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整合1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363416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01.32KB
栽培整合1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栽培整合1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栽培整合1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叶长出≈胚芽鞘节上长出不定根;
第2叶长出≈胚芽鞘节上5条不定根全部长出(鸡爪根);
第3叶长出≈不完全叶节发根
栽培的关键第2叶长出期间,水稻幼苗无新根发生。
第1叶长出期间,胚芽鞘节上能否足量发出5条根,是水稻能否立苗的关键。
——调节水气关系(干长根、湿长芽)
6、水稻次生根发生的最上节位是哪个节?
生产上把这个节及其以下的1-2个节上长出的根统称为什么根?
次生根发生的最上节位:
水稻次生根发生的最上节位为第1伸长节间上部的一个节位,该节位根系发生在N-n+5叶龄期(拔节后后第二个叶龄期)。
这个节以及其下的两个节上的根统称浮根。
7、秧苗氮断奶期、糖断奶期、超重期、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生理拔节期的概念?
幼苗生长的几个重要时期
氮断奶期:
1叶1心期胚乳内贮藏的氮用完。
糖断奶期:
3叶期胚乳内贮藏的淀粉用完,秧苗从异养转为自养,是重要的生理转折期。
超重期:
第3叶长到近1/2时,秧苗+剩余谷粒总干重>
原种子干重。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水稻拔节在N-n+3叶龄期(N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按叶根同伸关系,拔节时能长到3叶的分蘖应该是N-n叶龄期同伸的分蘖。
故:
N-n叶龄期被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由于N-n叶龄期同伸分蘖为动摇分蘖,能否成穗取决于拔节时母茎的营养条件。
对仅有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时母茎的营养条件一般比较好。
因此,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N-n+1
生理拔节期:
n-2倒数叶玲数=N-n+3叶龄数
生产上,50%茎秆第1伸长节间伸长2cm以上称为拔节期。
8、在n叶抽出时,哪张叶片、叶鞘伸长?
哪个叶节发根和分蘖抽出第1叶?
哪两叶节之间的节间伸长?
哪个分蘖分化完成第3叶(3幼1基期)?
叶叶同伸关系:
种子胚中已分化形成3个幼叶(胚芽鞘、不完全叶、第1叶)和1个叶原基(第2叶),萌发后,外部长1叶,内部分化1个叶原基。
因此,每抽出1张新叶时,内部包裹着3个幼叶1个叶原基。
n叶抽出=n叶的叶鞘伸长=n+1叶的叶片伸长=n+3、n+2叶组织分化=n+4叶原基分化
叶节间同伸关系:
n叶抽出=(n-1)~(n-2)节间伸长
=(n-2)~(n-3)节间充实
=(n+1)~n节间大维管束分化
叶蘖同伸关系:
n叶抽出=n-3叶节分蘖抽出第1叶
=n-2叶节分蘖分化完成第3叶(3幼1基期)
=n-1叶节分蘖分化完成第2叶(2幼1基期)
=n叶节分蘖分化完成第1叶(1幼1基期)
X叶抽出=X-3叶节发根
分蘖抽出第1叶后,主茎每长1叶,分蘖也长1叶。
9、水稻叶、蘖大维管束联络有何规律?
茎内的维管束联络同侧叶、对侧蘖。
10、按叶蘖同伸规律,杂交籼稻主茎7叶时应有多少个分蘖?
(6叶时4个,7叶时7个,8叶时12)粳稻主茎9叶时应有多少个分蘖?
(9叶时12个,8叶时8个,7叶时5个)
11、稻穗苞分化、一次枝梗分化、二次枝梗分化、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减数分裂7个时期各出现在倒数几叶期?
穗分化过程及叶龄鉴别:
苞分化期3.5-3.1(3.5)
一次枝梗分化期3.0-2.6(3.0)
二次枝梗分化期2.5-2.1(2.5)
颖花分化期2.0-1.6(2.0)
雌雄蕊形成期1.5-0.8(1.5)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0.8-0.4(0.5)
减数分裂期0.4-0(0.3)
花粉充实完成期0-出穗
12、简述抽穗期茎上保持节间数相等绿叶数的意义?
