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哦香雪》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418000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71KB
高中语文《哦香雪》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哦香雪》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哦香雪》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女孩子们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小说的欣赏,角度很多,比如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而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诗意的语言,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
教学方法采用“生成探究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互相撞击,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学生:
课前自由阅读《哦,香雪》,在“生成探究随写卡”写下自己的见解。
上课时间:
2019、4、14。
班级: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12)班(借班上课)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学生谈原初体验
出示课题——《哦香雪》,配以一幅乡村小屋雪景图,只出现黑白两色,给人清新、纯净的感觉。
(多媒体课件)
师:
大家已经看过了《哦,香雪》,每个人肯定有不同的感觉,现在请大家谈谈你们看完后原初的感觉:
方路:
这就是那时的农村啊!
香雪给我好舒服、好温馨的感觉呀!
戚玲燕:
小说生动的刻画了香雪——一个从未走出去的山里姑娘的形象,她纯洁、朴实又勇敢的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而且,)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比较有特色。
盛程:
本文写了一个深山女孩——香雪,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望,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深山中的人们那种纯朴善良,也感受到深山农民不甘闭塞的强烈意识!
吴燕丽:
故事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火车似乎是催化剂,带来了(山外)新的世界,开启了台儿沟女孩心中的向往和好奇,燃起了她们心中渴望进步的要求,引起了时代的碰撞。
施晓雄:
(小说)好清新、干净,简单的文字却组合成让人有点感动。
(看完后,)在心里记得的感觉,好真实。
“山外还是山,但其实有不一样的”,“哦,香雪”,我好象看着她们在奔跑着嬉戏。
[4]
[5]
自由发言后,我要求学生试读课题《哦,香雪》,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表达出来。
(同时我点了几个学生来读,引来班级学生哄堂大笑,觉得读得好“肉麻”,但也有学生读的引来赞美的掌声。
)
大家喜欢香雪吗?
喜欢她什么?
为什么呢?
而小说的欣赏,角度很多,比如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等等,大家这堂课最想探讨什么呢?
马上就有同学提出,谈人物,有人要谈香雪,也有人要谈凤娇。
下面我们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阅读欣赏。
当然,我对合作探究提几个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
1、抓住文章语言,抓住细节进行;
2、深入去感悟,先“感”后“悟”,要善于抓住瞬间感觉;
3、欣赏后要表达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用散文化的情感性的语言表达。
4、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判断、思考,达到互动效果。
全班马上变得生气盎然。
有人独自思考,有些小组交流。
几分钟后,我要求大家安静,开始进行探究阶段: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我们先深呼吸,放松一下。
于是就有了下列同学的发言:
陈微:
台儿沟的姑娘我都喜欢。
(班级学生大笑)因为她们纯朴、直爽、勇敢,她们有着山里人独特的品质,不为外界事物所污染,非常纯粹。
陈志超:
我只喜欢香雪,她是一个渴望走出大山的姑娘。
还有,台儿沟的生活令我向往。
俞黎燕:
香雪是否有必要花40个鸡蛋,夜里走30多里山路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
刘赟俊:
我认为香雪这样做值得!
其实,铅笔盒只是一个引线,她要追求的其实是铅笔盒背后的东西。
课文中44页第6段有体现。
我认为,没有必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是有必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去跟时代的潮流,尤其是精神上。
而香雪为了世俗的眼光,竟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去得到一个小小的铅笔盒,真的不值得!
是啊,铅笔盒到底是什么呢?
好,有碰撞了,继续。
香雪,可以毫不犹豫的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铅笔盒就是她的所爱,她是台儿沟农民逐渐苏醒的缩影。
文中44页最后和45页第1段。
我觉得值!
其实铅笔盒不再是它本身了,而是香雪所追求的信念、决心。
陈芳:
我觉得铅笔盒是香雪虚荣心的象征,是自尊心的代表,也是她对山外世界向往的一个载体。
文章44页第5段因为她的木制铅笔盒被同学取笑。
我也谈点自己的看法,对于香雪,那哪是铅笔盒啊,分明是个魔盒。
它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的象征。
那里面有她的理想,有她的一切。
这让我记起一句歌词:
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
不妨请一个同学朗读文中对香雪换得铅笔盒后的心理描写。
找了个朗读比较好的同学,她读了46页第3段。
费铭:
为什么大家不谈凤娇?
凤娇不好吗?
(呵呵,好象有点迫不及待。
哦?
支持凤娇的凤迷(“蜂蜜”)来了。
凤娇更受我欢迎。
她们都想了解山外的世界。
为什么香雪上了火车,后来有那么多担心、害怕?
为什么上车的不是凤娇?
这些都是因为凤娇比香雪更懂事,考虑更全面,而香雪就显得天真无知。
大家请看第45页最后一段。
郎梦佳:
我们何不把香雪和凤娇一起来看?
冯超:
我说,香雪是“雪“,纯净;
凤娇是“凤(疯)”,活泼。
蔡颖姗:
我觉得,香雪和凤娇都很纯洁。
她们对山外那复杂的世界了解不深,又对其表现出极度好奇,单纯而无邪。
我对香雪有许多的喜爱,但更多的是不明白!
大家可以看到书本第41页。
香雪与凤娇,她们追求的有所不同。
香雪更注重大山外面的精神世界,她是山里人们的一个缩影——处于闭塞的大山里,想追求外来的新鲜事物,逐渐觉醒。
比如,文章41页看出,香雪对皮书包感兴趣,而凤娇对女人的发饰和手表感兴趣。
方吕蔚:
香雪纯真、善良;
凤娇大胆、直爽。
她们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追求有所不同,香雪更注重精神方面,凤娇更注重物质方面。
她们都是台儿沟人民的缩影。
香雪那天真无邪的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纯朴又不乏对生活的向往,那害羞又不失礼数的形象,正预示着大山美好的希望与未来。
杜丽君:
我觉得香雪,一个“香”字,让我感觉若隐若现,似香飘渺。
还有,我想问:
文章为什么以“哦,香雪”为题?
