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玉的精神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373878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0.04KB
灵玉的精神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灵玉的精神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玉的精神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为一种神器,它拥有奇妙的魔法力量,能够保护人不受灾祸和邪灵的伤害。
黄帝所在的年代,华夏部落被巫师集团所主宰,黄帝是其中最强大的巫师。
玉所具有的法力,令其成为巫师集团的首席武器,充当祭祀和统治的双重道具,它既是在祭坛上向神明传达资讯(祈求、愿望、赞美和怨气)的礼器,也是向民众昭示威权性的法器。
这种双向(向上与向下)的征服,统一在神学的强大根基上。
玉所拥有的魔法力量,在中国器物文化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
唐玄宗(685—762)有件叫做“玉龙子”的玉器,虽长宽不足数寸,却温润精巧,为人间不可多得的宝贝。
京城一旦爆发旱灾,他都要虔诚地向它祈求恩泽。
而每次下雨时分,皇帝近观玉龙子,都能看见龙鳞及鬃毛的翕张。
开元年间,京城一带发生大旱,皇帝又向玉龙子祈祷,但十多天后还是没有下雨,他就把玉龙子悄悄地扔进宫中的龙池,顷刻之间,云状的物体拔地而起,紧接着风雨大作。
玉龙子显示了非凡的力量。
在玉跟皇帝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庇佑民众的秘密契约。
由于玉的诞生,流传在人间的神器,第一次具备了神祗的特征。
唐肃宗年代发生过的一件奇案,足以显示这个独一无二的特征。
以奸恶擅权著称的宦官李辅国,从皇帝那里得到了两枚做工精巧的玉辟邪,其香气百米以外就能闻到。
有人不小心用衣服搽抹了玉辟邪,香味经年不退,即使放水里反复冲洗,也不能消褪。
有一天李辅国正在梳洗,听见玉辟邪一个发出大笑,另一个则发出了悲号。
太监惊骇得不知所措,就把它们砸碎后扔进厕所,从此时常听到厕所发出冤痛之声。
不到一年,老太监就遭到一个潜入府邸的刺客的谋杀,他的头颅割下后,恰好被扔进了那座厕所的粪池。
这就是作为神器的玉所能提供的全部意义。
它的神性与神通,进入了广阔的政治和道德领域,为黄帝、官吏和人民的行为做出示范,也向奸恶者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展示着鲜明的断头台风格。
它温莹而刺目的光泽,闪烁在中古世纪的黑夜里。
它是无限缄默的,却喊出了最犀利的声音
3、帝玉:
玉的帝王政治学
据《瑞应图》、《竹书纪年》、《尚书》等古文献记载,西王母曾向黄帝和舜帝贡献白环、玉块、白玉瑭等玉器,这无疑是华夏民族第一次触摸玉的时刻。
早在民族书写运动的起点,玉就已进入领袖、国王和酋长阶层,成为权力政治学的象征。
仓颉发明的汉字,清晰地描述了“玉”的定义,这定义被坚固地书写在“玉”的字形里。
玉,就是佩戴于王者腰间的那一个点状饰物。
它是如此细小,犹如天地间的一粒粟米,却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权力气味。
这是自然精英和人类精英的合二为一。
玉和人发生了内在的置换:
人获得了玉的自然灵性,而玉获得了人的精神高度。
在巫师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玉的无限法力被传承下来,成为庇护国王世俗权力的法宝。
真正把玉镶嵌在国家意识形态核心的是周人。
和田玉的发现激励了周人,促使他们发现它的权力本性。
周朝的最大贡献是制定玉器的礼制。
