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题型研究 专题一 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578694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67.73KB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题型研究 专题一 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题型研究 专题一 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题型研究 专题一 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2
无色液体易
燃易挥发
-95
110.6
0.8669
不溶
易溶
苯甲酸
122
白色片状或
针状晶体
122.4
248
1.2659
微溶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下:
图1 回流搅拌装置 图2 抽滤装置
实验方法:
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图1装置中,在90℃时,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1)无色液体A的结构简式为 ,操作Ⅱ为 。
(2)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加亚硫酸氢钾的目的是
。
(3)下列关于仪器的组装或使用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抽滤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B.安装电动搅拌器时,搅拌器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
C.图1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
(4)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 ,分液,水层再加入 ,然后抽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5)纯度测定:
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其中25.00mL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OH物质的量为2.4×
10-3mol。
产品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 。
2.(2016·
邢台模拟)实验室模拟合成
和CH3CH2CH2Br的方法如图1(已知:
甲苯和液溴在有水存在时也能反应)。
图1 图2
实验室模拟合成对溴甲苯和1-溴丙烷的流程如图2,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1-丙醇
1-溴丙烷
对溴甲苯
邻溴甲苯
沸点/℃
110.8
97.2
71
184.3
181.7
(1)实验室存放液溴的试剂瓶需密闭,同时瓶中要加入 ,以减少溴的挥发。
写出甲苯和液溴反应生成对溴甲苯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①图中玻璃仪器a的名称是 ,方块b中为某玻璃仪器,其名称是 。
②三颈烧瓶中开始加入了甲苯、铁粉和水,加入适量水的作用:
易于控制温度和 ,加热搅拌操作中加入浓硫酸,完成1-丙醇的取代反应,浓硫酸的作用是 。
(3)操作Ⅰ的名称是 ,操作Ⅱ的名称是 。
3.(2016·
宜春模拟)Ⅰ.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已知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无水氯化铁遇潮湿空气极易吸水生成FeCl3·
nH2O。
图1 图2
(1)某学习小组用如图1装置在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铁。
①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 。
②装置B的作用是 ,C中的试剂是 。
③实验开始时先点燃 处酒精灯;
装置E的作用为 。
(2)工业上制备无水氯化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简述由FeCl3·
6H2O晶体得到无水氯化铁的操作:
Ⅱ.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
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假设NH3不被完全吸收),在烧瓶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
4.(2016·
福建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电解食盐水的探究实验,电解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图2
实验一:
电解饱和食盐水。
(1)简述配制饱和食盐水的操作: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二:
电解不饱和食盐水及产物分析。
相同条件下,电解1mol·
L-1NaCl溶液并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
在X处收集到V1mL气体,同时,在Y处收集到V2mL气体,停止电解。
结果发现V2<
V1,且与电解饱和食盐水相比,Y处收集到的气体颜色明显较浅。
经讨论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ⅰ.有部分Cl2溶解于NaCl溶液中;
ⅱ.有O2生成。
(3)设计实验证明有部分Cl2溶解于NaCl溶液中。
实验方案为 。
(4)证明有O2生成并测定O2的体积。
按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注射器缓缓地将在Y处收集到的V2mL气体全部推入装置A(盛有足量试剂)中,最终量气管中收集到V3mL气体(设V1,V2,V3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得)。
①装置A的作用是 。
②本实验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石墨电极上有O2生成。
③实验中是否需要预先除净装置中的空气?
(填“是”或“否”)。
(5)实验二中,在石墨电极上生成Cl2的总体积为 (用含V1、V2、V3的代数式表示)mL。
实验反思:
(6)由以上实验推知,欲通过电解食盐水持续地获得较纯净的氯气,电解时应控制的条件:
① ;
② 。
要进一步证明该推论,还需进行电解不同浓度食盐水的平行实验。
5.(2016·
衡水模拟)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制备半导体的重要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
高纯硅通常用以下方法制备:
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Fe、Al、B、P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为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
图1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图。
相关信息: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化合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PCl5
沸点/℃
57.7
12.8
-
315
熔点/℃
-70.0
-107.2
升华温度/℃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e的名称为 ,装置A中f管的作用是 。
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的试剂是 。
(3)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甲:
g接装置Ⅰ;
方案乙:
g接装置Ⅱ。
但是甲、乙两个方案中虚线内装置均有不足之处,请你评价后填写下表。
方案
优点
缺点
甲
乙
(4)在上述(3)的评价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5)通过上述合理的装置制取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 。
6.(2016·
广西模拟)无水氯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明矾石[K2SO4·
Al2(SO4)3·
2Al2O3·
6H2O]制备无水氯化铝的流程如图甲。
图甲
图乙
图丙
(1)验证焙烧炉产生的气体为SO2的方法是 。
(2)吸收焙烧炉中产生的SO2,图乙装置合理的是 (填字母)。
(3)高温下氯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丙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化学性质。
