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国外标准情况.docx
- 文档编号:185176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1.49KB
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国外标准情况.docx
《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国外标准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国外标准情况.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国外标准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欧美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技术日益成熟。
美国政府于1976年颁布《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esourceConservationandRecoveryAct,RCRA)以预防地块污染。
1980年发布了《综合环境污染响应、赔偿和责任认定法案》(ConprehensiveEnvironmentalResponse,CondensationandLiabHityAct,CERCLA,也称“超级基金法”),规定了过去和现在土地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必须对土地的污染负责和有清除污染的义务。
1990年前后美国环保署(EPA)分别发布了《地块清理达标评估方法卷1:
土壤固废》和《地块清理达标评估方法卷2地下水》,认为除非对是否达到该地块的清理标准进行了验证,否则,不能认为污染场地的修复已经完成。
在土壤修复技术中,EPA提出了以阻隔技术为代表的风险管控技术。
大规模应用的阻隔技术为泥浆墙和板桩墙技术,其中泥浆墙又被划分为土基、水泥基和水泥膨润土基泥浆墙。
同时,EPA总结了阻隔技术的效果评估监测技术,包括气体示踪、电阻层析成像、探地雷达、地震/声学方法和电声学方法。
与传统的工程性措施相比,制度控制也被认为是风险管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不仅可以分层使用,即同时采用多种制度控制从而有效实现控制目的,还可以分段使用,即在地块修复的各个阶段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各自适当的制度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短期和长期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风险管控效果。
实现预防污染或减缓污染的进一步加剧的效果。
英国政府于1990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案》第2A部分(EnvironmentalProtectionAct1990:
Part2A)是其污染场地管理的核心法规,为土壤污染鉴定及恢复整治提供了依据,并明确了污染场地的定义,将风险评估的思想纳入土壤污染防治。
其明确规定应遵循污染者责任原则,即任何把污染物排放到土壤表面和地下的个人和单位,都有修复土地并支付费用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没明确的污染者,该责任将转移给土地当前的所有者和使用者;还规定了地块调查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环保局给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持。
法律允许当事人提供关于排除和污染有关责任的证据。
在污染场地识别阶段,英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建议对人类和生态系统进行基于风险的分阶段评估和管理。
围绕风险管控的核心思想,英国环保署于2004年发布了污染场地管理规范程序(CLR11:
Modelproceduresforthemanagementoflandcontamination),并于2019年进行了修订(Landcontamination:
riskmanagement),该规范以一种遵循英国政府法律法规的方式,帮助包括土地所有者、开发商、专业咨询、政法主体、投资方等在内的所有利益方,从风险评价、修复方案评估和修复策略实施三个方面,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提供规范的技术框架。
阻隔技术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地区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中,水泥膨润土是英国最常使用的阻隔技术类型。
同时,英国针对阻隔技术中的泥浆墙监测提出使用含有特定材料的探针技术,适用于阻隔工程完工后的长期监测。
国外针对风险管控技术•阻隔技术发布标准主要集中在有毒有害气体,矿山污染场地等领域。
如EPA发布的针对从建筑物基础进入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阻隔技术指南《OSWERTechnicalGuidanceforAssessingandMitigatingtheVaporIntrusionpathwayfromSubsurfeceVaporSourcestoIndoorAir)o针对染地块阻隔技术发布标准有《GuidelinesfurMetalLeachingandAcidRockDrainageatMineSitesinBritishColumbia,MinistryofenergyandMines》(加拿大能源矿产部),《GlobalRockDrainageGuided(澳大利亚)。
根据EPA在2017年发布的超级基金修复领域报告(Sxq)erfundRemedyReport,FifteenthEdition),在1982-2014年期间,污染场地案例中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比例分别为78%和22%,在2012-2014年期间,污染场地案例中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比例分别为46%和54%O可以看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的比例在2012年以后有了显著提升,有逐渐超过治理修复的趋势。
报告还指出在2012-2014年期间决策文件中,有70%选用了阻隔封闭处置等风险管控措施,有74%选用了制度控制。
此外,根据英国环保署于2019年发布的地块污染修复技术推荐表(Landcontamination:
remediationoptionapplicabilitymatrix),针对每一中污染物的推荐修复技术都涵盖了风险管控。
因此,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将逐渐成为地块污染治理的主流技术,国内亟需编制针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的技术规范,指导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的实施。
1.2国内标准情况
国内土壤修复行业相较国外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地块土壤污染形式严峻,国家在土壤污染治理上从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到全国土壤污染普查、治理的工作都逐渐加大投入力度。
2014年,我国环保部相继发布《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报告(20110)》等文件,规范指导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
随后在2018年出台了《地块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修改单,对相关技术导则加以完善,并在2019年前后,对这5项技术导则进行了修订。
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中也指出,对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污染场地,制定风险管控方案,实行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如防止污染场地土壤或地下水中污染物扩散,降低危害风险。
