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与高教属性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424769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62KB
试论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与高教属性文档格式.docx
《试论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与高教属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与高教属性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反之,高职教育也只有适应市场机制对"
这一类"
人才的特殊培养需求,确定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别的培养目标和工作重点,才能在市场的"
物竞天择"
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市场的选择首先是职业的选择,我们可以从权威部门的两次专门调查中,认清高职教育的职业需求及市场方向。
一是1997年初,国家教委职教司和职教中心研究所共同对296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查。
在回收的273份有效问卷中,体现出职业高中的专业布点主要集中在工科、财经和商管这三科中,合计布点1523个,占专业总数的75.6%,其中商贸服务管理类布点297个,占总数的14.74%,为各布点数之冠。
在这三个学科中,工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学科,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中均担任着重要角色。
财经类和商管类专业的大发展,则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社会对这类人才的广泛需求,也说明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28万)的学生分布于第三产业的各专业。
.二是1997年夏秋之季,国家教委职教司和职教所就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
方式等向有关企业所做的调查。
调查显示,当前企业对职校生的基本需求是: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
3.具备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
、组织和表达能力,以适应合作、推销工作需要;
4.学有专长,具备本专业对应职业范围需要的实用技能,改专业对口的就业观念为专业适应的就业观念;
5.具有高水平的综合职业能力。
急需受过高职教育的毕业生,以适应现场管理工作:
技术实施工作的需要。
、
这两项调查显示;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市场面临广阔的前景;
,表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而市场本身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职业标准和要求。
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看·
,其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倾斜的特点,符合我国社会对应用犁人才的客观需求。
据统计,今后几年社会最需要的专业人才为营销(52%)、管理(30%)、计算机(36%)、金融财会(36%)及文科类(28%)。
显然,社会大市场的需求就是高职教育的职业诉求方向。
另外,从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情况看,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完全能与之衔接起来。
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迅速更新、注重减员增效的经济改革环境中,;
:
企业:
选才普遍坚持"
速效、高效、低成本"
的原则。
高职教育成为企业的需求热点。
因为高职生在动手能力上明显强于传统高教模式培养的专科生,在综合职业能力上又明显高于中专、职高生。
在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中,建立一支受过高职教育,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高效精干、相对稳定的管理、技术骨干队伍,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关键。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在职业培训、专业设置、就业选择等方面都与市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是以市场选择为前提的。
(二)岗位适应性是高职教育职教属性的基本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岗位分工也日益精细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把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把科学原理和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工程师、设计型人才,同时还需要把方案和图纸转化为商品、服务、管理等物质、精神财富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因此,适应不向岗位群的职业需求,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
置和学科调整,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便成为高职教育的客规发展需求。
这种以岗定课、按岗育人的岗位适应性也是高职教育职教属性的基本内涵。
具有岗位适应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并不完全按学科体系的要求来安排,而是以职业岗位必需为原则、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技能训练,毕业后能顶岗工作,并且是掌握一定实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级智力人才。
建立涵盖本专业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务实的课程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或现场教学的比重,对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应进行深入透彻的讲授,务必使学生深刻领会,全面掌握。
另外,岗位适应性教学;
还应与专业资格证节的获取联系起来。
近年我国借鉴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了各个系列的职业岗位资格标准。
今后,毕业生在社会上谋职,除学历证书外,必须有职业资格证书,即具?
"
双证书"
。
因此也可以说,岗位适应性的培训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基础。
而岗位适应性培训,其实质是有针对性的务实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训,这种基础能力和知识,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选择的必要条件。
(三)社会能力的开发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现代职教属性
倘若仅从就业角度认识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必然有失偏颇。
因为这容易引起只注重单一岗位需求,忽视职业类群需求;
只注重眼前市场需求,而忽视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
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而忽视全面素质培养的现象,造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偏离。
;
实际上,现场的工作是复杂而多变、综合而模糊的'
'
企业希望高职人才既精于技术;
又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既能扮演宏观决策的执行者,又能扮演微观执行中的现场决策者和组织者。
显然,单一的技能训练远远无法满足这种高度综合的工作需要,这也给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提出了新的现代化的要求,即要求高职学生在专业实践的基础止;
具有灵活适应的现代能力体系。
这种能力;
指超越职业领域,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其说是方法能力,不如说是社会能力;
是准劳动者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包括综合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自主性与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等,是一种动态的能力体系。
我们认为,其中的综合思维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是高职教育必须重点开发的社会能力。
1.综合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能力主要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思维能力之分,综合思维能力是这两种思维能力的统一。
开发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是开发他们的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判断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实践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就是开发学生个体对事物主
动进行思考的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将冗杂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的能力。
2.合作协调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大规模集团性合作将是企业工作的基本方式,任何人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能解决重大问题。
因此,高职教育应注重合作协调能力的开发和引导,只有充分交流、协调,才能充分地合作。
这种合作协调能力的开发,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
3.学习能力。
信息社会,知识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快速高效并尽可能多地获取所需的知识,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这种能力,就是学习能力。
在信息时代,利用电脑选择相关信息,阅读、理解新知识,在实践中分析、运用知识,历练能力,这一过程就是学习。
总之,高职教育必须针对学员的求知特点、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有重点地构建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社会大舞台上懂得沟通,能够创造,善于表现,更积极有效地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
所谓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就是高职教育的学术属性和知识属性。
近年来,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重实践、轻理论,重视职业性课程、忽视知识性课程,重视应知应会、轻视普遍联系的现象,其实质,就是重视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轻视甚至背离其高教属性。
我们认为,高职教育是职业性教育,而非专业性教育,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强调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高职教育就要摈弃或弱化学术性、知识性课程。
相反,高职教育亦应建立一套有高职特点的、完整的、现代化的知识课程体系。
在现阶段,尤其应该高度重视和大力拓展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
(一)坚持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是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客观要求
当前,从人才市场对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看,中职生严重过剩、就业困难,高职生明显不足、供不应求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那么,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何在?