①写出a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充分反应后,取a瓶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实验Ⅱ:
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少量KMnO4(用H2SO4酸化)溶液,紫色褪去。
实验Ⅲ: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中能证明SO2具有还原性的是 (填实验代号)。
请根据所选实验的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7.(2016·
福建期末)已知用P2O5作催化剂,加热乙醇可制备乙烯,反应温度为80~210℃。
某研究性小组设计了右图装置制备并检验产生的乙烯气体(夹持和加热仪器略去)。
(1)仪器a的名称为 。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上述制备乙烯的原理:
(3)已知P2O5是一种酸性干燥剂,吸水放出大量热,在实验过程中P2O5与乙醇能发生作用,因反应用量的不同,会生成不同的磷酸酯,它们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沸点较低。
写出乙醇和磷酸反应生成磷酸二乙酯的化学方程式(磷酸用结构式
表示):
。
(4)该装置中还缺一种必备仪器,该仪器为 ,某同学认为即使添加了该仪器,上述装置验证产生的乙烯仍不够严密,须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之前添加洗气装置,其理由为 。
8.(2016·
茂名三模)研究物质的合成或制备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某实验小组探究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镁的方法,设计了如图1装置。
①分液漏斗中的A物质是 (填试剂名称)。
②利用中学常见的仪器,在图1中补充完整实验装置(不必画出夹持装置)。
可选择的试剂:
稀NaOH溶液、无水氯化钙、稀硫酸、浓硫酸。
③假设实验过程中MgCl2·
6H2O未水解,不用任何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MgCl2·
6H2O是否完全转化为MgCl2。
写出实验方法:
④工业生产中无水氯化镁可用于电解制备镁单质,电解装置中,镁在 极析出。
(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纯净乙烯
①有的同学通过乙醇发生消去反应进行实验。
除乙醇外,所需的试剂或用品(不包括仪器)有 。
②有的同学探究其他制备乙烯的方法,他设计了图2装置制备乙烯。
实验结果是量筒内壁附着较多无色油状液体,且得到很少量的气体。
请分析气体产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 。
为增大气体产率,在图2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改进措施: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该实验很可能发生的问题是 。
9.(2016·
山东模拟)FeSO4·
7H2O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实验室制备FeSO4·
7H2O的流程如下:
(1)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前,应用10%Na2CO3溶液浸泡几分钟,操作的目的是 。
(2)最后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
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
②
。
(3)FeSO4·
7H2O是某些补血剂的主要成分,实验室用KMnO4溶液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测定某补血剂(1.500g)中铁元素的含量。
①配制100mL1.200×
1
mol·
L-1的KMnO4溶液时,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的操作方法是 。
②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可用于酸化的酸是 (填字母)。
a.稀硝酸b.稀盐酸c.稀硫酸d.浓硝酸
KMnO4溶液应盛装在 滴定管中。
滴定到终点时的现象为 ,滴定完毕,三次实验记录KMnO4标准溶液的读数如下。
滴定次数
2
3
V(样品)/mL
20.00
V(KMnO4)/mL(初读数)
0.00
0.20
V(KMnO4)/mL(终读数)
15.85
15.22
14.98
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某实验小组用久置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Fe(OH)2,实验后没有得到预期的白色沉淀,于是采用右图所示试剂(已煮沸除氧)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开始打开止水夹C,目的是 ,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C,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0.(2016·
山东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实验装置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
(已知酸性强弱:
亚硫酸>
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盛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
②该实验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依据是 ,请写出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依据试管D中的发生的反应,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 (填“能”或“否”),原因是 。
11.(2016·
南昌模拟)下图是实验室用乙醇与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
有关数据见下表。
溴乙烷
溴
状态
无色液体
深红棕色液体
密度/g·
0.79
1.44
3.1
78.5
38.4
59
(1)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须进行稀释,其目的是 (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2)已知加热温度较低时NaBr与硫酸反应生成NaHSO4,写出加热时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仪器B的名称是 ,冷却水应从B的 (填“上”或“下”)口流进。
(4)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应在 (填“A”或“C”)中。
(5)若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时,得到的溴乙烷呈棕黄色,最好选择下列 (填字母)溶液来洗涤产品。
a.氢氧化钠b.碘化亚铁c.亚硫酸钠d.碳酸氢钠
洗涤产品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12.(2015·
福建卷)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图1 图2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探究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
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4
0.20mol·
L-1KI/mL
1.0
KClO3(s)/g
0.10
6.0mol·
L-1H2SO4/mL
3.0
6.0
9.0
蒸馏水
实验现象
①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 。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
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三 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使用图2装置,加热15.0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 。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资料:
ⅰ.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ⅱ.次氯酸或氯水可被SO2、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集中突破答案】
高考题型研究详解详析
专题一 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1.
