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金融行业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489574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247.58KB
精品最新金融行业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精品最新金融行业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最新金融行业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区别:
a、金融机构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是核心中介机构。
资金赢余者——银行——资金短缺者。
在直接融资方式中,以证券公司为核心。
资金赢余者——证券公司甲=证券公司乙——资金短缺者;
b、特点不同:
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的风险小、成本低、流动性好等优点。
1.21金融市场的形成:
远在金融市场形成以前,信用工具便已产生。
它是商业信用发展的产物。
但是由于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这些信用工具只能存在于商品买卖双方,并不具有广泛的流动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又产生了银行信用和金融市场。
银行信用和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使信用工具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工具,激发了信用工具潜在的重要性。
在现代金融市场上,信用工具虽然仍是主要的交易工具,但具有广泛流动性的还有反映股权或所有权关系的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商品,它们都是市场金融交易的工具,因而统称为金融工具。
1.22金融市场的形态:
金融市场的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有形市场,即交易者集中在有固定地点和交易设施的场所内进行交易的市场,在证券交易电子化之前的证券交易所就是典型的有形市场,但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证券交易所都采用了数字化交易系统,因此有形市场渐渐被无形市场所替代;
另一种是无形市场,即交易者分散在不同地点(机构)或采用电讯手段进行交易的市场,如场外交易市场、全球外汇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都属于无形市场。
1.23金融市场的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是指金融市场的构成形式。
首先,金融市场体系中几个主要的子市场都有其共性的东西:
⑴、风险性(不确定性):
如,股票市场的风险、外汇市场的风险。
⑵、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关系的影响:
股票价格的波动、债券价格的波动,最终都反应其价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⑶、影响债券流通价格、影响股票价格、汇率波动等的基本面分析既要考虑宏观经济影响,也要考虑微观经济的影响等。
其次金融市场体系中的相关相近或相异的内容:
①金融市场的功能,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债券市场的功能,股票市场的功能,外汇市场的功能,期货市场的功能等。
②外汇市场参与者,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
③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④汇票,本票与支票的异同等等。
再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分类:
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而一般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
①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大面额可转让存单市场。
②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包括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中长期信贷市场是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贷款市场,证券市场是通过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进行融资的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
1.24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作如下分类:
(1)按地理范围可分为:
①国际金融市场,由经营国际间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其经营内容包括资金借贷、外汇买卖、证券买卖、资金交易等。
②国内金融市场,由国内金融机构组成,办理各种货币、证券及作用业务活动。
它又分为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或者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
(2)按经营场所可分为:
①有形金融市场,指有固定场所和操作设施的金融市场;
②无形金融市场,以营运网络形式存在的市场,通过电子电讯手段达在交易。
(3)按融资交易期限划分为:
①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供应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如股票与长期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②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是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的融通市场,如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短期债券及可转让存单的买卖。
(4)按交易性质划分为:
①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是新证券发行的市场;
②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是已经发行、处在流通中的证券的买卖市场。
(5)按交易对象划分为折借市场、贴现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保险市场。
(6)按交割期限可分为:
①金融现货市场,融资活动成交后立即付款交割;
②金融期货市场,投融活动成交后按合约规定在指定日期付款交割。
按照上述各内在联系对金融市场进行科学系统的划分,是进行金融市场有效管理的基础。
(7)按交易标的物划分为:
①货币市场②资本市场③金融衍生品市场④外汇市场⑤保险市场⑥黄金及其他投资品市场。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述
2.1金融体系的定义:
从一般性意义上看,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的综合体,同时,由于金融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为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的管制框架也是金融体系中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2.2我国金融体系框架:
(1)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
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金融监管机构。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2003年4月成立,主要承担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出来的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等,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1992年10月成立,依法对证券、期货业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1998年11月设立,负责全国商业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
按照我国现有法律和有关制度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保留部分金融监管职能。
(3)国家外汇管理局。
成立于1979年3月13日,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
1993年4月,根据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局,是依法进行外汇管理的行政机构。
(4)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
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5)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发起并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业务的开展受国家经济政策的约束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指导。
