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26913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60KB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培养方案,本课程被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设。
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其学习逐步从盲从走向理性,学习能力较强。
尤其是经过“学习的科学与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适应了在多媒体和XX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搜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
课程学习后接着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实习,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
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
本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课程构建理想的教学实施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并把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真实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迁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然后快速遗忘。
1教学单元目标分析
(1)课程理念
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
结合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从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应当发生的变化,明确成为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新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以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的能力,以利于其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力的整体提升。
(2)课程总目标
路易(Lewy.A)[2]认为课程目标指称的是教学规划方案的预期和规定的结果。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在学校中主要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正是应这种需求而产生,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新型信息技术教师为出发点和归宿。
为此,我们认为课程的总目标是:
“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将之具体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为学生成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3]。
(3)课程教学单元目标
课程教材采用李艺教授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4],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图1所示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课程分为八个教学单元,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教学单元一:
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学科价值;
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
理解信息素养在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角度的教学解读。
教学单元二:
信息技术新课标及教材。
从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化中把握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的变迁,理解信息技术新课标对教学实施及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发展现状及不同学段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
该教学单元与“教学单元一”共同构成了课程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必要的知识基础。
对这两个单元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
教学单元三: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
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一般原则;
掌握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程序、步骤;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能够编写出规范的教案;
掌握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一般过程,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能够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单元四:
信息技术课程各内容模块的教学。
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内容的特点,理解各模块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教学单元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
了解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
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
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艺术。
教学单元六:
信息技术说课与评课。
了解说课的功能、类型及价值;
理解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掌握说课的内容和方法;
理解好的说课应具备的特征及评析说课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单元七: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了解课程评价思想的发展及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
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掌握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及一般过程;
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理念,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掌握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和报告的方法。
教学单元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理解课程整合的内涵;
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理解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与功能。
2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
根据上述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
同时,这些任务和问题(如表1)成为以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学习支架,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活动,使教学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层层逼近目标。
3学习资源设计
根据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出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支撑课程教与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从课程总体来看学习资源主要有:
(1)相关XX站资源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
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改革、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培训方式的改革等。
相关XX站,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XX(XX:
//XX.省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XX(XX:
//XX.省略/index.php3)、信息技术课程XX(XX:
//XX.省略/)、大路论坛(XX:
//XX.省略/bbs/index.asp)、2021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信息技术)全员培训(XX:
//portal.sdteacher.省略/Course/xinxijishu/Default.aspx)等,为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实际教学中需要的学习资源要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来确定提供方式,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也可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查找所需资源。
如果是前者,教师应提前搜索、并认真评价相关资源的学习价值,确保提供给学生可靠、有用的信息资源;
如果是后者,教师需提前设计好信息资源查找和收集的目的、要求等,并在学生查找过程中进行恰当的策略指导,避免学生在搜索过程中漫无目的的浪费时间,甚至在海量信息中迷航。
(2)师生博客
在教师博客中开辟了课程专栏,为学生提供相关研究论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案例等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则在自己博客中提交作业及对课程的认识等。
教师和学生的博客共同组成课程博客圈,师生通过访问彼此的博客,实现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
同时,在浏览日志、发布评论和留言等活动中也增进了相互理解,使博客成为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3)教材和印刷材料
除了课程教材外,为配合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印刷材料,包括:
典型教案、小组协作学习或其他学习活动的评价量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某些章节等。
具体教学单元的学习资源则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有所侧重。
比如在教学单元一的学习过程中,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印刷材料为主。
而教学单元三的学习则利用教师事先搜集的经典案例(包括教学视频及文字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案例中教师如何贯彻教学原则?
各种教学方法又是怎样运用的?
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教师教学处理的成功之处及不足。
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推荐的XX站上查找相关案例,进行研讨和分析,并以课程博客圈为平台实现交流和共享。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评价教学过程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
4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协作、探究活动。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提高必然经历由“模仿”到“灵活运用”、“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典型案例(文字案例及视频案例)是十分必要的。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展示教学案例之前,先给学生提供案例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信息,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设计。
然后展示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之后将各小组的观点进行交流和共享。
每次的交流与共享环节总能听到一些独特的教学设计,比如在“病毒防治”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有学生巧妙运用了比喻,将病毒侵袭计算机比喻成蚊子叮人,并引申出对付病毒(蚊子)的措施:
安装防火墙(“挂蚊帐”)、安装杀毒软件(“点蚊香”)、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访问可疑XX站(“保持环境卫生”)。
(2)基于XX络的协作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在准备阶段中教师要呈现学习任务,明确协作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展示评价量规等,然后指出可用的学习资源或指导资源的搜索策略。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教师则对学生的协作学习策略及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
交流与共享阶段每个小组展示其协作成果,其他小组及教师则进行评价,包括根据量规进行打分,以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
(3)情境-探究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伊始,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然后,学生独自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将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共享。
这一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及探究过程的引导。
5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及调控作用等。
主要包括:
(1)以往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
主要是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小组协作成果等,作为范例,这些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唤醒学生相关的已有知识,并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和信心。
(2)教学设计模板
包括“四列式”教学过程设计模板、WebQuest设计模板、“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设计流程、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等,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有效引导。
(3)小组协作学习电子学档范例
小组协作学习电子学档如图2所示,包括协作任务及相关分析、分工及职责、资源的收集加工、协作成果等内容。
6评价量规设计
在本课程教学活动中,较多地采用了操作性强、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量规作为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授课、说课等实践教学能力。
(1)小组协作学习评价量规;
(2)口头表达评价量规;
(3)教学设计评价量规;
(4)导入技能评价量规;
(5)教学技能评价量规;
(6)说课评价量规。
7单元实施方案设计
本课程按照教学单元组织教学。
在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遵循以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过程的建构性等原则,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学习时空,使学习更有效、更有趣。
以第六单元“信息技术说课与评课”为例。
按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确定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如表2所示。
单元教学过程及学习资源如图3所示,首先指出说课是当前选聘教师及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比的常用形式,阐述其重要性。
然后播放一段说课视频供学生观摩[5],在播放前提出思考题:
(1)什么是说课(通过视频总结说课特征)?
(2)视频中的说课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如何衔接的?
(3)视频中教师为了完成说课提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视频播放后组织学生对说课的定义、说课的本质特征及怎样准备说课进行讨论。
教师结合视频讲解说课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评析说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其他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然后,学生按教师指定的课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准备说课稿,组织学生进行说课和评课。
整个教学单元的所有活动在6个学时(每学时50分钟)内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控制教学单元的步骤,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单元教学任务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8评价、修改与管理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对设计工作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
(1)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3)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4)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原则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评价、反思和调整贯穿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始终。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收获更大;
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
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施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协作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实习中,学生的教学技能也得到了实习辅导教师及实习学校的认可。
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教学 课程 信息化 设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