《周礼》记载了六种宫廷祭礼所用的玉器(圭、璋、璧、琮、琥、璜),显示礼器的精密分工。
不仅如此,周朝还为世人留下了三件最著名的玉器——隋侯珠、和氏璧和昆山之玉。
那些奇妙的玉器在数量上只有九鼎的三分之一,体积和重量上则更为轻微,却拥有无限广阔的神性。
周是玉器和鼎器并重的王朝,它同时掌握了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权力秘匙。
周朝的晚期衰微,再度引发了玉的悲剧。
它被迫在世俗权力的争斗中沉浮,成为人类争斗的工具。
司马迁在《史记》中向我们转述了和氏璧的传奇经历,秦昭王声称愿意用15座城池跟赵惠文王交换和氏璧。
赵国的使者蔺相如凭藉才智和胆识,捍卫了玉璧的所有权。
这与其说是一场权力、韬略、阴谋和尊严的角逐,不如说是关于和氏璧的价值展览。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吞并赵国,力夺和氏璧,清洗了先祖当年被赵臣戏弄的耻辱。
他的极权主义王朝,用和氏璧充当御玺,《汉旧仪》记载其上镌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意思是它来自上帝的授权,所以将会万寿无疆,永远昌盛。
玉正式取代笨重的“九鼎”,成为历代王朝的最高权力象征,历经长达一千多年的劫难。
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的前夜,五代后唐的末代皇帝李从珂和后妃在宫里自焚,和氏璧跟所有御用之物一起化为灰烬,而中国文明则开始了它的下降历程。
玉的世俗复兴,从汉开始,直到晚清为止。
它是华夏各王朝的权力守望者,从一个形而上的角度,定义着皇帝及其臣子的德行。
另一方面,皇帝对玉的迷恋,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关于宫廷玉的叙事,由此变得脍炙人口起来。
《太平广记》援引《异苑》说,汉武帝平素最爱把玩的,是西胡渠王进献的玉箱与瑶石手杖。
这两件器物后来都成为皇帝的随葬品,被深深埋入地下。
但多年之后,这两件宝物突然出现于扶风的古玩市场。
宫廷里的侍臣们根据出售者的长相判断,他就是死去的汉武帝本人。
我们不知道武帝如何走出密封的墓室,也无法了解他为何要兜售自己的宝物,但越过其复活的传说,玉昭示了其创造永生奇迹的法力。
这是关于玉和帝王亡灵的关系的神秘证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玉还会被缝制成玉衣,包裹皇帝及其嫔妃们的亡灵,或者像糖果一样被放进死者的嘴和肛门里,以维系尸体的新鲜,并为死者的复活或升天奠定医学基础。
我们就此观察到了一个奇特的事实:
玉能够坚守它的主体性。
在岁月的打磨中,它非但没有生锈和腐化,反而变得荧光四射,温润可喜。
跟青铜器和铁器相比,玉是唯一能够被时间擦亮的器物。
这种属性照亮了皇帝的希望,他们指望通过对玉的占有,延缓日益腐败的王朝的生命。
4、士玉:
玉的儒家伦理学
玉的道德化完成于春秋儒家集团。
在周王朝日益衰微的背景中,儒家学者形成了最早的世俗玉学家团队,他们的赞美惊天动地,把玉推举到道德象征的高度。
他们描述玉的质地坚硬慎密,色泽皎洁冰莹,性情温泽细润、声音清越舒远。
这是罕见的誉辞,儒学和玉学就此结成了坚固的联盟。
他们的作为,为玉学在历史中的延展,提供了卓越的样本。
玉所承载的世俗伦理语义是如此宏大,令先秦的道德哲人感到了无限惊喜。
我们被告知,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时,恭敬谨慎地拿着玉圭,好像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
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仿佛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
?
