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33382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84KB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复习思考题及作业
教材各章最后均附有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这些思考题,达到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目的。
(5)考试
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照教学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绪论
1、教学要求
(1)熟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地质学一般研究方法,掌握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分科;
(2)初步了解学习地质学应注意的问题,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地质学的任务
第三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和演化。
第四节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特点、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
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
重点知识:
地质学的内容及分科。
第2章矿物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掌握克拉克值概念
(2)熟悉矿物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3)认识常见矿物,并了解其用途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矿物的概念
矿物的定义、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
第二节矿物手标本的鉴定特征
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常见矿物
矿物的分类、常见矿物
第四节矿物的用途
工业矿物原料、矿物材料
(1)教学重点: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鉴别。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了解岩浆的概念、掌握喷出岩浆的类型
(2)知道侵入作用及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3)了解火成岩的主要结构和构造、了解火成岩分类及成因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岩浆的概念、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火山喷发的间歇性、典型火山喷发实例、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世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侵入作用概述、侵入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成岩的结构、火成岩的构造
第四节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
火成岩分类、熔岩、深成侵入岩与浅成岩的主要辨别标志、火成岩的野外识别
第五节火成岩的成因
地球的内热、地热的成因、岩浆的形成、火成岩多样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
喷出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
侵入岩产状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了解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了解沉积岩的结构及沉积构造
(2)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认识常见的沉积岩类型及其特征
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
沉积物的来源、沉积岩中的矿物、沉积岩的结构、沉积构造
第三节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的类型、常见陆源和内源沉积岩及其特征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沉积岩的结构及沉积构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熟悉变质作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掌握变质作用方式和原理。
(2)初步了解变质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第一节变质作用概述
变质作用概念、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物质成分的变化、变质岩中的矿物、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
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第四节岩石的演变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方式、变质作用原理、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主要类型
第六章地质年代
(1)熟悉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地质年代方法;
掌握地质年代表;
(2)初步了解各个地质时期。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的建立、地质年代名称的来源与含义、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第四节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
生物大爆发、生物大灭绝
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熟悉地震的相关基本概念及地震造成的灾害;
掌握地质的成因类型、地震的演化过程。
(2)初步了解地震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地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概况、地震类型、地震序列、国内外强烈地震的实例
第二节地震波与地震仪
地震波、地震仪
第三节地震的强度
地震的震级、地震的烈度
第四节地震的分布
全球地震带分布、我国地震带分布
第五节地震预报与预防
地震预报、地震预防
第六节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PREM)、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均衡原理
地震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分类;
震源、震中、震级和烈度概念;
世界主要的地震带。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1)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熟悉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2)熟练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的概念、要素、类型、特性。
第一节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第二节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岩石的空间位置、褶皱、断裂、节理、断层相关褶皱
第三节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第四节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太古宙构造期、元古宙构造期、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晚古生代构造期、早中生代构造期、燕山构造期、喜马拉雅构造期
岩层产状,沉积地层的接触关系,褶皱,断层
第九章板块构造
(1)掌握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和分界线的类型;
掌握威尔逊旋回的划分阶段
(2)了解海底扩张的证据
第一节大陆漂移
第二节海底扩张
海底地质考察、海底扩张的论证、海底扩张说的提出、海底扩张说催生的新成果
第三节板块构造
板块边界类型——板块划分的依据、全球板块的划分、两种大陆边缘、海洋的开闭旋回(威尔逊旋回)、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地体的概念、板块构造理论的最新进展——大陆动力学
板块边界类型;
两种大陆边缘的区别;
威尔逊旋回各阶段的划分
第十章风化作用
(1)熟悉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动力类型。
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及风化壳概念;
(2)初步了解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第二节制约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的因素
气候、地形、岩石的特征
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
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土壤、风化地貌
