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38597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6.20KB
推拿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推拿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第四章
特定穴;
是指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小儿推拿操作顺序;
①一般情况下来说.小儿按摩应按“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
②亦有根据病情轻重缓急③先推主穴,后推配穴;
先推配穴,后推主穴④小儿体位而定顺序先后,可以灵活掌握.动作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特定穴
1坎宫(线),又称推眉弓。
定位:
【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2.。
天门(线),又称推攒竹。
定位: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
3、天柱骨(线):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4、耳后高骨(点):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5、乳根,乳下2分,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6。
乳旁,乳外旁开2分,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7.胁肋,从腋下两肋至天枢处,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8。
腹,腹部,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掌过四指摩称摩腹,顺,通热导滞,泄热,逆,益气涩肠固脱
9。
丹田:
或揉或摩。
【小腹部,脐下2寸到3寸之间】。
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
10。
肚角,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止腹痛
11.脊柱,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
12。
七节骨:
【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温阳止泻(推上),泻热通便(推下)
13龟尾,尾椎骨端,调理大肠
14,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
15。
小肠,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泌别清浊,滋阴补虚,清热利尿
16.大肠,食指桡侧缘,自食指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补,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推肝胆火
17。
肾纹,手相面,小指第2指尖关节横纹处,祛风明目,散热结
18。
肾顶,小指顶端,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19。
四横纹,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1指尖关节横纹处
20.小横纹,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干啰音
21。
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湿啰音,治疗百日咳肺炎要穴
22.胃经,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或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23.内劳宫,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清实热,虚热不能用)
24、小天心【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揉小天心用于清心经热;
掐、捣用于惊风抽搐、夜啼。
25。
总筋,掌后腕横纹中点
26大横纹(阴阳),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27.中指甲根桡侧/尺侧赤白肉际处,左/右端正,升阳止泻/降逆止呕
28。
老龙,在中指背,距指甲根中点1分许
29.五指节,掌背五指第1指尖关节
30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31.上马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
32.手背第2。
3/3。
4掌骨歧缝间,威灵/精宁
33.膊阳池,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
34、一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揉,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发散风寒。
35、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本穴性温热,非虚寒病慎用。
36、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清热、凉血、解毒。
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37、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
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本穴清热不伤阴.
38、箕门;
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作用:
利尿
39黄蜂入洞,两鼻孔下,以一手轻扶患儿头部,使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另手食、中两指的指端着力,紧贴在患儿两鼻翼内侧下缘处(口禾髎),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分作反复不间断揉动50—100次.,发汗解表,宣肺通窍。
40水底捞明月:
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水底捞明月”。
性凉,可清虚热.
5、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以第3腰椎横突部位明显压痛为特点的慢性腰痛诊断;
腰痛,部分患者牵及腿痛但痛不过膝;
腰3横突处压痛,阳性,可触及痛性肥厚硬结节;
伴腰椎活动障碍;
多见于瘦长体型。
6.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的椎弓呈完整的腰椎体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临床上以向前滑脱多见。
好发于第4个第5腰椎,台阶感
7.骶髂关节紊乱症,是指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4'
字试验阳性
8、退行性脊柱炎广泛深压痛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滑脱部位不能“按”,退行性脊柱炎,多指增生性腰椎炎,退行性腰椎炎,肥大性腰椎炎,腰椎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晨起腰部僵硬,酸痛,不能久坐,稍活动减轻,劳累加重为特点。
8、腰肌劳损中医学称为肾虚腰痛广泛分布浅压痛诊断标准:
①有慢性腰痛病史,反复发作②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难愈③酸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④直腿抬高试验阴性⑤若病久,腰痛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痛重,若急性发作。
可腰背脊柱侧腕,腰肌痉挛,有压痛。
9、梨状肌综合症诊断:
①一侧或两侧臀部疼痛,呈跳痛样,刀割样剧痛,沿坐骨神经放射痛②沿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③直腿抬高试验60度以下痛甚,大于60度痛减或不痛④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⑤部分患者会阴部不适,睾丸抽痛,性机能减退⑥梨状肌压痛阳性,病久臀肌萎缩⑦下肢肌肉萎缩,可触及梨状肌束。
12、腕管综合.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
管腔狭窄时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质、月骨脱位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临床表现
(1)拇、食、中指疼痛和麻木,夜间加剧。
少数病人疼痛可放射至前臂、上臂甚至肩部.
