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一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418782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26
- 大小:137.93KB
高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一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一Word文件下载.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是目前大阳系中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地球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一致,而围绕大阳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2)地球本身的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干生命过程的产生和发展也保证了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②地球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自转的周期不太长,昼夜交替的周期只有24小时,致使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
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原始大气层,并逐渐演化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
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例如火山喷发加速了水汽从内部逸出的过程,水汽经过降温、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
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从体验和感受中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大气结构,简述黑子和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事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4.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辨证观点
1)解释我国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2)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上无线电通信的影响及原因。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4、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在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产生核聚变反应。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日冕、色球和光球。
2、光球层厚约500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度。
太阳光基本从这里发出。
光球表面的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3、呈现玫瑰色的太阳大气层为色球层,厚约几千千米。
色球层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
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它们的活动约11年为一周期。
4、最外面的一层,叫日冕。
它的亮度仅为光球层的百万分之一。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
黑子和耀斑增多则干扰或中断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带电离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产生淡绿色和红色的极光;
带电离子流还产生“磁暴”现象;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1、影响年太阳福射总量的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大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福射量多。
(2)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幅射多,如山地背风坡太阳福射强。
我国太阳能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22~北纬35。
在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
北纬40度以北由东向西太阳福射能逐渐增加。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
主要是因为
①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则达地面的大阳辐射能较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2、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
(1)纬度因素: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2)地势高低: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3)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照时数多。
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纬度高低。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如撒哈拉沙漠太阳能丰富。
(2)天气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
赤道地区多对流雨,阴天多,太阳辐射少;
台湾岛、海南岛东南部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
而西北部为山脉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4、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1)太阳能最丰富地区:
青藏高原。
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2)太阳能贫乏地区: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的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吸收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6、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
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
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
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运用教具、学具或计算机模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
2.运用地球运动的道理,解释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3.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限
1)运用地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来定位;
2)计算时区与区时(包括地方时与国际时间),掌握日期的划分;
3)计算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分析评价其对农业生产、太阳能利用、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自转
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旋转)
周期:
一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自转360度;
太阳日——24小时。
速度:
角速度约为15°
/小时;
赤道处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
逆时针转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
顺时针转)
轨道:
地球公转的轨迹;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近日点时间1月初;
远日点时间7月初。
平均角速度1度/小时;
平均线速度30千米/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1、昼夜交替产生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分界线晨昏线,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1个太阳日24小时。
2、时间的确定,根据各地看到的太阳的迟早而定,太阳直射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
3、地方时的概念:
因经线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时区划分的目的:
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
国际标准:
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15度,东西12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记时方法: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区时计算:
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主要城市所在时区的区时:
伦敦——中时区;
开罗——东二区;
莫斯科——东三区;
北京——东八区;
东京——东九区;
纽约——西五区。
5、国际日界线:
人为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日界线。
6、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1、自转成赤道面,公转成黄道面,黄赤交角23度26分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南北纬23度26分,周期:
回归年,过程3.21赤道——6.22北回归线——9.23赤道——12.22南回归线。
3、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昼夜平分;
北半球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过了夏至北半球昼越来越短。
日照时间长,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短,接受太阳辐射少。
北半球冬至和夏至相反。
春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变化,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角大,地表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多,太阳高度角小,地表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少。
5、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节,冬夏季节的过度季节。
北半球温带国家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1、昼夜现象的形成
由干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同一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只有向着太阳的半球能被太阳光照到是白天(昼半球);
背着太阳的半球不能被大阳光照射是黑夜(夜半球)。
昼半球上大阳高度大于0度;
夜半球上太阳高度小于0度;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度。
2、晨昏线:
太阳光照射地表时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18时;
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的地方时为O时或12时。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侧视图上,过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直面,面与球面相交的大圆,即为该日的晨昏线(圈)。
3、晨昏线的应用(几个主要作用)
(1)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2)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
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a,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度-a(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4)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级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4、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1)计算经度差,两地若同是东经度或西经度则相减,两地若一地是东经度,一地是西经度则相加。
(2)计算时间差,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加或减经度差乘于4分钟(东加西减)。
5、区时计算