(1)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
(2)风化壳概念及类型。
(3)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熟悉地面流水类型。
掌握河流地质作用;
(2)初步了解河流冲积物及其类型特征。
第一节河流概述
地表水流、河谷的横剖面、河流的纵剖面、流域盆地、影响河流侵蚀与沉积的因素
第二节河流的侵蚀作用
侵蚀的方式、侵蚀的方向
第三节河流的搬运作用
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式、物质搬运的方式、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第四节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发生的原因、冲积物、冲积物的地貌类型
第五节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
深切河曲、河流阶地、阶地类型
第六节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第七节准平原
(1)河流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特点及结果
(2)曲流河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3)河流沉积的类型
(4)河流阶地的类型及特征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1)熟悉冰川地质作用。
掌握冰川类型及其堆积物特征;
(2)初步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
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冰川的形成、冰川的运动
第二节冰川的类型
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第三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冰川的剥蚀作用、冰蚀地貌
第四节冰川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与冰碛物、冰碛地貌
第五节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冰水扇、纹泥、蛇形丘
第六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冰川作用、冰川作用的影响、冰川作用的原因
川地质作用;
冰川的形成、运动;
冰碛物的特点;
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熟悉地下水的作用原理及其产物;
掌握地下水的类型和运动特征;
(2)初步了解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地貌。
第一节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划分、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的划分
第三节地下热水
第四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及喀斯特、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第五节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空隙率、透水层及隔水层的概念;
包气带、饱和带、潜水、承压水的概念;
地下水的作用原理及其产物;
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地貌。
第十四章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熟悉海水运动的类型及特点;
掌握滨海和浅海的(机械和化学)沉积作用。
(2)初步了解海洋概况,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分布及特点,海洋有关资源。
第一节海洋概况
海水的化学成分、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中的生物
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波浪及其地质作用、潮汐及其地质作用、洋流及其地质作用、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三节海底沉积物
海底沉积物的来源、滨海沉积、浅海沉积、半深海沉积、深海沉积
第四节海水的进退
海水运动的类型及特点;
滨海和浅海的沉积作用;
第十五章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1)熟悉湖泊的沉积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湖水的来源,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2)初步了解沼泽生物堆积作用与成煤作用。
第一节湖泊概述
湖泊概况、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湖泊的成因类型、我国湖泊分布的特点
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
湖水运动的特征、湖泊的剥蚀和搬运作用、湖泊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沼泽的概念及其成因、沼泽的沉积作用
湖泊沉积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干旱和潮湿地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的差别
第十六章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
(1)熟悉风的地质作用和灾害性及其形成条件与防治。
掌握风的地质作用特点及风蚀作用方式;
(2)初步了解荒漠的成因及荒漠类型。
第一节荒漠概述
荒漠的形成条件、荒漠中的某些特征性现象、荒漠化
第二节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剥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黄土
黄土的一般特征、黄土的物质成分、黄土的分布、黄土的成因
风的地质作用;
风蚀作用的方式;
风的搬运作用方式;
沙丘的灾害性及其形成条件与防治
第十七章块体运动
(1)熟悉重力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2)初步了解重力地质灾害性的形成条件与防治
第一节影响块体运动的主要因素
重力作用、水的作用、其他因素作用
第二节块体运动的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三节相关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重力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斜坡变形的主要类型;
泥石流堆积物的特点;
重力地质灾害性的形成条件与防治
第十八章行星地质概述
(1)了解太阳系及其起源
(2)了解类地行星;
了解类木行星及其卫星
第一节太阳系及其起源
太阳系、撞击作用、太阳系起源
第二节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月球、火星、类地行星的比较
第三节类木行星及其卫星
木星及其卫星、土星及其卫星
类地行星及其间的比较
第十九章地球形成与生物演化
(1)了解地球形成过程;
(2)了解地球形成后各个时期生物演化过程
(3)了解生物界中的灾变性事件
第一节地球的天文时期
地球圈层构造的形成、陨星的撞击及其频繁的火山爆发、热流值的迅速衰减、原始地壳的组成、原始大气与次生大气、原始水圈的出现
第二节太古宙-元古宙时期
大气圈、水圈、生命的起源与演化、陆核和地盾的形成
第三节显生宙时期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生物界的灾变性事件
第二十章人类社会与地质坏境
1、教学目的
(1)熟悉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掌握地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及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
环境与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城市兴衰与地质环境
城市兴衰的地质因素、城市规划的地质因素、城市建设的地质因素
第三节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
人体的元素组成、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地方病的环境地质致因、地质药物
第四节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城市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第五节人为地质作用
地面沉降、咸水入侵、地下水污染、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诱发地震、矿产资源枯竭
温室效应、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身体健康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人为地质作用
参考书籍:
1、夏邦栋,1995.普通地质学.北京:
地质出版社,1-283
2、赵懿英等,1990.现代地质学讲座.南京大学出版社,1-171
3、成都地质学院,1983.动力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1-359
4、孙鼐,1943.普通地质学(1953年第三次修订).商务印书馆,1-243(中国最早的普通地质学版本之一)
5、舒良树,2002.普通地质学讲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地质学 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