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导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528530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52.32KB
《拿来主义》导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拿来主义》导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导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
侵略
受毒害
拿来主义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占有、挑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继承
创新
提倡
(2)思考:
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拿来
(3)作者在提出:
“拿来主义”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哪一段是对前文进行总结从而可以看出本文由那几部分组成,请归纳各段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构建思维导图。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1、通过自学、讨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等概念的内涵、表现、实质和危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思路;
引导学生学会用“拿来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2、通过自学、讨论,学习本文采用的几种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事实论证;
正确理解文中各种比喻的含义。
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3、通过品味文中用词生动形象、含义丰富运用比喻、反语的句子。
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目标1、2、3
难点:
目标2、3
课时安排:
3课时(含练习讲评)
教学方式:
自学、讨论;
精讲点拨。
教学流程预设:
第一课时
1、完成预习检测1、2、3、
2、通过自学、讨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等概念的内涵、表现、实质和危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思路;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一、导入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犹如一江春水,势不可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入,于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专门著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检查预习(抽同学展示,教师适当补充)
1.《导与练》基础积累1、2题。
仪节:
礼节。
自诩(xǔ):
自夸。
诩,说大话。
冠冕(miǎn):
很体面、有气派。
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徘徊:
①来回慢步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
大度:
宽宏大量的气度。
蹩(bié
)进;
躲躲闪闪地走进。
国粹(cuì
):
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课文中是反语。
礼尚往来;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尚,崇尚、重视,
残羹(gēng)冷炙(zhì
吃剩的饭莱,借指权贵的施舍。
羹,带汁的食物。
炙,烤肉。
吝啬(sè
小气,应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
孱(chá
n)头:
懦弱无能的人。
玄虚:
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危机:
①指危险的祸根;
②严重困难的关头。
2、关于杂文及其特点。
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杂文,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学生活动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构建思维导图。
(步骤:
自学—小组交流—小组展示、师生点拨、矫正)
(1)文中一共提到了几种主义它们的内涵、表现、实质各是什么作者对它们的看法如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完成图表内容。
明确:
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拿来主义。
1、“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2、“送去主义”
(1)点拨: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明确:
有。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送古董媚外求荣
送画衣钵相传
送活人落后反动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对送去主义否定。
3、“送来主义”
点拨:
“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
通过分析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这一“送来”的本质否定送去主义。
4、教师总结点拨: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补充:
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驳论”;
本文先驳后立,即先破后立)
5、拿来主义,肯定拿来主义。
a、1、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他占有,挑选。
3、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所以……”,那么拿来的原因是在什么,即为什么要拿来
b、闭关主义,行不通;
送去主义,为乞丐;
送来主义,受毒害。
(因果论证)
那么我们怎么拿呢
c、占有、挑选,有辨别能力,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它是鲁迅先生的创见,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
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
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
破:
送去:
主动送去,媚外求荣,自欺欺人
送来:
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大受祸害
立:
拿来:
主动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要拿来。
(因果论证)
3.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后半部分8--9段,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理解文中一系列比喻的含义。
填写两个表格。
表一、三种错误对待文化遗产的做法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共同点
孱头
混蛋
废物
表二精读课文第9段对待中外文化的正确态度:
完成表格填写。
喻体
本体
正确做法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
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批驳错误态度和阐述自己的正确主张呢
二、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通过自学、讨论,学习本文采用的几种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学生活动二
提问1、本文第三段在批驳“送去主义”时,提到梅兰芳和尼采,矛头是针对谁的各是什么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
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
自诩是太阳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亡国灭种
自诩地大物博;
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只送去,不拿来;
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问:
这是例证法。
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学生活动三、学生齐读8~9自然段,讨论这一部分论证方法,运用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1、对待文化遗产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2、“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对整个文化遗产是否一概而论,分为几类分别如何对待(用书上话回答)“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哪一部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
点拨思考1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孱头:
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十足的懦夫)
浑蛋: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左得出奇)
废物:
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右倾投降主义者)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填写下表,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不加
混蛋怒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挑剔
废物喜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点拨思考2:
真正的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 态度本体事物正确做法
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吸收(使用)
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趋利避害(使用)
烟枪烟灯(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姨太太(走散)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文化等)剔除(毁灭)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
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点拨思考3:
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
小结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效果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深入浅出,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易于接受。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深入浅出,富于启发性,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在对比中鲜明深刻地强调观点。
4、举例论证(事实论证)(3断)——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论证具体,增强说服力。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三课时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
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
通过品味文中用词生动形象、含义丰富运用比喻、反语的句子。
学生活动一:
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训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生活动二: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文章中心。
讨论、交流、总结:
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三:
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犀利、幽默、讽刺。
找出文中犀利、幽默、讽刺的语句,品味讽刺、幽默的效果。
(结合课后练习三)
自学、讨论、交流、矫正点拨:
例1、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捧”表示恭敬、庄重,表现了奴颜婢膝,毕恭毕敬的神态。
、“挂”,刻划了卖力献媚的丑态。
张扬的字眼与“几张”这微小的数目形成强烈反差,极尽奚落、讽刺意味。
“大师”与“发扬国光”用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
辛辣讽刺“送去主义”者取悦洋人,宣扬国粹主义的卑鄙行径。
例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一点进步”是反语,送古董去展览和派活人去传道,目的一样,有什么进步可言,何况故意“显出”,更加令人恶心,所以前面加了个“可以算得”以示轻蔑。
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
例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大度”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作者对他们给予有力鞭鞑。
加双引号,反语讽刺其不自量力
例4、“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但终不知后来如何”
——诙谐调侃,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例5、“还有几位大师……叫做‘发扬国光’”“活人代了古董……进步了”
——讽刺卖国行径愈演愈烈。
例6、“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是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逢迎,赶时髦。
总做题方法:
赏析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语境,也即上下句、上下段。
②抓关键词句,分析它的表层义、深层义。
③抓表现手法,分析它在句中是怎么运用的,效果如何。
④结合写作意图。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
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分类:
表讽刺的反语:
好的词句述说不好的人或事物,表示嘲弄、讽刺、憎恶、蔑视等情感。
表亲密友好感情的反语:
不好的词句述说好的人或事物。
表示喜爱、亲切、赞誉、戏谑等情感。
归纳写作特点。
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③语言犀利、幽默讽刺
三、延伸探究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
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
1、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2、如何看待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日本动漫这一现象。
3、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
【提示】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
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哪个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
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小结:
通过对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对外来文化、古典文化、新新文化要加以区别,加以选择,保留其精华,变成自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来主义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