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板块提升练二 中外近代文明专题卷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577004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9.20KB
届二轮板块提升练二 中外近代文明专题卷Word格式.docx
《届二轮板块提升练二 中外近代文明专题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板块提升练二 中外近代文明专题卷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 D
3.(2019·
山西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
这反映了当时( )
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
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
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
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
解析 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因为“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西方,说明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故选C项。
材料中清政府委派美国人为中国使节,这无关美国政府行为,排除A项;
由材料中清政府委派外国人为中国使节,便可知清政府对近代外交规则并不熟悉,排除B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外交上逐渐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影响,排除D项。
4.(2019·
山东德州模拟)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
1905年,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
这反映出( )
A.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B.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D.民族工业走出困境
解析 据题干中提及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资金面临困难,但企业分割后实行市场机制资金出现盈余,可知是因为之前采用官府封建化管理导致资金困难,故选C项。
5.(2019·
湖北华中师大联盟测评)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
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
据此可知( )
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
B.割让台湾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
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
D.《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解析 由材料可知,清政府官员对“割台”事件反应比较激烈,提出了各种对策,可见对割台事件,清政府内部纷争很大,故选B项。
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割给日本,排除A项;
“清廷各级大小官员”没有涉及民众,排除C项;
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排除D项。
答案 B
6.(2019·
河南开封模拟)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曾积极主张“保教”,立儒学为国教,作为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
后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告诫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梁启超思想的西化
C.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D.儒学主张违背时代的需要
解析 根据材料“后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告诫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可知梁启超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故选C项。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
梁启超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不能说西化,排除B项;
梁启超认为儒学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排除D项。
7.(2019·
四川教考联盟二次诊断)下表是“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据此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
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
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
解析 题干材料中经学科和预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延续中国传统思想,即“中体”,其他工科、格致等科的设置体现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即“西用”,故选B项。
8.(2019·
河南洛阳一模)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
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
这一规定目的在于( )
A.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B.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
C.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D.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
解析 据材料“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可知通过宣誓体现宪法的权威性,故选B项。
9.(2019·
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
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
A.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
B.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
D.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解析 解读材料,材料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依靠工农推动社会变革,故选A项。
材料只是强调农民是社会变革的主要依靠力量,并没有涉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排除B项;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是在1928年之后,排除C项;
材料强调社会变革的依靠力量,没有反映出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的认识,排除D项。
答案 A
10.(2019·
四川蓉城名校联盟二次联考)1932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宣言中声称:
“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
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 )
A.全力围剿西北工农红军B.积极应对日本的侵略
C.全力镇压各地反蒋运动D.推行兼顾内外的政策
解析 根据题干“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可知,国民党既要对外应对日本侵略,又要对内剿共,推行内外兼顾的政策,故选D项。
11.(2019·
湖北名校大联考阶段性测评)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
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
这些做法( )
A.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B.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C.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
D.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解析 根据材料“1935年……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联系时代背景可知,这些做法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这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选A项。
12.(2019·
福建莆田质量检查)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推动阳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甚至将阳历定为“国历”。
1930年,政府编印《什么叫做国历》的宣传大纲,列出15条“实行国历宣传标语”。
这反映了( )
A.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B.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C.政府主导大众传媒演变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势
解析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大力推行西方阳历,其实质在于积极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时间标准化是西方世界体系重要构成之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需要接纳的内容,故选D项。
13.(2019·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二次测试)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族只有一个》中说:
“日本人在暹罗(泰国)宣传桂、滇为掸族故居,而鼓动其收复失地。
某国人又在缅甸拉拢国界内之土司,近更收纳华工,志不在小。
”这一论述旨在( )
A.唤起民族认同B.巩固统一战线
C.抗击日本侵略D.维护领土安全
解析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顾颉刚在《中华民族只有一个》中提到日本在泰国宣传广西、云南为掸族故居,鼓动其收复失地,又有人在缅甸拉拢土司,收纳华工,这些史实应该是日本全面侵华后实施民族分化政策的表现,所以这一论述是为了唤醒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故选A项。
14.(2019·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联考)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声明: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
”这反映了他( )
A.不甘心放弃仍试图影响政局
B.害怕失败想推脱战争责任
C.准备改组政府放弃一党专政
D.尽快结束战争以争取和平
15.(2019·
广东肇庆一模)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
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
美第奇家族购买一件希腊式花瓶花费4850弗洛林,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
这一现象( )
A.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
B.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C.表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
解析 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一方面源于意大利丰富的古典文化遗存对意大利人审美品位的熏陶,另一方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下对个人荣誉和声望的狂热追求,故B项正确。
16.(2019·
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如图是英国1600—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
万)。
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
——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近代卷》制图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
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
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
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解析 根据题干表格可知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总人口增多,其中西北部人口总数超过东南部人口总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地理发生变化,故选B项。
