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3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462706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3.59KB
三上第3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三上第3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3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派代表反馈小组的测量结果。
刚才哪些同学估计的数和测量的数最接近呢?
请举手!
真不错!
你们的测量结果在读数时都遇到了困难,同学们都说“比15厘米多一点”、“差两格不到16厘米”,那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要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探究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1)出示:
放大的1厘米图。
有的同学已经发现,1厘米被分成了很多小格,那其中的一小格表示多少呢?
谁知道?
其中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
(2)咱们来数一下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1厘米里有10个小格,1小格是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比一下1毫米有多长?
谁来比一下?
(4)现在大家拿起桌子上的卡片,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大家来感受一下1毫米吧。
(5)现在咱们再量一下数学书的宽,大家现在能准确的说出来宽是多少吗?
再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和高。
找学生读出来结果。
(6)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
(7)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请同学们准确地读出这两种物体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填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课间活动:
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5、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材第23页例2例3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换算。
3、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米的含义及1分米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分米,1分米=10厘米。
能正确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
讲解演示法,引导发现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吸管、课件。
1、复习导入
1.同学门,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请大家比划比划,这些长度单位大概分别有多长?
2.考一考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教室长8()
玻璃厚4()铁皮厚2()
我会填
1厘米=()毫米30毫米=()厘米
2厘米2毫米=()毫米35毫米=()厘米()毫米
同学们我们今天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那么1分米究竟有多长?
待会你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分米的认识)
1、课件演示,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2)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找出10厘米有多长。
指出10厘米=1分米量出你拿的吸管有多长(看课件)再次强调10厘米=1分米
3.动手比画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大约长度。
动手画出1分米的线段。
4.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分米长。
5.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然后10厘米画一段,看一下1米里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有几个1分米。
得出:
1米=10分米
6.毫米、厘米、分米的换算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总结: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3、巩固练习
1.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
4、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对新知识又有什么感受呢?
5、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6、9题。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参与长度单位间关系的整理过程,在探讨交流中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类推能力和学习兴趣。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例题讲解,归纳总结。
练习法。
课件。
1、复习回顾
1、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约多长?
3、你能将它们按从大到小排列吗?
2、基础练习
1、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5题。
利用实物让学生独立估测,小组交流后合作测量。
2、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让学生用手比画要画的线段有多长。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画线段。
3、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9题。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
指名学生回答怎样理解题意。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教师巡视,检查完成情况,给予指导
3、巩固练习
1、填空。
5厘米=()毫米50分米=()米
500厘米=()米5分米=()毫米
8分米=()厘米5厘米+5厘米=()分米
2、将下列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分米3厘米4分米9厘米3米9毫米6厘米100毫米
3、游戏:
排队与对话
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拿到某个长度单位的学生请用那个单位说一句话。
4、课后小结
本节课是分米和毫米的练习课,加上之前学过的米和厘米,都是我们日后经常会用到的长度单位。
大家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练习要能正确对这几个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26页例4.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经历千米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谈话法。
探究学习法。
1、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都有什么?
你们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
1分米呢?
1米呢?
2、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合适?
教室的长度呢?
(提示学生在选择单位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大小)
1、投影出示:
武陟到焦作的距离约是25()。
教师提醒学生,考虑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
有学生可能会回答是千米,这时给出正确答案“千米”。
提问学生1千米=()米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并且说说为什么?
(1)、学过1千克=1000克,所以1千米=1000米。
(2)、因为1千=1000,所以1千米=1000米。
3、给出明确答案:
1千米=1000米。
4、提问3千米=()米
提问5000米=()千米
(教师提醒:
无论千米和米怎么换算,都要根据进率1000)
1、填空
300厘米=()米4千米=()米
700米+300米=()千米3千米-1千米=()米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检查,集体订正。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第五课时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教学内容:
第27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建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路程的估算。
教法与学法:
演示讲解法。
探究发现,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1、揭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1、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千米(公里)c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2、巧记进率(用左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2、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
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
试一试
(4)老师这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4千米=()米9000米=()千米
8千米=()米7000米=()千米
12千米=()米10000米=()千米
2、教学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3、教学教材第27页例6
分析过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
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公共汽车站的距离来估算的。
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公共汽车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
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1、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一下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3题。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其他学生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3、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0题。
(1)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图。
4、教材第30页练习六第14题。
小组活动回答教材上的问题,集体订正
4、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练习课)
第28~30页练习六第2、6、9、10题。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简行长度单位间的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类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的练习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能够正确估算路程。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换算方法。
正确合理的估算路程。
讲授法。
1千米=()米2千米=()米50厘米=()分米
5千米=()米1米-3分米=()分米
1分米-5厘米=()厘米24厘米+36厘米=()分米
23毫米+57毫米=()厘米11千米-8千米=()米
2、基础练习
1、单位换算。
5千米=()米8000米=()米7千米=()米
6000米=()千米12千米-5千米=()米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
要求:
弄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分析:
本道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日常交通工具的熟悉程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的考查。
教师在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订正时,适当进行交通法规相关知识的普及。
3.教材28页练习六第六题。
估一估,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远?
分析与解答:
有多种估算方法。
(1)我们可以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
(2)我们也可以利用时间来估算。
3、巩固应用
1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9题。
2.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0题。
4、课堂总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5、作业设计做练习册
第七课时吨的认识
教材第31页例7、第32页例8。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估计质量的能力,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想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引导发现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揭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重量单位?
指名说说。
1千克=1000克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一个西瓜重6()一个鸡蛋重50()一只公鸡重2()一支钢笔重180()。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
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介绍。
课件中蓝鲸的质量是用吨来做单位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
吨的认识)
2、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质量。
教师提问:
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小结: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3、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同学们,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
教师引导:
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是1000千克。
就是1吨。
1吨=1000千克
4、教学教材第32页例8.
单位换算。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课件出示例8,综合学生提出的方法,逐步引导解题的思维方法。
想:
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
所以4吨=4000千克。
因为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有3个1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是3吨。
1、提问:
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
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2、举例:
让学生举出质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3、单位换算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7吨=()千克5000千克=()吨
13吨=()千克10000千克=()吨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33页例9.
运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全面、仔细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1、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
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2、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1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
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
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
2=4(次),刚好装完。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
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如果1次呢?
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用表格列举所有情况,从而获得解题答案。
教师巡视,适当加以指导。
本节课学习完后,你有什么收获?
5、作业设计
第九课时吨的认识(练习课)
第34页练习七第1、4、5题。
1、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的知识。
2、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让学生与参质量单位关系的整理过程,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能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质量单位间的关系。
练习题
1、复习导入
口答:
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千克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基础练习
1、1克大约有多重?
1千克呢?
1吨呢?
2、估一估,说说你身边的物体的质量。
3、填空
1吨=()千克3000千克=()吨
1千克=()克7000克=()千克
1、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1题。
理解题意,独立连线,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计算。
1100千克+900千克=()吨2700千克+3300千克=()吨
2800千克—800千克=()吨1吨—500千克=()千克
3、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4题
(1)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
(两辆,2吨,一次运完)
(2)小组讨论,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派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4、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5题
小组讨论后完成,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
通过这节练习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上第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