(6)商业性金融机构。
我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三大类。
2.3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2.3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
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资本、保险)的有机结合等。
2.3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
2.33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银行、证券、保险及与央行、财政部门)等。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混业经营统一监管。
2.34金融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包括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拓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5)金融环境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2.4金融体系的功能:
(1)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2)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
(3)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
(4)风险管理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
(5)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
(6)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解决了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为中的激励问题。
第三章中国金融概况概况及特点
3.1中国金融概况
(1)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健全。
目前,中国已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功能比较齐全、分工合作、多层次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
(2)金融调控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机制。
(3)金融监督管理不断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金融宏观管理部门,除承担金融调控职能外,还承担了金融稳定、金融市场、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反洗钱等监督管理职责。
(4)金融市场在创新和规范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货币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等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5)金融改革进程加快推进。
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金融改革。
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支持“三农”的实力进一步提高。
(6)金融运行规则日趋健全。
为适应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业稳健发展的需要,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同时,《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信托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破产法》等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也在制定和完善中。
(7)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8)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了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跨市场、跨境支付结算体系,人民币在香港和澳门实现清算安排。
3.2金融行业特点分析
金融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⑴经营分散,业务统一⑵严格的岗位及授权管理,保证金融业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⑶高度集中式体系化管理,组织机构分工明确,体系内部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监管。
⑷业务量巨大,实时性要求高。
⑸会计科目高度统一,对账业务频繁,上级对下级进行考核指标控制,会计报表逐级汇总上报。
⑹外币业务量大,外币业务处理采用分账制。
⑺与业务系统及其他外部系统的数据整合性要求高。
从金融行业的三个主要业务单元证券、保险、银行来说:
①证券业务主要包括: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自营买卖证券业务、发行业务和国债回购业务以及信息咨询业务。
预期证券行业未来竞争特点将体现在:
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成为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的基础;
现有证券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部分业务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
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
②我国保险业务:
我国的保险业务具有险种多、数据量大,保险条款变化大以及保险业务网点分散、数据保存时间长等特点。
③我国银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对信息化的依赖性强,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四章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
4.1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
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较晚,从70年代开始至今尽管只有二十多年的短短历程,但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业电脑化信息系统已基本上接近了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
计算机进入我国银行业,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引进了苏联的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以进行全国联行对帐表的工作。
但是计算机在我国银行业的真正发展还是从70年代开始的,因此,我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起步阶段第二阶段——80年代推广应用阶段第三阶段——90年代完善提高阶。
4.2发达国家金融行业信息化现状
发达国家金融业早在50年代就引入了计算机设备处理其具体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并创新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
从发达国家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其主要的特点是:
使用面广、设备先进;
功能齐全、服务完善;
自动化程度高、安全保密性强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为传统的金融业务的处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其管理水平,提高其服务质量,加速资金周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融电脑化的发展,使传统的金融业务的操作、处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其发展过程来看,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传统、封闭的经营模式走向全方位、开放式的经营模式从实物交易向无纸化交易方向发展从完善业务处理走向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从建立独立的处理系统向标准化、国际化系统迈进。
4.3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4.31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
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第二、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
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
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
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