这不是出自对王权的敬畏,而是一种不同寻常的道德表演,旨在宣谕儒家和玉的生命联系。
孔子是卓越的演员,他要藉此向世人演示人与器物的崭新关系。
玉不是神器,而是君子灵魂的凝结物,散发着士人知识分子德行的浓郁香气。
越过玉的形态和气质,儒生看见了自身的端庄面影。
玉就是士人精神投射在矿物上的伟大镜像。
春秋早期的思想家管仲,率先提出玉有仁、知、义、行等“九德”,此后孔子将其扩展为“十一德”,对玉器伦理学做了完备的描述。
但许慎《说文解字》嫌孔子的玉学过于繁琐,难以记诵和传播,简化为仁、义、智、勇、洁“五德”,跟上古流传下来的“五行”模式遥相呼应,最后厘定了玉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在玉的伦理学里,渗入了儒家修辞学的话语力量。
这是简单而粗糙的隐喻行为,显示儒家从事数字游戏的非凡激情。
被道德算术所精心计算过的“玉德”,从九增加到十一,又从十一锐减到五。
这不是数字的修正,而是传播学的自我调试。
它要把“玉德”的叙事限定于五个手指能够抓握的范围。
这是多么漫长的集体修辞,跨越了数百年的春秋,儒学家修长的五指,终于紧紧抓住了玉的五种品格,它们跟儒学的“仁、义、礼、智、信”互补,俨然左手和右手的亲密关系。
由于儒家的缘故,玉被士人知识分子所普遍配戴,由此引发了玉的世俗化的浪潮。
儒家是玉的民间化运动的最大推进者,但玉的阐释权自此被儒家所征用和垄断。
在很长一个时期,玉就是儒生精英阶层的身份标记。
贫困的文士无法拥有和田玉佩,只能用劣质石器替代。
那些寒伧的石头,悬挂在褴褛的衣衫之间,仿佛是一个孤寂灵魂的坚硬写照,不屈地书写着自我人格的神话。
但所有的玉学家都蓄意规避了玉的弱点。
玉的脆性就是它的第一属性。
这脆性令它跟儒生的生命那样,成为美丽的道德易碎品。
在某种意义上,破碎就是玉的死亡形态。
它负载着这宿命穿越时间的走廊。
与其他品质相比,脆性更深地隐喻了士人知识分子的生命特征。
但直到南北朝时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格言,才被罹难的文官说出,被四下传播,成为中晚期儒生的沉痛训诫。
这是人的生命和石器生命之间的神秘对应。
在所有的玉德之中,这是最具道德性的一种。
经过漫长的苦难与缄默之后,儒生终于开口承认了玉的这种秉性,并起身正视自己的悲剧性命运。
5、玩玉:
玉的工艺学
据说在黄帝的时代,人们开始砍伐木头建造房屋,还发明了最早的服饰,而玉则被用来打造兵器。
这是奇怪的工艺选择,因为玉质坚硬,打磨起来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它就此探查着工匠的忠诚和坚忍,以及对于物体表面的精细感受性。
这是粗陋的石器时代的自我革命。
黄帝及其子民们,打开了针对器物文明的感官曙光。
从对玉的把玩中产生了手的游戏。
“玩”字的起源就是人对玉的审视。
在琢磨、雕刻、把玩、推敲、探究和品赏玉的过程中,人性深处的某种东西萌生和迸发出来,那就是华夏游戏精神,以及对于小型物体的细节的趣味。
最初是手的摩挲,指尖的轻触,末梢神经与物体的微妙无言的对话。
种族感官机能的发育,在唐代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李贺的诗歌就是敏锐的证明——“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美人梳头歌),“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将进酒),“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等等。
这是石器工艺勃兴的繁华时代,各种器物都在生长,从人的游戏中获得自己的本质。
而唐人对于物质体系的敏锐感受性,正在迈入迷人的黄金时代。
这是由手带动的全身感官的发育。
从手指、目光、听觉、脚直到脚趾,所有这些肢端都被动员起来,去谛听玉的自我叙事。
在赏玩的进程中,基于玉器的贴身化和细小化,玉的存在空间也缩小了,变得玲珑可爱起来。
这种剧烈的细小化态势,推动了盆景和微雕工艺的发育,并在女人的肢体上达到了病态的高潮。
小脚美学诞生了,女人的脚足被称之为“玉足”,因为它像玉一样玲珑小巧,成为男权把玩的最高对象。
