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调试工艺分解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445070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4.88KB
电梯安装调试工艺分解文档格式.docx
《电梯安装调试工艺分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安装调试工艺分解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安装竣工、井道、机房的整理
19、试车调整
工地勘察
提取和熟悉安装该电梯的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信息反馈到技术部门
如工作准备专用工具和检测工具的准备
施工现场的清理及井道脚手架的架设
井道照明的安装电梯材料的清点堆放缺损件反馈到质量部门
根据土建图制作电梯尺寸样板
样板尺寸线的放置、复核
厅门安装、校正导轨支架的安装机房控制屏、机器及其它设备安装
导轨安装及校正井道机房线槽的安装
轿架的安装机房设备的校正对重架安装测量敷线长度
安全钳安装、校正放置对重铁截线、编线号
安装曳引钢丝绳
放线、安装电缆
安装轿底、轿厢和轿顶
限速器钢丝绳安装与校正机房接线层灯、按钮、井道底坑设备安装接线
拆除部分脚手架、手盘车、轿厢下移
开门机安装轿顶、轿厢、轿底电器设备安装接线
轿门、门刀及轿门上其它装置安装与校正
拆除脚手架、排除井道障碍物
缓冲器安装
对安全回路核查
电梯走慢车
打扫井道卫生
补偿器安装井道电器装置安装接线
开门机校正
厅门门锁校正
安全回路检查
电梯走快车进行系统调试
试运行与测量各技术数据
上报质管部门进行验收
2、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2.1安装小组一般由四至六人组成,其中需要有熟练的懂理一定起重安全知识的机械安装钳工、焊工和电工负责安装和调试,此外,根据安装进度尚需木、泥、起重、架子等工种结于配合。
2.2安装前,安装人员熟悉有关技术资料,并了觖该电梯的形式,控制方式等,并对安装检测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2.3电梯井道应符合“电梯土建总体布置图”,安装人员复核井道内净尺寸、预留孔、层站、顶层高度、地坑深度、厅门口尺寸、牛腿及其它有关要求,合格后方可进入安装。
2.4安装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井道内应注意避免上、下同时作业,在轿顶作业时,应将安全窗关闭。
2.5清理井道、架设脚手架。
2.5.1脚手架应安全稳固,其承载能力不应小于2500N。
m2,单井道脚手架可采用井字形式(见图2—1),其中a为对重在轿厢后面,b为对重在轿厢侧面,组合式电梯的脚手架也可采用“##”双井字形组合式。
2.5.2当采用竹制脚手架并在井道内使用电焊时,期附近竹篾子捆扎连接处应用Φ1.2mm,镀锌铁丝捆扎结实,焊接中与焊接完毕后应特别注意检查在井道内外有无起火之隐患,还应设有临时的灭火措施。
2.5.3脚手架横梁的间隙宜为1500—1700mm;
厅门入口处的横梁按图2-2的要求架设。
在各层横梁上铺满竹笆或木板,且两端应与横梁捆扎牢固,便于上下攀登,脚手架任一侧是各层两横梁间,可增加一横梁,顶层楼板以上的脚手架架设应当考虑当电梯安装结束后便于拆除。
2.5.4脚手架架设完毕,须经安装人员全面仔细的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2.6安装施工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2.6.1应采用36伏的安全电压。
2.6.2每台电梯井道应单独供电,在底层井道入口处墙上设开关。
2.6.3井道或地坑应设2个或2个以上照明灯叉照明。
2.6.5机房照明电灯数量≥电梯台数×
2。
2.6.6施工所用动力电源应送到机房内和工地的加工场地,确保正常施工。
