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522966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18KB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揣摩文章词句,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本文先破后立论证方式及对比、类比、比喻等论证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文章,领会作者观点态度。
文化传承与理解:
明确“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学会正确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三、预习检测
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在课本上做标注。
自诩()冠冕()蹩()进
国粹()残羹()冷炙()
吝啬()孱()头
脑髓()孱()弱
xǔguānmiǎnbié
cuì
gēngzhì
sè
cà
n
suǐchá
n
2.识记下列汉字的字形,解释重点词语含义。
读两遍。
礼尚往来孱头蹩进
冠冕堂皇脑髓譬如
残羹冷炙给予国粹
礼尚往来:
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
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
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
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四、作家介绍
学生课前通过书籍或网络,搜集关于鲁迅的生平及作品特点,阅读鲁迅文章,了解他的思想历程及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制作鲁迅小传,投影展示。
教师补充。
鲁迅(公元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创造了以论理为主,形式灵活的杂文形式,并将之发扬光大。
他的杂文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毛泽东誉之为“匕首”和“投枪”,深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
五、文化常识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议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关于《且介亭杂文》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六、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最初发表在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上。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
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
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
向。
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
度;
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七、新知讲解
1.研读标题
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3)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在相应的段落中画出具体的和“拿来”有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班级内交流。
2.文章结构
(1—4):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5—9):
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10):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3.“拿来主义”的观点在哪些段落有所体现?
请大家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五段:
“……‘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七段:
“所以文明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九段:
“他占有,挑选。
第十段: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4.作者关于“拿来主义”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分,观点的提出在第五段,这和一般议论文提出观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朗读课文1-4段,作者又提出了哪几个主义?
作者提出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
5.“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有什么特点?
作者对他们什么态度?
学生再读课文,整合信息,绘制表格,区别特点,小组间同学互助,补充,加深理解。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特点自己不去(不送)
别人也不许来(不拿)先送——还有——
还要送(只送不拿)磕头贺喜,讨一点
残羹冷炙做奖赏
实质惧外、锁国媚外、卖国抛给、误国
态度给枪炮打开大门后,
碰了一串钉子活人替代古董,
显出一点进步不想举出实例
6.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
尼采中国
自诩是太阳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亡国灭种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
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作者采用先破错误的观点,再提出相对的正确的观点,先破后立的方式提出正确的观点“拿来主义”。
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说“闭关主义”的危害时,作者用”“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以至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风趣、幽默。
批判“送去主义”的危害时,作者把“送去主义”者类比尼采,这样评述尼采: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其自命不凡,思想错乱,让人联想到主张中国地大物博的“送去主义”者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
八、合作探究
1.第二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举例分析。
“抛来”一般不带有怀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九、课堂练习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能够只是送出去,可见送去主义者的“丰富”和“大度”。
C.在当时“送去”是“摩登”,送去主义者与自诩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哲学家尼采一样“发了疯”。
D.送去主义者不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的子孙只好磕头贺喜,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十、拓展提高
第3段的中心是(A)
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
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
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
十一、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和为什么要实现“拿来主义”。
作者观点的提出是在先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错误观点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拿来主义”,先破后立,使观点立的更强,更有针对性,突出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十二、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鲁迅
先破后立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拿来主义”侯晓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来主义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