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西藏初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394112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8.25KB
初中物理西藏初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Word下载.docx
《初中物理西藏初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西藏初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图中两个力不是作用于同一直线上,所以也不是一对平衡力.
D、由力的示意图可知,图中的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ACD.
平衡力的判断。
点评:
关键是平衡力条件的分析:
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3.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用锤子敲打钢板,锤子和钢板都变热
D.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吸气冲程
A、房间变暖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用敲打的方法使钢板变热,实质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D、汽油机的吸气冲程靠惯性来完成,没有力做功,不符合题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此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要判断出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需知做功的特点.
4.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属性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
)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状态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比热容也变化,只有质量是不变的.
A、体积变大,
B、密度变小.
C、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D、状态由液态变为固态.
故选C.
本题考查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体这二者一般是不同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5.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这物体不一定是光源
B.物体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
C.物体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答案】D
【解析】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一定是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光线进入眼里,这个物体不一定是光源.故: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思路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眼睛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光线进入眼里
试题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
6.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解释合理的是()
A.甲;
磁场能产生电流
B.乙;
闭合开关,小磁针N极向左偏转
C.丙;
麦克风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丁;
电流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解析】A、该实验是奥斯特实验:
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现象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即电生磁,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选项A错误;
B、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由右侧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磁感线从N极出发经过小磁针时方向是向右的,则小磁针N极将向右偏转,选项B错误;
C、话筒的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气流冲击线圈从而使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将声音信号变成了电信号,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两个电磁铁是串联的,则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电流相同.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匝数多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目多,表明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选项D正确.
故选D.
7.树叶飞落在马路上,当一辆汽车高速行驶过路面时,树叶将(
A.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B.只向上飞扬
C.从路旁被吸向汽车
D.不受影响
【解析】流速达的地方压强小,当一辆汽车高速行驶过路面时,靠近汽车的地方速度大,所以压强小,所以树叶被吸向汽车。
8.请你在下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
【答案】
【解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
弯曲的四指指电流方向,则拇指指N极,如下图
9.(2009·
江苏中考)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叉是否有弹性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解析】选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发声体音叉的振动很微弱,不易观察和感知,通过将其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小球的摆动,这样可便于观察.
10.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
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
实验结果表明:
(1)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填“前”
或“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2)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
透镜。
(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将光线
(填“会聚”
或“发散”)。
(4)请举出一项保护视力的具体做法:
。
(1)后。
(2)凹。
(3)发散。
(4)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解析】:
(1)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
故答案为:
后.
(2)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凹.
(3)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发散.
(4)要保护视力,不要长时间上网看电视;
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再运动的车上看书等.
不要躺在床上看书,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二、双选题
11.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棒带
电,丝绸带
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
,丝绸得到了
【答案】正、负、电子、电子
物理学中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所以丝绸带负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所以玻璃棒和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戴正电荷应该是失去了电子,丝绸得到了电子。
摩擦起电
1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
“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这一过程中要
热量。
【答案】汽化;
吸.
【解析】汽油在常温下就会汽化形成汽油的蒸汽,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形成的蒸汽遇到火花就会燃烧.
13.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C.甲车可能向南运动
D.乙车可能向南运动
【答案】AC
【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
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车静止不动;
二是向南运动;
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AC。
14.洒水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中不断洒水,在此过程中洒水车(
A.动能不变
B.动能减小
C.机械能减小
D.机械能不变
【答案】BC
【解析】洒水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中不断洒水,在此过程中洒水车的高度和速度不变,质量变小,所以洒水车的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洒水车的机械能变小。
故AD错误,BC正确。
答案为BC。
1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
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初春,洒在草上的水形成“冰挂”
D.
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
【答案】AD
【解析】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冰挂”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窗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故D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为AD。
三、实验题
16.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1)电铃声逐渐变小;
(2)电铃声逐渐变大;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
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
反之,声音将逐渐变大;
此实验验证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知识.
四、填空题
17.取一支大的注射器。
拉动活塞吸进一些乙醚(乙醚是一种化学药品)。
取下针头,用橡皮帽套紧,如图所示。
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中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由于液态乙醚发生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乙醚蒸气的缘故。
再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
这一实验告诉我用
的方式能使气体液化。
【答案】汽化
液化
压缩体积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题中的现象的演示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液化的缘故.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压缩体积也能使气体液化。
汽化和液化
18.物理书课本的宽度是185
;
人步行的速度约1.2_____
(填合适的单位)
【答案】mm,m/s
【解析】物理书课本的宽度不可能是185m、185dm、185cm(即1.85m),应该是185mm.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
mm,m/s
本题是一道估算题,了解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数据及单位是解题的关键
19.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1.8×
10-4m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N/kg),松手后苹果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答案】1.8
上浮
【解析】略
20.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_____,约为1500m/s,用超声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
则该处海深是_____m。
【解析】知道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的深度.