(1)
蒸馏
(2)除去未反应的高锰酸钾氧化剂,否则用盐酸酸化时会产生氯气 (3)ABD (4)NaOH溶液 浓盐酸酸化 (5)96%
【解析】
(1)有机层中含有甲苯,采用蒸馏方法提纯,故A是甲苯,其结构简式为
,操作Ⅱ为蒸馏。
(2)如果滤液呈紫色,说明高锰酸钾过量,要先加亚硫酸氢钾,除去未反应的高锰酸钾,否则浓盐酸酸化时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成氯气。
(3)抽滤时,瓶中压强较小,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A正确;
为了防止搅拌棒下端打坏三颈烧瓶底或温度计,因此不能与它们接触,B正确;
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和使容器受热均匀,图1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C错误;
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与蒸汽的流向相反,则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D正确。
(4)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NaOH溶液,甲苯与NaOH不反应,苯甲酸与NaOH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分液,苯甲酸钠溶液中加盐酸可以制得苯甲酸。
(5)设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
L-1,则25mL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0.025xmol,
C6H5COOH+KOH
C6H5COOK+H2O
1mol1mol
0.025xmol2.4×
10-3mol
1mol∶1mol=0.025xmol∶2.4×
解得x=0.096,
则100mL苯甲酸中苯甲酸的质量=0.096mol·
L-1×
0.1L×
122g·
mol-1=1.1712g,其质量分数=
×
100%=96%。
2.
(1)水
+Br2
+HBr
(2)①冷凝管 分液漏斗 ②吸收反应生成的HBr气体 催化剂 (3)分液 蒸馏
【解析】
(1)实验室存放液溴的试剂瓶需密闭,液溴为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为减少挥发,可用水封的方法保存。
(2)①从b处加入液溴和1-丙醇,方块b中为分液漏斗。
②依据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分析,加入的适量水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1-丙醇的取代反应。
(3)操作Ⅰ得到水溶液和有机层,为分液,操作Ⅱ从有机混合物中得到1-溴丙烷,根据沸点不同用蒸馏法。
3.Ⅰ.
(1)①分液漏斗 ②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浓硫酸 ③A 阻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吸收尾气
(2)2Fe2++Cl2
2F
+2Cl- ②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
Ⅱ.
(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2)导管口处出现白烟 (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活塞,再打开b活塞
【解析】 Ⅰ.
(1)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铁,需要先制取氯气,用A装置,根据题意B用于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C用于干燥氯气,由于无水氯化铁遇潮湿空气极易吸水生成FeCl3·
nH2O,所以E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同时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使装置中充满氯气,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这样可以防止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2)氯气与铁在反应炉中反应生成氯化铁,尾气用吸收剂Q处理得到氯化铁,故Q为氯化亚铁,氯化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铁晶体,为防止氯化铁水解,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氯化铁晶体得到氯化铁。
Ⅱ.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则在Ⅱ中氨气被水吸收压强减小。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Ⅰ中氯化氢进入Ⅱ中,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出现白烟。
(3)要在烧瓶Ⅰ中形成喷泉,就要使Ⅰ中压强减小:
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Ⅰ中氯化氢部分进入Ⅱ中,使Ⅰ中压强减小,关a活塞,再打开b活塞,形成喷泉。
4.
(1)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边搅拌边加入食盐固体,直到固体不再继续溶解为止
(2)2Cl-+2H2O
2OH-+H2↑+Cl2↑
(3)取少量石墨电极附近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4)①完全吸收氯气 ②量气管的右侧液面上升 ③否 (5)V1-2V3 (6)①用饱和食盐水 ②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解析】 (3)因为氯气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所以证明有部分Cl2溶解于NaCl溶液中,可取少量石墨电极附近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说明含有氯气。
(4)①因为Y处收集到的V2mL气体中主要是氯气,所以证明有O2生成首先要除去氯气,则装置A的作用是完全吸收氯气。
②当量气管的右侧液面上升,则说明有氧气生成。
③本身的空气对压强不影响,所以实验中不需要预先除净装置中的空气。
(5)因为阴极X处收集到的氢气为V1mL,阳极Y处收集到的为氯气和氧气,根据(4)最终量气管中收集到V3mL气体即氧气,设在石墨电极上生成Cl2的总体积为xmL,则根据阴、阳两极得失电子守恒有V1·
2=x·
2+V3·
4,所以x=V1-2V3。
(6)由以上实验推知,欲通过电解食盐水持续地获得较纯净的氯气,则应使用饱和食盐水尽量减小氯气的溶解,电解过程中还要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不生成氧气。
5.
(1)蒸馏烧瓶 平衡压强,使液体从分液漏斗中顺利流下 MnO2+4H++2Cl-
Mn2++Cl2↑+2H2O
(2)饱和食盐水
(3)
①收集产品的导管粗,不会堵塞导管
②冷凝产品,减少产品损失
①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产品收集装置,使四氯化硅水解
②尾气没有处理,污染环境
①有尾气处理装置,注重环保
②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
①产品易堵塞导管
②没有冷凝装置,产品易损失
(4)在装置Ⅰ的i处接干燥管j (5)Al、P
【解析】
(1)仪器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题型研究 专题一 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新人教版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题型 研究 专题 综合 实验 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