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起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483608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55.61KB
赵氏起源Word下载.docx
《赵氏起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氏起源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氏政权
宗族特征
字辈派系
展开
编辑本段各类写法
汉语:
赵
古汉语读音:
dio
现代普通话拼音:
Zhà
o
篆体
汉语拼音注音:
ㄓㄠ
台湾话通用拼音:
Tio、Ziau、Jhao
台湾话国音二式:
Jau
香港粤语拼音:
Chiu
粤语拼音:
Ziu
威妥玛式拼音:
Chao
白话字:
Tiō
中国国语罗马字:
Jau、Jaur、Jao、Jaw
其他写法:
Chio、Jiu、Teo、Teoh、Chew、Jew
越南语:
Triê
u
日本语:
(1)音读;
平假名:
ちょう、ちやん
(2)音读;
片假名:
チヤソ
(3)训读;
およぶ(oyobu),こえる(koeru),すばしこい(subashikoi)
韩国语:
조
俄语:
Чжао
希腊语:
ζηαο
格鲁吉亚语:
ჟაო
亚美尼亚语:
Ժաօ
编辑本段赵姓简介
赵,疾行、超腾之义。
汉族赵姓源出赢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赵氏之先出于颛顼帝,周穆王时造父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赵城,子孙因氏焉。
造父是天下赵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
另一支赵姓出自外族的改姓。
当代赵姓的人口约2600万,为全国第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6%。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黑龙江、重庆、江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安徽、辽宁八省,又集中了大约12%的赵姓人群。
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逐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
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2.4%,A型占28.5%,B型占29.8%,AB型占9.3%。
[1]
编辑本段寻根溯源
其起源有三:
1、出自嬴姓或姚姓,赵姓来自赢姓,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
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
使用赢姓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
伯益为颛顼帝孙,被舜帝赐姓嬴。
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
西王母与周穆王
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
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
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
晋景公为了夺取赵氏家族控制的政权,默许智、韩、魏三卿联合诛赵氏,灭其族。
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敬侯赵襄自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
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
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赵城赵氏(赵国)和犬丘赵氏(秦国)的祖先是蛮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和季胜,赵政是嬴姓赵氏,恶来那一支,而赵城那支的祖先是季胜。
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
比如秦始皇称赵政。
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2]
2、为匈奴、南蛮、女真、党项、满族改赵姓或赵宋王朝赐姓而来。
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犹太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唐末,首领拓跋思恭因协助唐朝镇压黄巢之乱有功,赐姓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以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为中心的地方政权。
自此以後,夏州党项政权日益壮大。
赵宋立国,复赐夏州党项首领拓跋氏以赵姓。
少昊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如下:
天水郡: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
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
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
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地。
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代王赵嘉。
涿 郡:
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
西汉时期置涿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
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颖川郡:
始设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
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
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
东魏武定年间治所移至颖阴(今河南许昌),北齐时期改为长社,隋朝初曾废黜颖川郡,唐朝复改为长社,后又曾改许州为颖川郡。
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南阳郡:
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
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
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
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
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
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
唐朝初期废除,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
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下邳郡:
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
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
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
明朝时期废黜。
平原郡:
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
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
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
北魏时期废黜。
汉阳郡:
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
北魏时期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境内,到南朝北周时废黜。
隋朝时期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
五代时期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堂号如下:
天水堂:
以其地望天水郡而立此堂。
琴鹤堂:
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抃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
如水。
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受贿,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
他清贫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赵氏祠堂
半部堂:
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
他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来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
并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就问:
“爱卿!
