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汉 江 临 眺等10首山水诗.docx
- 文档编号:1847864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27.30KB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汉 江 临 眺等10首山水诗.docx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汉 江 临 眺等10首山水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汉 江 临 眺等10首山水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汉江临眺等10首山水诗
第一课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汉江临眺等10首山水诗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释标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题点明的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
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
旧游,老朋友。
◎知作者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与李白、王昌龄等也都有交往唱酬。
其诗清淡幽远,长于描写山水行旅及田园隐逸生活。
有《孟浩然集》四卷。
《全唐诗》录存其诗267首。
◎明背景
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作者在游浙江桐庐时所写。
◎赏形象
1.前四句中“山暝”“猿愁”“沧江”“风鸣”“孤舟”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
把握意象共同点。
参考答案:
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
◎析技巧
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
提示:
了解情景结合方式。
参考答案:
本诗融情于景。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
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
◎悟意旨
3.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
参考答案:
这是旅中寄友诗。
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汉江临眺
◎释标题
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临眺”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知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明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任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负责岭南、黔中地区六品以下地方官的选拔),途经襄阳时所作。
◎赏形象
1.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诗歌的首联、颔联作简要赏析。
提示:
从评价入手,抓景物特点,想象画面。
参考答案:
首联描绘出汉水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后雄浑壮阔的画面。
“江流”二句,更是诗中有画。
作者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渺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画面却气韵生动。
◎品语言
2.颈联中有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提示:
找动词,从手法、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方面思考。
参考答案:
“浮”字和“动”字,采用了动静错位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
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
动静错位,进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势。
◎悟意旨
3.“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
扣住“好风日”与“留醉”赏析情感。
参考答案:
当地习家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园林豪饮,每次大醉而归。
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释标题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靠长江,南依鄱阳湖。
又名匡山、匡庐。
相传周武王时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
谣,指徒歌,即无音乐伴奏的歌唱,此处泛指诗歌。
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知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全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明背景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
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赏形象
1.李白以楚狂自比,说明李白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
了解楚狂的特点。
参考答案: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
这样写,是表明自己不会像孔子那样热衷于政治,而要像楚狂那样去过隐居生活,同时也暗示自己对现实不满。
2.诗人笔下的庐山有何特点?
请加以概括。
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
抓住写庐山的诗句明确特点,结合诗人经历回答感情。
参考答案:
(1)诗人笔下的庐山雄奇秀丽。
(2)诗人借写庐山雄伟秀美之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期望超脱现实的渴望。
◎品语言
3.“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提示:
翻译两句内容,明确诗人观点。
参考答案:
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
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
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
峨眉山月歌
◎知作者
李白(见本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补注解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
1.本诗在写景时有别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在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参考答案:
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峡 渝州
2.“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君”指什么?
请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指蜀地的朋友。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也可指“峨眉山月”。
诗题是写月,李白情志高远,豪爽飘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化身、自由的世界来描绘。
)
渔 翁
◎知作者
柳宗元(773—819),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河一带),汉族。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再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补注解
柳宗元在永州十年,作为被贬的司马,在政治上几乎彻底被遗弃,却能潇洒自放,纵情山水,与陶渊明之隐居确有几分相似。
因此,陶诗有时也就成了他写诗的范本。
但陶渊明是真正的隐士,柳之与陶,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陶是真隐士,柳不是隐士,而是谪官。
柳宗元被贬后依然有着报效祖国的志向,这是陶渊明所不具备的。
虽如此,在思想情趣方面,柳与陶又有相通之处。
比如对独立、自由之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古今文人,乃至未来人类的永恒的追求。
本首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渔翁形象?
作者塑造这位渔翁的用意何在?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渔翁是一位闲适、孤高、自得其乐、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
诗中渔翁隐居西山,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楚竹”。
这些事物在传统的诗词赋意象中虽然凄清寂寥,悲苦哀怨,却都象征着孤高的品格;三、四句“不见人”“山水绿”等语表现了渔翁在山水中怡然自乐之情,结尾“岩上无心云相逐”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更显寄情山水的志趣。
(2)诗人塑造这位渔翁,含有自况意味,联想到此时诗人被贬,不难看出,诗人借渔翁表达出了在寄情山水的同时而又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之情。
题李疑幽居
◎知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汉族。
字阆仙。
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累举不第,曾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
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补注解
①李疑:
一作李凝、李款,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
②幽居:
幽静雅致的居处。
③邻并:
一起居住的邻居。
④野色:
原野上的景色。
⑤移石动云根:
山顶云脚腾挪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云根:
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
⑥幽期:
幽雅、幽隐的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眺等10首山水诗 桐庐 江寄广陵旧游 10 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