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474772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57KB
一年级数学上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一年级数学上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体会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
数一数:
1课时
比多少: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要求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
上、下、前、后:
前、后、左、右: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4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1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这一单元中,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2.因为立体图形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材编排注意突出以下特点。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特点:
教科书第34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
纸抽、肥皂、魔方、易拉罐、笔筒、足球、漏斗等。
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再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
教科书第35-36页,安排了四个做一做,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能进行表述(如: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3.这一部分内容共同的编排特点。
(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教材设计了若干活动,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
这也反映了几何学习的一个特点。
(3)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立体图形;
2、通过拼、摆各种立体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
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图形
(一)…………………2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概念的形成
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加减法………………………6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材料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体现学习过程。
在教学新内容之前,教材提供了一幅学具图,使学生使用。
这是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有序的读出各数。
2、认识各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有序的读出各数。
认识各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认识钟表……………………2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9加几;
8、7、6加几;
5、4、3、2加几;
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重、难点:
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加几……………………3课时
8、7、6加几…………………2课时
5、4、3、2加几…………………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有3部分内容:
一是成长小档案;
二是数学活动;
三是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1、成长小档案
“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共分为4个部分:
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认识图形和认识钟表。
2、对数学活动的说明
教材在总复习的第二部分,安排了3项有趣的数学活动:
活动1是针对数的认识和认识钟表的巩固与提高;
活动2是针对计算的整理和巩固;
活动3是对认识图形的巩固与提高。
这样的编排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综合练习
练习二十五是对全册教材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本学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有趣的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4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单元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