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10518
- 上传时间:2022-12-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29KB
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于一身的科学,而小学生的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精心设计练习,优化练习设计,使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系统性。
三、课题概念界定
1.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优化:
数学练习的优化包括内容优化、形式优化、结构优化、手段优化、时间优化等方面,使练习的四大功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①发挥练习的教学功能。
②发挥练习的教育功能。
③发挥练习的发展功能。
④发挥练习的反馈功能。
2.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3.减负增效:
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轻负高效。
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的强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理清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减负增效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练习设计促进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别探索“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练习活动中,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减负增效间的联系,积累一些经典案例。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
五、研究内容:
1.练习的目的性。
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即通过该题的练习将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侧重发展哪些能力等等。
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2.练习的层次性。
练习的层次性是指一堂课或某一环节的练习,在设计编排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学生认知的有序性,将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
通常这样的练习可分为五个层次;
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
3.练习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好奇好动,求新求趣,练习设计一定要生动活泼、有多样性。
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知识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多样性的练习首先要题型多样化。
编制习题时有填空、选择、判断、证明、改错、计算、趣味应用等。
其次练习方法也要多样化。
应设计有提问、板演、笔答、讨论、游戏等。
4.练习的综合性。
练习的综合性是指练习的编排设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使练习更具有思考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各个知识点穿成珠,结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取得举一反三、以一题带一串、以少胜多的练习效果。
5.练习的精练性。
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步步到位。
心理学研究证明:
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
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
由此可见练习的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
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的全面掌握,智力、能力的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对课堂教学现状,尤其是练习这一环节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研究阶段指导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提倡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的动态研究。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反思,探索数学练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七、研究对象及步骤:
1、研究对象:
课题组成员现任教班级学生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12-2010.5)
收集相关资料,检索文献,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并进行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0.6-2012.8)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分两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2010.6—2011.10)
建立课题网站,上传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进行课题中期评估
研究成果:
①多篇研究课题的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②多篇论文在“减负增效”专项论文评比中获奖
③课题组老师先后在全市“高效课堂建设”、“小数协进会交流”、“各类专项研讨”、“送课下乡”等活动中执教公开课,展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阶段(2011.11—2012.11)
研究成果:
①三篇研究课题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②多篇论文在金坛市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征文评选中获奖
③三位老师上市级公开课
3、总结阶段(2012.9-2012.11)
整理研究材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09年启动至今,已经历时六个学期。
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着解决问题,再把探索的经验付诸教学实践,再发现实践中的新问题。
在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这样做:
1.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题主旨
老师们教育理念的加强是课题研究的关键,而教育理念需要自我的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
本课题是紧密结合“减负、有效”新课程理念而提出的。
因此,结合学校安排的读书活动,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自主阅读时有选择、有目的地阅读跟本课题有关的书籍、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定期交流、传阅,并对学习中收获的思想自觉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践行反思,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丰厚了理论素养,提升了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并为课题组积累了一部分资料。
我们还专门为课题组成员准备了一些理论专著,如:
《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做最好的老师》、《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课程与改革》等理论专著。
2.加强课题管理,保证研究质量
课题管理应该是过程管理,高效严密的研究过程是课题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课题组成立之后,我们认真研读了总课题组方案,揣摩领会其精神要义,把握总课题组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明确了本课题所承担的研究任务。
在此基础上,对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结合新课程理念,制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并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
为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们邀请部分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本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评估,为课题的实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对课题方案进行了修改。