上述规范性文件对我国污染场地治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主要也是包括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根据AA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土壤修复战略联盟对公开招投标项目的统计调查,2008—2016年我国177个土壤修复项目中,污染途径阻断技术占比32%。
与国外土壤污染治理发展趋势类似,国内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也逐渐成为土壤污染治理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风险管控技术作为地块修复常用的技术之一。
在重金属、有机物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均有广泛应用。
在已发布的技术导则中,将风险管控分为制度控制和工程控制。
其中针对制度控制,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区域划定工作指南(试行)》,将市内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场地开展风险管控,主要通过设立公示牌、围栏等制度控制的措施来实现风险管控。
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工程控制中,主要是以阻隔和固化稳定化技术为代表。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指南一阻隔技术(试行)(征求意见稿)》、《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指南一固化奏定化技术(试行)(征求意见稿)》和《铭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针对阻隔和固化稳定化技术的设计、施工和效果评估进行了部分规定。
《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指南一阻隔技术(试行)(征求意见稿)》指出,阻隔技术包括水平阻隔和垂直阻隔两大类,水平阻隔相对简单,垂直阻隔可分成取代法、挖掘法、注射法等基本类型。
可以单独用于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也经常需要与其他修复技术结合使用O该指南分别对阻隔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提出了一般性的原则和要求,即设计、施工、监测与维护。
同时,针对阻隔技术常用的三种情形:
(1)阻断表层土壤的直接接触;
(2)阻止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扩散;(3)阻断周围或室内空气暴露。
分别对每种情形下阻隔技术的设计、施工、监测与维护等主要技术环节提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要求。
《铭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则是针对铭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要求,包括识别污染风险源,明确风险保护对象,制定风险管控目标,开展地块环境地质调查,制定和实施风险管控方案,风险管控工程验收以及制定和实施长期监测计划等的要求。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指南一固化魇定化技术(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对固化稳定化技术和固化剂种类进行了总结,常用的固化技术包括水泥固化、石灰/火山灰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自胶结固化、熔融固化(玻璃固化)和陶瓷固化等;常用的稳定化技术包括pH值控制技术、氧化/还原电位控制技术、沉淀与共沉淀技术、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
常见的固化剂(胶凝材料)包括无机粘合物质(如水泥、石灰等)、有机粘合剂(如沥青等热塑性材料)、热硬化有机聚合物(如酚醛塑料和环氧化物等)和玻璃质物质等;常见的稳定剂(添加剂)包括磷酸盐、硫化物、铁基材料、黏土矿物、微生物制品(剂)或上述材料的复合混配制品(剂)等。
并对固化稳定化的技术适用性评价、方案设计、施工建设、修复效果评估、长期监测与维护等进行了规定。
2020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神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1090-2020),其中提出了重金属神稳定化处置的相关技术要求,规定了神渣稳定化处置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技术要求。
适用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不具备经济回收价值且属于危险废物的最终进入柔性填埋场含碑固体废物稳定化处置工程,可作为有色金属冶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及神渣稳定化处置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污染场地竖向阻隔技术标准(报批稿)》(HG/T20715-2020),该标准适用于在产、搬迁遗留的工业污染场地竖向阻隔屏障的设计、施工与评估工作,涵盖了地块勘察与环境调查、竖向阻隔工程设计、施工、工程效果评估及后期监测。
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地块污染,方法多样,工艺多元化,阻隔覆盖修复关键技术参数不统一。
随着近年来地块修复市场逐渐兴起,风险管控工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对比国内外已有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的技术标准,目前国内上述标准针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的模式选择、技术筛选、工程设计及施工、效果评估、长期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技术要求还存在指导性和前瞻性不足等问题,相应的技术要求仍有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空间。
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规范,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也缺乏有效的长期监测和监管。
急需制定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规范,确保地块污染风险管控工程质量,便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风险管控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AA地处沿海,平原主要由长江、淮河、沂沐泗河三大水系合力冲积而成。
不同的沉积物来源和不同的沉积环境使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省内大部分易致污染工业园区分布在沿海、沿江,地质条件特殊,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要求需要根据省内污染场地实际地块条件制定,使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为更高效地推进我省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更准确地规范和指导我省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方法,亟需编制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规范,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要求和规定,明确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染 场地 风险 国外 标准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