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第三、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
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第四、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
目前我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使得网上金融的认证标准没有统一。
而外资金融企业又虎视耽耽,一旦外资进入,美国标准、日本标准将在中国大地上大行其道。
分析人士认为,网上认证中心不解决,那么网上金融将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
第五、实现数据大集中与信息安全的矛盾。
数据大集中意味着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数据集中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营运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业的管理机制。
而且,数据集中是实现各种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前提基础。
然而,数据大集中虽是金融信息化的一大趋势,但集中从某种角度上讲增加了系统的不安全性,一旦某一地方的系统出了问题,那全国的系统都将受到影响。
4.32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新思路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起步晚,却发展迅猛”。
但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相比,我们还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信息化不是为了向客户提供一批简单的海量信息,而是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客户的投资理财专家,为客户整合加工所有的信息,分析投资动态,推荐投资产品等。
金融信息化的前景是很美的,但如何让信息化落到实处,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据大集中。
自90年代以来,国外的金融企业为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斥巨资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计算机应用系统。
如今,这种系统已经成为国外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和最重要的竞争武器。
国内的金融企业目前虽还未实现集中式管理,但我国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金融企业主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容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数据大集中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中国工商银行目前正以大机集中工程为龙头,提高技术的集成程度,完善工商银行的技术支撑体系,把目前分散在全国各地的36个计算中心合并为南北两大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全行的各项业务。
同时完成海外分行集中式数据中心的建设,实行海外分行业务的集约化处理,充分发挥全行国内外业务的整体优势。
(二)建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数据大集中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就自然提上日程。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使分散的信息变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的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仓库建成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能够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金融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仓库可以为各级金融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可信赖的支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三)为金融业搭建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平台。
有了集中的数据仓库后,各项业务的开展将更为有的放矢,各项业务的开展也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金融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将改变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
现在商业银行领域,如投资、证券、代理保险、信用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保险箱服务等等,都已在金融市场上积极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令人看好。
(四)加强对信息安全防范。
尽管公众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信息犯罪的增加,安全防护能力差,信息基础严重依赖国外,设备缺乏安全检测等等信息安全方面由来已久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的安全研究,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水平已是国内各大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
(五)找到各金融企业间的利益平衡点,尽快实现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解决金融企业互联互通问题,更多的要靠政府的行政干预。
其实金融企业的目光应该放远,不应该只看到别人从自己的身上得到了什么,而应该看到企业间的联通为自己带来了什么,如一个银行的ATM机和自助网点的覆盖面毕竟有限,而银行再自己来建这些网点未必合算。
而一旦实现了联通将给各方带来更多的好处。
总而言之,金融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概括为:
以数据大集中为前提,以完善的综合业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数据仓库为工具,以信息安全为技术保障,打造出现代化、网络化的金融企业。
第五章,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5.1我国保险行业经营现状
⑴寿险业务转型稳步推进2009年2月2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除了以往通常使用的定性指导外,还加入了具体的定量指导意见。
从这些定量指导中,可以明确看出保监会引导寿险行业发展高保障、长期限储蓄型业务以及缓和投资型产品退保风险的积极力行的态度。
1、“鼓励各保险公司加大力度发展风险保障型人身保险产品,主要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定期寿险和有效保额不低于10倍期交保险费或2倍趸交保险费的终身寿险、两全保险。
”
解读:
相比低保障型产品,高保障型产品的保费构成中风险保障费占比更高,保费存款占比更低,因此高保障型产品的死差益在保单利润中贡献更大,发展该类产品正好可以弥补低利率环境下利差下滑的负面影响。
2、“鼓励各保险公司强化长期储蓄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长期储蓄功能。
两全保险保险期间不得短于5年,鼓励发展保险期间不短于10年的两全保险。
长期限储蓄型产品通常为期缴产品,其长期限、分期付费方式有利于稀释当前低利率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跨越整个甚至多个利率周期以获取平均水平的利差。
另一方面,长期限储蓄型产品的主要需求来自于养老,而出于养老目的购买保险的人群注重的是保险资金的长期保值增值,通常归于风险厌恶型投资群体,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产品对该类保险产品的替代性相对较弱,有利于维持寿险保费平稳增长以及较低水平的退保率。
3、“万能险、投连险可以提供持续奖金,以鼓励消费者长期持有保单。
按照账户价值、累计已交保险费或趸交保险费的一定比例给付的持续奖金,其首次给付时间应不早于第5个保单年度……”
此前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颇受微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包含保单投资回报剧烈波动导致的高退保率,而降低退保风险的最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
负面激励包括收取初始费用和退保费用,正面激励主要为支付持续奖金。
保监会对持续奖金的具体发放提出指导意见,也正是肯定持续奖金在降低退保率上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寿险公司积极发展注重保险长期价值的客户。
从公司层面来看,中国人寿95519热线从08年11月开始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最新金融行业 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精品 最新 金融 行业 可行性 分析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