枝梗群与叶的对应,穗轴上邻近的2-4个一次枝梗组成一个枝梗群,枝梗群的数量与伸长节间数相等,每个枝梗群在茎上有一个对应的叶供应养分。
因此,抽穗期茎秆上应保持节间数相等绿叶数。
13、简述强势花、弱势花形成的原因?
水稻是边抽穗边开花作物,抽穗当日就开花。
由于开花先后次序不同,形成了强势、弱势花。
同一穗上,一次枝梗从上→下开花。
同一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从上→下开花。
同一枝梗上最顶部颖花先开花,随后从下→上,最后为顶2颖花。
14、颖花授粉大约多少天可完成胚分化?
籽粒外型和鲜重大约到花后多少天达到最大?
颖花授粉后8-10h后细胞开始分裂,2d后原胚形成,7d后顺次分化胚芽鞘、生长点、胚根、胚根鞘、不完全叶、盾片和第1完全叶,10d后胚分化完成,不再进行细胞分裂,种子具备发芽能力。
随后,是淀粉和蛋白质充实过程。
籽粒外型和鲜重大约到花后25d最大,称为灌浆期。
15、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多少?
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应达到多少?
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产量干重的1.1~1.2倍,抽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
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提高产量的核心,产量越高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越高,大约为产量干重的0.8-0.95倍。
16、简述高产群体茎蘖数发展的动态特征?
群体茎蘖合理发展是穗数形成的基础,高产群体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群体茎蘖数够苗(达到目标穗数),拔节前一叶龄期(N-n+2)分蘖停止发生,出现高峰苗数,高峰苗数为目标穗数的1.1-1.3倍,成穗率70%以上。
17、何谓有效叶面积、无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低效叶面积?
有效叶面积指有效茎蘖的叶面积,有效叶面积在总叶面积中的比例称有效叶面积率。
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3片叶的面积。
18、简述高产群体叶长序应为23145的道理?
高产群体除有一个较好的叶面积组成外,抽穗期每个有效茎蘖上叶系的配置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抽穗期水稻茎生倒3叶最长。
高产群体中,一般为倒2叶最长,叶长序为倒2叶≥倒3叶>
倒1叶>
倒4叶>
倒5叶,即23145叶长序。
因为倒2叶伸长是与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是同步的,倒2叶较长是大穗的标志。
19、水稻露地安全播种最低气温为多少?
安全移栽温度为多少?
安全齐穗温度为多少?
最有利的灌浆结实温度为多少?
在自然状况下,最早播期为春季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粳)、12℃(籼)的初日;
水稻安全移栽温度为15℃以上,允许最长秧龄为N-n-1叶;
水稻安全齐穗最低温度20℃(粳)、22℃(籼)和23℃(杂籼);
抽穗期日均温25-26℃,抽穗-结实期日均温21-22℃,日温差10℃以上是一个地区水稻的最佳抽穗结实期。
在高产地区普遍规律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25℃左右,平均最低温度在15℃左右。
20、为什么3-4叶秧苗只能带土移栽?
N-n-1叶龄以后的秧苗不能移栽?
拔秧移栽起始叶龄:
按幼苗发根规律,1-2叶秧苗可以带芽谷移栽(3叶期发根)。
3-4叶秧苗处于断奶期,易死亡,只能带土移栽。
因此,拔秧移栽最小叶龄为5叶期秧苗。
拔秧移栽最大叶龄:
N-n-1叶龄期,这一叶龄期移栽大田不再发生有效分蘖,完全依靠基本苗成穗。
21、4叶以上秧苗壮秧的指标是什么?
为什么以它为指标?
4叶以上秧苗,以主茎与分蘖保持N-3同伸关系为指标。
如果分蘖的发生落后于N-3规则,表明秧田群体分蘖动态出现分蘖停滞,群体条件恶化,应移栽。
若此时再不移栽,原来的壮苗将转化为弱苗。
22、按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将所有品种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常按源与库的关系又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不同类型品种应该采用何种栽培策略及其何种肥水运筹模式?
