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基本信息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90212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71KB
作业基本信息Word文档格式.docx
《作业基本信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基本信息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这一时期的学生知识面已有所拓展,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技能技巧表现能力。
通过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学习,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认识到了表现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已经成为了艺术家普遍的永恒主题。
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同时也是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的认识与体会。
在这样的主题中,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如:
过春节、迎新春、春游、植树等,在其它学科中也学过许多有关春的诗词、散文、春联、歌舞、音曲等等,每个学生从这些经历中所获得的和要释放的是不同的感想与收获,对春天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领会与理解。
但大多数学生知识形成了抽象思维,还不能把这些对春天的感受与文学、音乐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春天的形式与手法也较为单一,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往往知识一翻而过,很少去思考、体会其中的意境和传达的信息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
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
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人教版《春天的畅想》内容亲切、自然,与大自然联系紧密,学生们普遍比较喜爱,也容易接受,而且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学科整和,增添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
为了顺利实施本课,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的修养水平。
1.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表现春天的图片、音乐、文学作品和制作FLash动画创设情景,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春天的多种手法,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比赛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让文学、音乐、民俗等多学科知识在本课中得到渗透,师生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3.此外,适时、适宜、适合的对学生予以最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也相当重要。
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闪光点,就看我们如何去挖掘、去点亮、去捕捉、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将心中所想的最美好的感觉通过情感流露出来,才会在课堂上不时进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
本课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而且特别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身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同学间的情感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师:
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不经意间,当我们看到一簇新绿,春天已经悄然而至。
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
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
(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
散文《春》的朗诵录音、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问题
(1):
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
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
(1):
……
生
(2):
问题
(2):
能否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问题(3):
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谈谈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生: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春节时的民俗、生活图片、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
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A、欣赏国画《春》(现代)王成喜
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
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
”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
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
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
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B、课件展示:
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几幅国画作品《漓江春》、《漓江春早》等
问题:
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
什么是艺术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
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
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
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
具象表现与意象表现各有什么特点?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宋)马远
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朗诵录音和解析
教学设计:
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现代)李可染
D、欣赏雕塑《春风》(现代)张德峰
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有哪些不同特色和特点?
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具有视觉感受,文学作品只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但两者都具有意境,能够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现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
3.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表现春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油画《花开的果园》(法国)毕沙罗、油画《白桦林》(俄罗斯)列维坦和国画《游春图》(隋)展子虔、国画《早春图》(北宋)郭熙
油画《花开的果园》是通过什么形式、描绘什么来表现春天的?
主要借画来赞美什么?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在表现春天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4.造型表现与色彩表现春天的不同特点:
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和春天色彩构成
画丽的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分析春天的色彩,通过运用春天的色块置换,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
(三)结束延趣、课堂小结阶段
在课的最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聆听来自春天的声音,让我们用心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或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课后作业:
继续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成语、散文、歌曲等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比赛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表现春天的图片、音乐、文学作品和制作FLash动画创设情景,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春天的多种手法,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业 基本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