解答: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比在海水中速度小,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
×
4s=2s;
则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
2s=3000m.
答: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
故填:
快
3000m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21.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
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
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
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
【解析】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防治方法上进行分析.
五、计算题
22.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
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
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位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听,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2s。
温度(℃)
物质
速度(m/s)
20
空气
340
水
1450
松木
3320
铁
4900
(1)另一位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2)并分别说出每次传播声音介质是什么?
(3)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多少m?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三次(2分)
(2)固体(铁管)、液体(水)、气体(空气)(3分)(3)680m(4分)
(1)
(2)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液体中传播速度在固体和气体之间.当在铁管一端敲击时,声音就会从铁管、铁管里的水和空气三种介质里传播,所以会听到三次声音.
(3)由题知,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S="
vt"
=340m/s×
2s=680m
声速;
声音的传播;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题意是计算铁管长度的关键.
23.你见过如图所示的这样交通标志吗?
这是最低限速标志,表示机动车驶入前方道路之最低时速限制,要求在前方路况良好的情况下,机动车最低时速不得低于50公里。
设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限速路段的起点及各立交桥路口后的适当位置。
本标志与最高限速标志配合设置在同一标志杆上,而不单独设置。
在路侧安装时,最高限速标志居上,最低限速标志居下。
记者在四环路上看到,平均每隔两公里就同时出现两面限速标志最高限制时速80公里,最低限制时速50公里。
请根据上面短文中的数据,编写一道与运动有关的计算题。
【答案】提示:
可以提问经过两组标志牌至少用多少时间?
或路况良好时,经过两组标志牌,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解析】汽车以此速度行驶1小时可以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根据公式s=vt=50km/h*1h=50km
此题是开发性试题,旨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和解决问题。
本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
(1)该桶的容积为9×
10﹣3m3;
(2)这堆稻谷的密度为1.11×
103kg/m3;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为4.995t.
(1)知道桶里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体积,即桶的容积;
(2)桶中稻谷的体积等于桶的容积;
知道桶中的稻谷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稻谷的密度;
(3)知道稻谷的体积,利用公式m=ρV算出这堆稻谷的质量.
(1)根据ρ=
可得桶的容积为:
V=V水=
=
=9×
(2)桶中稻谷的体积为V0=V=9×
10﹣3m3,
稻谷的密度:
ρ=
≈1.11×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
m总=ρV总=1.11×
103kg/m3×
4.5m3=4.995×
103kg=4.995t.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体积、密度、质量,注意:
空桶平平的装满一桶稻谷时稻谷的体积就等于装满水水的体积.
25.一个空瓶的质量为1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600g,在空瓶中装某种金属碎片若干,瓶与金属碎片的总质量为900g,再装满水,瓶子、金属碎片和水的总质量为1309g,试求:
(1)瓶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金属碎片的密度.
(1)500cm3;
(2)100cm3;
(3)8.8g/cm3
(1)空瓶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600g-100g=500g,
由ρ=m/V可得,空瓶容积:
V=V水=m水/ρ水=500g/1.0g/cm3=500cm3;
(2)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1309g-900g=409g,
水的体积:
V水′=m水′/ρ水=409g/1.0g/cm3=409cm3,
金属片的体积:
V金=V-V水´
=500cm3-409cm3=91cm3;
(3)金属片的质量:
m金=m总-m瓶=900g-100g=800g,
金属片的密度:
ρ=m金/V金=800g/91cm3≈8.8g/cm3.
密度的计算
六、简答题
26.根据图中所展现的情景,你能判断出图中的甲乙两件裤子谁干得快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见解析
【解析】答:
乙衣服干得快.理由是:
从图上看,在展开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的情况下,乙图中太阳照射下衣服温度高,水分蒸发得快.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联系晾衣服的实例,是一道生活实际题.
七、综合题
27.小明和小军想估测一段铁路的长度,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以偿。
学习了声学的知识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验:
小明在一段铁路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军在这段铁路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记录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
(2)查阅资料:
小明和小军上网查询了一些关于声速的数据,如下表:
请帮他们计算出这段铁路的长度。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727.6m。
【解析】设铁轨的长度是s,由v=s/t可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t1=s/v空气=s/340m/s----①,
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是t2=s/v铁=s/5200m/s------②,
声音在空气中需要时间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大2s,t1-t2=2s,-----③,
把①②代入③得:
s/340m/s-s/5200m/s=2s,解得:
s=727.6m
八、作图题
28.(6分)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1)如图甲,S为光源,MN为不透光的木板,作出木板右侧光线射不到的区域(用阴影表示)。
(2)如图乙,一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3)请在图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
(2)
(3)
(1)光从光源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N和遮光板左上端M分别出入射光线SN、SM,则;
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2)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
,所以入射角为90°
-30°
=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60°
(3)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西藏 初二 竞赛 测试 模拟 试题 答案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