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docx
- 文档编号:1851866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56.89KB
徐州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docx
《徐州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徐州市2017年中考考试说明
语文
一、命题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2.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考试范围
1.七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课外古诗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的课外名著阅读篇目。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㈠积累与运用
1.字词
⑴正确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词语的字音。
⑵准确辨析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词语的字形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⑶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
⑷汉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2.句子
⑴辨别并修改具体语境中的语病。
⑵在具体情境中简明、连贯、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
3.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
⑴正确识记教材和名著阅读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⑵根据提供的信息推断相关作品的作者、名称和人物,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
⑶正确识记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文化知识,准确辨析并在生活中使用。
4.古诗文默写
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的具体内容。
5.语文综合性学习
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提出看法,发表见解。
2古诗文阅读
1.古诗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
2.能根据上下文,正确断句。
3.解释和辨析古诗文中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4.掌握古诗文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5.用现代汉语正确、通顺地翻译文言句子。
6.把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7.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初步赏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推荐的古诗词。
3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3.准确提取、筛选并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
4.准确理解并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掌握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主要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
6.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中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言。
7.评价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
8.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独到的见解。
9.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推断、想象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10.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㈣作文
1.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写作。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3.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合理的行文顺序,详略得当地取舍材料,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鼓励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世界;鼓励合理的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语言流畅优美,生动形象。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注意:
试卷考查内容不考虑知识的覆盖面。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14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⑴积累与运用(20分左右)
⑵古诗文阅读(20分左右,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赏析)
⑶现代文阅读(35分左右,包括一段名著阅读和两篇现代文阅读,兼顾记叙、议论、说明和抒情类文章体裁)
⑷写作(65分,含书写分5分)
⑸试卷的总题量20题左右。
4.试题难度:
试题的总体难度拟控制在0·65—0·70之间。
五、附录
文言文重要篇目:
1.全部教读文言文篇目。
2.部分自读文言文篇目:
《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湖心亭看雪》《五柳先生传》《马说》《满井游记》《隆中对》《出师表》《愚公移山》
六、题型示例
【题例一】古诗文默写。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⑵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⑶,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⑷,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⑸,。
,。
(杜牧《泊秦淮》)
⑹孔子所说的“,”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答案】⑴星汉灿烂⑵恨别鸟惊心⑶人有悲欢离合⑷枯藤老树昏鸦⑸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古诗文默写以填空为主,记忆与理解型默写相结合,涵盖了诗、词、曲、文,相对稳定。
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
考查的具体内容,既重视文采,又重视思想,在强调语言经典积累的同时,也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为避免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背诵个别名句的弊端,要考查相对完整的诗(词、曲、文)内容。
【题例二】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角(jué)逐亵牍(dú)重蹈覆辙(zhé)满载(zǎi)而归
B.惬(qiè)意斑斓(lán)咬文嚼(jiáo)字心无旁骛(wù)
C.教诲(huì)剽(biāo)悍毛骨悚(sǒng)然相得益彰(zhāng)
D.追溯(sù)焦灼(zhuó)粗制烂(làn)造高屋建瓴(líng)
【答案】B(A.牍—渎载zǎi—zàiC.剽biāo—piāoD.烂—滥)
【解析】本题考查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选择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
课本中虽然出现,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僻字一般不作为命题的材料。
字音的考查,侧重于多音字(如:
角、载、嚼)和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如:
剽、瓴、灼);字形的考查,侧重于同音字(如:
牍—渎,澜—斓,烂—滥)和形近字(如:
塑—溯,悔—诲),引导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并运用。
【题例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长在荒漠中的依米花,默默无闻,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的色彩。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两天后就会随母株一起枯萎,开花就意味着它生命的终结。
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很大。
但依米花没有根系,只有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
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
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世界上的万物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上苍赐给它们的权利。
人生的道路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勇往直前的岁月真是太少了。
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⑴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
需求要求积淀积聚
⑵选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⑶发挥想象,在选文中的横线处写几句描写依米花的话。
(不超过20个字)
【答案】⑴需求积聚⑵在最美丽的时候,它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它在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⑶示例:
它的花瓣儿呈莲叶状儿,每瓣自成一色:
红、白、黄、蓝,与大地上空的毒日争艳。
【解析】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题型灵活多样,综合性强。
语段的选择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充分考虑到背景材料的价值观因素和语文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要素,有利于科学地、多角度地设题,同时也注意到了价值观的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题目设置只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涉及阅读能力的考查。
具体设题上包括:
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语境中的语言表达。
表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上体现的是能力素养。
注意考查的科学性与多角度。
例如第⑴题,同样是词语的辨析使用,“需求”与“要求”考查的是词义差异问题,而“积淀”与“积聚”考查的是词性区别问题。
再如病句修改题,其考查的侧重点是病句中“成分残缺”的类型。
前两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和落实基础知识。
第(3)小题是请学生根据语境,发挥想象补写一句话,这种考法,更多是从对上文的理解与衔接方面来考虑,有一定的难度。
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语感,又能考查到学生的应变能力。
【题例四】文学常识。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传》《史记》《战国策》和《三国志》。
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答案】C(《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也非出自《朝花夕拾》一书。
)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名著阅读涉及到初中阶段规定必读的两部名著:
《伊索寓言》《水浒》;文学常识考点依然出自教材,考查了鲁迅作品以及几篇经典的史书选文,覆盖面广,综合性强,以引导师生全面地阅读学习名著经典。
设题的角度比较全面。
四个选项,分别指向内容主旨、结构形式、文学体裁、作品出处等知识点。
【题例五】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阅读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
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问题:
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
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至少写出三条)
【答案】①政府要加大读书场所的建设和开放的力度。
②图书出版发行部门要创作更多的更好的读物,将读者重新引回书本面前。
③学校、家庭都要注重创设读书氛围,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
④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⑤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更好的阅读条件。
【解析】材料探究题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范畴,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所提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徐州 中考 语文 命题 说明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