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大全doc 32页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566099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148.06KB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大全doc 32页Word格式.docx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大全doc 32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大全doc 32页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
选修部分有“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
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
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示如下。
分子与细胞
(必修,2学分)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
本标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
具体说明如下表。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
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
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
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
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
提供证据;
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
进行总结、推广;
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
技能性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
进行调整与改进;
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
情感性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决定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能力
●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⑴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⑵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⑶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⑷确认变量;
⑸作出假设和预期;
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⑺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⑻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⑼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⑽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⑾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6个模块:
必修1.分子与细胞
2.遗传与进化
3.稳态与环境
选修4.生物技术实践
5.生物科学与社会
6.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每个模块有若干主题,每个主题由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
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
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
学分要求:
生物课程的必修学分为6学分,每个必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
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获得更多的学分。
每个选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
必修部分
必修部分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具体内容标准如下。
1.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它模块的基础。
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细胞的结构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1.3细胞的代谢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4细胞的增殖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说明细胞的分化。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案例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课时1课时。
目的要求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与有关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材料器具蛋白质悬液、1%淀粉溶液、1%葡萄糖溶液、5%NaCl溶液、食用油、蛋清、马铃薯匀浆、苹果匀浆、鲜肝提取液、花生种子和匀浆;
双缩脲试剂、碘溶液、1%硝酸银溶液、班氏试剂、苏丹III染液;
4只小试管、双面刀片、显微镜。
活动程序
⒈观察并记录各种试剂与相关物质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
化合物
化学试剂
实验现象
2mL蛋白质悬液
1mL双缩脲试剂
2mL淀粉溶液
2滴碘液
2mL葡萄糖溶液
5滴班氏试剂
2mLNaCl溶液
2滴硝酸银溶液
2mL食用油
1滴苏丹III染液
⒉每组学生负责鉴定一种生物组织。
先预测该生物组织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种类,然后分别用各种化学试剂实测该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预测的物质。
材料
成分
蛋清
马铃薯
苹果
鲜肝
花生
蛋白质
*
#
淀粉
葡萄糖
氯离子
脂肪
*预测结果;
#实测结果
⒊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将材料用苏丹III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⒋讨论:
⑴哪些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测不同?
⑵根据你的检测,哪种材料含蛋白质更丰富?
案例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课时1课时。
目的要求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效率相当于Fe3+的500万倍。
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7.3,不同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材料器具鲜肝提取液、3%H2O2溶液;
缓冲液、冰块;
试管(每组6只)、玻璃棒、移液管、培养皿、橡皮塞(每组2个)、试管架、试管刷、定性滤纸、解剖剪、镊子。
⒈探究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⑴鲜肝液煮熟后即不能催化H2O2的分解,据此可知高温使酶失活,从而联想低温是否影响酶活性,并作出假设。
⑵设计一个探究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方案中要设置对照。
设计并绘制数据记录表。
⑶课前的实验准备工作主要是用鲜肝提取液和定性滤纸制作若干同样大小的过氧化氢酶滤纸片。
⑷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操作,观察H2O2酶滤纸片周围产生的氧气泡大小和数量,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⑸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
⒉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⑴根据消化液的pH与消化酶的关系,产生探索不同pH是否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联想,并作出有关pH与酶活性的假设。
⑵对照血浆pH(7.35~7.45),推测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酸碱环境,设计一组探究实验方案。
⑶实验准备工作主要是用0.067mol/LNa2HPO4溶液和0.067mol/LKH2PO4溶液,参照下表配制pH分别为5、6、7、8的缓冲溶液。
pH
5
6
7
8
0.067mol/LNa2HPO4(mL)
1
20
60
95
0.067mol/LKH2PO4(mL)
99
80
40
⑷按照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
观察H2O2酶滤纸片周围产生气泡的情况,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⑸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⑹讨论:
是否需要为实验装置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六部分。
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通过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
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
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搜集有关试管婴儿的资料,评价其意义及伦理问题。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概述伴性遗传。
2.4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5人类遗传病
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搜集人类基因组或基因诊治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交流。
2.6生物的进化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用DNA分子杂交的模拟实验来鉴定人猿间的亲缘关系。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案例3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目的要求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深入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原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由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
双螺旋结构外侧的每条长链,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互连接形成的,两条长链以反向平行方式向右盘绕成双螺旋,螺旋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
两条长链上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对应碱基的互补关系为:
A-T、C-G,碱基对位于双螺旋结构内侧,每个螺距有10对碱基,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34nm。
材料器具
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4种碱基的材料;
代替氢键的连接物(如订书钉);
代替磷酸二酯键的连接物(如2根长约50cm粗铁丝)等。
制作程序
⒈通过讨论确定本组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大小(如高度与直径的比例),确定使用的各种材料,部分同学进行构思或设计,部分同学做好物质准备。
⒉讨论设计方案,包括立体构型及其大小的设计依据、维系立体构型的方式等。
确定制作模型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分工。
⒊按照具体分工制作部分配件,然后将各种配件整合在一起,逐步完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
⒋按照设计方案对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检查,适当修补模型的某些缺陷。
⒌鉴赏各组的制作成果,开展交流活动。
3.稳态与调控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
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适应多变的环境。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群落也处在演替过程中。
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形成稳态。
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大全doc 32页 普通 高中生物 课程标准 大全 doc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