缠足是最高的玉艺,缓慢而坚忍地打造着位于女人底部的器官,而玉足是生长在女体上的美玉,性感而香艳地照耀着男人的感官,令他们心旷神怡,达十多个世纪之久。
在这种经过反复雕塑的器官面前,中国男人实践了玉的真理。
正是纤小的女足引开了唐人的游戏趣味。
柔软性感的肉体,成为视觉和触觉的中心。
这种奇怪的情形,直到宋元才有所改观。
它在市场化的语境中重新复苏,并在清代达到无人不言的程度。
乾隆皇帝(1736—1795)是玉艺的首席鉴赏家。
除了周穆王,他便是最喜好游玩的国王,同时也是玩玉的大师,他提出的精、细、秀、雅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指导清代玉器制作的美学信条。
皇帝本人甚至不惜成为玉艺批评家,针对苏州专诸巷玉器的低俗风格,以诗歌的方式发出严厉声讨。
他形容那些追逐时尚的工匠,制造了一场“玉厄”,而他的拯救方案就是仿制古玉,也就是要求玉匠按商周彝器的形态和纹饰来琢磨玉器,以实现修复“五德”的政治梦想。
皇帝亲手点燃了玩玉的时尚火焰。
玉器市场繁荣起来,伪玉和伪古玉被大量炮制,碾玉作坊成为中国商品造假的重大历史源头。
我们看到,睿智而严厉的皇帝非但没有制止玉器的败落,相反,他的干预加剧了玉的危机。
这是国家主义工艺的一次回光返照。
就在皇帝去世半个世纪之后,英国战舰轰击了在玉器和鸦片中醉生梦死的帝国。
那是依靠工业文明和近代铁艺组装起来的军队,其铁器看起来是如此粗陋不堪,散发着鄙俗的腥气,却击败了玩赏美玉的礼仪民族。
石器与铁器的博弈,经过数千年的反复进退之后,终于被引入一个悲剧性的残局。
6、情玉:
玉的情感叙事学
玉的品质和功能都在大步衰退。
从最初的工具性石器,它迅速擢升为祭祀用的神器,转而成为国家仪典的礼器,继而成为儒生的德器和美器,最终却沦为市场上用来交易、欺诈、收藏和增值的贾器。
这个长达一万年的蜕变过程,就是玉为我们留下的命运线索。
越过那些被儒家堆积起来的溢美字词,它走向了自己所鄙夷的尾声。
只有一种存在能够改善玉的处境,那就是情玉。
玉被儒生所征用,成为君子的道德表征,却依然流露着男欢女爱的芬芳气息。
据《列异传》记载,当年江严在富春县清泉山上,远远望见一位美女,穿着紫色衣服唱歌。
江严向她走近,距离还有几十步之遥,她就隐然不见了,只留下她所依凭的那块大石。
如此经历了几次,江严就得到一块紫色的玉,长宽约一尺见方。
这是关于玉的“变形记”的稀有回忆,它揭露了玉跟女人之间的暧昧关系。
玉被用来充当世俗女人的名字,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
尽管庞大的帝国行将衰亡,但玉依然保持了自身的高贵,由各王国的贵族和公主们所专有。
吴王夫差有个女儿叫“紫玉”,而比他更早在世的秦穆公女儿,则有个更为著名的名字——“弄玉”,它是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古怪隐喻。
被“弄”,就是玉的命运,因为它注定要成为人股掌间的玩物。
一个女人被称作“弄玉”,就意味着她既是玉自身,也是弄玉者(他者)。
这种古怪的双重身份,暗含着自我关涉的镜像逻辑。
“弄玉”无疑是一种隐喻,企图向我们暗示同志关系的存在,也即同一种事物(性别)的彼此映射和缠绕。
在屈原的时代,楚国诗人宋玉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同志。
而在更早的周灵王(前571—前545)时代,男同志苌弘就已经现身,以皇帝侍臣的身份,周旋于宫廷情欲的前线。
周灵王起居在豪华的行宫“昆昭台”里,不理朝政,一心一意地爱着他的男伴。
他们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俨然亲密无间的情侣。
朝臣们很生气,指责苌弘的媚术动摇了王朝的根基,最终设法把他杀害了。
苌弘的血化成了石头,后来连尸体也消失不见,据说化成了碧玉。
这是同志先烈的英魂化为美玉的首次记载,它读起来像一则诡异的童话,却揭发了玉作为男人之间证情之物的秘密。
而情玉从此染上男同性恋的语义,变得更加诡异莫测。
玉到了汉代才泛化为异性情爱的广阔象征。
《太平广记》称,汉武帝是玩玉的旷世高手,他收藏的名玉奇器,令人眼花缭乱。
他如此宠爱李夫人,以致每次跟她做完爱后,都会用自己的玉簪亲自给她束发,一派柔肠似水的样子。
后宫的嫔妃们竞相效仿,梳理头发都用玉饰,指望以此换取皇帝的芳心。