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
”赵普回答说:
“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
”赵普逝世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财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此外还有孝思堂、萃涣堂、爱日堂、顺和堂、忠恕堂、明宗堂、明德堂、庆源堂、积善堂、乐善堂、绵远堂、茂文斋、沐恩堂、孝义堂、著存堂、怀永堂、嘉会堂、清献堂、棣华堂、崇礼堂、文贤堂、沐思堂、谷诒堂、衍庆堂、双砚堂、敬彝堂、成文堂、永厚堂、忠恕堂、文杏堂、孝义堂、敬睦堂、永思堂、敦本堂等堂号。
补充一堂号:
江苏省沭阳县赵氏崇谊堂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造父:
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
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
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
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为秦所灭。
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秦、赵祖少昊氏,以少昊为白帝,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3]至汉唐宋明,则于立秋之日祀白帝
祖先赵父
于西郊。
[4]明朝仍延续其祀,于少昊之虚曲阜祀少昊。
[5]
编辑本段各支始祖
赵令仲:
谱称宋太祖子燕王德昭五世孙,南宋乾道二年迁上虞县孝义乡,逝世后葬于西华里,为上虞赵氏始祖。
赵不抑:
谱称汉王元佐之后,建成炎中扈南迁,寓居上虞等慈寺,生有五子,幼子赵善信,居邑城南门杨巷桥墩,官历车略院事。
为杨巷赵氏始祖。
赵景发:
赵不抑九世孙,元朝年间自上虞翦阳赘迁邑之镇压龙桥。
赵元佑:
宋太宗长子,建炎南渡,裔孙占籍上虞等慈寺。
赵元佐二十世孙赵天福,后改名赵淮,明朝中叶因遭牛山这变迁甑山。
为上虞赵氏始祖。
赵孟伊:
又名孟潮,宋元之际自台州宁海迁山阴华舍,为绍兴赵氏始祖。
赵元份:
宋太宗第四子。
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嵊县赵氏始祖。
赵永思,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越州赵氏始祖。
赵应麟:
始祖赵志四,清康熙间自溧水石场村迁润州,为润州赵氏始祖。
赵 子:
宋建炎南渡,先居镇江,继迁丹徒大港镇洪溪,为丹徒赵氏始祖。
谱称碧溪赵氏系出宋太宗子商王元份,建炎南渡,元份七世孙扬自郑州迁于玉山,及孙蕃,再迁东里八都柳马屋后,为玉山赵氏始祖。
赵孟堙:
元泰定二年自浙江迁常州武进县改成乡西盍村,为武进赵氏始祖。
赵天佑:
明朝末年自武进殷村迁张桥郡城青山门。
赵成九:
世居泰邑赵家坊,于明末清初始由赵家坊迁延令何家庄,为延令赵氏始祖。
赵万六:
元季自诸暨银治迁桐庐肃绛孝泉,为桐庐赵氏始祖。
赵士伸:
南宋建炎三年自中原南迁福州长府连江县东湖里,为连江赵氏始祖。
赵由镗:
明季自临安入赘会稽廿汴都谢氏,为西谢赵氏始祖。
四川渠县赵氏宗祠(石碑)
赵不玷:
南宋时自睦州迁浦阳仁杏巷,为浦阳赵氏始祖。
赵类四:
元末自益阳八都槎塘徙居邑之井头,为井头赵氏始祖。
赵子玉:
元至正间自湖北松滋县仙楼乡迁益阳书堂古李塘,为益阳赵氏始祖。
赵崇赞:
南宋自越州山阴迁旌德兴仁乡三溪,为旌德赵氏始祖。
赵 琳:
明永乐间自山西洪洞县棋盘街迁齐河县桑园赵庄,为齐河赵氏始祖。
赵 圭:
明洪武初自山阴迁兴化县城北郭,五传而开四房,为兴化赵氏始祖。
赵 普:
族出北宋名相赵普后,普三世孙概自洛阳迁亳,为亳州始祖。
五世孙赵期,建炎南渡,自亳居缙云之云塘,为云塘赵氏始祖。
赵九思:
宋元之际人,世居台州黄岩,子浒始自黄岩县迁临海逆溪。
为临海赵氏始祖。
赵同文:
明季自丹徒大港迁润城白马坊渌水桥,为洪溪赵氏始祖。
赵鲁:
明朝时期由山西洪洞现迁山东武城又迁南华,葬于曹城西北六十里甘露集,故为甘露赵氏始祖。
编辑本段繁衍播迁
西周时,造父的侄孙非子封于犬丘,建立秦国。
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
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
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
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
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
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
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
据《宋史·
宗室世系表》载:
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
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如下地区:
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如下地区:
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
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地区有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
靖康之耻之后,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
赵氏的地理分布频率
太宗支派因此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
南宋初,康王赵构南迁杭州定都,则有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被灭,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
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
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赵姓的播迁。
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
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
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两汉以前
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这样,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
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
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
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
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
秦始皇又迁徙六国贵族之后到关中。
赵氏族谱
汉至宋以前的迁徙
西汉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西南),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
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
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内蒙古武川西)。
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
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
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
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
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
这支赵姓从代又迁居洛阳。
