就奖励,没人观摩时就不奖励;
也不要教师一时高兴了就奖励,有时忘记了就不奖励,这样会对做好事的人形成一种不公平不利于学生持久地争先创优。
由于实验时间不长,目前主要采取上述几种形式,随着今后实践的发展,一定还有许多形式可以发展。
这些形式一般要综合运用,可以有主有从,以一种形式为主,其它形式自然结合。
形式与形式的组合应不断变化更新,才能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新的感觉,始终处在兴奋与快乐之中。
3.动就是要让人人参与进来,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
人人参与进来,就不能老是让几位出挑的“尖子”演戏,其他人当“老观众”;
各种感官动起来,就不能让学生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而是要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
只有这样,主题会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形式,才能有生命力。
这可以从学生座谈会和调查表中得到证实。
学生认为最喜爱的形式是竞赛比武、情景游戏和一些能够全班呼应的节目演出。
如二年级某班调查表,47名学生中,有41人认为《赞春天》主题会上最喜欢的是小品《旅游路上》,有33个同学认为《我有一双勤巧的手》主题会上最喜欢的节目是“烧鸡毛菜汤”,有31个同学认为在几个主题会中最喜欢的是《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爱劳动的,而且喜欢尽可能看、听和动手动脑结合起来。
在主题会的设计中如何让全班都动起来,人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动而不乱,这是教师的辅导艺术。
如《把春天留住》主题会有一个让每个学生画心中绿色世界的环节,这时容易形成冷场,教师就利用班中较多学生会演奏乐器的特点,在绘画期间,让学生自由轮流上来演奏钢琴和小提琴,这样既可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又使高雅的音乐配合绘画的环境,为主题会增添了色彩。
4.鲜就是主题会一定要让学生有新鲜感,只有新鲜的东西才能激起学生最大的兴趣。
这与食品有些类似,新鲜的食品口味好,营养价值高,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变味,营养也会损失,所以食品出厂都要写明保质期。
开主题会也要讲究“保鲜”。
以前一些主题会,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整个活动进行得很流畅,很熟练,可就是参加主题会的学生眼神是呆滞的,脸部表情是平淡的。
这时因为主题会在正式举行之前已经反复排练多次,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到正式开时又没有加入即兴的内容,学生当然提不起兴趣。
而当学生提不起兴趣时,教育的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曾有人倡议举办即兴式主题会,即事先不作准备,最多给五分钟时间考虑,接着就开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新鲜感强,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但是这种即兴式主题会不可能完全替代现在的主题会,只能偶尔为之。
如果每次主题会都是不作准备,都是在五分钟里想出来的,那必然比较粗糙,许多环节就会考虑不周,节目质量也不高。
开始几次大家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此不满足了,感到这样马马虎虎开没意思;
另外,也有可能造成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主题会就是不需要认真准备的,这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显然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预排和即兴相结合的办法。
这个办法包括两个要点:
一是每次主题会都应该安排即兴的内容。
如当场进行知识竞赛,当场进行讨论乃至争论,当场通过决议,当场评选先进,当场为作品取名,当场进行小设计、小制作、小实验等等,即使是文娱节目,除了几个基本节目为保证质量可以预先排练外,在主题会举行过程中可以即兴拉节目。
有了这些即兴的内容,主题会就会变得鲜活,每开一次都有新鲜感。
二是需要预先排练的节目,要尽可能防止过早与全班学生见面。
可以采取分散排练的方法,一般不宜搞全班的集体彩排。
如果需要排练上下呼应,也可以略去节目内容只排练呼应的部分。
这样,当正式举行时,会上所展示的节目对多数同学讲还是第一次接触,就会保持强烈的新鲜感。
从我们进行实验的几次主题会来看,凡是符合近、乐、动、鲜四个特点的主题会,效果就比较显著,这四个特点不突出的,效果就差一些。
可见,低年级主题会要近、乐、动、鲜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三)启示
这里说的启示,是指低年级主题会的实效性研究也给大队部指导和管理主题会工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这主要就是要把主题会的立足点放在平时,把主题会的评价权还给学生。
首先,大队部在向各中队、各班级布置工作时,可把开主题会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要求,提倡和鼓励各班根据班级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与内容不必全校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各班的创造性,时间也可根据各班的需要灵活安排,不必都集中在节日纪念日前后进行。
至于在节日纪念日前后,大队部认为确有必要组织全校各班都开主题会的,也只要大的主题统一,具体内容、角度、形式,都可以由各班根据自身的实际来确定。
这样就有利于避免一刀切,即使是有关节日纪念日的主题活动,也应紧密联系本班实际而变成本班日常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为应景而举行的那种临时、性突击性的工作。
其次,对于主题会的评价标准,也要以学生为本。
看一个主题会好不好,主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积极参与,是否通过主题会真正有所收获和进步。
所以,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
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根本,单纯去评主题会的形式美不美,开得流畅不流畅,节目质量高不高,那就容易出偏差。
因为,主题会上安排了较多的即兴节目,往往在熟练、流畅性上会差一些;
主题会如果由学生较多自主地参与,由于学生缺少经验,在进行过程中出的差错、“洋相”也会多一些。
但是即兴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自主参与的广泛都是对学生的自我教育有利的,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主题会粗糙些,实际上却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和教育形象。
如果评价时只看表面上的“完美”,那就必然会把师生引向过多的事先准备,反复彩排节目,而且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甚至不愿安排即兴内容,生怕因为出一个洋相而被扣分。
这样即使评上了高分,对学生的成长又有多少好处呢?
另外,开展主题会的评比也不宜过多,适当开展一些,对于推动主题会的开展和研讨是有利的。
但是评比过多,就会把师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名次上,把主题会这种自我教育的形式变成只是为了争取班级荣誉的手段,甚至造成“评比才开,不评比不开”的心理状态,这就与其宗旨背离了。
其实,大队部除了抓评比之外,还可以为推动各班的主题会做很多工作。
例如,收集和汇总有关主题会的节目材料,印发给各班参考,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组织观摩和研讨等。
总之,淡化评奖,而强化评讲,才真正有利于主题会质量的提高。
(四)需要继续研讨的问题
那就是低年级与中高年级主题会的衔接问题。
我们在本文一开始就讲到,进行低年级主题会时效性研究是为了推动整个小学阶段主题会的实效性研究,因此在进行了一段时期对低年级主题会的实验研究后,与中高年级的衔接问题就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低年级 主题 班会 实效性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