民间女子随后也加入了追慕的行列,以为这就是高贵身份的标志。
玉的市场价格,从此被大幅度哄抬起来。
武帝打开了美玉通往世俗情欲的康庄大道。
这则宫廷言情故事,剧烈地扩张了玉的语义,成为玉的语义谱系的重大转折。
至此,玉成为所有美丽女人的象征。
玉人、玉女、玉颜、玉唇、玉腮、玉颈、玉肩、玉腰、玉手、玉指、玉腿、玉足……这些无限派生的语词,不仅是自我增殖的修辞游戏,也是对于身体和情欲的最热烈的赞美。
玉的所指边界的扩张,从男体开始,转向女体,随后又返回到男体,成为玉树临风的美男的象征。
在经历了多次语义转移和长征之后,玉最终完成了对人类的全面指代。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被设计成对偶的情玉,他们分别代表了白玉和黑玉(青黑)、男玉和女玉、阳玉和阴玉,如此等等。
这是一次关于“情玉”的历史性小结,它要确立玉的人间地位。
但玉同时也保持着“他者”的立场,继续扮演爱情信物的非凡角色。
玉是一种坚硬恒久的见证,逾越生与死的界限,支撑着那些无望的信念。
关于情玉的叙事是难以穷尽的。
玉进入市场层面之后,就感染了铜钱的混浊气息,变得日益鄙俗起来,它的神圣性和灵性都遭到了消费主义的解构。
只有人的情感还在继续发出炽热的呼喊,成为托起玉的精神性的唯一支点。
这是现代玉的黯淡希望。
它在尘世的利禄中打滚与哭泣,企望着下一轮文化复兴的到来。
等待就是玉的抵抗策略。
除了那些瑰丽的宝石,玉是世上唯一能跟时间达成和解的器物。
(作者:
朱大可,原载《南方周末》)
独山玉的常识
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亦称为独玉、据史料考究,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和雕琢独山玉。
悠久的历史,良好的品质,使该玉石曾为中国三大名玉(绿松石、和田玉和独山玉)之一,解放后,独山玉的开发利用倍受重视,在矿床研究、矿山开采、雕琢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内外人士,从而使独山玉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赏和接受。
同其它玉石相比,因独山玉矿床成因的复杂性,独山玉的外观表现更为复杂,使一些对玉石了解不深或初学者在独山玉的鉴别及与相似品种的区分时颇感困惑,对其品质的把握更觉不易。
针对近年市场贸易及珠宝教学中出现的这种情况,笔者先后收集了不同品种的独山玉标本五十余块,就典型品种的矿物成分及宝石学参数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测试,建议拟定独山玉的宝石学分类及详细的鉴定参数,建立典型品种的系列标样,并且对独山玉的复杂性及其工艺品的评价应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交流,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及宝石教学工作。
一、承袭商业及工艺分类标准,厘定宝石学分类
同大多数玉石一样,独山玉宝石学分类一方面应遵循商业及工艺分类标准,承袭约定俗成的一些原则,这样便于推广、交流,另一方面应根据市场及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完善,力求客观、准确、科学。
独山玉以色彩丰富、浓淡不一、分布不均为显著特征,同一块玉石中常因不同的矿物组合而出现多种颜色并存的现象,与工艺分类标准相一致,宝石学分类亦应以颜色为划分标志,将独山玉划分为下述八个品种或亚种。
(1) 白独玉:
总体为白色,乳白色,常为半透明至微透明或不透明,依据透明度和质地的不同又有透水白、油白、干白三种称谓,其中以透水白为最佳,白独玉约占整个独山玉的10%。
(2) 红独玉:
常表现为粉红色或芙蓉色,深浅不一,一般为微透明至不透明,与白独玉呈过渡关系。
此类玉石的含量少于5%。
(3) 绿独玉:
包括绿色、灰绿色、蓝绿色、黄绿色,常与白色独玉相伴,颜色分布不均,多呈不规则带状、丝状或团块状分布。
透明度自半透明至不透明表现不一,其中半透明的蓝绿色独玉为独山玉的最佳品种,在商业上亦有人称之为“天蓝玉”,或“南阳翠玉”。
