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A卷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28669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94KB
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A卷Word下载.docx
《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A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A卷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B.脂粉奁(1iá
n)凛冽(lǐn)眷念(juà
n)朔方(shuò
C.稽首(jī)睥睨(nì
)犀利(xī)执拗(niù
D.胡髭(zì
)黝黑(yǒu)一绺绺(liǚ)旸谷(yá
ng)
二、字词书写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xīnglí
nwà
nhù
(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
(2)它ché
nmiǎn(___________)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3)它yǐnxì
ngmá
imí
ng(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
(4)chá
nruò
(______________)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
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
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这个人是谁呢?
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
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
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
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
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
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
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
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
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喝斥道:
到一边吃去。
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
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
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
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
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
我故意一惊,说:
哎,蛋在哪儿?
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
在这儿。
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我追问:
蛋呢?
她想了一下说:
让蚂蚁搬走了。
我忙说:
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
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
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
她说你的蛋有多大?
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
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
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
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
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
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
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
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
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
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6.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
7.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
为什么?
8.毛豆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
9.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
10.毛豆“快乐”“幸福”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全文的主旨在呼吁:
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一生咬文嚼字的人
①叶至善先生是叶圣陶的长子。
他是1945年正式从事编辑工作的,直到晚年还在为父亲编文集,写传记,编龄长达60年之久。
这在出版界当属凤毛麟角。
先生还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当过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又是全国政协常委、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民主促进会名誉副主席……但他最看重的头衔还是“编辑”。
他曾编过一本集子,书名便叫“我是编辑”,干脆,明确,坚定,从中流露出来的是职业的自豪感。
②也许是因为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吧,至善先生称自己有“编辑瘾”,“老觉着没做够”。
他曾在一首《贺新凉》的词中吐露心声:
“矻矻何为者,事雕虫、咬文嚼字,灯前窗下。
烟蒂盈盘茶重沏,忽忽秋冬春夏。
且不悔为人作嫁……”“且不悔”的“且”字,他说不是暂且的“且”,在北京方言中,“且”字比“终”字还要斩钉截铁。
这“且不悔”三字,该蕴藏着多少人生故事!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生不仅表现出了高尚的职业操守,而且训练出了敏锐的编辑眼光,无论是审稿还是编稿,总是目光如炬,运笔如刀,追求一种至善的文字境界。
③且说有一次,先生审读一部关于候鸟的稿子,稿中谈到了军舰鸟。
作者说军舰鸟体形硕大而性格凶猛。
先生作为科普作家,自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立即发现了其中的疑点:
候鸟中有体形硕大的,但并不是猛禽,而猛禽中似乎没有候鸟。
难道军舰鸟是一个特例?
查核资料后证实:
军舰鸟并非候鸟。
又有一次从报上读到一篇考古新闻,说是中亚某地发现了一座两万年前的回教寺院。
先生说一个称职的编辑,应该一眼便能看出这条消息的荒谬。
世界上有三大宗教: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回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
三大宗教形成的年代虽说不准,但离现在早则两千多年,晚则不到两千年,这是可以肯定的。
两万年前怎么会有回教寺院呢?
这些说来都是常识问题,而编辑的职业敏感,正是由常识构成的。
④至善先生不止一次说过:
“编辑就是
。
”他做案头工作,自是不放过一个文字疑点,就连读书也会流露出编辑的职业习惯,先生写的《一个编辑读<
红楼梦>
》一文,便是从文字角度切入的,在红学研究中,可谓别具一格。
文中有一节谈《红楼梦》中的两个小人物:
“卜世仁夫妻俩”。
先生拈出《红楼梦》中的两段文字,作了非常有趣的比较:
⑤《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到住在后街的贾芹之母周氏,通过凤姐为儿子贾芹谋得一个差事:
“管办”贾府里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
贾芹“就职”那天,你看他那副得意样:
“登时雇了大脚驴,自己骑上;
又雇了几辆车,至荣国府角门,唤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一径往城外铁槛寺去了。
”
⑥《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到贾府的另一个穷亲戚贾芸,到舅舅卜世仁家借贷。
卜世仁是个生意人,在《红楼梦》中只出场一次。
贾芸率队往铁槛寺,恰巧被他看到。
他绘声绘色地给外甥说:
“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了你们三房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
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
⑦至善先生认为这两段文字很值得咀嚼。
前面一段虽是寥寥几笔,但写出了小人得志的神态。
“登时雇了大脚驴”的“登时”,“唤了二十四个人出来”的“唤了”,“一径往城外铁槛寺去了”的“一径”,都给客观叙述涂上了感情色彩;
而后一段则渲染了生意人的艳羡之情,“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简直眼红得连口水都流了下来。
⑧先生细加比较之后,也发现了这两段文字的两处不同:
第一,前面是“大脚驴”,后面是“大叫驴”,名称不统一;
第二,前面是二十四人,后面是四五十人,数字有出入。
至善先生分析认为,第一个不同“大概可以肯定是曹雪芹的疏忽”;
第二个不同则恰恰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二十四人是作者的客观叙述,这是一个准确数字;
四五十人则是卜世仁的不由自主地夸大,是艳羡之情驱使下的一种心理错觉。
这个与事实不符的数字,正是刻画人物的精彩的一笔。
⑨如此精细入微的分析,确实有别于其他的红学研究。
它反映了编辑的特殊视角。
⑩在文字方面,至善先生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一丝不苟。
他写的字是典型的“编辑体”,从不龙飞凤舞。
凡是字形相似的字,如“活”与“话”、“崇”和“祟”、“没”和“设”,先生总是点是点,横是横,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
先生曾写有一首《蝶恋花》,其中有这样两句:
“信手丹黄宁复可?