17.(2019·
博雅闻道第三次联合质量测评)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年至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2.2万人迅速增长到100多万人。
这实质上说明( )
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
B.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
C.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
D.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大量爱尔兰、苏格兰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工业城市,即农民转变成工人,再结合时间可知英国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故选B项。
材料的移民潮是向工业城市移民,所以不会促进农业近代化,排除A项;
材料没体现圈地运动,排除C项;
工业革命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D项表述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
18.(2019·
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到:
“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
”1844年对全英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
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
A.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
B.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C.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
D.反映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 这两份调查揭示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人阶级被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说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尖锐,这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故选B项。
19.(2019·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联考)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影响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合理地使用权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以下对近代几种权力的使用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贵族院可以制定和解释法律
B.美国总统有权提名和解职大法官
C.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D.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直接任命内阁官员
解析 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行政权,有权直接任命内阁官员,故选D项。
英国议会下院掌握立法权而不是贵族院,A项错误;
美国大法官除非犯罪,终身任职,B项错误;
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C项错误。
20.(2019·
河南洛阳一模)1962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宣称:
“选举总统的人民已经把国家不可分割的权力完全赋予总统,除了总统授予并维护的权力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权力,包括内阁的权力,民政的权力,军事的权力和司法的权力……”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专制传统根深蒂固B.民主政体面临危机
C.权力结构失衡严重D.人民主权原则被打破
解析 由材料“国家不可分割的权力完全赋予总统,除了总统授予并维护的权力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权力,包括内阁的权力,民政的权力,军事的权力和司法的权力”可知总统权力膨胀,权力结构失衡,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21.(2019·
河南天一大联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棉花由印度传入中国。
宋元之际棉花在长江三角洲逐渐种植、推广,到明代已形成相当的优势,导致棉作压倒稻作的农作物配置结构,松江府全境及苏州府一部分成为全国瞩目的棉花产区。
当地农家“不分男女舍织布纺花,别无他务”,一个妇女从事纺纱织布的收入大大超过一个男劳动力从事田间劳动的收入。
所产各色棉布工艺精良,品种繁多,成为全国各地争相购买的紧俏商品。
外地客商携带巨额资金,前来贩卖棉纺织品,形成了一大批棉布交易市镇。
鸦片战争后,“自洋纱盛行,市遂衰落”。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
材料二 英国原来并不生产棉花,16世纪末,棉纺织业传到了英国。
到17世纪中叶,英国人在曼彻斯特建立了自己的棉纺织工业。
棉花从南美洲输入,然后转运到兰开夏郡。
英国人在这里开办棉纺织工业手工工场,棉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许多人都努力从事技术革新。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到了18世纪80年代末,在棉纺织业特别发达的兰开夏郡,“珍妮纺纱机”很快就代替了旧式的纺纱机。
纺织机发明以后,由于大量制造机器,对金属的需要量急剧增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8分)
答案
(1)特点:
中国,纺织原料主要由当地自产;
以家庭手工业为主,采用传统生产方式;
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走向衰退。
(3分,言之成理即可)英国,纺织原料主要从国外进口;
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生产;
发展较为迅速。
(3分,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
中国,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促进了长途贩运的发展;
推动了专业性市镇的兴起。
(4分,言之成理即可)英国,引发和推动了工业革命;
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分,言之成理即可)
22.(2019·
湖北八校联考)(14分)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年2月4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表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
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
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
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 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
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
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生观。
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
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
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
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济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
分裂的根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
答案
(1)相同点: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十月革命与苏俄的建立;
西方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广泛传播;
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
(2分)
不同点:
社会背景: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
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
经济背景:
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发展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薄弱);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高度繁荣。
思想背景:
中国传统儒学根深蒂固,受外来文化影响(新文化运动);
西方自身人文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不断发展。
科技背景:
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西方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突破)。
(一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2分)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
(2分,强调“科学”)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科学万能”“全盘西化”偏激思想的纠偏,或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
(2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分,强调“马克思主义”)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2分,强调后世“借鉴”)(任选三点即可)
23.(2019·
河南洛阳尖子生一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作家陈杰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染坊》以陈寿亭艰难创业为主线,谱写了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
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父母早亡的乞丐陈六子被善良的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留,留在染坊做了一名小伙计,并改名陈寿亭。
十年后,由于陈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渐渐挤垮了其他的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
之后,陈寿亭同张店大户卢氏共同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从此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布匹,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逐渐成为山东的第二大染厂。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难民纷纷乘船到青岛逃难,陈寿亭收留了一大批逃难的东北染厂的职工并加以抚恤。
其间,陈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
借着抵制日货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染厂的合作,大华染厂进一步发展。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首先提取一个情节,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
本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从创办大华染厂,走上工业印染之路这一情节出发,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从临时政府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一战等方面说明。
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影响即可。
答案 示例 情节:
陈寿亭与卢氏共同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
历史现象: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
概述: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创办近代企业的热情。
再加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一战的影响,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4分)
评价:
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了其革命性,促使其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另一方面使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二轮板块提升练二 中外近代文明专题卷 二轮 板块 提升 中外 近代 文明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