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76791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31KB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约定
B.太丘舍去 去:
离开
C.相委而去 委:
委托
D.元方入门不顾 顾:
回头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去后乃至 乃吾前狼假寐
C.相委而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下车引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陈太丘与友期》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1.C 2.B 3.B
(三)《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诚信
B.饭疏食,饮水 食:
食物
C.切问而近思 近:
附近的
D.传不习乎传: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于我如浮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是谈学习方法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
B.“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珍馐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馐时间发愤进取。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
D.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B.为人谋而不忠 可以为师矣
C.不义而富且贵 年且九十
D.七十而从心所欲 择其善者而从之
A.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文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C.孔子认为君子一定能够做到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定向训练一
1.C 【解析】近:
当前的。
2.C 【解析】A.代词,指代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
C.介词,凭借;
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3.A 【解析】“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
定向训练二
1.B 【解析】A每天/天;
B.志向;
C.以……为乐/快乐;
D.按时/当时。
2.A 【解析】A.连词,表转折;
B.替/作为;
C.并且/将近;
D.顺从,听从/学习。
3.C
(四)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A.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明确、坚定
B.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达到
C.非学无以广才 广:
广大
D.年与时驰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C.险躁则不能治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选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C 【解析】广:
增长。
2.D 【解析】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指知识;
B.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动词,认为;
C.连词,就/副词,就是;
D.用在动词前,表反问,怎么。
3.D 【解析】“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应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
(五)狼
蒲松龄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A.止有剩骨 止:
仅,只
B.其一犬坐于前 犬:
狗
C.目似瞑,意暇甚 意:
这里指神情、态度
D.一狼洞其中 洞: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无丝竹之乱耳
C.屠乃奔倚其下 乃不知有汉
D.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A.本文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B.全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
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阴险,都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C.本文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D.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止增笑耳 止:
B.屠暴起 暴:
暴躁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
攻击
D.乃悟前狼假寐寐:
睡觉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
C.久之,目似瞑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暴起”“劈”“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B.本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C.《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意味。
1.B 2.B 3.C
1.B 【解析】暴:
突然。
2.C 【解析】A.用/因为;
B.在/比;
C.助词,凑足音节;
D.代词,它/语气助词,可要,一定。
3.B 【解析】不仅通过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六)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A.及其家穿井及:
待,等到
B.国人道之 道:
道路
C.丁氏对曰 对:
应答,回答
D.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
洗涤
A.不若无闻也 若屈伸呼吸
B.及其家穿井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得一人之使心乐之
D.宋之丁氏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A.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此书又称《吕览》,为春秋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B.丁家开始因为没井,要常年派一人在外打水,后来打了井,不用派人在外打水,所以才说“穿井得一人”。
C.宋君派向丁家询问就是因为他好奇,不太相信从井中拉出一个人。
D.这个故事启发我们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1.B 【解析】道:
讲述。
2.D 【解析】A.如/你;
B.待,等到/来不及;
C.介词,的/代词,指眼前看到的听到的;
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A
(七)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奈地坏何?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亡:
无,没有
B.因往晓之晓:
告知,开导
C.若屈伸呼吸 若:
好像
D.其人舍然大喜 舍:
同“释”,解除、消除
A.静以修身 以为顺流下矣
B.其人曰奈何忧其坏
C.有闻而传之者学而时习之
D.闻之于宋君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事讽刺了那些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的人。
B.热心人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
C.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科学的,与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是一致的。
D.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我们应该肯定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1.C 【解析】若:
你。
2.C 【解析】A.来/认为;
B.那/它;
C.表示顺承/表示顺承;
D.代词,这件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中考 语文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复习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