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专题选修部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418594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9.27KB
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专题选修部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专题选修部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专题选修部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因类、意义(影响)类
春秋战国,季札
2017全国卷Ⅱ
原因类
春秋战国,颜回
2017全国卷Ⅲ
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
背景类、评价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
2016全国卷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背景类、评述类
唐朝,高仙芝、功过
2016全国卷Ⅱ
特点类、背景类
清代,郑板桥、艺术风格
2016全国卷Ⅲ
周天度《蔡元培传》
原因类、评价类
民国初年,蔡元培、北大校务改革
2015全国卷Ⅰ
《元史》等
原因类、作用(意义)类
元代,丘处机、成吉思汗
2015全国卷Ⅱ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背景类、措施类、评述类
近代,德国、俾斯麦、《非常法》
2014全国卷Ⅰ
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
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宋代,包拯(包青天)
2014全国卷Ⅱ
措施类、评价类
晚清,光绪帝、戊戌变法
题型一 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例1] (2018·
全国卷Ⅱ,47)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
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得出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
由材料“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
由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得出个人能力与威望。
第
(2)问,由材料“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由材料“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得出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
由材料“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沿边旷土皆得耕牧”得出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答案:
(1)原因:
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
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
个人能力与威望。
(2)评价:
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
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题型二 从原因和比较的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例2] (2018·
全国卷Ⅲ,47)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第
(1)问,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据材料唐宪宗“整顿赋税,裁减冗员”,可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
据材料唐宪宗“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可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
据材料“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可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
据材料唐宪宗“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藩镇,迫使“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可得出剿、抚并用。
第
(2)问,唐宪宗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唐太宗的开元盛世,唐宪宗的“元和中兴”都表现在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统一稳定;
经济上的恢复与发展。
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
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
灵活调整征讨策略;
剿、抚并用。
(2)共同:
维护国家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题型三 从社会变革角度考查对近现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例3] (2017·
全国卷Ⅲ,46)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
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
“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
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第
(1)问,由材料“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可知陈云的经济思想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国际环境、国内形势进行回答。
第
(2)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需要突破苏联模式的限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角度组织答案。
(1)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
苏联的经验教训;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题型四 从比较的角度考查对近代世界杰出人物
[例4] (2018·
全国卷Ⅰ,47)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第
(1)问,根据“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得出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
根据“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基本特征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第
(2)问,第一小问作用,根据“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
根据“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扩大了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第二小问实质,根据“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并结合所学得出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1)不同:
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
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
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
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
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
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察。
如对康熙帝的评价:
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
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
三、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
1.历史的评价。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
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的评价。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
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的评价。
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
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
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
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
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四、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英雄与时势。
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
马克思曾指出: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
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
(关于“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恩格斯也有段经典的论述: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
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
2.英雄与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
马克思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
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 “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
列宁指出: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
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
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
邓小平指出:
“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
五、人物评价的一般格式(历史人物小论文)
1.属性:
确定人物身份。
2.事迹: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事迹分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逐条叙述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3.影响:
分析该人物产生的历史影响,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
4.结论:
全面总结,得出启示。
六、人物评价“见仁见智”的原因
1.立场不同:
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时代不同:
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
3.占有资料不同:
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
4.分析方法不同:
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
5.现实政治的需要。
6.哗众取宠,标新立异;
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专题选修部分 高考 研究 中外 历史人物 评说 题型 答题 规律 总结 历史 复习 精品 专题 选修 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841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