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489178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112
- 大小:130.36KB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的"
"
一短横不能丢。
)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
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
《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
听老师读课文。
1、学生回答并书空课题。
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课文。
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
看图学文"
,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能够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
(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
_____?
1、学生自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
(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
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
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
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指点:
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读文回答。
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
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
从哪些词语里能够看出为,把相关词语画下来。
(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
3、学生读文。
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5、指导朗读:
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
(示范)
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个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
凑"
成了?
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
这个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升些,"
小燕子"
小"
要轻些,突出"
,以突出它的可爱。
6、学生思考回答。
7、另外,这个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
("
一身、一对、一个"
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图。
(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
观察图画,我们能够按照什么顺序观察。
(由近远;
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
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
(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1、学生观察图画。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教师提供导语:
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
实行语言训练。
4、学生回答。
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
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
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
三月,下过雨。
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
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个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
三月"
,"
阳春三月"
阳春"
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
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
下过什么样的雨呢?
细雨"
蒙蒙的细雨"
)加上一个"
细"
,一个"
蒙蒙的"
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
如烟如雾;
春雨润物细无声;
沾衣欲湿杏花雨;
像牛毛、像细针)6、学生组织句子。
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课文描写的妙处。
△"
风吹拂着柳"
,(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个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
微风吹拂着柔柳"
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
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
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
,什么颜色的眉眼?
黄绿"
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
)这里使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
(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个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
能够是表示色彩的,也能够是表示姿态的,也能够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
学生回答。
()草______________
()叶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
8、指导朗读。
这个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
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8、学生读文。
五、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
(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
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
注意学习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学生表演、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1、复习生字:
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2、复习朗读;
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1、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
2、学生轮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三、练习复述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
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
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很多生趣。
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
这个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
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能够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
(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
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
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
上面这些词语注意使用。
提示:
这个节开头,简单的两笔"
在微风中"
在阳光下"
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
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个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为什么说是"
几痕电线"
不说"
几根电线?
(板书:
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
落"
在这电线上,这"
字你觉得怎么样?
落)
△课文最后不只说"
这多么像曲谱啊"
还加上"
正待演奏的"
,你觉得好在哪儿?
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3.指导朗读:
这两节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
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
语调也能够怎么样?
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
语气适当增强些。
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这篇课文。
2、学生观察图画。
生读文回答。
4、学生联系课文实行语言训练。
5、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赏析句子。
2、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3、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练习复述。
课外资料:
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
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
可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
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按图示的电路接好小灯泡和电池组,你会发现甲灯泡亮了,而乙灯泡却不亮。
原因是甲灯泡的两个“脚”跨接在电源两端的电压在源源持续地从桥上通过,从而形成了电流。
电流使灯丝发出光和热。
再看乙灯泡的两个“脚”,你会发现,它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不会有电压落在上面,当然灯丝里不会有电流通过,电珠就不会发出光亮来。
从这个实验里,我们不难看出,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与乙灯泡很相似,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有,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
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它触电身亡。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电线之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因为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
燕子、拙燕、观音燕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
地理分布为留鸟。
生态:
生态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
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咝咝”声。
寻食时,一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
以小型昆虫为食。
3-8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
经济意义: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准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没有逐字逐句教学生诗句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去了解诗意大略,以赏析的角度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相关资料;
背诵春天的古诗。
古诗两首
咏柳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似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紫千红总是春。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很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相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指名学生背诵。
二、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准确、流利,认记生字"
咏、绦"
,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1、学生认读诗歌《咏柳》。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
4、小组互相交流。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1、学生朗读古诗。
2、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播。
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对应练习。
四、背诵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
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练习背诵。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准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4、小组交流:
1、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
3、读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小组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理解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2、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练读、指名读,并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
四、背诵古诗。
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吗?
谁来试一试?
第三课时
一、复习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背诵解释诗意。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
咏,用口吟诵,与口相关,故口字旁;
泗、滨,与河水相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相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相关,里面是衣字: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4、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
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
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
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
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
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
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水准的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
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
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
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3《荷花》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水平。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水平。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
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
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
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
“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
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动,入情、动情、移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
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
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
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注重的心理。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相联。
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
所以,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
儿童仅仅通过形象去理解世界的。
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
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
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实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欣赏。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动,从细读进入精读。
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
课文语言不但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
所以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不过,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
这就是:
①借助比较区别;
②借助想象展开;
③借助语言媒介。
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课时。
形状
看荷花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莲湖公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
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
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
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
(荷叶,又叫“莲叶”。
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