按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将所有品种划分为3种生育类型:
重叠型:
先穗分化后拔节,n≤4的品种
衔接型:
穗分化与拔节同时,n=5的品种
分离型:
先拔节后穗分化,n≥6的品种
水稻品种源库类型:
由于水稻产量是源(光合作用)库(籽粒库容)互作结果,生产上常按源与库的关系划分品种的类型。
源限型品种:
每穗总库容大(颖花数多、千粒重高),抽穗后单位干物质负担的颖花数多,相比之下光合源不足,结实率低或出现二次灌浆特性。
栽培上以增加穗前储存和穗后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
库限型品种:
穗数多,每穗总库容小(穗型小,千粒重低),结实率高。
栽培上以增加每穗颖花量为主攻目标。
源库互作型品种:
源库特征介于前二者之间。
栽培上增源、扩库并重。
源限型品种往往是5个以上伸长节间的大穗型品种,颖花退化多,结实率低,穗肥施用偏向于保花肥,促花肥(倒4叶)、保花肥(倒2叶)各占一半。
库限型品种一般为5个以下伸长节间的多穗型品种,颖花退化少,结实率高,穗肥施用量除相应减少外,偏向于促花肥,促花肥:
保花肥=6:
4或7:
3为宜,甚至不施保花肥。
源库互作型品种自身调节能力,穗肥回旋余地大,一般以促保花肥(倒3叶)为主。
23、水稻在哪个时期对N的吸收最多?
何时偏好吸收铵态N?
何时偏好吸收硝态N?
水稻氮素吸收分蘖期最高(50%),其次为幼穗发育期。
水稻属喜铵作物,拔节前明显偏向吸收铵态N,拔节后稻根还原力强,特别是上层根系和浮根的产生,对硝态N的吸收显著增加。
故也称水稻为前铵后硝作物。
24、施N肥原则上应确保哪些时期不缺N?
哪些时期缺N?
缺N、不缺N如何判别?
确保有效分蘖阶段水稻不缺N(顶4叶叶色深于顶3叶),并保持合理的氮浓度渐降动态,到无效分蘖期降到缺N水平(顶4叶叶色浅于顶3叶);
穗分化开始N水平逐渐提高,进入二次枝梗分化以后达到不缺N水平以上(顶4叶叶色深于或接近于顶3叶),且维持到乳熟期,乳熟后合理下降,提高物质运转。
25、为什么在生产上将倒4叶期施用的N肥称促花肥,将倒2叶期施用的N肥称保花肥?
为了水稻大穗,要保证叶龄余数2.5-1.5期间和叶龄余数0.3期间有充足肥水供应。
肥料施下后,往往不是马上就能被吸收利用的,遵循“一叶施肥、二叶见效、三叶受益”的原则。
要使叶龄余数2.5-1.5期间和叶龄余数0.3期间得到充足肥料供应,施肥必需提前到倒4叶期和倒2叶期。
这就是生产上把倒4叶期施肥称促花肥,倒2叶期施肥称保花肥,倒3叶期施肥称促保花肥的道理。
26、如何确定一个地区某一品种抽穗期适宜LAI?
由于不同地区抽穗期自然光照强度不同,不同品种叶角不同导致消光系数不同。
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适宜LAI是不同的。
可由门司正公式定量:
I0为抽穗期自然光照强度
K消光系数,K=Sin(a);
a为上三叶叶角
例.江苏南部水稻抽穗期光照强度45000LX左右,粳稻品种顶部3张叶片的平均叶角为25度左右。
适宜LAI仅反映了群体的数量,还存在构成质量问题。
27、搁田(烤田)的作用?
为什么控制N-n+1叶产生的分蘖要在N-n-1叶龄期排水搁田?
生产上搁田的叶龄指标和群体指标?