而不以“哦,凤娇”为题?
有同学开始私下读“哦,香雪”、“哦,凤娇”,有人摇头有人笑。
我觉得,文章以小见大,用一个香雪,写出了那时的农村青年农民不甘闭塞、落后,立志走出深山的形象,也反映了农村青年的热情和纯朴。
(小说)主要写香雪,既写香雪又写了其他台儿沟的姑娘。
香雪太清纯,纯得我们都不忍心伤害她。
43页中说她做买卖的时候,说她眼睛“洁如水晶”,说她“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还说看到她“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在她面前,再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这段肖像描写太精彩了,香雪很美!
(大家笑了,觉得这个“哦”字有文章。
就有同学在下面说,“哦”,有作者对香雪的强烈喜爱之情。
我认为,香雪是主角,凤娇是配角。
所以,文章以“哦,香雪”为题。
但如果仅仅描写香雪,那么就会显得突兀,加上凤娇和其他少女,为文章增添了血肉,(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充实,(而)凤娇的活泼大胆的性格,为文章添加了生气。
我想说,台儿沟的发展有两面性。
香雪踏上火车的一刹那,暗示着台儿沟的觉醒,但山里太纯朴,她们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多复杂。
假如她们走出了大山,我们又会少了那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又会少了一杯纯净的水,但更少了的是那纯朴的风土人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纯朴迷人的美还能留多久?
下面有学生点头,我适时的提出疑问:
有人说香雪这个形象美,台儿沟美吗?
提出这两问题,下面炸开锅了。
有人说美;
有人说一点都不美;
有人说似美非美;
也有人说美,但怕香雪受伤害,怕台儿沟被时代淹没……
我亮出孙犁谈铁凝的《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
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
美好理想的憧憬:
《哦,香雪》“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当代评论家陈思和)
铁凝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看完名家对小说的评价,以及作者自己的看法后,大家觉得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小说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香雪,她很美,象大山里面的精灵;
台儿沟虽然很落后、闭塞,但让人向往。
台儿沟“小得让人心疼”,而香雪“美得叫人心疼”。
课堂至此,其实不觉中已经下课,有位学生还追问了一个问题。
管海强:
小说的鉴赏,到底有哪些方法?
经过大家的七嘴八舌,总结了本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方法——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情节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而鉴赏小说人物,主要抓住语言、心理、动作、肖像描写,还有就是文中的香雪与凤娇形象比较。
该下课了,我说,说实在话,上这种课感觉时间太短,其实我们今天可以说只是开了个头,这篇小说我们一起探讨一个星期都不成问题。
大家都很积极,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了50多分钟,说实在话,有点意犹未尽。
同时,上课给我感觉,余高的学生积极性很高、素质也很高,他们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这堂课的表现。
上课之前有个想法:
能否让这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大家进入一种联想丰富的、积极思考的状态,并能自由的发表各自的看法,同时大家(包括我和听课的老师)能够互动,碰撞出火花,深入到文本中去,能够从文本中领略出文学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有点理想主义)。
我觉得,整个一堂课,基本体现了“生成探究教学策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在他们的情感体验中滚动生成问题,自由自主合作的探究问题。
同时,阅读鉴赏过程中,学生、老师、文本之间轻松对话,学生、老师、文本组成的三维结构,在课堂达到了三者的互动。
课堂上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盎然,生命的活力得到极大的焕发。
可惜当时没有录音录象,使场景再生困难重重!
但可喜的是,他们的“生成探究随记卡”交了上来,使得场景大致再现。
“生成探究教学策略”最大的价值,它是对学生极大的尊重,是对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的激发。
它缩小了教师的预设性,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了单向指示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随记卡上,陈芳同学写到:
现当代小说的鉴赏,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开始以为看看文章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一堂课,所以不可能象作讲座一样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小说的鉴赏,人物、情节、环境等等,这堂课主要探究了人物,当然也是写得最出彩的地方。
其实我觉得,本文的环境描写也是写得很精彩的,尤其是香雪换回铅笔盒以后那几段描写。
语言也很优美。
上课给我的另外一个深刻体会就是——上这种类型的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这正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尤其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眼力,对作品的深度理解;
二是心力,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
三是教学机智,教师的临场决断和教学艺术。
对于上面三点,我谈谈我这堂课做的不足的地方。
1、借班上课,估计不足。
因为我原来任教的是普高,虽然我已经按比我们学校重点班高一层次来备课,但最终发现,我的估计还是低了,没想到余高的学生素质这么高,并准备得那么充分。
所以,导致我在上课的时候,错失了一些把文章往深处发掘的良机,也就是在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上做的不够。
2、初次尝试,不够成熟。
这种类型的课,由于高中学校还没有开始施行,我也是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上之前我心里没底,有点患得患失。
同时,我作为一个新教师,个人专业修养还有待加强。
所以,课堂中一些细节还不是很完善。
3、理论修养,有待加强。
上这种类型的课,讲求“生成、探究”,我主张并实行的是“滚动生成”或者说“动态生成”,学生老师共同生成,且课堂是以合作探究为主,也没有过多的强调探究的形式;
但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到底到哪一步?
在哪些方面?
这是我疑惑的地方,也是使我在这堂课中犹豫而错失提升课堂档次的良机的地方。
最后,上这堂课是今年4月份,当时我就做了个简单的整理。
而详细整理是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遗漏。
但里面学生的话,都是他们的原话,我没有进行任何加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哦香雪 高中语文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