2.6.7电源总开关应装在机房内入口距地1.3—1.5m的墙上。
2.7开箱点件及信息反馈。
安装组在电梯安装前应会同用户根据装箱单及有关技术资料,清点箱数,并核对箱内所有另部件及安装材料和散件。
具体做法如下:
2.7.1选好材料、设备的存放地点及临时仓库,应
燥、可锁、防水、防雨。
2.7.2按装箱单及有关技术资料检查轿厢、轿架等
要部门数量、规格、尺寸。
2.7.3按装箱单逐箱件清点
若发现漏发、错发和损坏的零部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联系。
2.7.4借助工地起吊设备,将各部件按如下地点存放以便于安装。
2.7.4.1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承重钢梁、导向轮吊运至机房。
2.7.4.2轿箱、轿厢架各部件运至最高层楼。
2.7.4.3对重架、对重块、缓冲器及导轨运至底层。
2.7.4.4厅门应运至各对应层楼专用房间里保管或集中在现场库房。
2.7.4.5其它另部件存入现场库存房妥善保管。
2.7.4.6对于易变形如导轨、门扇等必须放平垫实,预防变形。
3机房承重重梁的安装
3.1承重梁是承载电梯全部动静负载的重要构件因此承重梁的两端必须可靠地架设在坚固的墙或横梁上,按“电梯上建总体布置图”的规定画确定安装承重梁的位置,方法与规格
3.2承重梁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2.1承重梁两端埋入墙内时,其埋入深度应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
(对砖墙,梁下应垫以能承受其重量的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金属过梁。
(见图3—1)
3.2.2承重梁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1.0/1000,相邻两承重梁之间的高度允许误差不超过2mm(见图3—2)
3.2.3承重梁间的平行度偏差不应超过6mm。
3.3承重梁的安装
承重梁一般置放在机房内且必须在两侧承重墙上。
3.3.1可筑两个高出机房楼面440mm的混凝土墩子(长度应大于曳引机宽度),混凝土墩子(长度应大于曳引机宽度),混凝土墩子上应预埋厚度不低于16mm的钢板安装时将承重梁按图3—3的要求两端焊接,挂线确定位置口后钻出导向轮连接螺栓孔,按“土建总体布置图”要求,将承重数值稳固地安装在混凝土墩子上。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曳引比为1:
1钢丝绳绕法电梯,但要求机房有足够的高度(机房高度>2500mm)。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墩子有以下两种状态存在。
3.3.1.1一侧与机房墙重合,另一侧在井道墙延伸方向,如图3-3-1。
3.3.1.2两侧均在井道墙延伸方向时,按图3-3-2所示设置。
3.3.2对无导向轮、曳引比为2:
1绕制的电梯,可按(图3-4)将承重梁安置在机房内,高出机房楼板平面不小于50mm的承重墙上,承重梁两端安置在机房内,高出机房楼板平面不小于16mm的钢板或宽度大于墙厚1/2的型钢。
4导轨的安装
4.1制作样板架
4.1.1制作样板架的木条应干燥,不易变形,四面创平,互成直角,其断面尺寸可参照(表4-1)的规定。
样板架的木条尺寸(表4-1)
提升高度(米)
厚(mm)
宽(mm)
≤20
40
80
>20
50
100
注:
提升高度越高,木条的厚度应相应增大颧用角钢制作,根据“电梯土建总体布置图”中所给的尺寸制作样板架,并确定校样板结构型式。
4.1.2样板架上标出轿厢中心线,2:
1绕法时应标出轿顶轮中心线、门中心线、门口净宽线、导轨(轿箱和对重导轨)中心线,各线的位置偏差不应超过0.30mm。
4.2样板架的安置和悬挂铅垂线。
4.2.1在机房楼板下1m以内的井道墙上,均匀地凿四个150×
150mm,深200mm的孔洞或通孔,用两根截面不小于100×
100的平直木架两端入墙孔内,用水平仪校正后稳固,然后将样板架旋转其上并固定(见图4-1)。
