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镇海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359037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55KB
浙江省镇海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省镇海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镇海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
“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
他自己还说过:
“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9.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10.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简要说明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所起的作用。
(2分)
11.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消失的壁画
凌鼎年
确切地说,小佛山的壁画是四十年代中期发现的。
是一位业余摄影家发现的。
这位业余摄影家叫林三锡。
他是因贪拍大漠落日风光,错过了住宿,偏又逢突然间的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大漠中无处藏身躲雨方无意中闯进了小佛山的这个山洞。
进山洞本也很平常,因他衣服湿了,想烧堆火烤烤衣服,这火一点燃,他突然瞥见了洞壁的壁画,他举起火把细看,竟有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直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喜得连掐三次大腿,才敢相信这不是梦境。
林三锡不是画家,对佛教也谈不上有多深的研究,但他毕竟是吃文化饭的人,他自然掂出了这些壁画的价值,他决定把这些壁画全拍摄下来,可惜的是胶卷已剩下了没几张,已不可能一一拍个遍。
林三锡以他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认为其中一幅《礼佛图》最为精彩,他借用火把的光亮把这幅画拍了下来。
由于洞内的光线较暗,拍摄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小佛山《礼佛图》壁画照片一发表,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专家根据壁画的绘画风格、人物的服饰等,初步考证为北魏时的作品,有识之士认为此乃国宝,当好好保护之。
林三锡作为小佛山壁画的发现者,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有人通过转弯抹角的关系来找他,要他带路再去一趟小佛山。
林三锡已感觉到想去小佛山的,有真正爱好壁画的,也有心术不正做着发财梦的。
林三锡谢绝了某些所谓好心人的赞助,他决定倾其家财,再去一趟小佛山,好好拍一拍,争取回来出本壁画集。
谁知林三锡一切准备妥当,行将上路时,抗日战争爆发了。
日本人的炸弹一响,就此炸毁了林三锡雄心勃勃的计划。
解放后,林三锡从一篇报道中得知,小佛山的《礼佛图》被美国人约翰根盗走了……
林三锡的心顿时如堕入冰窟窿中一般,他甚至生出了如果自己当年不发表那照片的话,说不定这小佛山壁画依旧养在深闺人不识,《礼佛图》也不会因此而被盗出国。
一种内疚的感觉在林三锡心头挥之不去。
林三锡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声讨约翰根的文章,痛斥他为无耻的文化盗贼,诅咒他子子孙孙将良心不安……
不知是否《礼佛图》被盗一事刺激了林三锡,他决计把儿子培养成画家,让儿子有朝一日也画幅传世的《礼佛图》。
儿子林清晖没有按照他父亲林三锡为他设计好的路走,林清晖迷上了艺术评论。
这林清晖很新潮很前卫,他的评论里那些张力、语言的弹性、话语权、语态、膨胀系数、思辨的穿透功效等等,常令他老子林三锡脑子发胀发晕。
这也罢了,更让林三锡伤透脑筋的是林清晖时常会发表些离经叛道的怪论文章。
最最让他伤心的是林清晖在一篇《艺术无国界》的文章中谈到要对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英美文化盗贼的行为一分为二,说他们有破坏中国敦煌文物的一面,也有保护的一面。
他还举例说像小佛山的《礼佛图》,因了约翰根的盗卖,现仍在美国的博物馆保存得好好的,我们通过英特网就能近距离欣赏,真正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如果不是约翰根的话,说不定这美轮美奂的《礼佛图》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就毁去了……
——这是什么话?
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林三锡气得直想揍儿子几下。
怎么生了这样一个混帐儿子,说出这样混帐的话来。
可惜自己年岁大了,腿脚不便了,要不然无论如何要再去趟小佛山,再去看一眼小佛山,去拍一些照片,也好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
最近,林三锡偶然翻读一位作家的游记散文集,内中有一篇《痛哉小佛山》,读了这篇散文林三锡才知道,小佛山的壁画因画有帝王、妃子、以及胡人等,在文革破四旧时被造反派用红漆、墨汁等涂得面目全非,后来因没人管理,任其荒败。
近年,文物值钱了,有些文物贩子、文物盗贼就打起了小佛山壁画的主意,仅一两年功夫,小佛山壁画已荡然无存,仅空留一个洞窟而已……
林三锡读到此,气愤而伤心地猛一拍桌子,那玻璃台板也给他拍碎了,这一拍,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
去时,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
林清晖合了几次也没能把父亲林三锡的眼睛合上。
12.联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中说林三锡想再去趟小佛山“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他要了却的是什么“心事”?
(2)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
“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
”林三锡想说什么话呢?