在学校教科室组织的开题论证会上,本课题组长向本校全体教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部分老师对方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会后,根据论证会上的意见又对方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修改后的方案研究内容更加科学合理,研究措施更加细致具体,任务分配更加人性化有针对性。
进入研究阶段后,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力量组建了“骨干教师工作室”,以此为依托,每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制订了“个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课题的研究目标整合起来,促进了课题组老师的研究积极性,也使课题研究一直运行在高效有序的轨道上。
结合学校教科室的要求,本课题组要求每个成员积极落实“四个一”活动:
①期初制订好个人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②每月参加一次课题研究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③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研究任务上好一节研究展示课,上交有关教案。
④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或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我们鼓励课题组教师间同伴互助,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研究效率。
提倡教师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研究经验、心得,并积极争取在全校教研活动中展示我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经验。
3.认真调查情况,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课题方案确定后,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摸清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我们以本校24名数学老师的课堂为观察对象立即组织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活动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①在对数学练习功能的认识上,认为“数学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占52.6%;
认为是“为了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占27.1%;
觉得“练习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创造才能”的占20.2%。
②在练习素材的主要来源上,“先使用教材上的,再从其它教辅读物上摘取补充”占76.0%;
10.1%是“对现成习题稍加修改再用”;
有12.7%“经常是根据要求部分自编”;
“做到全部自编的”没有。
③在练习的选择上,喜欢条件、关系、问题较清晰的习题(即定义完善问题)的教师占26.0%;
较喜欢条件、关系、问题较隐秘的习题(即定义不良问题)的占23.4%;
对条件、结论和解法不唯一的开放题较感兴趣的占50.5%。
④在练习的布置上,觉得“若条件允许,要尽可能多地布置习题,多练总比少练好”的教师占24.4%;
认为“要减少数量,以减轻学生负担”的占21.8%;
主张“尽量作一些筛选,让学生练习,数量可多可少”的53.7%;
⑤在练习材料的组织上,只有22.2%的教师能经常重组教材,77.8%的教师“有时能重组教材”。
分析以上数据、现象,我们得出:
①在对练习功能的认识上,教师较多地偏重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练习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
对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数学练习在培养学生正确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功能的研究不够,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现成习题的改变和筛选,缺少广度和深度。
②在练习的使用上,教师渐渐趋于理智,大部分教师不满足于以量取胜,更注重于习题的质量,对开放题的引进也产生了兴趣,但总体而言,教学中的习题大部分仍取自教材和教辅读物,且根据教学要求(主要指知识技能要求)选择套用,教师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或自编练习的意识不强。
。
4.加强课堂研讨,促进课题研究有效进行
为了切实追求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课题研究的新模式,本课题研究活动一直立足课堂,采取同一专题几位老师连续执教的方式组织进行。
我们始终把“扎实、有效”放在第一位,绝不走过场,搞形式,努力做到“活动一次,收获一次”。
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提前两周准备,先集体备课,研读整合教材,再由执教老师小范围试上、磨课,最后才是公开展示研讨。
如2010年蒋爱萍和张兰琴分别执教了校级教研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蒋爱萍和孙菊老师同时参加了与城西小学的联谊活动,分别执教了《乘法运算律》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田丽华送课到尧塘中心小学《我们一起去春游》——统计的练习课,曹粉华在2011年执教减负增效全市公开课《统计》,均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孙菊老师还在2010年金坛市“信息化教学能手”选拔赛上执教了《认识分数》第二课时并获得一等奖。
为了达到“执教几个人,成长一批人”的目的,我们每课必评。
在听课后,详细分配每位听课者的评课重点,或围绕练习设计、或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或围绕教材处理、教学资源整合,或围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听课教师的思考,也力争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执教者的课堂进行解剖,从而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把握某一类型课的一般模式和一般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式。
活动后,我们要求执教者在反思自我,总结他人建议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写上评析,积极向各类期刊投稿。
作为一线教师,最需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应该是鲜活的课堂。
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在课堂中才能促进主动思考。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真实案例的学习和录像课的观摩。
一年来我们重点观摩了《找规律》、《两位数乘一位数》《认识分数》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后我们就根据本课题从练习设计这方面,对这些课进行评析。
5.目前问题解决的程度
(1)基本明晰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基本理清了现行教材中练习的组织策略
(3)基本把握了现行教材中练习灵活运用的策略
九、课题研究成效
自从申报了该课题,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认真地参与研讨交流,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着并收获着。
1、教师的教材观转变了
原先那种将教材奉为“圣经”,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旧观念彻底得到了转变。
课题组每位老师都能有意识地主动驾驭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树立起了正确的教材观。
能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认识到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虽然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内容,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的练习内容有所选择地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
(1)利用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呆板,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例如曹粉华老师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七巧板是学生儿时的玩具,学生都玩过,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觉得有趣,在玩时,让学生从用两块拼到用三块拼在到用4—6块拼,最后用7块拼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
