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568747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34KB
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Word格式.docx
《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寒止痛,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之痛证皆宜。
本品既不补气,又不补血,还可用于气血亏虚的病证。
因其能鼓舞气血生长,常与补气补血药同用,有如“催化剂”的作用,可提高或增强补气补血药的作用,如十全大补汤。
桂枝药用其嫩枝,肉桂药用其干皮或粗枝皮。
主要的区别:
桂枝偏于走表,散表寒,用于表寒证;
肉桂偏于走里,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3.生姜、干姜与炮姜
三者均能温中散寒,用治中焦寒证。
生姜偏于散表寒,用于风寒感冒之轻证。
其温中尤善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可用于多种呕吐,以治胃寒呕吐最宜。
又可温肺止咳,用于肺寒咳嗽。
干姜偏于温里寒,尤为温中散寒之至药,大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咸宜。
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每与附子同用。
又能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
炮姜偏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适用于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吐血、便血等多种出血证。
生姜药用其新鲜根茎(嫩姜),干姜药用其干燥根茎(老姜),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品,又名黑姜。
生姜偏于走表,发散风寒,治疗风寒表证;
干姜偏于走里,长于温中、回阳,用于中焦寒证及亡阳证;
炮姜偏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性出血。
4.瓜蒌根、瓜蒌皮与瓜蒌仁
三者药用部位不同。
瓜蒌根能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之口渴及消渴证。
清肺润燥,用于肺燥咳嗽。
消肿排脓,用于热毒痈肿,未成脓者,可使之消散;
已成脓者,可使之疮溃排脓,为外科常用之品。
瓜蒌皮能清热化痰,主治肺热咳嗽,痰稠难咯之证。
能利气宽胸,通胸膈之痹塞,用于胸痹、结胸、胸膈痹塞或作痛等证,现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瓜蒌仁因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而通便,主治肠燥便秘。
若瓜蒌皮、瓜蒌仁同用,称“全瓜蒌”。
瓜蒌根药用其干燥的块根,又名“天花粉”。
瓜蒌皮药用其果壳。
瓜蒌仁药用其种仁。
瓜蒌根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瓜蒌皮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瓜蒌仁滑肠通便。
5.生地黄与熟地黄
二者均能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之证。
生地黄偏于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口干、舌绛及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证。
津伤之口渴及消渴证。
熟地黄偏于补血,为补血之要药,常用于血虚诸证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如四物汤。
又能补精益髓,用于肾阴不足诸证,如六味地黄丸。
生地黄药用其干燥的块根,又名“干地黄”。
熟地黄药用其干燥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
生地黄养阴、凉血;
熟地黄滋阴;
补血。
6.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
三者均能清热解毒、凉血,为“气血两清”之品,用于热毒发斑及痄腮肿痛、热毒痈肿等。
大青叶偏于凉血消斑,对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发斑、神昏、壮热、烦躁等多用。
板蓝根偏于解毒利咽,对于大头瘟毒、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多用。
青黛偏于清泻肝火、定惊,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咯血及惊风抽搐。
大青叶药用其叶片。
板蓝根药用其根。
青黛药用其叶中的色素,经加工制取干燥而成。
7.桑叶、桑枝、桑白皮与桑椹
四者药用部位不同。
桑叶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目赤、涩痛、多泪。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桑枝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尤宜于上肢痹痛。
桑白皮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桑椹滋阴补血,用于阴血亏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
生津润肠,用于津伤口渴或消渴,肠燥便秘。
