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66165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41.32KB
北京市通州区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通州区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
的是
A.配制溶液
B.检验溶液酸碱性
C.制取氧气
D.稀释浓硫酸
依据下列实验和数据回答以下小题。
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固体种类
KNO3
KCl
固体的质量/g
25
50
温度/oC
10
30
10.①~④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
①<
②B.溶液质量:
③<
④
C.溶质质量分数:
②=③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
2
1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玻璃管内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可利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直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3CO2+2Fe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
13.补齐连线。
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俗称—物质
B物质—用途
14.中科院建成了国际首座10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原理如图所示:
(1)空气变成压缩空气,从微粒角度分析,其变化的是______。
(2)燃烧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铁粉常用作食品袋内的“双吸剂”,其原理是铁粉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
(1)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______。
(2)为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仍有效,进行以下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某研究小组依据2005-2016年的监测数据,研究中国部分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表1部分污染物随季节变化的统计数据
首要
污染物
出现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比例(%)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PM10
68.64
55.13
63.63
59.75
SO2
4.3
2.11
4.13
13.32
NO2
1.08
0.46
1.15
1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标准提高了对某些污物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衡量空气质量的“尺子”更严了。
北京市为提升空气质量,依据研究结果、能源发展趋势(图2)、城市特点等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如调整燃煤锅炉的能源、平房的“煤改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综合整治使北京市这样的北方超大型冬季供暖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至少答两种)。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______。
(3)对北京市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①结合表1分析,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______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______。
③三元催化器可净化汽车尾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补全图中微粒______。
17.某工厂处理含硫酸、细菌、固体残渣等杂质的废水。
主要流程如下。
(1)搅拌池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与“金属网”和“MBR膜”工作原理类似的是_______(填“过滤”或“蒸发”)。
18.从含铅废料(PbSO4、PbO2、PbO等)中回收铅,是再利用废旧电池的有效途径之一。
主要流程如下:
(1)整个过程中,Pb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种。
(2)过程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过程Ⅱ中某反应为
。
现有23.9tPbO2,可转化成PbO的质量为______t。
19.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B中,能证明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实验C中,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以上实验中,水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是______(填序号)。
20.按照下图完成相关实验。
(1)使用的粗铜丝是用铜块拉制而成,说明铜具有______性。
(2)能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依据整个实验过程中白磷的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4)反应后测得左侧玻璃管中液体的pH小于7,说明______。
21.进行以下对比实验,研究NaOH
性质。
实验一
观察固体表面
实验二
向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实验三
振荡3个塑料瓶
(1)实验一的结论是______。
(2)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三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某小组对“化学红绿灯”实验感兴趣,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温度和靛蓝胭脂红溶液浓度对变色所需时间的影响。
【查阅资料】靛蓝胭脂红是一种指示剂;
向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绿色)中,加入葡萄糖,静置时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逐步反应,而产物在振荡时又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再逐步转化成靛蓝胭脂红。
颜色变化可循环多次,过程如下:
【进行实验】
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表中试剂,充分混合后,溶液为绿色。
静置,观察并记录。
实验序号
0.1%靛蓝胭脂红溶液体积
/mL
2%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18%葡萄糖溶液体积
水体积
温度/℃
变色时间/s
绿→红
红→黄
合计
①
70
20
178
81
259
②
70
40
22
21
43
③
60
6
5
11
④
0
27
48
⑤
x
注:
所用溶液的密度均按1g/mL计。
解释与结论】
(1)靛蓝胭脂红的化学式为C16H8N2Na2O8S2,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实验⑤中,x=______mL。
(3)实验①②③的结论是______。
(4)能证明靛蓝胭脂红溶液浓度对变色所需时间有影响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5)上述实验循环多次后,当葡萄糖完全反应后,再经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最终为______。
(6)除上述实验探究的因素外,还可能有的影响因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通州区2019年初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由图可知,c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
故选:
B。
【答案】B
【详解】A.突火枪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
,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海水制取盐,利用蒸发原理使水与盐类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的冶炼涉及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A.CaB.CuC.AgD.Al
【答案】C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金属活动性大小为:
Ca>Al>Cu>Ag;
C。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B、2H+表示两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C、2H2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D、2H2O可表示2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A。
【详解】A、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B、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苹果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花生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详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C。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正确;
B、氯化钠敞口放置质量不会改变,错误;
C、碳酸钠在空气中没有变化,质量不变,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加,错误;
【点睛】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的了解,并进而对质量增加的物质做出判断,属常规性物质基础知识考查题.
【详解】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类型方面的内容,对常见反应类型,抓住其形式特点.
9.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详解】A、图中所示操作是过滤,不是配制溶液,故错误;
B、酚酞只能检验溶液的碱性,不能检验溶液是否为酸性,故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集气瓶中,故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
【答案】10.B11.D
【10题详解】
①硝酸钾10℃时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加25g硝酸钾固体,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氯化钾10℃时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中加25g氯化钾固体,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③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时100g水中加25g氯化钾固体,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同样的条件,30℃时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④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加50g氯化钾固体,溶液为饱和溶液;
①~④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①④,故选:
【11题详解】
A①中最多能溶解20g硝酸钾,所以①中溶质质量为20g;
②为不饱和溶液,②中溶质质量为25g,溶质质量:
②,故A正确;
B③的溶液质量为100g+25g=125g,④的溶液质量为100g+40g=140g,溶液质量:
③<
④,故B正确;
C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C正确;
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
100g=2:
5,故D错误;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直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
,故选项错误;
【答案】
A俗称—物质
B物质—用途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常见酸碱盐的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答案】
(1).分子间隔
(2).CH4+2O2
CO2+2H2O
【详解】
(1)空气变成压缩空气,从微粒角度分析是分子间隔变小,改变的是分子间隔;
(2)燃烧室内是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充分吸收水和氧气
(2).该“双吸剂”仍有效(答“含有铁”不给分)
(1)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充分吸收水和氧气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双吸剂中”仍有铁粉,该“双吸剂”仍有效。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
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59
75
1.1
【答案】
(1).SO2、NO2和CO
(2).1~12月,全国PM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3).SO2(4).其他可再生能源(5).
(1)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氧化物定义为:
只有两种元素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SO2、NO2和CO;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1~12月,全国PM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
(3)①根据表1可知,污染物SO2在冬季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冬季烧煤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所以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SO2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微粒应补充一个氮气,故填:
【答案】
(1).
(2).过滤
(1)搅拌池中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废水中含有硫酸、细菌、固体残渣等杂质,通过金属网,剩下含有硫酸和细菌的水,可见金属网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含细菌的水通过MBR膜,得到中水,把细菌滤走,MBR膜也是一个过滤的作用,所以与“金属网”和“MBR膜”工作原理类似的是过滤;
【答案】
(1).3
(2).
(3).22.3
(1)PbSO4、PbO2、PbO中铅的化合价分别为:
+2价、+4价、+2价;
PbCO3中铅的化合价为+2价;
单质铅中化合价为0,所以整个过程中,Pb元素的化合价有3种;
(2)过程Ⅰ是碳酸钠和硫酸铅反应生成碳酸铅沉淀和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3)设可转化成PbO的质量为x:
x=22.3t
可转化成PbO的质量为22.3t。
(2)实验B中,能证明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实验C中,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加速溶解
(2).生成黑色固体(3).2H2O
2H2↑+O2↑(4).B
(1)实验A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实验B中,能证明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通州区 九年级 中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