怎么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的创意得到更好的发挥,曹老师建议学生把书后的纸图形剪下来,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把你用七巧板创造的图形粘在一张16k的白纸上,在班级评出创意奖,从学生上交的作品看,有部分模仿书上的作品,但更多的是与众不同的一面。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如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模拟购物活动来巩固知识。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和解决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从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从扮演的角色中懂得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礼仪知识。
这样做真正让学生把知识用于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如学习“利息”后,让学生亲自到银行取钱存钱,调查利率,学习填写存款、取款凭条;
学习了元、角、分后,让学生亲自到商店去买东西,体验生活。
(3)设计开放性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和表述空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多种思维途径。
2、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课堂变成了学生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乐园。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探究。
学生不再为简单而重复的作业忙碌,可以有选择地完成一些自己想做的、或有挑战性的作业,学生的自信心和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
“上课最要紧的就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发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才会全神贯注,做到耳听、脑想、口说、手写。
”这话说的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自从研究课题以来,我们课题组几位老师就致力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
比如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或挑战自我的练习,让学生对作业兴趣大增。
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喜欢学、愿意学的欲望。
3、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变了
在作业布置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一是精选精练,在作业设计环节做足文章。
二是布置差异作业。
对不同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是增加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孙菊老师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学生喜欢的肯德基的儿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
规定题:
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
8=(
)
8×
7=(
口诀:
(
口诀:
)
5×
3=(
自选题:
A档题:
填上合适的数。
)×
8=40
)=56
B档题:
想一想,括号里能填几?
8×
6+8=8×
6-8=8×
以上作业中A档题主要是考虑到对“8的乘法口诀”这一知识学习后的“保持熟练”而设计,B档题主要从“知识延伸拓展、增加思维性”方面进行设计。
4、培养了一支懂理论、能实干的课题研究队伍
课题实施三年来,课题组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课题组老师同心协力,学理论、搞研究,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近三年来,课题组七名主要成员在教学专业技能比赛、各类教学竞赛、各类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
课题组成员中有1人荣获“金坛市信息化教学能手”一等奖,四篇论文在金坛市”减负增效”专项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11篇论文在省市级教育教学杂志发表,另有21篇论文分获金坛市一、二、三奖,3篇教学设计在金坛市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还有六位老师分别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并获政府嘉奖,课题组成员辅导的数十位学生在《小学生数学报》论文大赛上获一、二等奖,所执教班级多次被评为“口算优秀班级”,多名学生在组织的数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获奖统计
姓名
主
要
成
果
蒋爱萍
2010在《吉林教育》发表论文《点燃兴趣激发原知拓展思维》
2010年11月论文荣获江苏省“师陶杯”二等奖
2010年在两校联谊活动中课堂教学获得好评
2011获政府嘉奖
2011年《分层作业各取所需》在金坛市”减负增效”专项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1年所教两个班级在全校“口算过关测试”中,均被评为“口算优秀班级”
2011年在《新课程》发表论文《重组练习满足个性需求》
2011年主持的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
2011年《优化练习设计享受作业乐趣》获小数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2011年获小数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2011年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2012年在《小学生数学报》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2年获金坛市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征文评比二等奖
史迎霞
2010年在《读写算》发表论文《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2010在《中小学电教》发表论文《新课改下如何预设小学数学课后作业》
2010年在《新课程》发表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0年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2010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金坛赛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10年论文在金坛市教育学会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011年论文在金坛市2011”减负增效”专项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张兰琴
2010年在《读写算》发表论文《倾听,师生沟通的桥梁》
2010年11月论文荣获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2011年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2011年所教班级在全校“口算过关测试”中,被评为“口算优秀班级”
2011年《满足心理需求构建和谐课堂》获小数年会论文二等奖
2012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2012年《减负增效的助推器》在金坛市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2012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田丽华
2010年获政府嘉奖
2010年《如何捕捉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点》获小学数学年会论文二等奖
2010年《引领学生走进“对话“课堂》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2010年被授予“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
2011年论文在金坛市2011”减负增效”专项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
2011年在《常州教师教育》发表论文《[另类复习]也精彩》
2011年在《课程与教学》发表论文《合作学习: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1年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
2011年在市小数“统计与概率“第六次专题研讨中执教《统计》的练习课
2011年被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
2011年《“体验“在数学课堂上的价值》在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2012年在《数学学习与研究》发表论文《在课堂体验中培养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优化 课堂 练习 设计 提高 教学质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