近年矿山开采中,这种优质品种产量渐少。
而大多为灰绿色的不透明的绿独玉。
(4) 黄独玉:
为不同深度的黄色或褐黄色,常呈半透明分布,其中常常有白色或褐色团块,并与之呈过渡色。
(5) 褐独玉:
呈暗褐、灰褐色、黄褐色,深浅表现不均,此类玉石常呈半透明状,常与灰青及绿独玉呈过渡状态。
(6) 青独玉:
青色、灰青色、蓝青色,常表现为块状、带状,不透明,为独山玉中常见品种。
(7) 黑独玉:
又称“墨玉”,黑色、墨绿色,不透明,颗粒较粗大,常为块状,团块状或点状,与白独玉相伴,该品种为独山玉中最差的品种。
(8) 杂色独玉:
在同一块标本或成品上常表现为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特别是在一些较大的独山玉原料或雕件上常出现四至五种或更多颜色品种,如绿、白、褐、青、墨等多种颜色相互呈浸染状或渐变过渡状存于同一块体上,甚至在不足1cm的戒面上亦会出现褐、绿、白三色并存,这种复杂的颜色组合及分布特征对独山玉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杂色独玉是独山玉中最常见的品种,占整个储量的50%以上。
上述分类中,除绿独玉及杂色独玉外,其它品种的主体颜色分布面积应占整个块体的90%以上。
对于绿独玉,绿色部分浸染于白色独玉之中,当绿色部分面积超过20~30%时,即可称为绿独玉。
除此之外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均称之为杂色独玉。
二、针对不同品种,确定主要的宝石学性质
独山玉的矿物组成在所有玉石中最为复杂,通常简单称为蚀变斜长岩或黝帘石化斜长岩,大多数品种的主要成分为斜长石和黝帘石,另还有绿帘石、阳起石、铬云母、辉石、绢云母、榍石等二十余种次要矿物和微量矿物,正是这些矿物含量及比例的变化导致其性质多变及鉴定的困难。
许多宝石学参考书或教材对独山玉的主要鉴定参数笼统地概括为相对密度:
2.73-3.18,折射率为1.56-1.70,显然,这种较大范围的区间值对不同品种的独山玉的鉴别缺乏具体的指导意义。
在此,笔者就所收集到的重要品种的独山玉成分及相对密度、折射率值作了系统的测试,结果如表一。
上表中,主要及次要矿物组成为偏光显微镜下薄片观察结果,相对密度是采用静水称重法测定的,测定溶液用四氯化碳,折射率为点测的近似值。
上述结果表明:
独山玉的颜色折射率及相对密度值取决于玉石中矿物的组成及含量,其中少数干白独玉,黝帘石的含量较高,RI值及SG值分别高达1.70及3.15,青独玉和绿独玉中的不透明的绿白相间的品种亦表现较高的相对密度值。
其它品种的所有样品测试中点测折射率值为1.58,相对密度在2.70-2.80之间,大多数为2.75-2.76。
当然,目前还不能肯定上述结果包括所有品种的过渡类型,但这些常见的品种鉴定参数应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独山玉的鉴别应重外观、晓性质、知机理
独山玉的鉴别是玉石鉴别的难点内容之一,因其成分的复杂性,品种的多样性,外观及部分性质同其它玉石的相似性,在鉴定时力求细致、全面、准确。
重视对独山玉的外观的细致观察,是区别该玉石的重要方面,许多有经验的玉石商人或珠宝从业者仅凭对某种玉石外观的直觉判定,就能确定玉石的类型。
对玉石外观的观察,通常依靠肉眼或10倍镜,观察内容主要包括:
光泽、颜色、透明度、质地等四个主要方面,断口及一些表面特征亦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独山玉成品常表现为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数为微透明,极少数优质品近透明。
并且透明度与不同的颜色品种之间常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如灰绿及黄绿与白色相间的独玉,常为不透明,褐独玉及蓝绿独玉常为半透明。
颜色观察要注意四个方面,即颜色类型、浓度、分布、组合。
只要留心不同颜色的这几方面情况,对独山玉的鉴别基本上心中有数。
独山玉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