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练习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401305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32.38KB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练习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练习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⑵仪器①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仪器①中的药品燃烧时,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等到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
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分析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若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小于1/5,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
(至少答出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级化学练习(十)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2)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氧五氧化二磷B.洁净的空气生锈的铁钉
C.冰水混合物矿泉水D.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
2.下列关于氮气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液氮用于医疗手术B.用氮气可做保护气来储存物质
C.氮气可用于制氮肥D.氮气可以供给人呼吸
3.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氧气和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丙中木条燃烧得更旺。
则甲乙丙三瓶气体依次是()
A.氮气、氧气、空气B.空气、氧气、氮气
C.氮气、空气、氧气D.氧气、氮气、空气
4.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
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
5.生活中常见的薯片包装袋里面被一种气体充得鼓鼓的;
小明对这种气体产生了兴趣;
请你和小明一起对该气体进行探究。
问题:
该气体可能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食品和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而腐败;
常填充氮气或者二氧化碳以防腐。
假设:
小明认为:
可能是二氧化碳。
你的认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然后注入______________中;
观察现象。
小明的假设正确。
讨论:
实验后,小明认为作为食品的防腐气体应具备某些要求。
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要求?
(至少答出3点)
你认为:
气体包装食品除防腐外;
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级化学练习(十一)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3)
1.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2.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A.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④
3.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②甲同学可能没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①②③④B.①③A.②④A.①②③
4.写出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或者实验用品
红磷和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____氧气和空气______________
氮气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水和酒精________________
5.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2l%(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初三级化学练习(十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
反应物
条件
反应现象
文字表达式
空气
氧气
反应后
木炭
点燃
硫
红磷
铁
石蜡
1.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
的白烟主要是()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五氧化二磷D.四氧化三铁
2.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3g/L,氧气密度是1.429g/L,则空气中氧气质量分数是()
A.21%B.23%C.1/5D.4/5
3.现有A、B、C、D四种物质。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4.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
星的木条试验
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5.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人,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
细纯铁铁丝、细含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假设2: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6.下列化学变化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
A.B.
C.
D.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败B.动植物呼吸C.铁丝生锈D.木炭燃烧
8.燃烧、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
A.都属于氧化反应B.都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都有火焰D.都发光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0.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对于以下三个文字表达式:
(1)通过比较,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的。
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化学变化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级化学练习(十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1)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所用的仪器是()
A.试管、带胶塞的导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
B.试管、带胶塞的导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
C.试管、带胶塞的导管、酒精灯、铁架台
D.试管、带胶塞的导管、铁架台、水槽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步骤为:
①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②用手掌贴紧容器外壁;
③移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④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④③①B.④②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①
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A.除④外B.全部C.除⑥外D.①②③⑤
4.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________;
(3)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_______;
(填序号)
(5)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是的()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不会放出氧气
D.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
6.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
某同学想:
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
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
(1)填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则()
A.不能产生氧气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也能迅速地放出氧气
8.图中所示的装置,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①和⑤
初三级化学练习(十四)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2)
1.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和装置_________或装置_________连接;
或选用装置_________和装置_________或装置_________连接(填装置编号)。
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则应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
2.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备氨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以上方法都不可以
3.用右图装置收集气体:
(1)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_________端进入。
(2)瓶内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__端进入,水从_________端排出。
4.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_,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6.哪些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7.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熄灭酒精灯;
⑥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①④⑥⑤B.③②①④⑥⑤C.②③①④⑤⑥D.③④①②⑤⑥
8.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大试管管口应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
B.插入水槽中导管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要立即收集,否则会造成浪费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D.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10.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I
II
III
IV
V
根据“中国国家环境监测”数据,2010年9月27日,我市区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为43,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我市区当天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A.I级优B.II级良C.III级轻度污染D.V级重度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三化学 第二 单元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