难得心安,难解眉间锁。
”这可以说是他平日字斟句酌的形象写照。
他在《细数家珍》一文中,原稿中写的是,父亲“以前每隔一两年,总要到苏州看看”,定稿时“到苏州看看”改成了“回苏州看看”。
一字之改,感情含量大不一样。
“到苏州”,叶圣老可以到,其他人也可以到,连外国人也可以到,只要你有时间,有精力,谁都可以到;
而“回苏州”,只有苏州籍的人才称得上“回”。
一个“回”字,点出了叶圣老和家乡的特殊的感情联系。
什么叫咬文嚼字?
这就是咬文嚼字。
⑪至善先生称得上是个一生都在咬文嚼字的人。
他的身体力行,体现的是出版人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追求。
大概在二十年前,我们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几个编辑,曾在丁景唐先生的带领下,拜访叶圣陶老先生,至善先生当时曾陪同在座。
他俯身在父亲耳边说话的恭谨神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以后为《中国新文学大系》事,我又和先生有过几次直接接触。
日前惊悉先生驾鹤西归,不禁怅然若失,当年的情景一一浮上心头。
我想,对先生的最好的纪念,莫过去像他那样热爱编辑工作,像他那样咬文嚼字。
(作者是著名出版家,《咬文嚼字》杂志主编)
注释:
①丹黄:
点校书籍所用的两种颜色;
朱砂,雌黄。
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如遇误字则用雌黄涂抹。
12.给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
①荒谬
②流露
13.根据语境,请给④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14.文章第②段引用叶至善先生《贺新凉》一词有何作用?
15.文章记叙了叶至善先生“咬文嚼字”的哪些事?
16.文章第⑧段“第二个不同则恰恰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请说说你对先生运用“匠心”一词的理解。
17.请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句子。
18.第⑩段“信手丹黄宁复可?
”一句体现了先生怎样的品格。
19.至善先生一生咬文嚼字,透过其表。
你体会到他怎样的人生追求?
20.我们学过朱光潜的《谈作文》,关于作文,朱先生和叶先生给我们共同的教诲是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伯牙善鼓琴》完成小题。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伯牙善鼓琴
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⑶更造崩山之音
⑷志想象犹吾心也
2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翻译下列句子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五、句子默写
25.古诗文填空
(1)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2)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4)予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诗句“
,
”表达了自己离任不离心、仍要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6)做一道数学题时,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点拨我。
我顿时豁然开朗,这真是“
”。
(填入陆游《游山西村》诗句)。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②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令卿二子来。
”于是敕③见。
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又值父昼寝,因共偷服散酒④。
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
“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
“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
美好的声誉。
②魏文帝:
指曹丕。
③敕:
皇帝的命令。
④散酒:
药酒。
⑤军人:
这里指官军。
2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毓对曰(_______________)
②令卿二子来(_______________)
③因共偷服(_______________)
④假寐以观之(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会饮而不拜”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毓拜而后饮
B.切问而近思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闻而传之
2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处)。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9.读了此文,你会发现两兄弟性格迥然不同,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0.“千寻塔”写出了塔的什么特点?
31.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八、名著阅读
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一条不安分的火舌从燃烧着的柴火下面猛地向上一蹿,舔了一下一个战士乱蓬蓬的头发。
那个战士慌忙把头向旁边一闪,不悦地嘟囔了一句:
“呸,真是活见鬼!
周围的战士哈哈大笑起来。
一个唇上蓄着小胡子,身上穿着呢子军装的老红军战士,借着火光刚刚检查完枪筒,他用低沉的嗓音说道:
“这个小伙子都钻到书本里去了,头发被火烧了都不知道。
32.以上文段选自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段中“这个小伙子”的心灵被他正在看的书深深影响,请问他正在看的书是《_______________》。
3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一直被视为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楷模。
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例谈谈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九、综合性学习
34.八年级
(1)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
假如也邀请你参加。
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写出一句与“困难·
逆境”有关的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
通过本次活动后,你打算该怎样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
3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
解开缚心的绳索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散文。
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的三间三厅之房。
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就安排他在城南面江的三间小房居住。
刘禹锡看轻名利,毫无怨言,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
策知县知道后很恼火,马上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
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撰写一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策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在悲愤之中,他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
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和浩特市 年级 学期 期末 联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