4.2.2在样板架上标记悬挂铅垂线的各用,用Φ0.71-0.91mm镀锌铁丝和重锤,在地坑将铅垂线张紧稳定后,根据各层厅门、承重梁,校正样板的正确位置后钉牢在木梁上。
4.2.3样板架的安置应按照井道内的实际空间尺寸来确定。
4.2.4样板架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
4.2.5顶部、底部样板架间的水平偏差不超过1mm。
4.3导轨架孔应至少要有两导轨架,期间距不应大于2.5m。
4.3.1每根孔或现场凿孔均应做成内大外小如图4-2形状及要求。
4.3.3一般情况下可安“土建图”要求(高、宽距离)预埋,如图4-3的预埋钢板。
4.3.4导轨架固定位置不得与导轨连接之间造成相互干涉。
4.4导轨架的安装
4.4.1根据图4-3的铅垂线来安装导轨架。
4.4.2对同一井道内安装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并联电梯,中间无隔墙但设有金属梁的,相邻电梯可公用一处特制的导舅架,如图4-4所示,导轨架可与金属架用螺栓连接,也可直接焊在金属梁上,有中间隔墙时,可用对穿螺栓的方法安装导轨架,也可用预埋钢板的方法固定导轨架。
4.4.3导轨架的安装应根据导轨架上压板螺栓孔距,刻以校正用中心线及校正线,且钉以标记(如图4-5)。
安装时以此两刻线对准铅垂线,来安装校正每个导轨架。
4.4.4安装导轨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4.1导轨架的水平度偏差4(图4-6)不应超过1‰。
4.4.4.2当井道墙厚>150mm以上时,导轨架可采用地脚螺栓埋入墙内固定法,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如图4-7所示),采用预埋钢板时应与地脚螺栓连成一体,并与混凝土钢筋焊接。
(如图4-8与4-9)预埋钢板厚度不小于15mm。
4.4.4.3对井道壁厚在150mm以下时,则可用对穿螺栓法固定。
(图4-10)。
4.4.4.4导轨架与墙面间允许加等于或大于导轨架宽度的方形金属垫板调整高度,垫板厚度超过10mm时,应与导轨架焊接。
4.4.4.5焊接导轨架时,应双面焊牢。
4.5导轨的安装
4.4.1T型导轨的安装方法:
4.5.1.1根据导轨架铅垂线,安装导轨底板或地坑槽钢,其水平度偏差不超过1‰。
4.5.1.2按图4-11距各导轨中心端面5mm处,从样板架上悬下铅垂线,准确地稳固在地坑样板上,以此铅垂线为准初校长导轨。
4.5.1.3在机房楼板的下面安装一牢固滑轮,将导轨由地坑向上逐根立起,第一根导轨立于导轨底板或底坑槽钢上与导轨脚(即卡轨板)用压板螺栓固定。
(如图4-12)
4.5.1.4导轨的连接处,应擦洗干净,螺栓连接牢固,导轨压板略微压紧,待校正后再行紧固。
4.5.1.5导轨应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应用焊接或螺栓在导轨上钻眼直接固定连接。
4.5.2安装T型导轨应符合下列要求:
4.5.2.1轿厢两侧导轨的连接处,应相互交叉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图4-13)。
4.5.2.2当电梯撞顶蹲底时,各导靴均不应越出导轨。
4.5.2.3导轨工作表面应无磕碰,锈蚀、毛刺和弯曲,单根导轨直线度偏差应不大于长度的1/6000,超差时应进行校正后再安装。
4.5.3导轨的校正:
4.5.3.1在顶部样板架上轿厢与对重中心点处,各悬下一根铅垂线,稳固在地坑样板架上,用特制的导轨卡板校正导轨的平行度和垂直度。
4.5.3.2导轨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两导轨内表面间距离的偏差在整个高度上,应符合:
轿厢导轨不大于2mm,对重导轨不大于3mm。
B两导轨的侧工作面对锅垂线的偏差每5m不应超过0.7mm,相互的偏差在整个高度上不应超过1mm。
C导轨接头处在全长上下不应有连接的缝隙,局部缝隙不应大于0.5mm。
D导轨接头处的台阶应修光,当V<2M/S时,修光长度200mm,当V≥2m/S时,修光长度为300mm。
E导轨接头处的台阶不应大于0.05mm。
