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496578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KB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保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
10、短时记忆的广度为()个项目。
A、3-7B、5-9C、7-11
11、根据()分类,记忆可以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A、保存时间长短B、记忆的内容C、记忆的形式
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均速
13、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灵活性、直接性B、形象性、抽象性C、间接性、概括性
14、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熟悉的逻辑规则去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称()
A、逻辑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
15、具有弥散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A、激情B、应激C、心境
16、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做:
17、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韦克斯勒C、马斯洛
18、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是()重要特征。
A、智力B、创造性思维C、想象
19、吴承恩构思的猪八戒形象是:
A、表象B、幻想C、创造想象
20、语言后天学习论的代表是()。
A、斯金纳B、乔姆斯基C、詹姆士
21、()是语言中最小的语义构成单位。
A、音位B、语素C、词
22、将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属于()阶段。
A、构建B、转换C、执行
23、不属于动机的特点是()。
A、指向性B、隐蔽性C、制约性
24、不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
A、饥饿B、兴趣C、学习
25、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A、德西B、班杜拉C、德伟克
26、()不属于按能力功能划分的。
A、认知能力B、社交能力C、创造能力
27、从气质类型来说,“活泼可爱”是()类型的表现。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
28、“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
A、稳定性B、独特性C、共同性
29、能力二因素学说是()。
A、加德纳B、吉尔福特C、斯皮尔曼
30、智商(IQ)概念是测量()时使用的。
A、创造力B、才能C、智力
31、适合做档案管理员的是()。
A、抑郁质B、多血质C、粘液质
32、“人云亦云”是属于()。
A、攻击行为B、从众行为C、亲社会行为
33、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是()。
A、认知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
34、精神分析认为人格结构有三个部分,不属于的是()。
A、本我B、自我C、任我
35、倾听属于()技术
A、测量B、会谈C、团体
二、判断题(请将判断结果填在括号中,正确的填“√”;
错误的填“×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情感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3、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4、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因此,注意等同于意识。
()5、注意的特点是指向性和分散性。
()6、催眠是处于睡眠状态进行的。
()7、“一目十行”“一览无余”等都说明人注意的范围大。
()8、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配。
()9、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10、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提高了感受性。
()11、知觉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12、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
()13、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14、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基础的思维活动。
()15、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16、顿悟是指问题解决者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问题解决的灵感。
()17、语言的基本层次结构单元从低到高依次为句子、词、语素、音位。
()18、推理是对语篇中明确出现的信息的激活和编码过程。
()19、詹姆士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20、表情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语言信息。
()21、需要是在动机的基础上产生的。
()22、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效率越高。
()23、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4、韦伯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25、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三、名词解释:
1、注意2、感觉3、知觉4、记忆5、思维6、情绪7、动机8、能力9、语言
10、社会刻板印象11、人格12、心理健康13、意识14、想象15、气质
四、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有哪几种?
3、感觉有哪些特点?
4、注意的品质包括哪几方面?
5、思维有哪些特点?
6、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7、情绪有哪些功能?
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9、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1、自我概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心理辅导有哪些类型?
13、什么是注意?
它有何特点?
1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15、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五、分析题
1、哪些复习策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2、什么是情绪调节?
它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3、分析亲社会行为的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
4、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分析增进幸福的策略。
5、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附页:
参考答案
《心理学》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B4、A5、A6、A7、A8、B9、A10、B11、B
12、A13、C14、B15、C16、B17、C18、B19、C20、A21、B
22、C23、C24、A25、B26、C27、B28、A29、C30、C31、A
32、B33、C34、C35、B
二、判断题:
1、√2、X3、√4、X5、X6、X7、√8、X9、√10、√
11、X12、√13、X14、√15、√16、√17、X18、X19、√20、X21、X22、X23、√24、X25、√
三、名词解释
1、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感觉:
感觉是外部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
3、知觉:
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的过程。
4、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
5、思维: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6、情绪:
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7、动机:
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人们的行为开始、维持、导向和终止的动力。
8、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9、语言:
语言是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交流和表达以及思维的工具。
10、社会刻板印象:
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11、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13、意识:
意识是一种觉知;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技能;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14、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15、气质:
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