(1)计算所在地时区数,经度数除于15,若余数大于7.5,则商加上1为时区数,若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
(2)计算时区差,以中时区为参照物,若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东一西相加。
(3)计算时间,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加或减时间差乘于1小时(东加西减)。
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
6、时间换算中增加飞行、航行等经过时间
由出发地出发时间加飞行时间等于目的地到达时间。
7、日界线和日期的分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着180度经线,但有几处弯曲,其西侧总比东侧早一天。
日期的分界线一般有两条一条是时间界线即24时或0时,它是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
另一条是空间界线即日界线。
从时间界线(24时或0时)向东至空间界线(180度经线)为今日的范围,从时间界线向西至空间界线为昨日的范围。
8、关键时间的确定
(1)昼半球中间经线,其地方时是12时(正午);
夜半球中间经线,其地方时是O时或24时。
(2)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
(3)晨昏线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或12)时。
(4)物影为一天中最短(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或太阳位于中天),当地地方时为12时。
9、新旧一天的范围
180度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
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度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10、昼夜长短的计算
因为沿地表任一点所在纬经线圈随地球自转一周所经过的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即每跨经度15度,历时1小时,故某地昼长(夜长)计算公式如下: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于15度每小时=(正午12时-日出时间)乘于2=24小时-夜长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除于15度每小时=(子夜24时-日落时间)乘于2=24小时-昼长
11、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大阳高度为90度,由此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值为各点对应纬度上的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其变化特点是由大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其值大小如下公式计算:
太阳高度等于90度减太阳直射点纬度和该地纬度差。
同在南半球或同在北半球则相减,相异则相加。
(2)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的变化:
极昼时期,太阳高度全天都不变,始终等于直射点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介于0度到23度26分之间。
(3)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大阳高度的变化:
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其中极圈上在0时太阳高度为0,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大于O度;
从年变化看北极圈内太阳高度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增大,南极圈反之,其最大值由公式:
(4)其他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
都是日出日落时为O度,12时最大,12时前递增,12时后递减。
特殊之处是:
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6时和18时为0度,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66度34分,90度)
12、太阳高度的应用
(1)推算纬度:
根据公式:
太阳高度等于90度减太阳直射点纬度和该地纬度差,可求地理纬度。
(2)推算地方时:
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
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任何一天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3)推算楼间距:
一般来说,为了获取充分的日照,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4)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地更充足的太阳光线,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大阳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大阳位于北方,房屋多朝北。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大阳能资源,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应尽量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13、地球上有5条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同时是地球上没有地转偏向力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地方。
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可能达到的最南点和最北点所在的纬线,称为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
S,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
N。
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随后太阳直射点转向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和最北的界限。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得到太阳的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得到一次太阳的直射。
习惯上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叫作热带,即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南、北极圈,是极地附近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或者说失去昼夜交替现象)的最大范围的界线。
南纬66.5°
纬线圈是南极圈,也就是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在南极圈内,每年秋分之后在南极点附近就开始出现极昼现象,极昼的范围与日俱增,到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整个南极圈内都是极昼。
随后,极昼的范围又逐渐缩小,直到春分前后,南极极昼消失,转为一天比一天范围扩大的极夜。
到了夏至日(6月22前后)整个南极圈内均为极夜……北纬66.5°
是北极圈,在那里发生的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南极地区完全类似,只是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时,北极地区正好是极夜……极圈内,纬度越高的地方,极昼(或者极夜)的时间越长。
南(北)极点极昼和极夜分别约长半年,极圈则只有1天极昼和极夜。
南。
北极圈是南、北温带与南、北寒带的分界线。
每年太阳光线有两次直射赤道,3月21日(前后)那天叫春分日,9月23日(前后)叫秋分日。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纬度经常使用其约数,即分别为:
23”30S(或23.5°
S)、23°
30们(或23.5°
N),66°
30它(或66.5°
S)、66°
30训(或66.5°
N)。
与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相对应的在地球公转的轨道上有四个点,分别叫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和冬至点。
因此,准确地说夏至日是地球经过夏至点的时刻,由于地球公转周期不是整整的365天,所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时刻年年不同。
有时日期也会前后错动1天。
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名称全球是统一的,即天文学上打着其诞生地(北半球)的印记。
14、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内容
(1)确定南北极
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②极地投影图: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北逆南顺;
根据经度的排列情况判断:
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
即东经度数沿逆时针方向增加为北极图;
沿顺时针方向增加为南极图。
(2)确定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晨昏线(圈)。
在地球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
是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3)确定日期和节气
北极圈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
北极圈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
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为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在一天之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条纬线上的所有点,但在某个时刻只直射其中的一点。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地球光照图上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经度。
(5)确定某地地方时
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②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往东走,时间越早,钟点数越大。
③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的地方时相。
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方时刻比西方早
(6)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孤和夜孤两部分。
昼孤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
同纬线上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
即同纬度的各地昼(或夜)长是相等的。
弧长15度为1小时。
昼长+夜长=24小时
在侧视图上,求昼长或夜长要再乘以2,因为观察者看到的仅是昼弧或夜弧的一半。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孤所跨经度/360度)*24
(7)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
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在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赤道上全年6时日出,18时日落。
(8)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的那一条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大阳高度为90度。
其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的那条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降低。
因此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纬线有两条。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度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之差。
(9)确定日期分界线
地球上日期分界线有两条:
一条是日界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当大阳直射在东经度时,地球上早一天的范国占多一半;
当太阳直射在西经度时地球上晚一天的范围占多一半。
(10)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5、正午日影方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日影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极点除外)。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除外)。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大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夏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直射时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