F导轨连接处平面的直线度公差可用500mm,钢直尺靠在导轨表面用塞尺检查(如图4-14所示)。
5.轿厢架及导靴
5.1拆除井道顶层平面以上的脚手架,在相对厅门口楼面的井道墙上,与厅门宽度一致平行地凿两个200×
250mm的孔洞,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00×
200(mm)的方木或I18[18]的金属梁,一端插入墙内,一端架于楼板上,校正两根横梁的平行和水平后,两端固定。
5.2在轿厢架中心位置,通过机房要板孔洞和承重梁,在机房顶吊钩外悬挂起重用环链手拉葫芦,吊钩荷重应≥3000KG。
5.3轿厢架的安装:
5.3.1将下梁平放于顶层井道内的支承横染上,校正下梁上平面的水平公差不应超过1/1000,并使导轨顶面与安全钳座间的间隙两端一致后将下梁稳固。
5.3.2将两侧立柱与下梁连接坚固。
装上梁前,两侧立柱在整个高度上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1.5mm。
5.3.3用手接葫芦将梁吊起与立柱连接紧固,再校正方柱的垂直度。
2/1000,然后将拉条与立柱连接坚固。
5.3.4在轿厢一侧设置的限位开关打板应固定牢固且须校正其垂直度不应超过1/1000,最大偏差不大于3mm(碰铁斜面除外)。
5.3.5对于有反绳轮装置的(即轿顶轮),调整其与轿厢上梁间的间隙均匀,偏差不应超过1mm,轮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mm。
5.4导靴的安装要求:
5.4.1导靴有滑动导靴和滚动导靴两种,滑动导靴又分固定滑动导靴和弹性滑动导靴,滚动导靴用于V>1.75m/S的电梯上。
固定滑动导靴用于电梯速度0.5m/S的电梯,弹性滑动导靴用于电梯速度不大于2m/S的电梯,固定滑动导靴和弹性滑动导靴的安装尺寸一样(即l相等)。
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尺寸23.42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调整后才能安装。
(见图5-1)。
5.4.2将导靴固定在上染夜工板及下梁安全钳上,并连接坚固,使其与导轨吻合良好,固定式滑动导靴与导轨端面间的间隙a(见图5-2)应上下均匀,而且不应大于1mm,不小于0.7mm。
6轿厢
6.1初步将轿壁依次固定在轿厢底盘上,轿壁与轿壁间用少量螺栓连接,再将轿顶依次与轿壁连接并调整,校正有轿门侧轿壁的铅垂度不应超过1/1000,并将轿顶与直梁连接,然后安装风扇、照明灯、轿内操纵箱和轿顶操纵箱、安全窗限位开关装置等。
6.2安装轿厢门的技术要求与厅门相同。
(见序号12)
6.3电梯因中途停电或电器各级系统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时,在轿厢内能用手将门扒开。
6.4装有自动门机构的轿厢门,其碰撞力不大于15kgf,如轿门装有安全触板,触板动作的碰撞力不大于0.5kgf。
6.5对装有平衡块的轿厢在轿厢全部安装完毕后,用手拉葫芦在轿厢架中心将轿厢提起,并在轿底下面用平衡块调整轿厢的平衡。
轿厢安装见图TKJT/B-T02。
7对重
7.1对重架的安装
7.1.1距地坑底起约5-6m外,在两对重导轨的中心处
牢固地安装一个用以起重对重的环链手葫芦或期货起重的工具。
7.1.2根据越程S2要求,将对重架悬吊到适当高度,并在其底部与地面用木块垫稳固后,安装导靴。
7.1.3按10-50%平衡系数(对重装置总重量=轿厢净重+额定起重量×
40-50%)。
将平衡块装到所需要重量,为避免运行时产生碰击声,必须将平衡块与对重架固定牢固。
7.2地坑安全栅栏底部离地坑平面应为500mm,顶部跟地坑平面应2500mm。
8缓冲器
8.1轿厢架下梁,对重架底部至缓冲器的距离;
弹簧缓冲器为200-350mm,液压缓冲器为150-400mm。
缓冲器应安装在300×
300水泥墩子上或条形水泥基础上。
8.2轿厢底部同一基础上安装的2个缓冲器,其顶面相对高度差不应超过2mm。
8.3单个乡长缓冲器顶面的水平偏差不应超过4/1000。
8.4缓冲器中心对轿厢架或对重架上相应碰板中心的偏移不应超过20mm。
8.5油压缓冲器安装后的铅垂度偏差不应超过±