包括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睡眠与梦;
催眠;
白日梦和幻想;
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只有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才能产生感觉;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性质;
感觉是一种较为简单和低级的心理现象。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间接性;
概括性;
思维的目的性和问题性。
词频;
词长;
语境和语义。
功能:
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
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兵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生物遗传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早期童年经验;
学校教育经验;
社会文化因素。
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现实自我和假定自我。
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
适应性心理辅导和发展性心理辅导。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问题的表征;
定势;
功能固着。
宣传说服者特征;
信息特征;
渠道特征;
信息接受者特征。
(一)及时复习。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记忆完成后的最初时刻。
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复习,一个小时候就会有50%以上的信息被遗忘,说明及时复习对巩固记忆是非常必要的。
复习就是不断地进行再编码、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提高编码适宜性的过程。
(二)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复习方法的单调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倦疲劳情绪,从而影响记忆效果。
采用多样化的复习,可以使人感到新颖,能够激发智力活动,使所要复习的材料与有关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这样就能更牢固、更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的效果并不是单纯睇取决于复习的次数,还与复习的时间安排有密切联系。
刚学过的内容应该及时复习,且适当增加复习时间。
随着记忆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时间和次数可逐渐建少,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加长。
应该在平时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对刚学过的内容进行分散性复习。
平时不复习、临考抱佛脚的学习策略是达不到理想的记忆效果的。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
所以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
情绪调节既包含内部过程,也包含外部过程。
情绪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的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帮助个体将内部的唤醒维持在可管理、最佳表现的范围内。
情绪调节实际上是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过程,使自己的情绪状态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的需求。
例如,愤怒时需要克制,不能迁怒于他人;
悲伤时需要转换环境,想一些开心的事情;
当取得了好成绩时,不能表现得过分高兴,以免影响其他人的情绪等。
在日常的工作者,如教师、售货员、护士和服务员等这些情绪工作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微笑;
喜剧演员即使在遇到亲人去世等悲伤事件时,在舞台上仍要有喜悦的表现,这就需要情绪调节。
3、分析亲社会行为的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知觉到需要。
任何亲社会行为发生的第一步是注意到有事情发生并且判断是否需要帮助,如果需要很明确,人们就容易表现出助人行为。
但有时问题情境传达出的信息比较模糊,人们就较少表现出帮助行为。
(二)个人的责任。
决定助人行为的第二步是个人责任判断。
如果人们认为自己对别人的事情负有责任,就会表现出助人行为。
如果在该事情上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就不会表现出助人行为。
旁观者的存在降低了助人行为,其他人越多,发生助人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众人都在沉默的情况下,个体会担心如果自己表现特殊就会招来非议。
(三)权衡成本和利益。
有时候帮助行为需要一定的成本,助人者在作出助人行为决策之前,会考虑帮助他人潜在的得与失。
如果帮助他人的收益大于不帮助的收益,他就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四)决定如何给予帮助。
这是决策过程的最后一步。
在有些情况下,即使人们意识到了帮助的必要性,也明白自己应负有责任,但由于他们找不到最适合的帮助办法,或者缺乏帮助的能力,也不会实施帮助行为。
(一)建立带给自己归属感的亲密关系。
增进幸福感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只有那些能够进入到亲密关系、给人以归属感的人际关系才能够提高幸福感。
所以在生活中与自己相似、能够友好清晰地沟通、相互宽容谅解的人结婚,与大家保持频繁来往,和少数人保持亲密友谊,与熟人合作等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幸福感。
(二)多接触带来积极情绪的自然环境。
强烈的积极情绪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但与人工环境不相关。
多接触自然环境会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
平时可以多点亲近大自然,到植被、水等风景优美的地方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
(三)从事能够展示自己胜任力的工作。
胜任知觉能够提高人的自我价值感,因此从事那些能够满足个人胜任需求的工作将有效提高幸福感。
满足胜任的工作特点是:
人物富有挑战性,能够运用本身有内在乐趣的技能,在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获得成功,工作任务具有内在一致的系列目标。
(四)适度休闲。
与一群朋友参加合作性的休闲活动,如音乐、舞蹈、身体锻炼计划、兴奋性活动能够带给人巨大的快乐。
休息,放松,适度休假也能让人享受宁静中的舒适。
所以适度休闲是增进幸福的有效策略。
(五)正确对待得与失。
在对待得与失的态度上,西方人赞赏“在巨大的成功和胜利面前只期许一点小小的幸福,在很小的损失和失败时就准备接受幸福的一个巨大降低”。
我国的文化传统强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中西方都强调淡然对待得与失,即可长久保持快乐而宁静的生活状态,就能增进幸福感。
(一)激发内部动机。
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
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的规则、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让学生内化和接受。
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做问题进行解决,而不是做批评的目标。
2、培养学生的胜任力。
创造一个有利于胜任力培养,确保学生的胜任力体验的课堂气氛。
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体验。
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教师的支持。
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
另外,在课堂上设疑,可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困惑”,去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或得到真正的结论。
(二)激发外部动机。
1、组织各类竞赛活动。
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
2、组织合作学习。
个体与同伴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寻求一种既有利于同伴成功又有利于自己成功的活动方式。
合作情境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共同努力,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相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
3、正确运用奖励。
首先要注意奖励的选择,将礼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奖励要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要有个别差异。
4、慎重使用惩罚。
首先惩罚要及时,一旦发现违规,应尽可能迅速地开始惩罚工作。
其次,惩罚应具有一致性,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个体。
5、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
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
过分或过多批评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后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期末 复习资料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