桑叶药用其叶,长于疏散风热,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多用。
桑枝药用其嫩枝,偏于祛风通络,尤擅治上肢痹痛。
桑白皮药用其根皮,长于泻肺平喘,肺热咳喘多用。
桑椹药用其果穗,长于滋阴补血,阴血亏虚者多用。
8.枳实与枳壳
二者均能理气,治疗气滞证。
枳实力强,善破胃肠之结气而消积导滞,凡胃肠积结气滞(食积、湿热、热结)之腹满胀痛、便秘、泻痢后重等均可运用。
化痰除痞,用于痰阻气机之胸痹、结胸。
枳壳力缓,长于行气、宽中、除胀,对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者多用。
枳实为其未成熟的果实。
“破积有雷厉风行之势,泻痰有推墙倒壁之威”(《本草害利》),具有作用“快”和“猛”的特点。
枳壳为其成熟的果实。
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
9.附子与乌头
二者均能散寒止痛,用于寒凝疼痛之证。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主治亡阳证。
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
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
乌头长于祛风湿,散寒止痛力著,尤善治寒痹痛、心腹冷痛、寒疝疼痛。
对于跌打损伤疼痛,还能麻醉止痛。
附子药用其子根,有毒。
既能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峻补不足之元阳,凡寒实、阳虚、亡阳之证咸宜。
乌头药用其母根,有大毒。
散寒力强,尤以止痛称著。
10.紫苏叶、紫苏梗与紫苏子
紫苏外能发散风寒,内能行气宽中,对于外有风寒,内有气滞者较为适宜。
因其行气宽中,可收止呕、安胎之效,可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气上逆,胎动不安。
还能解鱼蟹毒,用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
紫苏子长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气喘。
又能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紫苏叶药用其叶,长于发散风寒。
紫苏梗药用其茎,偏于行气宽中、安胎。
紫苏子药用其成熟的果实,优于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1.仙鹤草与鹤草芽
二者均能杀虫,用于虫证。
仙鹤草长于收敛止血,大凡出血病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广泛用于全身各部的出血之证。
又能止痢、截疟、补虚,用于慢性泻痢、疟疾寒热及脱力劳伤。
鹤草芽作用专一,善驱绦虫,并有泻下作用,为治绦虫病的新药(古代无记载)。
仙鹤草药用其全草,本草记载其功效甚多,然现代主要用于止血。
鹤草芽药用其冬芽,功专杀虫,主治绦虫病。
12.竹茹与竹沥
二者均能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之热痰证。
竹茹善清胃热而止呕,主治胃热呕吐。
竹沥祛痰力强,治疗热咳痰稠,最有卓效。
对于中风痰迷、惊痫癫狂,单用有效。
竹茹药用其竹杆的中间层,即去掉绿层后刮下的纤维,又名“竹二青”,以治热痰、热呕见长。
竹沥系新鲜竹杆经火烤所沥出的液汁,又名“竹油”,清热化痰力强,以治热咳痰稠称著。
13.鹿茸、鹿角、鹿角胶与鹿角霜
四者均能补肾阳,益精血,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
鹿茸力峻,还能强筋骨,用于精血不足、筋骨无力或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
调冲任,用于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
托疮毒,用于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鹿角可作鹿茸之代用品,惟效力较弱。
兼活血散瘀消肿,可用治疮疡肿毒,瘀血疼痛及腰脊筋骨疼痛等。
鹿角胶功效不如鹿茸之峻猛,但比鹿角为佳。
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多种虚寒性出血。
鹿角霜补力最弱。
兼能收敛,可用于崩漏、带下、外伤出血、疮疡久不愈合。
鹿茸为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鹿角为雄鹿已骨化的老角,鹿角胶为鹿角煎熬浓缩而成的胶状物,鹿角霜为鹿角熬膏所存残渣。
鹿茸力量峻猛,鹿角胶次之,鹿角再次,鹿角霜最弱。
14.莲子、莲须、莲子心、莲房与荷叶
五者药用部位不同。
莲子补脾止泻,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益肾固精、止带,用于肾虚遗精滑精、带下。
交通心肾而安神,用于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安。
莲须固肾涩精,主治遗精、滑精、带下、尿频。
莲房化瘀止血,主治崩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瘀阻、恶露不尽。
莲子心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主治热入心包,神昏谵语;
失眠遗精;
血热吐血。
荷叶清暑利湿,升阳止血。
主治暑热病证、脾虚泄泻和多种出血证。
荷梗利气宽胸,和胃安胎。
主治外感暑湿、胸闷不畅、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莲子药用莲的成熟果实,莲须为莲花中的花蕊,莲房为莲的成熟花托,莲子心为莲子中的青嫩胚芽,荷叶为莲的叶片,荷梗为莲的叶柄及花柄。
莲子能补能涩,莲须长于固精,莲房化瘀止血,莲子心清心安神,荷梗利气宽胸。
