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学习要点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
- 文档编号:1854081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55KB
《醉翁亭记》学习要点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
《《醉翁亭记》学习要点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学习要点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醉翁亭记》学习要点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学习要点
学习要点〔一〕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官场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文章去理解,而要联系作者和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从作者角度去设想、去挖掘。
首先默读课文全部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再通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环滁( ) 琅玡( ) 林壑( ) 辄醉( )
穴暝( ) 伛偻( ) 酒冽( ) 山肴( )
野蔌( ) 觥筹( ) 阴翳( )
2、通假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二、解词
名之者谁 名:
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
以……为乐。
饮少辄醉 辄:
总是,就。
太守谓谁 谓:
是
学习本文
1、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玡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怡情山水的太守定的。
2、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
分写, 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4、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这样是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作者自号“醉翁”。
“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
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
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6、本文是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醉翁亭记》学习要点〔二〕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第一家,其散文纾徐委曲、条达疏畅、垂范后世。
传统名篇《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作者以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乐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官场失意之后,寄情于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
首先默读课文全部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再通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环滁(chú) 琅玡(lángyá) 林壑(hè)
辄醉(zhé) 林霏(fēi) 阴翳(yì)
伛偻(yǔ lǚ) 酒冽(liè) 山肴(yáo)
野蔌(sù) 觥筹(gōng)
二、补充释词
山行:
沿着山走。
晦明:
有时暗有时亮。
名:
命名,名词作动词用。
“名之者谁?
”
已而:
不久,副词。
乐:
以……为乐。
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
”
学习本文,明确线索,概括大意,写出内容提纲。
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学习课文,思考问题。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亭之美景(自然美:
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大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2、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
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5、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测试
1、下列加红的字注音或字形上有误的一组是( )
A、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玡(yá)
B、潺潺(chán)瞑(míng) 觥(gōng)筹交错
C、山肴(yáo) 野蔌(sù) 阴翳(yì)
D、晦(huì)明 宴酣(gān) 颓(tuī)然
2、下列四句中有一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请选出这一句( )
A、野芳发而幽香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溪深而鱼肥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语解释不对的一项
3、( )
A、翼然临于泉上(面对)
B、波澜不惊(起,动)
C、河曲智叟亡以应(同“无”,当“没有”讲)
D、树林阴翳(遮盖)
4、( )
A、委而去之(放弃)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
C、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D、饮少辄醉(就)
5、(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
C、连月不开(放晴)
D、太守谓谁?
(所谓)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对生字词的注音和书写,一要注意书下的注释,二要勤查字典,多记忆,多积累,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D项中“酣”应该读hān,“颓”应该读二声。
2、D
解析:
对文言虚词的识记,也要注意积累。
例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可译成“却、但是”。
ABC中的“而”表示并列,只有D句中的“而”表示转折。
3、A
解析:
对文言实词的识记,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二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A句中的“临”在这里是“靠近”的意思。
4、B
解析:
“意”在这里是“情趣”的意思。
5、D
解析:
“谓”在这里是“是”的意思。
中 考 解 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政治家、文学家。
B、欧阳修,北宋人,号六一居士,晚年自号“醉翁”。
C、“记”,是指记载、描写事物的一类文章。
D、欧阳修与《醉翁亭记》里的太守并非一人,因为文中的太守“苍颜白发”“年又最高”。
解析:
文学常识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记忆,有关作者的字号以及年龄、朝代可能有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因而要特别细心,可以卡片形式积累。
答案:
C
2、在横线上依照注音写出原课文的汉字。
(1)林______(hè)尤美
(2)水声______(chánchán) (3)有亭________(yì)然
(4)饮少_____(zhé)醉 (5)________(yǔ lǚ)(6)山_____(yáo)野____(sù)
(7)______(gōngchóu)交错 (8)________(tuí)然 (9)树林阴______(yì)
(10)_______(lú líng) (11)泉香而酒______(liè)(12)云归而岩穴______(míng)
解析:
要准确把握文言生字的字形,一要靠平时的积累,二要有重点的记忆。
答案:
壑 潺潺 翼 辄 伛偻 肴 蔌 觥筹 颓 翳 庐陵 冽 暝
3、选出加红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B、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韦编三绝
C、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溪深而鱼肥 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解析:
词义的掌握,要注意总结。
一词多义的词语及一些虚词的用法往往比较麻烦,可采用做卡片的形式日积月累。
答案:
A是词义不同,C和D属用法不同,答案为B。
课外拓展
诗情画意,秀丽多姿
——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
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优美的意境。
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
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
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
《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
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
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濡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
“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
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
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临泉上,则别含另一番风光。
这样,无山,则酿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峙。
无亭,则山泉失色;有泉,则亭台增趣。
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且辉映生色,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其二,朝暮变化之美。
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
蓊郁的树林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
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
作者传神地写出早晚不同的景色。
由于早晚不同,则作者运笔的色调、气氛有别。
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
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根据不同的景象写了相异的境界。
其三,四季变幻之美。
作者不仅写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为中心,把笔墨进一步铺展开去,描写了四季的景物变化。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确是传神笔致。
作者在这里仍然细心地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
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醉翁亭 学习 要点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