13.简要分析林三锡的形象特点。
(4分)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消失的壁画”的理解。
15.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深化了悲剧主题。
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16.对于“文化盗窃”这一历史问题,林三锡与他儿子的看法截然相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
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
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
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
金门未辟,玉漏犹滴。
撤盖下车,于焉以息。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
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
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
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
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
车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势,我将陟之;
直土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
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①,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
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慆慆(tāo):
长久不绝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修德以厘之厘:
矫正
B.则总百官总:
统领
C.奸人附势,我将陟之陟:
提拔
D.构巧词以悦之构:
图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朝廷自国初因旧制因人之力而敝之
B.于焉以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相君其有思乎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则死下狱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抓住宰相待漏片刻时的思想活动,剖析灵魂,并运用对比手法,歌颂公忠体国的宰相,鞭挞祸国殃民的奸贼以及无所作为的庸人。
B.作者认为,天不说话,而万物生长,收成良好,是因为四时五行在宣导阴阳之气。
皇帝不说话,而百姓亲和、万国安宁,是因为三公六卿在施行教化。
C.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在规劝执政的君主,要任用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宰相,切不可任用那些窃位拥权,谋私自利的人。
D.本文重点在说理,在记情叙事方面,篇幅有限,着墨不多,但仍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力和生动的形象性,使之读起来不觉得枯燥无味。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2)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江城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
爱吾庐,惬幽居。
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
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
月边渔,雨边锄。
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
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
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
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
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
②九原,指墓地;
摩诘,唐王维字摩诘。
③游:
即宦游,外出做官。
22.词的上阙运用修辞描写出了的环境。
2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学礼乎?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4.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四)古诗文默写。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李白《蜀道难》)
⑵,。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白居易《琵琶行》)
⑶,。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⑷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⑸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
桂殿兰宫,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⑹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诗经》)
四、作文(60分)
26.请你用下面四个词语写几句话,构成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摊贩、环境、尊严、公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Bshuō/shuì
jì
n/jì
nɡlí
nɡ/lé
nɡA项pí
n/bīnchuāngsà
nɡ/sānɡCchǎnɡ/chá
nɡqiǎnɡzhá
i/zé
Dbì
/pì
ɡò
nɡwé
i/wè
i)
2.C(A赋予B雀跃D鞭辟入里)
3.A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一饭千金比喻受恩厚报;
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不合语境。
;
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4.D(A项,不合逻辑,应为“只差两分,甚至一分”。
B句“房子也随之水涨船高”中缺“价格”一词。
C.单谓语与双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
)
5.示例:
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内容2分、句式1分)
6.①季老关心国学;
②注重培养后辈;
③在学术上不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创新;
④季老谦逊的优秀品质。
(每点一分)
7.我认为这种举措并不可取。
追求名人故里的经济效益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的、恶俗的文化,西门庆是人民心目中的反面人物,拿他来搞开发会误导社会舆论。
像这种打造西门庆之类遭鞭挞的文学人物来提升地方形象的文化旅游的“低俗之风”对文化的长远发展不利,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
8.C(A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B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错在“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
9.B(不亚于儒学的是学说思想方面)
10.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引出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
(2分,答“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作者想换个角度,同样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1分)
11.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二)(20分)
12.(4分)
(1)他的心事是再去小佛山,拍下壁画,出版壁画集,弘扬祖国文化遗产。
(2)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毁在了愚昧和文物盗贼手里了。
13.(4分)林三锡的形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他是一个痴迷摄影的业余摄影家;
(2)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3)对文化遗产因自己拍照发表而被盗而深感自责;
(4)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对保护文化遗产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4.(4分)像小佛山壁画这样的文化遗产被文化盗贼们盗走是令人痛心的,但是如果是毁在自己人的手中那就更加令人痛心、令人遗憾,作者用“消失的壁画”这个标题表达了这种痛心与遗憾的感情。
15.(4分)作者用儿子林清晖“很新潮很前卫”的艺术无国界的观点与林三锡执著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观点进行对照,突出表现了林三锡坚决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可贵品质。
林三锡梦想出壁画集弘扬文化遗产与中外文化盗贼无耻盗窃行为所造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
16.(4分)言之成理即可。
(一)(18分)
17.D(构:
编造)
18.D(因:
沿袭/凭借。
焉:
此,这里/于此。
其:
语气副词,表未来时,译为“将”/与前文的“其”连用解释为“是……还是”。
两个“则”都解释为“那么”)
19.C(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在规劝执政的宰相)
20.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21.(6分)
(1)战争没有停止,用什么方法才能消除它;
很多田野荒芜,要怎样去开辟它;
(译出大意给1分,“何以”宾语前置给1分,“兵革”译为“战争”给1分。
(2)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从此而毁坏,帝王的地位也因此危险了。
(“惑”译出被动给1分,“于是”“隳”落实各给1分。
(二)(6分)
22.(2分)比喻或拟人,清幽、优美
23.(4分)①隐居之乐:
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
②世事之倦:
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
(三)(4分)
24.
(1)“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
“三”指的是:
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2)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
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四)(6分)
25.略(每小题2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26.略
参考译文: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雨调畅的结果。
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
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
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
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
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
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
宰相驾到,只听得车铃的声音。
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
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将要有所思考吧?
有的在想,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
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
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
田园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
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怎样推荐他们;
奸人在朝,我怎样贬斥他们。
天时不正,灾害不断,我愿意辞去相位,向上天祷告以消灾灭害;
各种刑罚未能息置,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修养德行以加强治安。
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
宫门开后,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
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世风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
如能这样,那么他统率百官,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有的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怎样斥逐仇敌;
有旧恩未报,考虑怎样使恩人荣华富贵。
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
车马玩物,怎样取得。
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
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贬谪他们。
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
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
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
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
如果这样,那么定他死罪,下在狱里,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能够不谨慎地对待吗?
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跟着众人进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来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镇海市高三 语文 模拟考试