15.橘皮与青皮
橘皮理气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证。
降逆止呕,用于痰湿中阻,胃气不降之呕吐、呃逆。
燥湿化痰,为治痰之要药,用于湿痰、寒痰咳嗽。
青皮疏肝破气,用于肝郁气滞证。
消积化滞,用于食积腹痛。
橘皮药用其成熟果实的果皮,青皮药用其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陈皮力缓,偏于行气,功在脾胃;
青皮力猛,偏于破气,功在肝胆。
16.金银花与忍冬藤
二者均能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
金银花又长于疏散风热,主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入血分能凉血解毒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忍冬藤长于清经络中风湿热邪而止痛,尤善治热痹。
金银花药用其花蕾,忍冬藤药用其茎叶。
金银花偏于清表里之热邪,忍冬藤偏于清经络中风湿热邪。
17.何首乌与夜交藤
二者均能补养阴血,用于阴血亏虚之证。
何首乌制用长于补益精血,且不寒、不燥、不��,为滋补良药。
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证。
尤善乌须发,治疗须发早白。
生用能解毒,截疟,润肠,用于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等。
夜交藤长于养心安神,为滋养性安神药,主治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又能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
何首乌药用其块根,夜交藤药用其藤茎。
何首乌偏于补益精血,尤善乌须发;
夜交藤偏于养心安神,兼能补养阴血。
18.侧柏叶与柏子仁
二者药用部位不同。
侧柏叶善清血热,兼能收敛止血,为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生发乌发,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柏子仁养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血亏虚之心神不安。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侧柏叶药用其嫩枝及叶,柏子仁药用其种仁。
侧柏叶以凉血止血为主,柏子仁以养心安神为优。
19.马兜铃与青木香
二者均能清热,治疗热证。
马兜铃长于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热郁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
又能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
青木香长于行气止痛,用于肝胃气滞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兼热者最宜。
解毒消肿,以治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为宜。
马兜铃药用其果实,以清肺肠之热见长;
青木香药用其根,以行肝胃滞气为好。
20.郁金、姜黄与莪术
三者均能活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之证。
郁金活血力缓,长于行气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内阻之胸、胁、腹痛。
又能清心(开窍)、凉血(止血),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血热瘀滞之出血证。
利胆退黄,可治湿热黄疸。
姜黄、莪术活血力强,用于血瘀气滞之重证。
姜黄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尤善治风湿肩臂疼痛。
莪术消积止痛,用于食积脘腹胀痛。
三者同源而异流。
郁金药用温郁金、姜黄、莪术的块根,姜黄药用姜黄的根茎,莪术药用温郁金、莪术的根茎。
21.葛根与葛花
葛根功能解肌退热,对于表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
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颈背强痛,故对表证兼有项背强痛者尤宜。
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消渴证。
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主治脾虚泄泻,通过配伍,也可于湿热泻痢。
葛花功能解酒醒脾,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等。
葛根药用其根,葛花药用其未开放的花蕾。
葛根解表、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葛花多用于解酒。
22.益母草与茺蔚子
二者均能活血调经,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
益母草活血调经力优,为妇产科要药,故名“益母”之名。
兼能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及疮痈肿毒。
茺蔚子长于凉肝明目,用于肝热头痛、目赤肿痛。
益母草药用其全草,茺蔚子药用其果实。
益母草长于活血调经,妇产科多用;
茺蔚子偏于凉肝明目,眼科多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一物 中药 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