在进入无效分蘖期以后,稻田需要经常排干水层,这种排水落干过程称为搁田、晒田、烤田。
目前已知搁田至少有以下好处:
(1)增加土壤氧气供应,减少有毒物质,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活力;
(2)减少土壤水分,降低矿质元素的有效性,控制水稻养分吸收,抑制无效分蘖发生;
(3)硬化土壤,巩固根系对茎秆的支持能力。
原因:
N-n-1叶期搁田,N-n叶期产生搁田效应,控制了N-n+1叶同伸分蘖发生。
因为此时这个分蘖芽处于3幼1基期,对环境反应最敏感。
叶龄指标:
排水搁田开始时间应在N-n-1叶龄期或群体茎蘖苗达目标穗数80%。
群体指标:
搁田一般到二次枝梗分化前结束,二次枝梗分化后采用间歇灌溉,成熟前7天断水。
棉花:
1、我国棉花生产区域及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根据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结合棉花生产特点,以及棉区分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植棉历史,将全国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划分为五大棉区:
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
棉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棉花生长发育对于生态条件的要求,其中主要有:
等温线(5500℃、4000℃、3500℃)、平均干燥度(3.4)
2、栽培条件
(1)棉花原产热带,属喜温作物。
(积温)≥15℃积温为2600~3100℃的地方,可种早熟陆地棉;
3200℃以上的地方,可种中熟陆地棉;
4000℃以上的地方,可种早熟或中熟海岛棉;
低于2600℃的地方就不能种棉花;
开花结铃期的月平均温度要求在24℃以上。
(2)棉花好光,属短日照作物。
一般以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较好。
(3)棉花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才能获得一定水平的产量。
(4)棉花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壤,一般以排水良好的微带碱性的冲积壤土为宜。
3、试分析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现状:
1、主要成效
(1)生产布局更加集中
(2)生产能力大幅提升(3)纤维品质明显改
(4)产业链条不断延伸(5)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经验与启示
(1)政策保障是前提
(2)比较优势是基础(3).科技创新是核心
(4).国家投入是关键
发展前景:
A、市场供需分析
(1)产需现状分析:
国际市场:
目前全球棉花产需总体呈基本平衡状态。
国内市场:
入世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带动纺织工业迅速
发展和纺织用棉需求大幅增加,棉花产需缺口逐步扩大。
(2)未来需求预测
B、发展潜力分析
(1)面积潜力:
棉花是耐旱、耐盐作物,可利用后备耕地资源达500万亩以上。
(2)单产潜力(3)品质潜力
C、竞争力分析
(1)科技水平高
(2)棉花质量好(3)生产成本低(4)市场空间大
4、试述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
(1)棉田基础条件变差
(2)病虫危害日益严重(3)棉花品种“多乱杂”(4)生产管理用工量大(5)技术创新与推广滞后(6)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
5、试比较分析我国三大优势棉区生态条件及棉花主攻方向的异同点。
黄河流域优势区
长江流域优势区
西北内陆优势区
优势区域
主要包括天津、冀东、冀中、冀南、鲁西南、鲁西北、鲁北、苏北、豫东、豫北、皖北、晋南、陕西关中东部地区。
现有146个10万亩以上的产棉大县。
主要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南襄盆地、安徽沿江棉区、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
现有57个10万亩以上产棉大县和3个5万亩以上的重点农场。
该棉区主要包括南疆、东疆、北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
现有42个10万亩以上的产棉大县(市)和56个重点团场。
气候带
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的湿润气候区。
中温带及暖温带的干旱气候区。
无霜区/d
180~230
240~300
155~230
≥10℃积温
4000~4600
4600~6000
3100~5500
年日照时数/h
2200~2900
1700~2400
2700~3300
年降水量/mm
500-1000
春、夏干旱和秋季低温阴雨。
800~1600
雨热资源丰富,光照条件稍差,常有梅雨渍害、洪涝、伏秋连旱、秋季连阴雨、台风等灾害天气。
200mm以下
属灌溉棉区。
春季气温回升慢、秋季降温快。
耕作制度
以两熟套种为主,滨海滩涂、盐碱地和高岗旱地为一熟春棉。
棉田布局集中,单产水平中等,面积增加潜力较大。
90%以上实行粮(油)棉一年两熟,以育苗移栽棉为主。
面积稳定,布局集中,单产水平较高。
一年一熟春棉,连作病害和地膜污染逐年加重,地力中等及偏下,有不同程度盐渍化。
面积稳定发展,布局集中,规模大,单产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高。
病虫害
近年来棉铃虫暴发为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棉盲蝽、棉蓟马、红蜘蛛等非靶标害虫及枯、黄萎病危害日益严重。
近年来枯、黄萎病及烟粉虱、棉盲蝽、红蜘蛛等非靶标害虫危害较重。
蚜虫、红蜘蛛的危害依然严重.