(2)久病可出现拇指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功能障碍。
少数患者晚期可有手指发凉、发绀、皮肤发亮、指甲增厚脱落、少汗多汗等自主神经营养改变症状。
13、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表现特点:
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初起时,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和夜间疼痛较重,上下楼梯时明显,跑跳跪蹲均受不同程度的限制,活动关节时可有摩擦或弹响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
1,头痛的推拿治疗;
疏经,通络,止痛颈源性头痛,外感头痛,偏头痛,内伤头痛,基本治疗;
⒈头面部手法有抹,分推,掐按,掐揉,大鱼际揉,拿五经,扫散法。
穴位有印堂,太阳,鱼腰。
攒足,丝竹空,上星,百会等。
操作①坐位,术者抹,分推法于前额及面部往返施术。
②指端按揉穴位,大鱼际,揉前额面部③拿五经,5~6次④扫散法⒉颈项部手法有gun,揉,拿,捏,点,按,揉,搓,合擦等。
穴位有风池,风府,颈夹脊,肩井,上肢,颈部诸穴。
操作①gun,揉②拿捏颈项部,疏通气血③点按穴位,以得气为度④擦法透热为度。
辩证治疗;
风寒头痛--—拿风池,风府,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穴位,揉合谷,外关,曲池,擦膀胱经.肝阳上亢头痛--—推桥弓,揉太冲。
肾虚头痛,揉肾俞,擦肾俞至命门一线。
血虚头痛,擦脾胃区,按揉膈俞,血海,局部擦法,活血化瘀。
2,失眠,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肝郁化火宁心安神,平衡阴阳
3,高血压肝阳上亢,痰浊壅盛
4,胃脘通推拿治疗;
理气止痛,病邪阻滞,脏腑失调基本治法⒈胃脘部,手法有抹,揉,一指禅推,按,掌振法等穴位有阿是穴,中脘,阑门,足三里。
操作仰卧位,①摩,揉上腹3~5min②一指禅或按揉成三角③按穴位得气为度④掌振胃脘部,施术透热为度⒉背部手法有gun,揉,点,按,推等。
穴位有大抒至三焦俞。
⒊肩臂胁肋部手法有拿捏点按搓穴位有肩井,手三里。
合谷,内关.操作①坐位,术者拿捏肩井,循臂肘而下②点按穴位以得气为度③搓摩胁肋
6、痛经治疗:
【治疗】治则:
通调气血。
气滞血瘀证者,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寒湿凝滞证者,治以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湿热瘀阻证者,治以清热除湿,祛瘀止痛;
气血虚弱证者,治以益气补血,调经止痛;
肝肾亏损证者,治以补养肝肾,调经止痛。
部位及取穴:
腹部、腰骶部、胁肋部、督脉、左侧背部、背部腔胱经第一侧线;
气海、关元、肾俞、八髎、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太冲、命门、中极、膀胱俞、委中、阴陵泉、蠡沟、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涌泉、太溪。
手法:
摩法、揉法、〓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擦法、分推法、推法。
拿肩井,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掐拿风池,凤凰展翅【清热类】清肝经,清心经,清脾经,清大肠,清小肠,清胃经,退六腑,掐揉小天心,运内劳,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月,掐四横纹,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揉肾纹,推脊,(清天河水,推涌泉可用于虚热)
【补益类】补脾经、肾经、肺经、大肠、小肠,揉二马,揉丹田,推三关,逆摩腹,捏脊【温阳散寒类】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掐揉二扇门,弱)揉丹田【消食化滞类】清补脾经,运板门,顺运内八卦,分阴阳,分推腹阴阳,揉足三里【止泻类】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向上推按后承山,掐左端正,揉龟尾,捏脊(虚证腹泻)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逆摩腹,揉天枢。
右揉涌泉【止腹痛类】揉一窝风,拿肚角,拿后承山,摩腹【通大便类】清大肠,揉膊阳池,向下推按后承山,顺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止呕吐类】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分推腹阴阳,掐右端正,左揉涌泉,逆运内八卦,清胃经,按弦走搓摩,揉天突【利小便类】推箕门,清小肠,按揉丹田,揉小天心,清肾经,揉膊阳池【止咳化痰类】推揉膻中,揉乳根乳旁,清肺经,顺运内八卦,揉天突,按弦走搓摩,和阴阳,分推肩胛骨,揉掌小横纹,推小横纹【理气类】顺运内八卦,顺摩腹,推揉膻中,按弦走搓摩【镇惊安神类】开天门,揉耳后高骨,捣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肝经,清心经,猿猴摘果,按揉百会,啥印堂【开窍醒神】掐人中,掐十宣,掐老龙,掐威灵精宁,掐端正【通鼻窍】揉迎香,黄蜂入洞,推囟门,清肝经【固表止汗】揉肾顶,运太阳(补)补脾经,补肾经【通经络,调气血】按摇洪池,拿肩井,揉一窝风,天门入虎口
1、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又简称为“斜颈”,俗称“歪脖”。
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所引起的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目的】舒筋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消肿,纠正头歪畸形,改善和恢复颈椎活动功能
2、小儿发热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
外感发热(清热解毒,发散外邪)肺胃实热(倾泻里热,理气消食)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气虚发热(健脾益气,佐以清热)
3、小儿咳嗽咳嗽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见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均可引起咳嗽治则:
止咳.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内伤咳嗽(健脾养胃,止咳化痰)
4、小儿腹泻:
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如水样.相当于现代医学消化不良、部分肠炎等治则:
消食导滞,理肠止泻。
大肠,脾经,胃经,肾经加摩腹,七节骨,揉龟尾,揉大肠俞,天枢,上巨虚1伤食泻:
消食导滞,和中助运.2寒湿泻:
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3脾虚泻:
