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69285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99KB
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
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
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
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
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
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走出“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的误区。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
班级文化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
物质层是基础,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制度层是保障,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
精神层是目标,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分层进行。
1、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对所在班级课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
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
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
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具体变化,规章制度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状的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
(2)抓好制度的实施。
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
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3、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
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
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
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
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有健康舆论的。
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培育优良的班风。
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优良班风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
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
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三、“班级文化建设”应以“校园文化+学生特性”为依据,求同存异,更好地体现其独特性。
首先,班级文化应从属于学校文化,体现其整体性。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细胞,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最终要落到每一个班级去实施,班级文化虽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更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班主任老师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与学生的潜能,制定出也符合班级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及方法,但其过度张扬了个性,未对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校园文化进行思考,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的适应性产生一定的不协调性,从某种角度说阻碍了班级的发展。
其次,班级文化建设应根据班级学生特性,打造班级品牌。
1、对教师重新定位与对学生的重新认识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对教师的定位不再是单一的施教者,事实上,在不同的范围和环境中教师应该是具有一种多变身份的人,所以作为教育者决不能再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自己的领导者的、统治的地位,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引领者、平等的地位,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在平时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措,更要在面对和处理具体事情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情绪,班级内可以有师生对话箱,让老师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人,或者定期开一个茶话会,畅所欲言,让老师成为一个孩子心声的倾听者等等。
人的各种行为往往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的驱动下产生和完成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的行为显得理智而积极,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易变的,还正是我们教育的突破口,但往往也是教育失败的根源。
以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总给人轻松、温暖和被信任的感觉,真诚的微笑无形中就帮我们打开了孩子的心门。
用理智处理事情,面对孩子,永远都不要是怒火中烧或心火燎的样子,因为你的言行和表现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
用理智处理事情,不仅能让事情真相大白,更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往往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并列的、孤立的人,然而事实证明,学生与学生之间并不是平行的,相反它最容易产生碰撞和摩擦,在碰撞与摩擦中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促动,在这过程中,很明显地孩子有时是受教育者,而有时却成为施教育者,更可贵的是这是一种同龄人之间相互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学生的自我教育。
2、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去参与,营造自己温馨的家。
在参与和投入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官和心智都被启动,此时的他们是最富有灵气和判断力的,也是最容易被感染和熏陶的。
如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在教室走道的墙壁上开辟一块“金色园地”,利用这个阵地,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手段。
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
一篇篇折射学生思想火花的日记经过电脑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文质精美;
一张张反映学生假期愉快生活的照片经过学生的文字润色编辑,能勾起甜美、难忘的记忆;
一期期集学科知识、国事要闻、社会百科于一成的剪报,学生从这里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走向世界;
一份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报告,融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一体……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外,还结合学生自评活动营造民主氛围。
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媒体。
再如激发主体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教师和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
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
尊重学生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
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帮助后进生纠正不良习气。
例如,有的学生做事责任心较差,对班级卫生工作马虎应付,甚至逃避值日。
对这种现象,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对其进行处罚,但往往效果不佳。
这时,我们何不换另一种方式来处理,采取一些灵活的激励措施,奖励那些负责任者。
显然,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后者更能达到既奖励先进又带动后进的双重教育效果。
又如开展集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主题班会、问题活动、评比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
3、培养良好班风,铸造班级灵魂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班级所以能成为人才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它浓郁的学风对学生春风细雨般的感染和熏陶。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就是要加强班风建设,如果说,士气是军队的灵魂,那么,学风则是班风的灵魂。
学风就是某种学习上的风气,或者说是学术研究方面的某种风格。
培养良好的学风,对学生个体而言,是教育的目的;
对班级整体而言,则又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们的思想总是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改造的,而同时,人们也在改造着社会环境,改造着自己——“环境怎样改造人,人也怎样改造着人。
从这一观点出发,班级教育的巨大意义正在于能充分利用小范围环境的影响,通过系统的、连续的教育活动,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条件;
而培养良好的学风正是一种充分利用小范围环境影响的教育手段。
浓郁的学风可以填补学校教育中各种活动之外的空白带,使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间更好地连贯、协调起来,起到一种连续加热的温生效应;
可以借助集体意志对个体心理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强烈气氛;
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随时随地都给予学生的思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细致入微的熏陶。
良好的学风应具有如此特征:
旺盛的求知欲、严谨求实的求知心态、坚韧的学习毅力、大胆的探索精神和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道德修养。
良好的学风建设,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班级管理模式
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教学手段
耐心细致、体贴入微的教育方式
相互尊重、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不畏艰难,敢于竞争的拼搏精神
知错就改,有错必纠学习风貌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
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努力做到:
1、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
2、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
3、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
4、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5、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
6、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7、替家长分忧──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 文化建设 相关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