纤维品质
原棉品质主要指标比较协调,异性纤维问题突出。
纤维成熟度好、比强度高,异性纤维含量超标。
原棉色泽好,异性纤维含量相对较低。
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较发达,运输成本低。
纺织工业发达,运输成本较低。
纺织工业基础薄弱,棉花主要运往内地,销售成本高。
新疆是我国唯一的海岛棉(长绒棉)产区。
目标任务
2010年棉花面积4200万亩,皮棉单产75kg/亩以上,总产320万t左右。
2015年棉花面积4200万亩,皮棉单产80kg/亩左右,总产330万t以上。
提高棉花品质一致性,有效控制异性纤维混入。
2010年棉花面积1800万亩,皮棉单产85kg/亩,总产150万t以上。
2015年棉花面积1800万亩,皮棉单产90kg/亩,总产160万t以上。
2010年棉花面积2500万亩(其中海岛棉100万亩左右),皮棉单产125kg/亩,总产310万t以上。
2015年棉花面积2500万亩(其中海岛棉100万亩左右),皮棉单产130kg/亩,总产320万t以上。
稳定发展海岛棉,着力提高纤维强力和原棉一致性,扩大异性纤维治理成效。
主攻方向
(1)加强棉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黄河三角洲盐碱地。
(2)改造中低产棉田,提高土壤地力和灌溉能力。
(3)雨热资源丰富地区扩大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
(4)推广促早栽培、简化栽培技术,研究枯、黄萎病及转基因抗虫棉非靶标害虫的有效防控技术;
(5)改革耕作制度,实行轮作倒茬。
(6)主攻伏桃、争结秋桃,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原棉一致性。
(1)加强棉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滨海滨湖沿江和丘陵高岗棉区的排灌能力;
(2)改良土壤,提升棉田地力。
(3)筛选优势杂交组合,提高品种的高产潜力和抗枯萎耐黄萎病害能力。
(4)根据市场需求,扩大长绒、中长绒优质棉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提高棉花质量。
(5)推广抗虫杂交棉及其简化栽培技术,规范种植模式,增加种植密度;
(6)加强枯、黄萎病及转基因抗虫棉非靶标害虫的有效防控。
(7)主攻伏桃,争结秋桃,努力提高单产。
(1)改造中低产田,提高棉田地力。
(2)加强抗病育种、品质育种、早熟性育种和耐盐碱育种,改善品种品质,增强品种抗逆能力。
(3)大力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
(4)推广促早栽培技术,主攻伏前桃和伏桃,进一步提高单产和成熟度。
(5)规范高密度超高产栽培模式,推广机械精量播种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示范机械化采收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植棉效益。
(6)研究枯萎病、黄萎病、蚜虫、红蜘蛛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技术。
(7)开发新型降解地膜,净化土壤环境。
思考题
1、试简述棉花的生育特性。
(1)顶芽和腋芽延续生长的习性
(2)喜温好光,较耐旱的习性(3)再生能力强
(4)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期长
2、简述棉花根系的特点及其生长过程。
棉根属直根系,分为主根和侧根。
侧根上长支根(二级侧根)、毛根(三级侧根)。
主根、侧根、支根和毛根组成倒圆锥形的根系网。
育苗移栽棉,移栽时主根折断,活棵后,在钵土周围和钵底生出大量的侧根和支根,形成两层根群。
根系的生长可分为发根期、生长盛期、吸收高峰与机能衰退期。
发根期:
从种子萌发到现蕾为发根期。
生长盛期:
现蕾至开花是主根和侧根生长的旺盛时期。
开花前棉花根系基本建成。
吸收高峰期:
开花后,主根和侧根的生长开始减慢,支根和毛根生长较旺盛;
盛花后,主根和大侧根的生长基本停止,毛根和根毛大量发生。
此时,根系对水和矿质营养的吸收进入高峰时期。
由于地上部分生长茂盛,输送给根系的养分减少,因此发根力显著下降。
机能衰退期吐絮期耕作层中的毛根数量大为减少,根系生长机能明显下降,吸收矿质养分的能力明显下降。
此期,必须加强管理,养根护根,防止早衰。
2、简述棉花的分枝类型及其特点。
项目
叶枝
果枝
1、分枝类型
单轴生
假
(二)轴枝
2、与主茎夹角
夹角小,成锐角
夹角大,几乎成直角
3、发生节位
主茎下部(5~7节以下)
主茎中上部(5~7以上)
4、顶端生长锥分化
只分化叶和腋芽
分化出2片叶后,即发育成花芽
5、前叶与真叶的分布
第1叶为前叶,以后各叶均为真叶
各果节第1、2叶分别为前叶和真叶
6、叶序
呈螺旋形互生
左右对生
7、蕾铃着生方式
间接着生二级果枝
直接着生
8、枝条横切面形状
近圆形
近三角形
9、节间伸长
奇数节间不伸长,偶数节间伸长
第1节间不伸长,其余各节间伸长
3、简述棉株叶面积变化规律及高产田块LAI的合理变化动态。
棉株叶面积主要由子叶、主茎叶和果枝叶面积构成。
(1)幼苗期:
以子叶面积为主体
(2)孕蕾期至盛蕾期:
以主茎叶面积为主体(3)盛蕾后:
果枝叶逐渐增加(4)开花前后:
果枝叶面积开始超过主茎叶
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棉百公斤以上高产田块:
(1)苗期,0.03左右
(2)蕾期,0.2左右(3)开花时,1.5左右(4)盛花结铃后达最大值,3.5~4(5)吐絮后缓慢下降,2.5~3左右
北方棉区高产田块的LAI变化与南方相近,只是蕾期叶面积指数稍高,这与南、北棉区的温度、梅雨等气候条件差异有关。
3、棉花现蕾开花有什么规律?
棉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如何分布的?
现蕾规律:
(1)由下而上,由里向外地相继出现蕾花。
(2)以第1果枝的第1果节为中心,由下向上呈螺旋形由内向外逐渐现蕾。
(3)相邻同位蕾现蕾间隔2~4d;
邻位蕾现蕾间隔5~7d。
(4)纵向间隔以主茎中下部较短,上部稍长;
横向间隔以近主茎的节位较短,远离主茎的节位较长。
成铃时间分布:
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早秋桃和晚秋桃)
(1)伏前桃:
7/15日(7/20,长江下游棉区)前开花结有大桃。
(2)伏桃:
7/16(7/20)~8/15日(3)早秋桃:
8/16~8/25(8/31,长江下游棉区)(4)晚秋桃:
8/26(8/31)~有效花终止期(9/10或15)
成铃空间分布:
(1)纵向分布:
上、中、下部;
中部铃多,其次是下、上部;
(2)横向分布:
内围铃重高、外围铃重低
4、棉纤维生长有哪些特点?
棉纤维的发育可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扭曲期。
(1)伸长期:
初生纤维细胞伸长很快,花后第2d成管状伸出,第3d先端变尖。
花后5~15d伸长最迅速,25~30d达最终长度。
花后3d内的纤维细胞,发育成长纤维,3d后的纤维细胞,发育成短纤维。
纤维伸长期内对外界条件反应非常敏感,特别是水分。
土壤含水量低于最大持水量的55%时,纤维减短2~3mm;
土壤含盐量为0.4%时,纤维也显著变短;
16℃以下的低温和光强不足等,均使纤维变短。
(2)加厚期:
纤维次生壁增厚始于花后16~19d,持续到花后40~50d,花后26~40d是纤维素快速合成、次生壁迅速增厚时期。
由于昼夜温度的变化,纤维素的沉积显得层次分明,呈现“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栽培 整合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