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4湿热泻,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脾肾阳虚,健脾温肾,温阳止泻
5、厌食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不欲饮食,甚至拒食的病症治则:
调理脾胃。
脾胃虚弱(健脾胃,助运化)胃阴不足(滋养胃阴)
6、遗尿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地将小便尿在床上,又称尿床温补脾肾,固涩下元.
7。
疳积:
指疳证和积滞总称。
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现代医学所说小儿营养不良与疳证相似积滞伤脾(消积导滞)气血两亏(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呕吐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胃或肠道呈逆行性蠕动所致。
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胃寒吐(温中散寒,和胃降逆)胃热吐(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伤食吐(消食导滞,和中降逆)惊恐吐(镇惊止吐)
夜啼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不眠,甚至通宵达旦,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夜啼清心经,清肝经,开天门,揉耳后高骨加捣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摩揉百会,摩揉囟门,猿猴摘果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心经积热(清心导赤)惊骇恐惧(镇惊安神)乳食积滞(消食导滞)
扌衮法:
【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
.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
【要求及注意事项】
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
。
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
,回滚40°
使手背1/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
3:
1,即“滚三回一”。
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
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
一指禅推法
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放松,肘部自然下垂。
腕部放松。
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
紧推:
频率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
慢移:
缓慢的移动。
(二)操作要求
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即所谓紧推慢移。
(三)临床运用
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
二、揉法:
1.大鱼际揉:
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
沉肘,屈肘成120°
—140°
,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2.掌根揉:
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掌根附于施术部。
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拇指揉:
拇指罗纹面吸附于施术部,余四指合适位置助力,腕微屈或伸直。
以腕为支点,拇指主动环转运动,罗纹面在施术部上连续不断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
中指揉:
中指之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
肘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使中指罗纹面在术部上轻柔灵活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为加强揉动力量,可以食指搭于中指背侧进行操作.
所施压力适中,受者舒适为度。
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
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
在面部可以缓慢操作。
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
推法:
1.指推法:
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余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固定助力,腕关节略屈并偏向尺侧。
拇指及腕臂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
有拇指平推、三指推法。
掌推法:
以掌根着力于施术部,腕背伸,肘伸直。
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施力,通过前臂、腕关节,使掌根向前单向直线推进。
肘推法:
屈肘,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另一侧手以掌扶术手拳顶以固定、助力。
【治疗作用】推法通经活脉,荡涤积滞的作用较强。
外感发热,腹胀便秘,食积癃闭,高血压病,头痛失眠,腰腿痛,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感觉迟钝等病。
【要求及注意事项】紧贴皮肤,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适中,单向直线推进.不可推破皮肤.可用介质或间歇操作.
擦法:
【操作要领】全掌、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腕关节放平。
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运动,使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做前后方向的连续擦动并产生一定的热量。
【治疗作用】较好的温经散寒作用,能治疗一切寒证。
用于风寒外感,发热恶寒,风湿痹痛,胃脘痛喜温喜按者,肾阳虚所致的腰腿痛、小腹冷痛、月经不调以及外伤肿痛等病.