我们认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职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偏于单一,难度较低,而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能力趋于复杂、综合,难度等级有较大提高;
另一方面就是高职教育更为重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
众所周知,正如文化知识学习无法取代实践操作训练,在实践基础上熟能生巧式的技能同样无法替代文化和理论的学习一样,现代职业的技能和能力都要求理论技术与经验技术的结合,理论是实践的依托,没有知识理论底蕴,实践也就成了盲人瞎马。
同时,知识本身有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发展顺序,若不能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就无法理解和融汇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从企业实际调查中也了解到,企业普遍认为普通高校毕业生较职校生知识丰富,钻研能力强,发展后劲大。
他们的这一优势正是专业理论知识积累
的优势。
高职教育若能更好地坚持强化其高教功能,丰富和提高知识层次,必能在更大程度上扩大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选择面和市场竞争力,也就在根本上体现了高职教育高层次、高起点的特点。
(二)坚持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是培养高职学生未来社会适应性的前提
应该说,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初期,现实的就业压力和近期市场导向,必然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产生较大干预,并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
应知应会"
的走向。
但过分强调实践性课程,却很难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和最终给人提供最大的就业可能性的需要。
此外,也产生了教学规范的问题--课程体系松散、教材编写出版难、教学评价难等。
偏离了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最终将导致教学质量、人才质量上的问题,也就从根本上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尽管在一定时期内,一对一的岗位课程设置和量化的能力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设计都较易于操作。
但从长远发展看,尤其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需求看,这种5~-r'
体制的局限性就非常明显。
信息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大多数人将从事信息的管理和生产工作。
由于知识不断更新、进步,产品日益复杂,市场则日显短暂,相应地,人们的职业周期变得短促,同时,人们的职业选择面也随之扩大。
据统计,美国710075'
劳动力在现工作岗位的平均时间只有4.2年;
英国制造业的职工每年变动30%一40%;
法国劳动力每年有20%的人改变工种。
显然,在这种形势下,仅具备单一专业岗位素养,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临近人们愈来愈难以预测未来的职业。
21世纪的世界将是少体力而多脑力、少机械而多电子、少静态而多动态的,要求从业者具有高度的知识适应性和智力适应性,随时准备吸收新思想,感知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工作和学习将会交替地进行,终身教育将成为人们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坚持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是培养高职学生未来社会适应性的前提。
还应指出,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动态的。
文化素质高,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就快,学习成本就低;
反之,则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慢,学习成本就高。
加强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增加理论知识课程和课时,从长远看,对高校和学生个人,都是一条有益的低成本、高收益之路。
(三)只有坚持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已悄然向我们走近。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核心,发挥在社会总体劳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劳动的功能,生产出高质、低耗、知识集约化
的产品,并实现社会生产过程高效管理的一种经济形态。
我们认为,知识经济的提出,对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变革,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明确了知识是有价值的。
知识不仅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其使用价值体现在知识要素成为劳动过程诸要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交换价值既体现于知识载体,亦体现于知识的运用结果。
二是知识资本化。
掌握现代科技化知识和生产知识的各级各类劳动者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化将成为知识经济管理中稳定人才的最重要原则。
三是知识信息化。
信息无时无刻不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于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乃至整个社会内部,信息知识将创造巨大的财富。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推动人类文明向纵深发展,并对人们的知识层次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是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掌握知识的高职毕业生,同样也将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
传播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在一定意义上是以信息的形式传播于社会的,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利用有益的信息;
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能方的问题,也是一个是否具有扎实的、能广泛学习的知识基础的问题。
而知识源于积累,没有基本的高教文化基础,何谈知识进步和学习能力的开发?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传播机构的高职院校,也将面临更现实的选择:
是单项传播实践知识,使学生成为社会固定岗位的机械操作者,还是授他们以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并能运用文化知识,以便在社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答案显然是后者。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及其,培养对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也只有在重视职业性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坚持其高教属性,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求,也才能无愧于其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教育 职教 属性 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