0.50mm。
缓冲器安装图见TKJT/B-T06。
9曳引机
9.1曳引机的位置确定
在机房内曳引机上方固定一直径大于3mm的水平铁丝(图9-1),在该铁丝上悬以垂直线来校正与井道样板架上标注的轿厢架中水平铁丝上悬以距离D的垂直线来安装曳引机。
9.2安装曳引机应符合一列要求:
9.2.1曳引轮的位置偏差,在前、后(向着对重)方向不应超过2mm、右方向不应超过±
1mm(对重在后时),如对重在旁边则相反。
9.2.2在曳引轮轴方向,蜗杆轴方向水平度偏差均不应超过1/1000。
9.2.3曳引轮端面的铅垂度偏差不大于2mm。
9.3闭式抽动器的闸瓦应紧密地合于抽动轮的工作表面上,当松闸时,两侧闸瓦应同时离开抽动轮表面,其间隙不应大于0.7mm。
(参见TKJT/B-T06)制动器调整。
10导向轮
10.1导向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0.1.1导向轮装于承重梁下方,在承重梁上对着样板架上标注的对重中心线,悬下铅垂线(图10-1)且另悬下两根导向轮宽度间距的辅助铅垂线,校正导向轮水平方向偏摆至正确的位置。
10.1.2不设导向轮时,曳引轮中心线至轿厢架中心级及相应的对重中心线的距离应相近。
10.1.3导向轮端面与曳引轮端面的平行底偏差不应超过±
1mm。
10.1.4导向轮端面的铅垂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10.1.5导向轮的位置偏差,在前、后(向着对重)方向不应超过3mm,在左、右方向不应超过±
11曳引绳
11.1曳引绳须符合GB8903-88《电梯用钢丝绳》的规定。
11.2曳引绳的长度L的确定,按轿厢位于顶层平层位置,对重位于底层距缓冲器S2(图11-1)处,并根据曳引方式,曳引比(有无导向轮,反绳轮)及加工绳头余量来计算。
亦可用直径≥2mm镀锌铁丝按上述要求进行实际测量。
11.3截取钢丝绳时,应先将钢丝绳平放在平地上并消除曳引绳的扭曲内力,避免打结、扭曲、松股,然后用直径0.7mm镀锌铁丝分三段扎紧后再截断。
11.4绳头做法:
11.4.1用汽油清洗绳头锥套后将钢丝绳穿入,解开绳端铁丝,将各股钢丝松散将中间纤维芯剪去,然后将松散钢丝回环弯曲。
11.4.2将钢丝绳拉入锥套内并拉紧使钢丝不露出锥套方孔下开口外,用棉纱或带缠紧Φ16mm锥口,以免浇巴氏合金时渗出,在锥套上部用厚纸牢固裹紧。
11.4.3将轴承合金加热至高出熔化温度70-100℃,熔化后(轴承合金的熔化温度约380℃)除去表面渣滓,浇入锥套并高出锥套下开口部10-15mm。
11.5将曳引绳两端厢架,对重架连接牢固,等限速器与轿厢连接并在机房安装后用手拉葫芦提起轿厢架,拆除托轿厢架木梁,将轿厢架缓慢入下,使曳引绳全部张紧,并对轿厢的水平,导轨与导靴的吻合,安全钳座与导轨顶面间隙等再作全检查和校正,调整绳头组合螺母,使各绳张力相近,可调节绳头组合螺母,如伸长超过调节量时,则须拆下截短并重机关报浇注巴氏合金。
11.7当电梯提升高度≥30m时应采用补偿链进行补偿,补偿链一端连接在对重装置下部,另一端连接在轿厢下梁下部,所选用长度应考虑当轿厢撞顶蹲底时,应有足够余量不致于拉断或与轿厢相碰,L=提升高度+6500mm。
在安装时链条中应串入旗绳,以减少噪音,旗绳的长度l=3L,补偿链的安装一般在电梯高度时进行。
12厅门及门滑轮
12.1厅门地坎(即踏板)安装:
厅门根据“电梯土建总体布置图”并按木制样板架所悬挂的铅垂线为依据,确定厅门门口位置及开门方向,并将悬挂铅垂线准确地固定于地坑,然后以轿厢导轨为基准,确定地坎的前后位置,并定出地坎中心位置。
用500mm水平仪放在初定位的地坎的加工表面上,确定地坎的横向水平度及纵向水平度均不超过2/1000。
校正后用水泥浇灌加以固定,地坎的上平面应略高于层楼地面5-10mm,水泥浇灌后应有2-3天的保养期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安装竣工后地坎与楼板地钢筋焊牢、厅门地坎须与坎下脚用螺栓连接。
12.2厅门门套和门框架的安装:
12.2.1门套立柱与地坎的连接板用螺栓连接,立柱的拉开垂直度和横梁的水平度允差均不应超过1/1000。