1.着力部紧贴体表,不宜过度施压,直线往返运行,往返距离尽量拉长,力量均匀,动作连续不断如拉锯状.
产生热量以透热为度。
3.不可擦破皮肤.
不可屏息操作.
五、按法:
指按法:
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余指张开,置于相应部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
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
压力达到所需力度后稍停片刻,“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动作平稳有节奏性。
掌按法:
单手或双手掌面重叠置于施术部。
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垂直下压,施力原则同指压法。
肘压法:
按法去除手法操作的节律性,仅施以一种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则为压法,多用肘压。
【治疗作用】有刺激强和舒适特点。
可补虚泻实。
用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患,风寒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偏瘫等多种病症.
1.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组织深部。
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3.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
不可突施暴力。
开始又轻而重,结束时又重而轻。
掌握好患者骨质情况。
运动关节类手法;
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等运动,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
主要包括摇法、扳法和拔伸法.
六、扳法:
1.颈椎扳法:
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和环枢关节旋转扳法。
胸背部扳法:
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扳肩式胸椎扳法。
3.腰部扳法:
包括腰部斜扳法、旋转扳法、后伸扳法.
4.肩关节扳法:
包括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
5.肘关节扳法:
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上臂平放于床面,术者坐于其侧。
一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活动,如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屈伸活动后,将肘关节置于屈曲位,缓慢加压,使其进一步屈曲,向功能位靠近。
遇到明显阻力时,握前臂的手施加一个稳定而持续的压力,达到一定时间后,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短促而有控制的肘关节屈曲位加压扳动;
如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则向反方向依法扳动。
腕关节扳法:
主要分为屈腕扳法和伸腕扳法.
7.髋关节扳法:
分为屈髋屈膝扳法、后伸扳法、“4"
字扳法、外展扳法、直腿抬高扳法。
膝关节扳法:
(1)膝关节伸膝扳法
(2)膝关节屈膝扳法
9.踝关节扳法:
分为背伸扳法和跖屈扳法。
【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松解粘连及滑利关节等作用。
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伤筋及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要顺应、符合各关节的各自生理功能和运动规律来实施扳法操作。
2.扳法操作宜分阶段进行.第一步先小范围活动或摇动,使其放松、松弛;
第二步将关节极度屈曲或伸展、旋转,使其达到明显阻力位,稍停片刻再进行第三步扳法。
3.扳法实施时用的是“巧力寸劲"
4.发力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
操作时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活动范围。
6.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
7.不可强求关节弹响及粘连组织的撕裂声。
8.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
老年人有较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或禁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
10.时间久、粘连重的肩关节周围炎在实施扳法时不宜一次性分解粘连,以免关节囊撕裂而加重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严重侧隐窝狭窄者,在实施直腿抬高扳法时不可强力操作。
以免腰部神经根撕裂
【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松解粘连及滑利关节等作用.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伤筋及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七、拔伸法:
{拔伸颈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
正骨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颈椎拔伸法:
(1)颈椎掌托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
双手拇指端及罗纹面分别顶抵住其枕骨下方的两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两小臂置于其两侧肩上部的肩井穴内侧。
两手臂部协调用力,即拇指上顶,双掌上托,同时前臂下压,缓慢的向上拔伸1—2分钟。
(2)颈椎肘托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于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套住其下颌部,手掌则扶住对侧头顶以加强固定.两手臂协同用力,向上缓慢拔伸1—2分钟。
颈椎拔伸亦可仰卧位拔伸.
2.肩关节拔伸法:
(1)肩关节对抗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
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合前臂上段,于肩关节外展45°
--60°
位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其身体向对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以与牵拉之力相对抗,持续拔伸1—2分钟.
(2)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身侧。
以近其身侧下肢的足跟部置于其腋窝下,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部,将其上肢约外展20°
左右,身体后倾,手足及身体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在外展20°
位得到一个持续的对抗牵引,持续一定时间后,再内收、内旋其肩关节。
3.肘关节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方。
将其上肢置于外展位,助手两手握住其上臂上段以固定,术者一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握其前臂下段进行拔伸。
腕关节拔伸法:
一手握住其前臂中段,另一手握其手掌部,两手对抗施力进行拔伸.
5.腰椎拔伸法:
受术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或助手固定其肩部,术者立于其足端,以双手分开握住其两下肢足踝部,身体宜后倾,逐渐向其足端拔伸。
6.髋关节拔伸法: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助手以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拿 考试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