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徙居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
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
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
公元960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
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
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市),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
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德秀与德林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秦王赵德芳有三
秦王德芳世系
子。
燕王赵德昭一脉的迁徙:
令字派迁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
子字派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
自师字派以下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
秦王赵德芳一脉的迁徙的基本状况是:
子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
伯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
师字派迁居主要有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
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金兵把宋徽宗、宋钦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连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虏北去。
宋徽宗死于五国城。
金国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又把宋钦宗迁居到了燕京(今北京)。
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
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
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匡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南迁后裔,此后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
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
宋太宗赵匡义六世孙不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
宋太宗赵匡义七世孙善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
宋太宗赵匡义八世孙汝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等。
宋太宗一支玉牒
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
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
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办事,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魏王赵廷美。
赵匡义登基之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
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赵匡义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于是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
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
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洛阳)留守。
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
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
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
魏王赵廷美闲居在西京,后降魏王赵廷美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
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自贬于房陵之后,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
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西平赵氏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
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
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
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
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
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赵氏族人陆续迁到台湾、南洋,更有人漂洋过海,移居到欧美各国。
宋太祖赵匡胤
编辑本段赵国世系
第1世造父
第2世叔观(宜父)
第3世赵璋(仲父)
第4世赵登(季父)
第5世尔成(公仲)
第6世赵高
第7世奄父
第8世叔带
第9世赵麟(守仁)
第10世子丰(知义)
赵云
第11世赵射(慧明)
第12世赵壮(公明)
第13世赵夙
第14世赵衰(?
—前622年,赵成子)
第15世赵盾(赵宣子)
第16世赵朔(?
—前597年,赵庄子)
第17世赵武(?
—前541年,赵文子)
第18世赵成(赵景叔、赵景子)
战国地图
?
第19世赵鞅(?
—前458年,赵简子)
第20世赵毋恤(?
—前425年,赵襄子)
第21世伯鲁
第22世赵周(代成君)
第23世赵浣(?
—前409年,赵献子,赵献侯)
第24世赵籍(?
—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
第25世赵章(?
—前375年,赵敬侯)
第26世赵种(?
—前350年,赵成侯)
第27世赵语(?
—前326年,赵肃侯)
第28世赵雍(?
—前295年,赵武灵王)
第29世赵奢(赵武灵王第九子,马服君,马氏始祖)
编辑本段分支姓氏
(1)马服姓、马姓
姓氏的来历: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
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2)主姓、主父姓
《姓苑》说:
赵武灵王的名号是主父,后代因此以主父为姓。
《千家姓》说:
古代家族在赵郡。
《汉书》记载中有主父偃,《宋史》记载中有主父齐贤。
(3)訾辱姓、訾姓
《路史》说:
是造父的后代。
(4)武城姓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封采邑于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秦灭赵国后,赵胜后人以采邑为姓,改赵姓为武城氏。
(5)屏姓
春秋晋国人大赵括因功封采邑名屏,赵括故又称屏括,号屏季。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谋诛杀赵氏,赵括与赵同等同时遇难,其后逃脱者以屏为氏。
(6)叔带姓
春秋时晋国将领赵夙,字叔带,其后以字为氏
(7)冬曰姓
赵夙之子赵衰号冬曰,其后有冬曰氏。
(8)邯郸姓
春秋时晋国赵氏侧室子赵穿,称赵武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