12.2.2用木块将框架支固,各地脚螺栓、孔洞浇灌水泥砂浆,校正框架立柱的垂直度和横梁(即上坎梁)水平度偏差均不应超过1/1000。
12.3厅门导轨(即长坎和短坎)安装:
12.3.1导轨与地坎槽在导轨两端和中间三处的铅垂线相对滑槽中心间距的偏差坎不应超过±
12.3.2厅门导轨对地坎平面的平行度偏差不应超过1mm。
12.3.3门导轨安装铅垂度偏差不应超过0.5mm。
12.4厅门门扇的安装:
12.4.1门扇下端与地坎的间隙对于乘客电梯应不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应不大于8mm。
12.4.2吊门滚轮上的偏心挡轮与导轨下端面间的间隙不应大于部位牵引时,其阻力应小于3N。
12.4.4厅门与轿门开启后应平齐,最大阶差不大于5mm。
12.4.5门扇与门套,门扇与门扇的间隙对于乘客电梯应不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应不大于8mm。
12.4.6中分式厅门的门扇在对合处的不平不应大于1mm,门缝的尺寸在整个可见高度上不应大于6mm。
12.4.7厅门装完后再手推拉,应轻快,无明显的撞击声及不正常噪声,并能把门可靠关注。
12.5轿门地坎至各层厅门地坎的距离为30-33mm。
12.6具有自动门机构的厅门安装时,开门刀片与各层厅门地坎和各层机械电气联锁装置的滚轮与轿厢地坎间的间隙均应为5-10mm。
12.7在装门滑轮之前应检查滑轮是否灵活,并注入润滑脂。
12.8当轻微用手扒开门缝时,强迫关门装置应使之闭合严密。
13安全钳
13.1安全钳是设置在轿厢架下梁两端上的重要安全装置,对于额定速度水大于0.63m/s的电梯配置瞬时动作安全钳,其它电梯配置渐进式安全钳。
安装时将已装入安全钳座内的楔块相对导轨两侧工作面间隙进行初校,间隙基本一致,杆头与上梁拔叉相连接,调整各楔块拉条螺杆上端螺母,用塞尺检查,调整楔块工作面与导轨两侧工作面间的间隙相一致(上、下、左、右四处)。
见TKJT/B-T05导靴安全钳安装图。
13.2调整上梁上安全钳联动机构的非自动复位安全开关,使之当安全钳装置动作的瞬间即断开控制回路。
13.3瞬时安全钳装置在绳有关当局处的提拉力150-300N,且一次动作后拉杆头装置不应永久变形并在电梯上行后能自动复位。
14限速器
14.1限速器在出厂时均已经过严格的检查主试验并锅封,安装时不准随意启封调整限速器的弹簧压力,以免影响限速器正常荼。
14.2限速器的安装
14.2.1根据“电梯总体布置图”中要求的安装位置,将限速器氏座每边25-40mm。
14.2.2限速器位置的确定,从限速器绳轮轮槽内悬下铅垂线,并通过机房楼板至轿厢架上梁,钢丝绳拉手上的孔中心点,再与底坑张紧轮的轮槽内形成“三点成一线”的状态,即可确定涨紧装置的位置。
14.2.3可直接将钢丝绳缠绕过限速器与涨紧装置的位置。
14.2.3可直接将钢丝绳缠绕过限速器与涨紧装置上、下两绳轮来截取所需长度,用绳轧头可靠固定,并将涨紧砣块放入涨紧装置使钢丝涨紧。
14.3限速器、涨紧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4.3.1绳轮铅垂度a.b(图14-2)的偏差均不应超过±
5mm。
14.3.3绳索涨紧装置底面距底坑平面的高度应为:
额定速度≤1.0m/S时,400±
50mm。
14.3.4绳索在电梯正常运行时不应触及夹绳钳。
限速器的安装示意图见TKJT/B-T07。
15自动门机
自动门机按开门方式不同分为中分式门机和双折式门机两种形式,一般在出厂时已进行了部件组装,分为若干组件出厂,安装时将各组装上轿厢进行调整,应使各轴和杠杆销运动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中分式自动门机的结构见TKJT/B-T02
16自动门锁
16.1自动门锁采用的是机械电气联运锁,由锁臂、摆杆、摆动臂及电锁机构组成,分左开门锁和右开门锁两种形式,安装时需注意方向。
左开门用右锁,若开门用左锁(人在相外面向厅门判定开门方向)。
46.2门锁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 安装 调试 工艺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