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582161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69KB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四)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是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
(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学生观
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关联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2.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①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②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一直转移
③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生理)(年龄段)(抓住关键期)(生理心理)(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分阶段教学”“及时教育”“长善救失”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长远眼光
③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长善救失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
②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有三个方面:
(1)身心健康发展:
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2)主体性发展: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3)社会文化发展:
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分阶段教育:
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
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中国古代史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历史文化素养这一节需要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常识和世界历史发展常识。
一、原始社会
1.原始人群
2.氏族公社时期
母系氏族:
这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最突出的是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又称“彩陶文化”。
前者代表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后者代表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其中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塑面貌的是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父系氏族:
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也称为“黑陶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过来的。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已出现了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1.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度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夏朝的青铜器标志着我国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夏朝的“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2.商
约公元前l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历史上也称商朝为“殷商”。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此开始。
商朝已有金属器物、青铜器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有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3.西周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公元前771年灭亡。
编制的礼乐制度和建立的完备的宗法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4.春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弃镐京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至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是周王室日渐衰落,大国诸侯先后称霸。
这一时期先后取得霸主地位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学生:
每人一套“蜻”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法律法规关系中的学生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这一节需要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学生一般指在学校读书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一般是指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人。
在法律意义上,学生一般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并有记录学业的教育材料的受教育者。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享有相关的权利,并依法受到保护。
一、学生的法律地位
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具有参与法律法规活动的能力。
他们具有公民资格,并具有法律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具体说来具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七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和人格尊严。
《民法通则》第九条也规定: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同时.《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规定: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也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二条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学生作为教育法上的受教育者的核心权利是受教育权,主要包括教育平等权、义务教育保障权和特殊群体受教育权保护等内容。
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上述理解,可以被简括为:
“一宗旨、两重点、三关键”。
(1)一宗旨:
提高国民素质;
(2)两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三关键:
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三关键”从根本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我们国家实行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充分发展其天赋。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的。
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主体的创新,必须以其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因此,要真正做到尊重并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例题:
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D.因材施教的意识
【答案】B。
解析:
从题干来看,马老师注重学生怎样做人和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并不只是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符合素质教育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故此题选B。
素质的内涵
所谓素质,就是指个体的先天禀赋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内化和积淀。
基础素质大致可以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自然素质,分为身体和生理的素质。
第二,心理素质。
包括直接承担人的认识过程的智力因素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及构成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的智力因素。
第三,社会文化素质。
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以及审美的知识和情趣等等。
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般来说,生理和身体的素质是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
3.专门化阶段;
4.专业化阶段
教师劳动的特点:
l.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职业角色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新近提出的教师职业角色1.“心理调节者”角色(“心理保健者角色“心理健康维护者”;
2.“学生心灵培育者”角色(“学习的指导者”角色
例题.《礼记》说: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下列选项对这句话的说明最准确的是( )。
A.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B.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
C.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D.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这句话是说:
教师所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要有优良的品德,充分说明了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因此本题选A。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这章主要考察以下重点:
教师的基本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伏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教书食人义务;
4.尊重学生人格义务;
5.促护学生合法权益义务;
6.提高业务水平义务
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
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2.使犯学生的人身权;
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4.侵犯学生的著作权;
5.不作为违法侵权
.某校教师让学生把“我要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抄700遍,这种做法( )。
A.正确,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错误,是一种变相体罚行为
C.正确,能够让学生真正提高成绩
D.正确,能够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教师罚学生抄写的行为是一种变相体罚。
学生的权利保护
一、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权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所有公民的权利,如《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受法律保护。
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一律平等,不受种族、性别、社会地位、出身等方面的限制。
二是指教育法律、法规授予尚处于学生阶段的公民的权利。
根据《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以下五项权利,分别简称为:
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和法定其他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权
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简称“参加教育教学权”。
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这项权利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2)使用教育教学设施权
2.获得经济资助权
学生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简称“获得经济资助权”。
3.获得学业证书权
获得学业证书权是指学生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获得公正评价
按照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
学生的学籍档案里有学习成绩登记表.学校要如实地记录学生各科学习成绩和品行状况。
(2)获得学业证书
一个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后就应该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这是学生的一项重大权利。
4.申诉起诉权
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简称“申诉起诉权”。
5.法定其他权
学生除了享有以上四项权利外,还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简称“法定其他权”。
例题.当地一家报社未经允许私自刊登了小丽的一篇文章,这侵犯了小丽( )的权利。
A.名誉权
B.专利权
C.著作权
D.荣誉权
【参考答案】C
【点睛】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享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题干中的报社未经允许私自刊登了小丽的文章,这是侵犯了小丽的著作权。
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
举止文明礼貌。
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
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例题.(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A.热爱教育事业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名师点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 资格证 知识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